在深海里建“牧场”阳江打造百亿深海网箱养殖产业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7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深海里建“牧场”阳江打造百亿深海网箱养殖产业, ,大镬岛、南鹏岛南、青洲岛北和青洲岛南4个深水养殖优势产区不断推进建设,在去年12月,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获批,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海洋牧场”示范区,一个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深蓝牧场”正在阳江海域建造, , ,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深海养殖产量将达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可形成一个产值规模达200亿元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 , 我
在深海里建“牧场”阳江打造百亿深海网箱养殖产业
大镬岛、南鹏岛南、青洲岛北和青洲岛南4个深水养殖优势产区不断推进建设,在去年12月,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获批,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海洋牧场”示范区,一个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深蓝牧场”正在阳江海域建造。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深海养殖产量将达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可形成一个产值规模达200亿元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我市养殖产业历史悠久,目前已建成一批以对虾、牡蛎、海水优质鱼、泥蚶为主的具有阳江优势的水产养殖,养殖面积达5854.2公顷,年产量达10.35万吨,其中牡蛎、海水对虾养殖业更是强项。
浅海网箱养殖是我市目前海水养殖主要模式,目前全市养殖面积发展到45.88万平方米,年产量4.11万吨。“网箱养殖投入少,见效快,所以发展迅猛,但是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病害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戴了疑介绍。
从浅海走向深海,已成为我市渔业网箱养殖的趋势。我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起步于2011年的下半年,目前已有260多口深海网箱投入使用,年产量达0.52万吨。戴了疑介绍,深海网箱主要养殖品种是黄特鲳、军曹鱼和石斑鱼,产品除销售到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我市深海网箱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深海网箱养殖产量是传统网箱的5倍,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海纳水产公司是我市金鲳鱼养殖龙头企业,在大镬岛深海网箱养殖建有122口深海网箱,公司总经理杨华健介绍,该年产优质海水鱼6000吨,是国家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商检局、香港食环署认证“活鲜供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今年春节期间,海纳公司捐赠给湖北的深海金鲳鱼还成了“抗疫网红”。
戴了疑介绍,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业,能产出数量更多的优质海鱼,还能有效解决传统内湾养鱼存在的病害频发、
宠物鲨鱼
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深海养殖还可以为临港新兴海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经过近10年的摸索,我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养殖模式和运营模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团队和养殖户、加工户、经销商,还衍生了众多电商、微商。
远洋渔业和深海网箱是我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增长点。在《广东省深海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规划了我市4个深海网箱养殖区,分别为大镬岛深海网箱养殖区、南鹏岛南深海网箱养殖区、青洲岛北深海网箱养殖区和青洲岛南深海网箱养殖区,规划用海面积约2821公顷。
据了解,我市目前已建成青洲岛、大树岛和大镬岛三个深海网箱养殖,投入使用的网箱达260多口。按照规划,还可新增528口深海网箱。其中,海纳大镬岛深海网箱是南中国海养殖规模最大、离岸最远的,也是广东省唯一的离岸型。
深海网箱养殖的效益吸引了我市一批龙头企业加入,具有规模优势的经营主体有20多家,覆盖种苗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各产业环节。省农业龙头企业海纳公司还建有院士工作站,并与多所科研院校挂钩合作,研发深海网箱养殖技术、试验和应用深海网箱养殖技术成果。
去年,我市出台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要打造产值200亿的水产养殖和加工业,我市水产企业联合体正在创建的深海网箱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其中重要内容。项目将建成抗风浪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更适应高海况开放式海区,具有广东特色、国内领先的深海网箱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单艘养殖水体达2万立方米的桁架结构智能综合养殖平台2艘;200多口80米以上周长的大型圆形HDPE网箱,三个智能化养殖综合管理平台,多艘配套自动投饵系统和收捕鱼系统的养殖工船,更集成自动化投喂决策系统、水下监视及环境监测系统、信息交互系统等一体化智能管控技术,最终实现无人驻守养殖。
市农业农村局测算,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充分开发建设,养殖产量将达到2万吨以上,深海网箱养殖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可拉动上游的种苗行业发展,预计年需求种苗量达1亿尾,同时拉动下游的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一个产值规模达200亿元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丕茂认为,阳江拥有开放型的海区,水质优良,是全省重要的渔业产品生产地、集散地,在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海网箱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阳江的海洋空间立体应用和资源深度开发,进而带动相关一二三产业发展。
我市是广东省海上风电试点市,辖区海域范围内有4个海上风电场在建。风电场的广袤海域,海底下能否塑造出水草丰美、鱼儿成群的“海洋牧场”?这看似是奇思妙想,但在阳江将变成现实。
海洋牧场是近年兴起的生态型渔业方式,通过改善或改造海洋局部环境,建设适宜水产生物栖息场所,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管理。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列其中,规划海域面积达4.9万公顷,是现有获批的最大的海上牧场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的风电融合海域项目。
根据建设规划,在2020-2024年,阳西县政府与参与企业将从人工鱼礁建设、深海网箱养殖、贝类底播增殖、鲍鱼沉箱养殖、牡蛎吊养增殖、休闲渔业平台建设和休闲渔业开发等方面,统筹海上牧场建设,形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区。
“这个项目能源产业和渔业的跨界融合,实现的资源共享是多维度的。”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熊仁树参与了规划编写。他介绍,海上风电基础构筑,可以为网箱等养殖设施提供强有力的固泊支撑;海上风电基础及其周边人工鱼礁群构建,可实现海床平坦与泥沙底风电场海域的生态修复与增值;与海上风电设备运维相结合,可解决深远海养殖的共享管理并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据悉,投资阳江海上风电的央企十分重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都在探索适应海区的发展路子。有了央企的硬核助力,阳江深蓝渔业将拓展更深广的空间。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叶锦韶教授团队,已经在风电海域开展海上风电环境对海洋生态影响等前沿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建设打下很好的基础。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岳维忠介绍,“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是一种生态修复方案,不仅可以使风电场生产出清洁电能,而且风电场区下层海域将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