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赏鱼市场水草造景水草对脱氮作用的影响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4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泸州观赏鱼市场水草造景水草对脱氮作用的影响, , , , , , ,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和脱氮作用(denitrification)向来是水族界两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在只养鱼无水草且没换水的环境中,硝酸的累积浓度往往非常的惊人,于是乎脱氮作用(或称反硝化作用)被许多人寄予厚望,希望能透过脱氮作用的方式,来降低水族缸内长期累积的硝酸浓度, 为了设计出能进行脱氮作用的环境,多年以来也有不少相关的设备孕育而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用脱氮
泸州观赏鱼市场水草造景水草对脱氮作用的影响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和脱氮作用(denitrification)向来是水族界两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在只养鱼无水草且没换水的环境中,硝酸的累积浓度往往非常的惊人,于是乎脱氮作用(或称反硝化作用)被许多人寄予厚望,希望能透过脱氮作用的方式,来降低水族缸内长期累积的硝酸浓度。
为了设计出能进行脱氮作用的环境,多年以来也有不少相关的设备孕育而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用脱氮过滤器的方式。脱氮过滤器的基本原理,就是让水流以非常缓慢的方式流经缺氧的滤材,滤材由于处于缺氧的环境,细菌的种类便以厌氧菌为主要族群,而脱氮细菌就是厌氧菌的一族。单就原理而言,脱氮过滤器应是可行的。但实际上的效果如何,恐怕还有待进行更进一步的证实。
不过本文打算探讨的,并不是脱氮过滤器的效用,而是在水草的存在之下,脱氮作用会有何变化?水草一方面吸收氨氮(NH4+)和硝酸(NO3-),另一方面又从根系释放出氧气于底床之中,如果依照一般的逻辑想法,种植水草肯定是不利于脱氮作用的进行。学界对于水生植物根系与硝化和脱氮作用的探讨,还是有一些研究成果可提供水族爱好者来参考的。
其实在农业界长久以来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即水稻(Oryza sativa)对于氮肥的运用效率不佳,有很多施予稻田的氮肥其实都未水稻被吸收而是流失。在 1985 年时美国的学者 Reddy 的等人对于这样的状况,进行了以氮15(N15)当作标记的水稻运用氮肥效率研究。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学者将氮15的氯化铵(NH4Cl),注入分别种植有水稻和完全无植物的淹水底床中,学者为了防止底床内的氮肥扩散至水体中,还在底床和水体的介面上做了防护的措施,然后在 20 天以后进行氮15的检验和比较。
美国的学者发现,在含水稻根系的淹水底床实验组中,只有 1.8% 的添加氮15还可在底床内测得到,其他的则都已经快速消失了。其中植物(也就是水稻)总共吸收了 65.4%,根系占了 16.6% 而茎叶占了 48.8%。另外有 15% 被转化成了有机氮化合物,上面加起来总共只找回了 82% 的氮15,还有 18% 的氮15则消失无踪了。而在无植物的淹水底床实验组中,有 73.9% 的氮15依旧可在底床内测得到,另有 21.6% 被转化成了有机氮化合物,有就是实验末了时寻回了 95.5% 的氮15,另有 4.5% 的氮15则是消失无踪。(上海3d打印公司uniontech3d.cn/)
美国学者认为这个研究成果传达了一个很明确的讯息:氮15之所以消失乃是因为脱氮作用的发生,而且在水稻存在下的淹水底床,每天每平方公尺的氮元素消失量达 143 mg,此外脱氮作用进行的效率,更胜于无植物根系的淹水缺氧底床环境!
我们都知道,植物在行光合作用时,会将茎叶的氧气输送至根系,如果进入根系的氧气超过了呼吸作用的需求,就会扩散到根系周围的土壤或底床当中。就以水稻而言,有研究指出每分钟每平方公分的根系可扩散出 0.12 μg 的氧气,这个过程会造成在缺氧的底床中,形成环绕根系的一个有氧区域。
泸州观赏鱼市场
由于根系所占的面积相当的大,底床内也就形成了许多含氧与缺氧的梯度区域。
因根系所形成的这种两极化底土区域,也大大地影响了氮肥的转换。在靠近根系的地方,氨氮将氧化成硝酸,然后被根系吸收或扩散至水体当中,但也可能扩散至缺氧的区域而进行脱氮作用。其他的氧化作用也会跟着一起进行,例如二价铁也可能氧化成三价铁。不过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脱氮作用的议题。
我们都明白硝化作用需要氧气,不过难以理解的是,为何根系注入底床氧气后,反而能促进脱氮作用的进行。其实丹麦的学者 Christensen 等人在 1986 年时也有此发现。可是另外的学者却发现,溪流中藻类覆蓋下的岩石,由于含氧量增加的关系,反而较不利于脱氮作用的进行。
同一批美国的学者在 1989年又发表了一篇后续的研究。这次研究的对象则是三种挺水植物,除了原本的水稻之外,还加入了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这次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的是,氮肥在根系附近氧化形成硝酸后,如果扩散回原本的厌氧区是否对脱氮作用有所促进作用,而且先前并未直接测量氮气的含量,也很难以说明测不到的氮15就全变成氮气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学者们为了求精准,这次还测量了空气中的氮气(N2)和氧化亚氮(N2O)的浓度。
美国的学者从这次的研究中发现,在底床添加氮15氯化铵(NH4Cl)的实验中,含有植物根系底床组散失于空气中的氮15氮气速度,是不含植物根系底床组的六至九倍。此外从研究中发现,脱氮作用所变成的气态氮,几乎都是氮气的形式,绝少出现氧化亚氮。况且有 34% 添加入含植物根系组的氮15是消失无法测得的,在无植物根系的对照组则只有 11% 不见了。真正测得的氮气只有 4-14%,意味着有不少气态氮其实是被套牢在底床内的。
至于在氮15硝酸氮(NO3)的实验中,不论是含植物根系组或者无植物的对照组,有 88-94% 的硝酸都消失无踪了,学者推测这应是脱氮作用所造成的。在这一组的含植物根系实验中,脱氮作用所产生的氮气只有 24% 从植物体逃入空气之中,剩余的76% 都被锁在底床内。在无植物根系的对造组中,氮气由抵床经过水体直接散发至空气中的比例则非常的低,也就是绝大部分的氮气都还是滞留在底床内。
就整体而言,美国的学者的实验获得了结论是:添加入底床的氮肥当中,在有水生植物根系存在的时候,有约 25% 会因脱氮作用而消失于空气中,而在无植物的水下底床中,只有约 10% 氮气会散入空气中。这也令我们恍然大悟了一件事,原来天然水草缸在修剪水草翻动底床时,冒出来的气泡有很多原来是氮气。
丹麦的学者Risgaard-Petersen 的等人在 1997 年发表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这次用的可就是水中植物 Lobelia dortmanna(山梗菜的一种),同样也是采用氮15氨氮来观察氧气、氨氮和硝酸浓度的变化。丹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是裸**床或种植有水草底床实验组,在日间的时候都能测得氧气释放入水体中,而且裸**床组的氧气浓度远大于水草组的水中浓度;此外夜间的时候水草组在夜间的氧气浓度下降,却又远高于裸**床组。这意味着裸**床组内有藻类的存在,同时影响到了氧气的日夜变动。
眼镜蛇雷龙鱼品相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这是指水中的氧气浓度而非底床。
丹麦学者的研究以测量氮气(N2)的方式还发现了,水草组的硝化与脱氮作用速度,是**组的六倍以上,硝酸浓度也是水草组明显高于**组。而有趣的是,水草组的硝化与脱氮作用,还受到了光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照光行光合作用时,水草组的脱氮作用活性会降低约 30%。相对而言**组的脱氮作用活性则不受日夜循环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又发现了,裸**床的氧气仅能穿透底表不到 7 mm,水草根系所释放出来的氧气却可移动超过 24 mm,况且在水草根系的上下区域出现了氧气的梯度,也就是硝化作用发生于最靠近根系的高溶氧量区,远离根系的地方则是脱氮作用的地点。
由上述的几篇研究来看,我们可以这么说,
黄金眼镜蛇雷龙鱼造景
水草的根系对于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都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水草根系在底床释出氧气有利于硝化作用,这是所有水草玩家都很容易理解的事实。但水草根系在底床所释出的氧气也能促进脱氮作用,可就是许多水族爱好者从未想过的结果。经由多篇的国外实验,我们明白了,氧气浓度梯度对于脱氮作用而言,具有很正面的促进作用。
其实在许多高溶氧量的滚轮过滤器实验中,也发现了脱氮作用的进行,这和水草的研究发现氧气浓度梯度是不谋而合的。对于水草玩家而言,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并不是很重要的议题,因为水草既能吸收硝酸也能摄取氨氮,况且脱氮作用的促进也会协助让许多的氮肥消失。可是对于没种水草的水族爱好者而言,对于脱氮过滤器的功效恐怕就有待重新检讨了。
无论如何,对水草玩家而言最可惜的是,学者虽然以氮15证实了水草根系和脱氮作用的关系,但我们仍旧不了解的是,当水草根系不断地释放氧气于周遭的底床中,此时水草根系真正吸收到的是硝酸还是氨氮?毕竟距离水草根系最接近的位置,是溶氧量最高的地点,也就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发生范围。这真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茎叶篇
由许多研究发现,水草根系在缺氧的底床中,供应周遭氧气造成溶氧的梯度,对于脱氮作用反而有促进的作用,而非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才有利于脱氮作用的进行。那么我们就觉得好奇了,水草的茎叶部位的情况呢?水草茎叶对硝化作用有何影响呢?茎叶部的高溶氧量是否不利于脱氮作用的发生,或者茎叶的溶氧梯度也同样有助于脱氮作用的进行?
我们还是来参考研究报告怎么说吧。
瑞典的学者 Eriksson等人于 1999 年发表了一篇研究,学者以龙须草(Potamogetonpectinatus)为研究对象,探讨照明对水草表面和根系对于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成了三个实验的小组,分别是只含有龙须草的茎叶、底床和龙须草加底床,在六小时黑暗、六小时照光和六小时黑暗的照明环境中,并且注入氮14的氨氮(NH4)和氮15的硝酸(NO3),来观察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的差别。
传统上单纯的以好氧或缺氧环境来看待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其实并不适用在水草的身上。
实验的结果发现,在含有龙须草的两组当中,溶解态无机碳(DIC)浓度的变化,介于有照明时的8 mg/L 和黑暗时的 16 mg/L 之间;而只含有底床的这一组,溶解态无机碳浓度则不论光照或黑暗,很稳定的介于 13 至 15 mg/L 之间。这个数据对于天然水草缸的玩家而言,是很值得留意的碳元素浓度。
此外就硝酸浓度而言,在只含有龙须草的实验组当中,整体的硝酸浓度呈现了净增加;但在含有底床的两组实验中,整体的硝酸浓度则呈现了净减少。若再从照明于否的角度来看,在有光照的时后,含有龙须草的两组实验,其硝酸浓度都是增加的;但在黑暗的时候,三组的硝酸浓度都是减少的。学者认为黑暗期三组实验的硝酸都呈现减少,意味着硝酸都出现了消耗的现象。
根据研究指出,水草每公克干重的表面积约为 0.16 平方公尺,而水草表面积的硝化作用速率则约为 0.5 mg/h/m2。
这个实验同时也再度证实了,含有水草的两组,其硝化作用比起只含底床的这一组,活性要高出非常的多。况且在照明的情况下,水草表面的硝化作用又特别的显著,只含底床的这一组,硝化作用的速率则和照明与否无关。这很可能是和水草在照明时产生大量的氧气,有利于附着于表面生物膜内的硝化细菌使用。
这不禁令我们想起了「水草与生化过滤(下):当水草遇到硝化细菌」一文,Diana Walstad 女士也提到了水草的茎叶上都覆蓋著一层硝化细菌,并认为水草缸可以不使用过滤器。其实根据瑞典学者在先前的研究也计算出,水草每公克干重的表面积约为 0.16 平方公尺,而水草表面积的硝化作用速率则约为 0.5 mg/h/m2。
研究人员利用氮15的氮气(来自 NO3)和氮14的氮气(来自 NH4),来协助鉴定脱氮作用的发生速率和比例。
脱氮作用在水草的茎叶表面也会进行,有别于许多人原先的观念。
由图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脱氮作用在只含底床和同时含有底床与龙须草的这两组中,比起只含龙须草的这一组要高出很多。虽然没有底床环境,只含龙须草的这一组依旧在进行脱氮作用,也就是说水草的茎叶表面虽然处于高溶氧量的环境下,脱氮作用仍旧会发生。
在含有底床的这两组实验中(不论有龙须草与否),14NO33- 的脱氮作用所占的比例很低,但在只含龙须草的这一组中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水草茎叶表面的硝化作用速率是脱氮作用速率的 40 倍,作者认为氮14由氨氮经过硝化作用变成了氮14的硝酸,然后才进行脱氮作用。这意味着水草表面的脱氮作用,其实是和硝化作用有很紧密的关系的。
水草叶面在行光合作用时,不但提供了氧气,还提供了碱性的环境,很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水草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给为生物附着生存,同时也在茎叶上提供了氧气给硝化细菌使用,此外水草在行光合作用的时候,表面的酸碱值(pH)也可能因脱钙作用而升高,对硝化细菌而言又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所以水草茎叶对于硝化细菌具有很正面作用。而我们先前曾提到了,脱氮作用往往是和硝化作用伴随而生,并非全然是我们原先所预期的绝对缺氧环境,这可由不论是在水草的根系或者茎叶上,都发现了在有氧环境中也能产生脱氮作用来证实。
无论如何,对于没种植水草的水族爱好者而言,脱氮过滤器或许是个考虑的器材。但对于水草缸而言,由于水草不论茎叶或根系,都提供了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的环境,可就不用太担心脱氮作用了,反正一切交给水草就对了。
========祥龙水族联盟鱼友评论=====
上帝禁区S 评论:学习下
上帝禁区S 评论:欣赏了
艾小玉儿 评论:好像有点扯远了
小景深深 评论:估计也很少有人关注这种专业知识,水清鱼靓草能活就挺好??
小景深深 评论:这个不懂了,
wjlove5921 评论:这应该是老文章了,反硝化早就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比方说TOTTO
jone369 评论:很实用的经验
赠我空欢喜 评论:氮元素真是缸里必不可少呢
赠我空欢喜 评论:你发的这些真的很有用。受教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