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儿)

衡水花鸟鱼虫市场2024-12-11 20:55:021.13 W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8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鹦鹉鱼是很多人会在家居中养殖的一种风水鱼,鹦鹉鱼变白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和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儿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为什么?

第一、水霉病,由于感染了真菌孢子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表现为圆形斑块,呈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主人可以购买甲醛或者高锰酸钾加少量食盐进行药浴。第二、小瓜虫病,会在鱼的皮肤表面形成白色囊包,并产生大量粘液,主人可以使用2%-3%的盐水、高锰酸钾10克每平方立方进浸泡。。一般易发于冬末夏初气温回暖的时候,适合小瓜虫的生长繁殖。当发现白点时应该尽快分开饲养,避免传染其他鱼类,同时可以利用它不耐高温的特点适当提高水温。另外可以用稀释后的盐水进行药浴,三天左右就会有效果。

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儿) 鹦鹉鱼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是怎么回事

鹦鹉鱼是很多人会在家居中养殖的一种风水鱼,鹦鹉鱼变白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我整理了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原因及症状

原因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表示鹦鹉鱼得了白点病,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

症状

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病鱼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病鱼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病鱼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怎么办

1、物理治疗: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其从鱼体表面脱落。

2、治疗药物

①百分之五的盐水浸泡数天。

②百万分之二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③百万分之零点零五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

④百万分之二的28~30℃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⑤百万分之二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⑥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鹦鹉鱼的生活习性

鹦鹉鱼会织自己的睡衣,他们织睡衣的方式像蚕吐丝做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其睡衣。有时它的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便会憋死在里面。

1、食物习性:鹦鹉鱼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

2、体质特征:鹦鹉鱼本身是没有毒的。只不过,鹦鹉鱼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鹉鱼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这些毒素伤害。但是,如果人们在这时捕获鹦鹉鱼,而它体内的毒素并没有完全清除,那么鹦鹉鱼食物中的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食用鹦鹉鱼。

3、行为习惯: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每当涨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鹦鹉鱼披着绿莹莹、黄灿灿的外衣,从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浅水礁坪和泻湖中。鹦鹉鱼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

4、性格特征: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并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其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研究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它的同伴会赶来帮忙。如果有的被渔网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其尾巴,拼命从缝隙中把它拉出来。因而,一般渔民很难抓获这种鱼。

鹦鹉鱼的饲养管理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①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②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③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④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

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鹦鹉鱼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

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定要定时增加黄粉,清除水中细菌,并及时清理泥沙中的粪便。

猜你喜欢:

1. 如何饲养热带鱼鹦鹉

2. 红鹦鹉的特征习性

3. 饲养鹦鹉注意事项

4. 血鹦鹉饲养的方法

5. 财神鱼应该怎么养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是因为感染了一种外寄生虫病——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小瓜虫。它们一年四季都可能会感染这个病。患病前期,它们的鳍以及体表皮肤会散布着小白点,后期全身都会出现白点。发现它们患病后,可以提高水温到28摄氏度。这样饲养一段时间后,就会基本痊愈。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选择甲基蓝等药物为其治疗。

一、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是什么原因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是因为感染了白点病。它们在一年四季都可能会感染此病。这个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白点病发病的原因是小瓜虫侵入了鱼的皮肤或者腮部。在水温低的情况下,虫体发育生长。发病早期病鱼身上会有极个别的小白点,其它状态基本不变。发病中期,病鱼会不爱吃东西,身上到处都是白点,颜色色泽暗淡,不爱活动,但会经常找地方摩擦鱼体。发病晚期,病鱼全身是白点,有气无力,体表的粘膜变多,鱼体沉入缸底或者浮在表面,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最终窒息而死。

二、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疗

1、物理治疗法小瓜虫不耐高温。可以通过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来抑制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保持28摄氏度的水温一段时间,病鱼就可以痊愈。

2、药物治疗法①、用百分之一的盐水浸泡数天,一段时间后病鱼基本痊愈。

②、使用百万分之二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一段时间后病鱼基本痊愈。

③、使用百分之二的28-30摄氏度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一段时间后病鱼基本痊愈。

④、百分之零点零五至百分之零点零七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连续浸泡两到三天。

我家养的红鹦鹉鱼,身上长白色的东西,怎么办?

红鹦鹉鱼,身上长白色的东西是白点病,先加温再治疗。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病变形态: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白点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金鱼白点病

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儿、血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28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