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骑兵(有红海骑士再放其他鱼)

北京观赏鱼批发市场2024-11-04 01:46:019.08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4部世界公认最好看的特种兵电影你都看过哪些?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红海骑兵,和有红海骑士再放其他鱼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红海行动未上榜,第1名无法超越!4部世界公认最好看的特种兵电影你都看过哪些?

特种兵题材的电影还是不少的,像什么《战狼》、《敢死队》、《拆弹部队》、《碟中谍》、《美国狙击手》、《战狼2》、《红海行动》等等电影基本上都是这个类型的题材。

先来说一下《战狼》第一部。那个时候的吴京还没有出名。

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是特种兵》系列的电视剧正在火热播出。这部电影也就基本上使用了原班人马进行了拍摄。电影讲的是一群特种兵追捕贩毒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吴京的独特地位。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光环吧。电影的最后,吴京饰演的冷锋和国外特种兵打斗的那一场戏可以说很是精彩。

说完了《战狼1》再来说一下《战狼2》

这部电影因为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关系,票房一气之下冲到了56亿的记录。这在国内甚至亚洲票房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故事以退役军人冷锋为主人公,讲述的是冷锋在国外营救驻外华人的故事。虽然后来所有的人说这部电影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浓厚了一些,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不算是大的问题,反倒是冷锋这样的平民英雄多一些的话,我们国家可能更强大。

最后的这部《红海行动》也是特种兵的电影。如果说《战狼2》讲究的是个人英雄的话,这部电影则讲述的是团队作战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凸显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团队的力量。也是在这部戏中,人们看到了真实的特种兵的一面。他们不再是战无不胜的人,他们不再是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的人。他们同样会面对伤病,会面对死亡。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观影者学习和致敬的。

《亚历山大远征记》与《战国策》札记(四十二)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明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能依靠。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就为公仲朋出行做准备,准备到西方同秦国讲和。

楚王闻之大怒,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楚王听此消息,非常生气,马上召见陈轸。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赋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随心所欲地对付秦国,敝国为韩国将不惜牺牲一切地进行帮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侦,失计于韩明也。

韩王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说:“不行。采取行动使我们吃苦头的是秦国,用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倚仗楚国的虚名,轻易停止同强秦这样的敌人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何况楚韩两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共谋攻打秦国的,情况是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声言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阴谋。再说大王已经派人通知秦国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骗秦国。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韩王不听从,就同秦国停止讲和。秦国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国交战于岸门。楚国的救兵不到,韩国大败。韩国的军队并不弱小,人民并不愚昧,可是军队被秦国俘获,谋略被楚国耻笑,是因为错误地听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啊。

韩王是个混蛋。自取其辱。

好了,我们来看看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吧!

(十五)印度人认为老虎比大象凶猛得多。据尼阿卡斯记载,说他自己曾看见过一张老虎皮,但未见过老虎。印度人的记载说老虎的个子有最大的马那么大。它的速度和力气是任何曾类都比不了的。一只老虎遇上一头大象,一下子就能跳到它头上把它掐死。我们见过的所谓的老虎,实际上只是花斑豺,只不过比一般的豺个子大些。关于蚂蚁,尼阿卡斯说他自己也未见过某些作家所描绘的那种印度土著蚂蚁;他只见过别人拿到马其顿营房里去的几张蚂蚁皮。不过米伽西尼斯却曾证实关于这种蚂蚁的一些描述,说它们确实能挖金子。当然,它们并不是有目的地去挖金子,而是像我们这里的小蚂蚁挖出一些土那样,这些印度蚂蚁也习惯于在地里挖洞。不过因为这种蚂蚁比狐狸还大,所以它们挖出来的土当然也就多得多。这种土里含有金子,印度人就这样取得黄金。不过,米伽西尼斯这些话也不过是转述一些传闻而已,未必可信。因为我对这种蚂蚁的实情毫无把握,干脆把这个题目放弃不提了。

介绍了传闻中的印度老虎,蚂蚁,这里照应了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

尼阿卡斯还描绘了鹦鹉,就像描写什么奇迹似的,说这种鸟是如何在印度发现的,如何发出像人的声音等等。但是因为这种鸟我还见过几只,而且我知道别人也都见过,我就不必把它当作新鲜事来详细描绘。关于印度猴子身材的大小,某些猴子有多好看以及捕捉方法等等,我也不必多说。因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不用我多费唇舌。也许只有一句话可说的,就是任何地方的猴子也不见得会好看。尼阿卡斯还谈到印度人捕蛇的事,说蛇是花的、跑得快。据他说,安提吉尼斯的儿子培松抓住的那条蛇,从头到尾有十六库比特以上。他还说,印度人说最大的蛇比这条还大得多呢。任何希腊医生都没有发明治疗印度蛇咬伤的药。印度人倒常常治疗被蛇咬伤的人。尼阿卡斯还说亚历山大请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印度医生跟着他,并传令全营地,凡是被蛇咬的人都要到他的皇家大帐篷里去报告并诊治。这些医生也治别的病。但因为印度的气候比我们这里温和宜人,所以一般人不会生病。印度人得了重病,就会找他们的智者诊治。据说智者能求助于神,以治疗那些能治的病。

介绍了印度的鹦鹉、猴子和蛇,以及印度人治疗蛇咬伤。

(十六)据尼阿卡斯说,印度人穿的是亚麻布衣服。这种亚麻生在树上,这种树我已在上文提到过。也许是因为这种亚麻布比别的亚麻布白,或是因为印度人的皮肤黑,他们穿起这种布来显得特别雪白发亮。他们有一种直到小腿中部的束腰上衣,肩上披一块布作为外衣,头上还包扎一块。有钱的印度人戴象牙耳环,普通人都不戴。尼阿卡斯说他们还把胡子染成各种颜色:有的人染得雪白雪白,有的人染得黑黑的,还有的人染成红的、紫的、草绿的等等。讲究的印度人夏天打旱伞遮阳光,脚上穿着白色的皮拖鞋,式样很讲究。他们的凉鞋底有各种各样颜色,而且很厚,为了显得个子高些。印度人的武器装备也是多种多样。步兵持弓,长度和持弓者的身长相等。射箭时,人坐在地上,用左脚蹬着弓背,把弓弦往后拉得很远,因为他们的箭差不多有三库比特长。印度弓箭手射出的箭,什么东西都挡不住。不论是盾牌、胸铠、还是厚盔厚甲都不顶事。他们左手拿着用生皮做的小盾牌,比人还窄些,高度倒和人差不多。有的不拿弓箭而是拿着标枪。人人都有一把很宽的大弯刀,总有三库比特长。打交手仗时一一印 度人在内战中不愿打交手战一一就用两只手拿着砍杀,这样砍更有劲。 骑兵有两杆像长矛似的标枪,还拿着一个比步兵拿的小一些的盾牌。他们骑的马没有鞍子,也不给马上希腊式或凯尔特式的嚼子,而是用生皮做的套子套住马嘴下端,在这个皮套里面还安上不太尖的铜刺或铁刺,阔人用的是象牙刺。马嘴里还有一个象炙叉那样的嚼子,嚼子两头拴在缰绳上。这样,一拉紧缰绳,嚼子就使马老实多了;嘴套上那些刺也刺痛马嘴,使它听从使唤。

介绍印度人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模式。

(十七)印度人的体形瘦高,他们的动作比别的种族都较轻灵。他们常骑马骑驴或骑骆驼,有钱的人骑大象。在印度,骑大象算是最高贵的,其次是乘坐四匹马拉的车,骑骆驼算三等,骑马算低等。最端庄稳重的女子,什么礼物都引诱不动,但如果给她一头大象,就可以弄到手。一个女子为一头大象而委身,在印度人看来并不算丢脸,反而认为是光荣,因为她的美貌竟能值得上一头大象。她们出嫁时,既不陪送什么嫁妆,也不接受什么彩礼。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孩子们,由她们的父亲带出来。凡是在摔跤、斗拳或赛跑中得胜的青年男子,或在其他男子汉的活计中表现出色的,都可以从她们当中去挑选妻子。一般印度人种地吃粮食,山区的人则打猎吃肉。尼阿卡斯和米伽西尼斯这两位有声望的人所记述的关于印度的情况,主要写这些,想必够了。因为我这本书要写的主题并不是印度的风俗习惯,而是亚历山大的海军怎样从印度到达波斯的。这样,以上我写的这些可以说已经离题了。

介绍印度的婚俗。

(十八)亚历山大的舰队在希达斯皮斯河岸准备就绪之后,他就把曾参加过北征所有的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和埃及人都召集起来,叫他们上船,挑选他们当中有航海经验的人当水手或橹工。部队里还有一些熟习海事的岛民、爱奥尼亚人和赫勒斯滂人。任命了下列一些人当舰长,其中马其顿人有:赫菲斯提昂(阿明托之子)、利昂那塔斯(攸诺斯之子)、莱西马卡斯(阿伽托克利斯之子)、阿斯克利皮欧多拉斯(提曼德之子)阿昌(克雷尼亚斯之子)、代蒙尼卡斯(阿西那亚斯之子)、阿其亚斯(阿那克西多提斯之子)、欧菲拉斯(塞利那斯之子)、提曼西斯(潘提亚狄斯之子),以上这些人都是培拉人。在安菲坡利斯人当中有下列一些指挥官:尼阿卡斯(安德罗提马斯之子,他就是记述这次航海情况的那个人)、劳采东(拉瑞卡斯之子)安德罗西尼斯(卡利斯特拉塔斯之子);欧瑞斯提斯人当中有克拉特拉斯(亚历山大之子)和坡狄卡斯(欧戎提斯之子);俄尔达雅人当中有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阿瑞斯唐诺斯(培萨亚斯之子);皮德那人当中有梅特郎(埃皮卡马斯之子)和尼卡开狄斯(西马斯之子);此外还有阿塔拉斯(安德罗米尼斯之子,斯提发人)朴塞斯塔斯(亚历山大之子,梅扎人)、培索(克拉提亚斯之子,阿科米那人)、利昂那塔斯(安提培特之子,埃盖人)、潘陶卡斯(尼科拉乌斯之子,阿劳瑞斯人)和迈利亚斯(左拉斯之子,柏罗亚人)。上述这些都是马其顿人。希腊人有迈狄亚斯(欧克森西米斯之子,拉瑞萨人)、攸米尼斯(希罗尼马斯之子,卡地亚人)、克瑞托巴拉斯(柏拉图之子,科斯岛人)、陶斯(迈诺多拉斯之子)、米延德(曼德罗格尼斯之子,马格尼西亚人)、安德戌(卡比利亚斯之子,提欧斯人);塞浦路斯人有尼考克利斯(帕西克瑞提斯之子,索利人)和尼萨凤(尼塔高拉斯之子,萨拉米斯人)。亚历山大还指派了一位波斯人巴高斯(发那西斯之子)当一艘三排桨战船的船长。亚历山大自己那只战船上的舵手是欧奈西克瑞塔斯(阿斯台帕拉亚人)。全舰队的会计是攸阿高拉斯(攸克利昂之子,科任斯人)。任命尼阿卡斯为全舰队司令。他是安德罗马卡斯的儿子,属克里特族,但家住斯特菜蒙河上的安菲坡利斯城。亚历山大把这一切都部署妥当之后,就献祭诸神,包括他自己民族的神、所有预言家劝他祭的那些神,还有普塞顿、安菲特莱特、妮瑞伊德姊妹、大洋之神,以及希达斯皮斯河神(他率部出发处)、阿塞西尼斯河神(希达斯皮斯河注人其中)和印度河神(前二河汇人其中)。祭祀后,把牺牲按部队番号分发全军。还举行了文艺和体育竞赛。

介绍亚历山大征服印度时的人员。

(十九)启航的准备工作都就绪之后,亚历山大就下令克拉特拉斯率领步骑兵一起沿希达斯皮斯河一边前进。赫菲斯提昂已率领另一支部队在河的另一边提前出发。他带的那支部队比克拉特拉斯带的这支还大,他还带着那些大象,总数达二百头。亚历山大本人带着所有的被称为拿轻盾牌的部队、所有的弓箭手、所谓的“伙友”骑兵部队,总共八千人。克拉特拉斯和赫菲斯提昂奉命率部先行,到前边去等待舰队。亚历山大还派前曾被任命为这个地区的督办的菲利普也带着一支很大的部队到阿塞西尼斯河岸去。到这时,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已经有十二万适龄的战斗人员。再加上他原先从沿海一带带来的部队,此外还有派去招兵的军官们带回来的新兵等等。因此,他这时候带的部队当中,有各式各样的东方部族,使用着五花八门的武器。随后,他就下令舰队启锚,沿希达斯皮斯河而下,驶向这条河和阿塞西尼斯河汇流处。全舰队共有船只一千八百艘。战船和货船都有,还有马匹运输船、给养和部队运输船等等。关于他这支舰队如何顺流而下、一路征服了哪些部族、在跟马利亚人作战中遇到了什么危险、他负伤后怎样躺在地上朴塞斯塔斯和利昂那塔斯怎样保卫他等等,所有这些情形我都在用雅典文写的那部历史里说过了。现在写的这一部,是为了记述尼阿卡斯率领舰队如何从印度河口出发、通过大洋,成功地到达波斯湾(波斯湾有人称红海)的情况。

再一次补充介绍亚历山大沿这印度河到达海边的故事。

(二十)关于舰队返航这件事,尼阿卡斯有如下记述:亚历山大极其热切地希望在由印度到波斯的大洋里航行。但他又嫌航程太远,怕遇上某些荒凉地区,土地上不长东西,断绝供应;又怕没有抛锚的地方,从而导致全舰队的毁灭。万一这种情况出现,对他的伟大事业来讲,将是不小的污点,他的幸运也将一笔勾销。但他又渴望办一件不平凡的事,创造个奇迹。这个想法最后还是占了上风。不过,在物色能够胜任这件大事的人选方面,他又踌躇起来。选出恰当的舰队司令才能鼓励舰队全体官兵的士气,使他们感到他们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而不是盲目地被派去冒明摆着的危险。尼阿卡斯说,亚历山大曾跟他反复讨论过派谁当舰队司令合适的问题。但一个一个的名字向他提出后,他都拒绝接受,说这几个人不可能为他去冒险,那几个人又是胆小鬼,其余的又都是一心想家、无心他顾的人。总之,人人都成问题。于是尼阿卡斯就向亚历山大表示自己的决心后说:“大王陛下,让我去带领您的舰队吧!愿上帝保佑这伟大事业成功!只要这个大海可以通航,只要人力所及,我就一定要把您的舰只和人员安全地带到波斯去。”但亚历山大却回答说,他不能答应叫他的朋友去冒这个大险、受这么大罪。但尼阿卡斯仍然毫不退缩,坚决要求亚历山大答应他。最后,亚历山大才接受了他的热情和决心,任命他为全舰队总司令。舰队全体水手和被指定乘船走的那些部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放下心来。因为他们确信,亚历山大决不会叫尼阿卡斯去冒明摆着的危险。由此可知,他们这些人一定也都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而且,整个启航准备工作如此热火朝天,一艘艘舰艇又装备得十分神气,各舰舰长对全体人员表现了饱满的热情,甚至把不久前还犹犹豫豫的人们的情绪也都鼓动起来。这时,大家感到精神抖擞、勇气倍增,对整个事业寄予厚望。此外,亚历山大本人还曾亲自沿印度河下驶,在两条人海的河道,甚至还到大洋里勘察,后来还献牲祭祀普塞顿和一切海神,还把许多珍贵的礼物投到海里祭奠,这些事对士气的鼓励也不算小。于是,大家都像过去那样,相信亚历山大历来的好运气。感到他对任何事情都敢干敢闯,而且千起来总是能够成功。

回顾亚历山大当年任命舰长的故事。

红海骑兵(有红海骑士再放其他鱼) 观赏鱼

《红海行动》——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红海行动》上映全家都想看,第一遍看时错误的带了孩子,观影二十多分钟孩子就被吓得哭哭啼啼,于是只好带着孩子离开影院隔天单独抽空二刷。2018年一开年,一部全面超越《战狼2》的国产军事题材大片就横空出世了。也许有人说这是借了《战狼2》的余威,可为什么《空天猎》就没有借上呢?所以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好看耐看才是它真正的硬实力。如果《战狼2》当初我给了9分,那么《红海行动》我保守也要给到9.5分,留下的余地是因为还有上升空间。

战争场面惨烈残酷、感情线恰到好处、情节紧凑饱满、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没有伟光正的说教、没有塑造不死超人、武器战术极为专业......这一切都实在堪称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的一座里程碑。好的地方太多不一一叙述,感情线的布设各影评公号说的不少也不浪费笔墨,这篇影评专讲战术和武器装备细节,并以找茬挑刺儿为主。

通信兵庄羽是两名阵亡的海军特种兵之一,他在沙漠伏击战结束后惊魂未定,对副队长说“参加了那么多的演习和训练,但经历这种情况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配呆在蛟龙”。士兵不参加实战成为不了战士,这样的真实感受很客观,不像过去许多国产战争题材影片里营造的那种天生勇敢、猛士无敌。

庄羽在战斗中为了确保联络畅通牺牲了,死的很英勇很惨烈,但也预示着他的真正成熟。这种不是生来无畏但却越挫越勇的状态恰恰是这部电影打动我最真实的一个角度。而一方面赞叹影片的了不起,同时又给它挑刺找茬儿,也是为了中国电影能越挫越勇,保持住好不容易拔高了的水准,无限接近完美。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回顾那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和细节,从不同的视角层面重回红海的战火硝烟。

轻武器的配备使用据说是导演的看家本领,看下来果然耳目一新,回溯以往无出其右者。

特种小队蛟龙一队开场就是一场反海盗作战,清一色的国产95式枪族,92式手枪、95式突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先后露面。到了需要深入伊维亚国内执行任务时则全部换装北约国家的Glock手枪、SCAR突击步枪、米尼米机枪、M249班组自动武器和德造LRS2狙击步枪。到了深入沙漠解救人质时,为了更好的渗透敌营,除了外围狙击组继续使用顺手的LRS2,开车进入的女兵佟莉、医疗兵陆琛和石头继续使用北约制式武器外,队长、副队长都使用了俄制AKM突击步枪,副队长还使用了恐怖头子拉登最爱的AK74短突击步枪。而到了最后抢夺“黄饼”资料那场戏时,突击组使用的武器就成了短距离射击效用极好,全世界特种部队都爱不释手的MP5冲锋枪。

这些武器的出现没有任何一件是为了显摆的画蛇添足,表现出了极强的枪械使用知识和专业素养,导演和军事指导的功力极为深厚。如果真要挑毛病,那就是让女兵佟莉负责操作重达8公斤的班用机枪不够合理科学,且不说男女先天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这可是一支特种作战分队,机枪射手可不是简单的压制射击,是要把机枪打出精度射击效果的,在后来的战术行动中,与佟莉搭伙的队员普遍比较吃力,石头和军医一死一重伤,也证明了女性确实不适合这样高强度的特种作战。

除了枪械本身外,影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枪用战术组件,例如战术射灯、枪用测距仪、激光指示器和各类战术狙击镜、光学瞄准镜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讨论。同时作为军事题材中重头戏的狙击,虽然和枪械有关,但因为牵涉复杂所以随后另起一段单独介绍。

有影迷说这部电影是一群中国军人使用外军武器装备赢得了战争,这么说颇有些理由。OPS-FAST战术头盔、MSA拾音降噪耳机、轻质防弹衣、防破片眼镜、黑色和A-TACS废墟迷彩战术服,特别是影片刚一开场城市作战时就很拉风的那些抛射缆索,以及片尾之前只在《变形金钢》里才看到的飞行翼装。这些装备把我军特种兵的整体质感瞬间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现在来挑毛病:

一是狙击手顾顺和观察手李懂在进入城市制高点掩护突击组解救人质时戴着黄色和橙色镜片的防破片眼镜,这种镜片叫做弱光条件下视增强镜片,特别适合在黄昏时使用,但天气晴朗时使用反而会让时场变得昏暗压抑,出现的不是时候。

二是全片只有通信兵庄羽使用了拾音降噪耳机,搞得好像那是一副电台耳机一样,而其他队员则全部使用了轻型入耳式耳机,这是不合理的细节。拾音降噪耳机的作用是在激烈交火时可以自动降低武器射击爆炸的杂音而同时放大电台对讲机里说话的人声。特种分队除了营救人质外基本上都在枪林弹雨里硬碰硬,当然应该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耳机,激烈交火时使用拾音降噪耳机才够合理。

三是翼装飞行那场戏,从直升机上在远离目标区的位置高跳快突低开,可以有效实现隐蔽接敌,但要知道影片中使用的直升机是越战时期就出现的UH-1伊洛魁,这种直升机噪音很大,高度有限,根本无法飞到保证翼装飞行足够的滑行距离的安全高度就会因为噪音而被敌人发现了。这个细节可以看一下《阿甘正传》里阿甘被部署到越南时那场戏,听一听UH-1巨大的噪音。

除了前面所说的枪械和单兵装备外,重型装备豪华的参演阵容也是我国影史上史无前例的。我国海军的071两栖船坞登陆舰、052C导弹驱逐舰、054A导弹护卫舰都先后露面。

影片中还依次出现了美制C-130运输机、UH-1直升机,法制美洲豹直升机等空军装备,以及美制悍马高机动车、防地雷反伏击车、M60A3坦克和法制VAB轮式装甲输送车、俄制T-72B这些陆军重型装备。最后时刻佟莉还使用经典的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击落了叛军的武装直升机。重型装备的出场和表现有许多出彩之处,特别是坦克对抗那场戏后面还要单独介绍。

这里还是继续说问题:

一是张涵予饰演的舰长军衔是上校,而其指挥的军舰则是绰号“新青年”的054A导弹护卫舰,护卫舰是营级编制,舰长只该是少校或中校,驱逐舰舰长才可能是上校军衔。我军护航编队的编队长应该是大校甚至是少将,蛟龙突击队执行的任务级别很高,应该是编队长而非一名舰长来指挥,指挥员职务与装备和部队编制间出现了不对称。

二是特种分队进城营救大使车队时使用了3辆无装甲型悍马和2辆防地雷反伏击车,防地雷反伏击车属于轻型装甲车辆,用来给营救对象乘坐是合理的,但把宝贵的特种兵扎堆放在四面透风毫无防弹能力的运输型悍马货厢里就有点太冒失了。

三是片中那段海军舰艇对付叛军火箭炮的段落太过夸张。我军的舰用近防炮主要仿自俄制“卡什坦”和荷兰的“守门员”,054A护卫舰使用的就是仿自“守门员”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性能提升的1130近防炮,也就是11管30毫米速射炮,其性能甚至超越了美国海军的6X20毫米密集阵系统以及俄罗斯海军的2X6X30毫米卡什坦,可以同时锁定40余个目标,理论射速达到每秒166发,战斗射速也可以在一秒钟里打出50发炮弹。但我们必须明白,锁定40多个目标不代表可以同时攻击那么多目标,我们看到影片里叛军的火箭弹几乎是齐射过来的,这样的间隔密度速射炮是很难全部搞定的。这个片段参考了《超级战舰》中美军战舰防御外星武器的桥段,但前作中美军近防炮并没有成功防御住所有来袭目标,结局是被击沉了的。所以这个片段看着过瘾但有些夸张,毫发无损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狙击,是绝大多数军事题材影片中都少不了的桥段,甚至因为抗日雷剧的盛行而一度成为抗日战场上穿越时空的玄幻“神器”。《红海行动》中的狙击戏码很足,总体质量堪属上乘,远超过去国产军事片中的狙击情节水准,例如狙击手和观察手的配合协调,不同狙击武器的配合使用,狙击对观测环境的高度依赖,狙击装备的高度精密化等,都显得非常专业。

印象深刻的有两场戏,一是难民车队被伏击时我军狙击组迅速占领制高点压制叛军狙击手和迫击炮阵地,顾顺被敌人迫击炮锁定攻击时不是慌不择路的跳开,而是将头盔扣在枪托上作为假目标吸引敌方狙击手开火,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作出的反应凸显了他极强的专业素养。二是在执行人质解救任务时,狙击组再次被敌方狙击手压制,从而失去对目标区的有效控制以及对战友的支援,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向队长报告,这也是良好配合意识和战术素养的体现。

说完了优点必须说一说不足,细数后还不少,从头捋过来:

一是特种分队原配狙击手罗星在直9直升机上用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快速精确瞄准射击,子弹穿过舰艇舷窗和两排人质命中恐怖分子,这个很不科学。我们可以对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菲利普斯船长》里那场从准备观察到一枪命中长达几个小时的海上狙击,虽然不够刺激但绝对真实。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弹丸较轻,在击穿玻璃后根本不可能保持惯性精度,在直升机这种不稳定平台上预测弹头击穿硬物后的偏转量还能实施精确击杀,那至少也应该使用7.62毫米中等口径以上的狙击弹药才显得合理。

二是解救大使馆车队时,狙击手顾顺前方有水泥露台可供稳定架枪而且还可以提供很好的避弹隐蔽,却非要把狙击枪架在观察手肩膀上射击。这支狙击枪是德造LRS2,真正专业的狙击手不是什么枪都用得好而是有自己的专属武器,甚至子弹都要根据需要进行打磨改造,顾顺使用并不熟悉的武器还要把枪架在观察手肩上射击,不仅无法保证射击稳定,还有可能让战友成为肉盾。

三是护送难民车队遭敌伏击时观察手成功压制了敌方狙击手,但顾顺不是先把威胁最大的狙击手干掉而是先消灭迫击炮,要知道观察手使用步枪一个弹夹只有30发子弹,火力持续性是有限的,万一压制中断敌方狙击手抢先开枪打掉我方狙击手那就做了亏本生意了。

四是观察手使用的步枪自始至终使用消声器,但消声器虽然隐蔽却会削弱弹药动能,并不适合远程射击,同时加上消声器会增加武器长度导致操作不便,所以在完成暗杀任务后应该取下消声器提高杀伤能力才对。

五是敌方狙击手第一次狙击失败逃跑时背朝战场沿山坡向上直线奔跑,而不是沿隐蔽地形之字形短促跃进;解救人质时顾顺他们在明处,这个叛军狙击手在暗处,房屋间距离不远,他使用的德拉贡诺夫7.62狙击步枪射击精度也很好,照理说根本不该打偏让顾顺活下来,这样的素质实在不知是如何在残酷战争中幸存的。狙击是精妙和慎重的作战技艺,一定是攻击前先选好退路,消灭敌人同时保护好自己,而绝非英雄主义的以一敌百。

一句话总结,《红海行动》的狙击戏码进步很大,但在真实性和专业水平上尚有较大差距。

可以这么说,论精彩火爆程度,红海已经做到了极致,战术设计上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问题同样比比皆是。

一是特种部队解救大使馆车队时,特种兵坐在无装甲的运输型悍马后厢板上,穿越交战区域时居然没有任何举枪警戒或放低身体躯干的战术动作,这显得很不专业。

二是为大使馆提供初期护送任务的武警使馆警卫分队在楼房内保护人员时居然全部集中在一个房间也是个大问题,防守时只有动物才会缩紧身子抱成团,作战时应该是兵力武器分散但射向集中,四个人应该编两个组分散守住门窗,而不是全部集中在一堆让对手一颗手榴弹就全部报销。

三是佟莉和石头相互掩护攻击敌人时处在短兵相接的境地中,白天开阔地型使用闪光炫目弹还不如直接投掷破片手雷管用,在不用活捉敌人也不需要保护人质的情况下直接一颗手雷再突进击毙就可以,搞瞎了再杀毫无意义。

四是海军特种兵接近建筑时为了隐蔽前进发射了烟幕弹干扰敌人,但烟幕弹应该发射在靠近自己的位置,然后一边前进一边朝前发射,这样才能起到隐蔽自己的作用,把烟幕弹打到敌人堆里,其实是自己看不到敌人,敌人却反而可以透过烟幕看到自己,这个细节可以看一看越战电影《全金属外壳》中的正确示范。同样在沙漠伏击那一段,掩护狙击组占领制高点时特种兵向敌方迫击炮阵地发射了烟幕火箭,但我们知道迫击炮并不是直射武器,而是间接瞄准的曲射武器,迫击炮阵地虽然被烟幕覆盖,但只需要继续按原来的俯仰角度和射击诸元继续对原射击区进行盲射就可以了,烟幕是阻挡不了他们开火射击的。

五是沙漠伏击的那段,号称特种部队的伊维亚政府军车队警戒力量居然选择在山谷地形中停下,在已知有敌情可能的情况下既不向前方和两侧派出警戒力量,也不组织车队迅速分散人员迅速下车隐蔽做好防御准备,就那么聚成一堆的被叛军迫击炮一锅端,这实在配不上特种部队的水准。另外,从弹药口径看叛军使用的应该是82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算是中型迫击炮,使用杀伤爆破榴弹时打掉几辆悍马和卡车是毫无问题的,但影片里法制VAB轮式装甲输送车也被它一炮敲掉就太过夸张了,要知道VAB是出现在世界各大维和战场的主要装备,《黑鹰坠落》里掩护美军游骑兵撤退时这种车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怎么可能被迫击炮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龟壳”作用。

这部影片的坦克战很容易被用来和《战狼2》吴京那场戏作对比,如果让我来评价,吴京那场戏是形式重于实质的炫技,这场坦克战则是实打实的真功夫真本事真技术真专业。作为一名资深装甲兵,看完这场坦克作战后是服气的,各种细节都展示的特别好,没有把坦克当作简单的花哨道具,这场戏也是全片我最难挑出瑕疵的一部分。

要想把这场戏看懂我们得先介绍下出场的两个铁甲“主角”。副队长缴获的那辆坦克是俄制T-72B型坦克,使用125毫米自动装弹滑膛炮,全身正面侧面披挂爆炸反应式装甲,车组乘员3人,属于二战后第三代改良版坦克;追击他们的3辆叛军坦克是美式M60A3坦克,使用105毫米手动装弹线膛炮,也披挂了爆炸反应装甲,属于二战后第二代改良版战车。

T-72B现在仍是许多国家的主战坦克,但M60A3在90年海湾战争后已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并移交给国民警卫队、用于海外军售军援,甚至被丢入大西洋充当渔礁。从这些细节可知T-72B的综合性能高于M60A3。记住这些细节,对后面的情节合理性至关重要。

现在开始从缴获坦克说起:

(1)副队长选择偷哪辆坦克是比较靠谱的,T-72B是华约国家装备,火炮、动力、通信、操控和我军坦克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果特种兵接受过坦克操纵的专门训练,哪怕不认识俄文阿拉伯文也是可以摸索着操作的,而对于M60A3这种美式装备而言,特种兵再聪明恐怕也很难很快学会如何使用。副队长缴获坦克后先跳入炮塔,然后原地开了3炮,杀了敌救了人但并没有把车开走。《战狼2》里吴京飙车开炮虽然看起来很猛很过瘾,但现实中一个人开车打炮是不可能的,要不干嘛要3至4名坦克兵,副队长打炮就没法开车,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待队长带着记者进入坦克后,副队长钻出炮塔钻进驾驶室开车,同时还使用AK74短突击步枪掩护射击,这就很厉害了,因为AK74这种短枪身的自动武器确实是俄制坦克乘员很喜欢的一款武器,出现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后来的作战中队长独自操作火炮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T-72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本来就只有车长、炮长、驾驶员3名乘员,车长主要负责指挥观察通信,打炮在没条件的情况下有炮长就够了,后面追击的敌方坦克总是出现装弹手装炮弹的镜头,这是M60A3采用人工装弹的性能特点决定的。

(3)T-72B和美军M1A1属于同代坦克,对付老一辈的M60A3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3辆敌军坦克被干掉2辆是有实际可能的,特别是第二辆敌军坦克命中我军坦克很多发炮弹,但因为有爆炸反应装甲抵消了爆炸动能,所以车内人员没有伤亡也合情合理。

(4)T-72B在炮塔卡死无法转向情况下,通过改变车体方向实现炮口转向射击这段戏现实中几乎没有可能,但考虑到距离那么近直接瞄准射击虽然有难度但也有实现可能。这段戏很专业,专业就专业在队长和记者要配合开炮时先爬出炮塔交换了战斗岗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T-72B坦克炮塔内车长和炮长分坐火炮两侧,开炮时不可能把手伸到对面去击发,就算能够得着也会被后座的炮栓夹断手臂。队长后来没有进入车内,而是一直露着头在炮塔上指挥,这也才为实施概略近距离直瞄射击创造了可能,靠坦克的观瞄器材是不可能有这么灵敏的指挥和反应速度的。

(5)如果说有瑕疵,那就是最开始副队长原地开炮时那个炮弹飞行的慢镜头有问题,从弹体形状看,那是一发用来攻击步兵和轻目标的后行程助推杀伤爆破榴弹,这种弹药不同于穿甲弹或破甲弹遇赢才炸的特点,这枚弹药沿途撞上那么多柱子都擦过去而没有爆炸,这就不太像榴弹的工作原理了。

《红海行动》2个多小时不算短,但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尽管除以上所罗列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细节受篇幅所限无法详述,例如急救包扎和战场自救的戏份很值得一说;遥控无人机提供了战场观察、通信接力和近距支援也可以展开介绍;撤侨时那位女公民喊着太过专业反倒不够接地气的“我们的舰”而非“我们的船”也可以探讨研究,但看懂这么多已经足够支撑观影者既凑热闹又看门道爽爽的跟着剧情起伏了。影片的最后,中国海军6艘舰艇组成的编队在大洋上对擅闯我国海域的某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喊话驱离。敌舰一共3艘,其中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是宙斯盾舰,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结尾,为什么有意思,只要知道这3艘舰艇的国籍就明白了。

       

电影《红海行动》有没有什么槽点呢?

《红海行动》是依据也门撤侨事情改写,真正传奇了在我国初次武装撤侨全过程。在此之前,也门撤侨仅仅一条短短新闻报道,这一事情身后产生的很多小故事也不广为人知。因而,单是从这一视角而言,这部影片就非常值得收看,由于也门撤侨身后的事儿,大家必须了解。

故事情节

当运输队被恐怖分子逼停后,武警部队接送使领馆工作员进到就近原则地区的加工厂屋内,这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当摄像镜头给到武警部队居然和被接送工作人员另外窝在一间基本上被爆满的小房子内并且是挡在她们身后据枪看准大门口时,我第一反应是,这跪姿据枪简直稳,第二反映是那么多的人拥在那么窄小的室内空间内,不用说恐怖分子扔雷进去,就算是扔几只爆震弹,你这一房间人也受不了。

我依旧清楚还记得,当初打COD4中一个解救黑种人机枪手弟兄的副本时,他所属的屋子里有被捆绑的他自己和一名对手,暴力行为爆满的我把手开启后连扔四枚爆震弹,当我们进来时,但见那对手在地面上乱爬……另外作为一名PUBG游戏玩家,我是不容易对你说往一间狗着对手的屋子里扔爆破弹手雷弹、爆震弹、燃烧瓶乃至是数个烟幕弹时的那类快乐。接着有恐怖分子注意到加工厂屋内路面灰尘上面有鞋印时,居然不知道如何的,就发觉武警部队一行人了???这种恐怖分子是怎么判断那就是CQB作战靴的鞋印的?或是她们也统一发放大天朝军用品?或是是她们全是接纳专业培训的,反侦查工作能力一流,能恰当鉴别世界各国军兵种相对性应的鞋印?而后,一名武警部队居然从房间内冲出去和恐怖分子对枪,随后相互之间突突突死???我那时候心里是奔溃的。

槽点

别的槽点我不讲了,说说很多人注意到的一点,便是武警部队的主要表现,这一点我还在我的考核评价中提到,并以《黑鹰坠落》为例子来表明,《黑鹰》很平衡的叙述了三角洲和游骑兵的主要表现,也把2个企业结合在一起,看不出来哪一个是显著的主人公,哪一个比不上哪一个,这就是《黑鹰》强过《红海》的地区之一。自然《红海》是南海舰队荣誉出品,描绘的是南海舰队,实际上武警部队的登场便是打个生抽,参演一下,即然是客,再如何捧捧也不会夺走主人公的可谓是,没必要主要表现的差别那么大,给人觉得便是正规部队和保安人员的区别一样,就我这一没当兵的看见都有一些违和感,咱武警部队那么菜?

更不要说边防战士和这些当过武警部队的看见难受。实际上,大家许多国家政府企业荣誉出品的影视剧存有那样的难题,《人民的名义》为了更好地显出人民检察院,结果公安机关网站被黑得遍体鳞伤。因此 ,拍这种影片,要不别把兄弟企业扯进来,扯进来了,还要给与应该有的尊重。不可以借抵毁他人来背后议论,很有可能并不是有意抵毁他人,但客观性上却具有那般的实际效果。

难题

指引配备难题,相近行动双指引是务必的,顶配也是应当的,船长边上这位没去有点儿不太对,并且务必突显一下第二指挥者,影片里副队是胡可,关键承担拆弹(做兼职惹事生非),没有突显他的指引,应该是给副队设定心理指导和第二指引的人物角色,角色更为丰腴。

中国军队实行特种神枪手假如必须拆换他国武器装备,素来应用的全是前苏我国的标准配置武器装备,包含电影里边本地武装事实上全是苏系呀,我认为它是电影导演的难题,很有可能最开始针对影片能不能售票缺乏自信,根本原因便是要想给观看电影者一个酷炫的觉得,期待之后可以改善。破烂不堪的苏系直升飞机和运输飞机毫无疑问更有画面感。

发生爆炸威力难题,香港电影特技师典型性的小炸走红,军工用爆款的特性应该是大炸文火。较为达标的呈现了炮弹的威力,但爆款的威力却十分无拘无束,定时炸弹威力小,手雷弹威力大,并且己方手雷弹威力过大,通人的本性单方破坏力。慢镜头不必要,并且时间过长,应当除掉阻击手的2个慢镜头,保存t72的火炮时间。延迟定时炸弹的槽点时间那麼长,还给你留一个鲜红色对话框,那一个装药量或是几个,不容易有一个人活下的。

关于战争的故事

高加梅拉会战

马其顿在伯罗奔尼萨战争时期还是希腊北部的一个山区国家,但是当雅典和斯巴达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时候,这个效果得到了机会乘虚而入。这首先要归功于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Philip),他给了亚历山大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底比斯没落以后,他带着马其顿开始在希腊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虽然底比斯和雅典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泛希腊同盟,甚至他们找到了波斯的支持,但是公元前338年,腓力在喀罗尼亚之战中一举击败了泛希腊同盟(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亚历山大是左路军的统帅,腓力本人则指挥着右路军),当年,他被柯林斯会议上被推选为希腊联盟的盟主。此后,他开始着手准备远征波斯,似乎没有什么人能阻止他了。

但是很遗憾,死神在公元前336年带走了腓力,他把他的大业留给了他的儿子、我们故事的主角、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出生在公元前356年,当他继承马其顿王位是年仅20岁,据说亚历山大是中等身材,有着白皙的皮肤,而且习惯于把头偏向左肩。他奔跑速度极快,连职业体育家也不是对手。同时他也喜爱狩猎和读书,并且有着惊人的精力和勇气,同时他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所有的幻想都不会超出理性的范围。同时他还受到过亚里士多德的影响,13岁起,亚历山大跟着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在一个小村中住了3年,受到其熏陶,对于希腊文化产生了特别的热爱,同时对于波斯充满了仇恨(亚里士多德的亲人和好友曾被波斯人杀害)。

亚历山大从父亲这里继承的,不仅仅是帝国的军队和领土,同时,更重要的是,亚历山大得到了父亲的军事体制和战略观念,当时马其顿的军阵,是比较先进的混合方阵,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人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这样的混合编组,使得马其顿方阵更具有灵活的战术性和冲击力。同时马其顿也是最早将骑兵看做主力兵种的希腊国家,在过去的希腊方阵中,骑兵由于技术限制无法施展其冲击力往往被当作辅助力量,而在马其顿,骑兵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次冲击对手的侧翼,作为战斗的主力,有时候甚至步兵还没有进入战斗敌军就已经崩溃了。

亚历山大继位之后,马其顿的形势并不乐观,腓力的死使得希腊联盟开始松动,有几个国家受到波斯和其他原因的鼓动准备脱离马其顿的控制,亚历山大花了两年的时间,重新控制了局面并做好了东征的准备。公元前336年,也就是腓力去世的两年之后,亚历山大踏上东征的道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从达达尼尔海岸出发,开始向南行进,在格拉尼卡河上击败了波斯的掩护兵力。然后,亚历山大继续向南攻入沙尔底。这里是利地亚的政治和经济枢纽。之后他指挥大军转向西方的埃菲苏。迫使该城投降,7月,马其顿军队攻陷了米莱塔斯。现在,亚历山大回到了爱琴海的海岸,他面临着一个问题,他希望摧毁波斯人的制海权,却无力对抗波斯舰队,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漫长而简单的方法:占领东地中海海岸上所有波斯人能够利用的港口和补给基地,是的波斯舰队失去行动能力和补给能力,慢慢被困死,这是一个远大而又漫长的过程。

公元前333年,经过一年的征战,马其顿已经控制了小亚细亚几乎所有的港口,为了继续贯彻他的计划,亚历山大转向南方,准备进入叙利亚以封闭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当亚历山大前进到马拉萨斯一带时,突然接到报告说波斯人越过阿曼尼亚关口并占领了伊苏斯,切断了亚历山大的补给线,亚历山大听后立刻率军后撤,赶回伊苏斯,在该地击溃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指挥的波斯军队,保住了后勤补给线的安全。此役,亚历山大俘获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甚至还缴获了大流士的斗蓬和武器。

会战之后亚历山大不急于尾随波斯败军趁机进攻巴比伦,而是继续沿着海岸南下,在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所有的波斯海军基地和可以利用的港口,推进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并攻陷了加沙城。当年年底,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座港口,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港,很多城市都以亚历山大的名字来命名,但是这个港口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次年,亚历山大把埃及的管辖权交给当地法老,之后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东部的波斯方向。大流士三世写信给亚历山大,愿意以西部七省的代价和马其顿议和,遭到亚历山大的拒绝。接着亚历山大占领了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大流士三世则收缩到了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阿贝拉(Arbela,亚述古城,今伊拉克北部地区)附近,并重新组织了更庞大的军队,包括伊朗草原地区人组成的重骑兵和众多战车等。大流士犯了一个错误,他面前原本有两条可以阻止亚历山大的障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但是大流士不知道什么原因放弃了在两河地区抵抗的行动而直接退回底格里斯河东岸,当亚历山大来到底格里斯河畔时,发现没有任何抵抗力量,虽然河水很湍急,但是在无抵抗的情况下渡河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公元前331年,马其顿军渡过了底格里斯河,并在四天后侦察到了波斯骑兵的行踪,亚历山大立即下令部队组成战斗队形前进,之后几天,亚历山大亲率侦察部队和皇家中队突击了几个波斯骑兵的驻地,波斯骑兵见到马其顿军立刻撤退,大部分骑兵得以逃脱,但是仍有小部分波斯士兵连人带马被俘虏,从他们口中得知大流士率领的大部队距此不远,兵力大约骑兵4万,步兵100万,战车200辆,战象大约15头(以上是根据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数字,但是根据多方考证,认为这个数字明显偏大,合理的估计大约25万左右,其中步兵20万,骑兵5万,这个数字根据纽先钟先生的《历史与战略》得到)。相对的,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人数大约在4.7万。其中骑兵大约7000人。波斯军队数量众多主要因为他集结了大量的部族单位,包括帝国东部巴克特里亚边境地区的印度人和远在帝国东北部西徐亚的萨卡人等边远部落的士兵。大流士将大军安排在距离阿贝拉城100多公里的高加梅拉扎营,选择此处作为战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此处地形平坦而开阔,而平原地区正是对于战车部队和骑兵驰骋的理想战场,同时伊苏斯战役中,大流士认为地形战场过于狭窄无法发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在这个开阔的地形上波斯人就能更好的利用其兵力优势压倒马其顿。大流士将平原上的障碍物移去,将高加梅拉平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阅兵场。亚历山大得到波斯军队主力在附近的情报之后,命令部队就地安营,并在营地周围布置里防御,马其顿的部队在原地休息了4天之后,留下了辎重部队和行李,作战部队开始向大流士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大流士也通过撤回的骑兵得知了马其顿大军已经杀到,于是他命令部队摆开战斗队形。当双方相距大约5公里时,亚历山大发现了大流士的军队,于是他在和部下研究以后决定暂时安营休息,同时带领着侦察部队全面侦察战场情况。当夜,巴尔米尼奥建议亚历山大趁夜黑偷袭伯斯的军阵,但是遭到了亚历山大的反对,亚历山大希望通过一个光明正大的,全面的胜利来征服波斯人。此时是公元前331年9月30日。

波斯人早已部署好了战斗队形,通过战役之后获得书面材料,波斯军队的部署为:大夏骑兵在左翼,达汉人(赛西亚部落之一)和阿拉科提亚人的组成的骑兵和步兵部队也和他们混在一起,他们的右翼是波斯人的骑步兵混合部队,其后是波斯苏西亚骑兵和卡都西亚人组成的步兵,从左翼一直延伸到了中央,左翼由比沙斯担任总指挥(Bessos,大夏的总督,最后出卖大流士的人。被亚历山大抓获后处死。)。而在右翼顶点,所集中的为下叙利亚骑兵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部队,其次则为米提人,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帕西亚人和赛西亚人组成的骑兵的部队,再其次为塔普里亚人和希卡尼亚人,最后是阿尔巴尼亚人和沙赛西尼亚人,直到整个方阵中心为止,整个右翼的统帅则是马查斯。全军中央则是大流士和皇族所在的位置,由大流士本人亲自指挥,这是由波斯贵族组成的波斯部队,这些波斯人的长矛上都装着金苹果(苹果象征着太阳),其次为印度人,当时被称为“移居的”卡利亚人,和马尔地亚人的弓弩手。在他们的后面则为乌克西亚人,巴比伦人,红海各部落,和西塔西尼亚人,都组成纵深的队形。如此庞大的部队具体如何展开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据记载大流士将骑兵部队放在第一线而步兵则跟在后面构成二线力量。

在左翼最前沿直接面对着亚历山大的右翼的地方,为西徐亚人的骑兵,大约1000名大夏骑兵,和一百辆战车。在大流士的皇家中队前方为十五头战象,和五十辆战车。在右翼的前沿为亚美尼亚人和卡派多西亚人的骑兵,和五十辆战车。而希腊的佣兵则紧靠在大流士和他的皇家波斯部队的两侧,正对着马其顿人的步兵方阵。

而马其顿方面,亚历山大做了如下的部署:亚历山大本人和克雷塔斯指挥的皇家中队排在整个右翼的右端点前方(这里有一点个人观点,在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提到了伙友骑兵的概念,马其顿贵族中男性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去服兵役,加入国王的近卫队,而近卫队的骑兵部队则就是伙友骑兵,他们是近卫军中的精锐力量),在他们左翼紧挨着他们的是格劳希亚斯的中队,再挨下去是阿里斯托、索波里斯、赫拉克里德斯、德米提流斯、梅里格尔等人所率领的骑兵中队,最后是赫格罗卡斯的皇家中队,全部的骑兵由巴尔米尼奥之子-费罗塔斯任总指挥。在他们前沿是由阿吉里亚尼亚人,马其顿弓弩手和鲁斯标枪兵组成的前卫,其任务就是利用远程火力打散对手的方阵为后面的骑兵冲击做掩护。在挨着骑兵的马其顿步兵方阵中,首先是最精锐的近卫军团,之后是其他近卫军,由费罗塔斯的兄弟-尼卡诺统一指挥。中间的重步兵方阵战斗序列如下:柯拉斯在右,其次即为佩尔狄卡斯、米里吉,米里吉尔、波里希普尔强、希门米亚斯和克拉提拉斯的部队。照例,这左翼方面的全部步兵又均由克拉提拉斯担任总指挥。再左面为艾利吉亚斯所率领的希腊骑兵和菲利普所率领的底萨莱骑兵。而整个的左翼的统帅巴尔米尼奥则在队伍最左前方,在他的身边由塞沙利骑兵担任护卫。

除此以外,亚历山大还在一线部队的后面还布置了预备队,分别安排在左右两翼的后面,呈八字型面向两侧前方。在右翼,预备队包括剩余的一半阿吉里亚尼亚人,一半马其顿弓弩手,被称为老卫队的雇佣兵。在他们之前,排列了阿里奥斯托和阿里提斯率领的佩奥尼亚骑兵和轻骑兵侦察队,最后作为右侧翼主帅的米尼达斯率领雇佣骑兵在右侧翼队伍的最前面。亚历山大命令:如果波斯军队企图包抄马其顿军的右侧翼,那么米尼达斯的侧翼部队就应该迂回并进攻对手的侧面,以支援一线部队的侧翼免遭包围。而在左翼,亚历山大则布置了西塔西斯率领的色雷斯部队,他们的左侧则是希腊联军骑兵和阿德里西亚骑兵,在这些部队的前沿,亚历山大还布置了外籍骑兵部队。而辎重则由色雷斯步兵负责保卫。

两军的阵势排开以后可以看出双方都有自己的打算,大流士希望通过一线的骑兵进行两翼的迂回,同时利用战车和战象的威力打乱马其顿正面的方阵,而布置在战车和战象之后的骑兵和步兵则趁乱分割马其顿的中央战线。由于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所以大流士选择这样全线突进的战术。事实上,这个战术地区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作为处于兵力上劣势的亚历山大,他则选择了惯用的锤砧战术,或者称之为打铁战术,马其顿军队的右翼明显要强过左翼,骑兵数量众多而且是近卫军中的精锐,战斗力较强。如果右翼的骑兵能够击退对面波斯军的左翼,将波斯军主力压迫到马其顿右翼步兵组成的砧板上,那亚历山大就能够获得胜利。同时为了应对兵力上的不足,亚历山大创造性的布置了第二道战线,由于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很可能展开相当漫长的正面,从而可以超越马其顿军侧翼的端点而迂回到马军的侧后方。特别是作为铁锤的右翼,一旦被敌军包抄,很可能陷入包围,这样很可能导致整个马其顿军的崩溃。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心使得亚历山大命令米尼达斯指挥二线骑兵在波斯军队超越其正面右侧翼的端点进行迂回的时候打击波斯军的侧翼以保障右翼的安全,令其战术计划可以顺利的实施。而当侧翼没有危险时,这些二线的部队也可以向内旋转到平行与正面的方向以加强一线部队的冲击力。

次日,两军开始相互靠近,亚历山大已经可以看见大流士引人瞩目地站在卫队中间一辆高耸的战车上。他是一个高大而漂亮的人,由很多最好的骑兵保护。这些骑兵排成密集有序的队形,做好了迎敌的准备,甚至都能看清楚波斯皇族卫队长矛上的金苹果了。从一开始起马其顿军的右翼就成为了战场的焦点,亚历山大并没有如同大流士预想的那样开始正面进攻,而是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开始向右(也就是波斯人的左侧)斜行,大流士原本计划的两翼包抄似乎陷入危险,如果亚历山大不断向右延伸,那么他将超越波斯的左翼而进入地形不平坦的地区,那么波斯骑兵将无法迂回到亚历山大的侧翼,同时还面临着被反包抄的危险,所以大流士命令左翼的大夏骑兵和达汉骑兵也同时向左延伸,远远超出了亚历山大军的右侧翼,以阻击正在不断向右延长的马其顿军的侧翼。亚历山大立刻命令米尼达斯的右侧预备队前进接敌,米尼达斯则直接带着雇佣骑兵迎击正向马军右翼迂回的大夏骑兵,但是米尼达斯的雇佣骑兵数量相当少,仅有大约400人。作为应对,波斯军的左翼统帅比沙斯派出在左翼前沿的西徐亚骑兵,这些骑兵是波斯骑兵中较有战斗力的一部分,骑手和战马都有着较良好的盔甲保护,他们伙同大夏骑兵依靠数量优势将米尼达斯的反击阻挡了下来,并给予对手重大打击,西徐亚骑兵的冲击突破了马其顿军右翼的阵型,使其发生了混乱,大流士认为这是个机会,就命令布置在左翼的100辆战车出击,希望能冲散马其顿的方阵,加快马军右翼的崩溃。但是亚历山大早有准备,右翼阵前布置的马其顿弓弩手和鲁斯标枪兵组成的前卫部队对战车进行远程打击,很快击溃了波斯人的战车冲锋,只有少量的战车在弓箭和标枪的杀伤下得以幸存,但是当他们冲到马其顿方阵面前时,马其顿人迅速让开一条通道,那些穿过方阵的战车被后面的近卫军一一俘获,战车对马其顿军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马其顿在经过了一阵混乱之后迅速稳住了阵脚,右翼的佩奥尼亚骑兵和被称为老卫队的雇佣军也接到命令从两翼支援米尼达斯进行反击,马军骑兵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的向西徐亚骑兵发起冲锋,双方展开了近距离的骑兵大战,这时马其顿军队优良的战斗意志和纪律产生了作用,他们顶着巨大的伤亡将波斯军队击退。

与此同时,在马其顿的左翼形势相对平和,原本大流士就打算两翼迂回,所以在其左翼迂回马军右翼的时候,波斯军的右翼骑兵也同时迂回到了马其顿军左翼的侧面。但是由于亚历山大采用斜型的运动方式,使得左翼位置相对靠后,加上侧面有预备队的保护,波斯军在该处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可是亚历山大不停的向右延伸使得马其顿军左右两翼之间距离之间拉大,形势不容乐观。

至此,双方谁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战场形势对于亚历山大较为不利,由于其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使得他无法冲破波斯军右翼的阻截,从而无法迂回波斯军的侧翼。虽然波斯军的突破也被遏制,但是人数上的优势是的波斯军的形势相对好过一些,因为在他们的右翼,马其顿军已经显露颓势,马其顿兵力较少,无法维持向波斯军那样绵长的战线,哪怕较短的战线,马其顿军要维持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了马其顿军中央出现的一个大空当,这给了波斯人一个好机会,可是后来的战局发展却没有和大流士预想的一样。

由于左侧翼现有的骑兵部队无法完成迂回任务,比沙斯命令左翼剩下的骑兵单位到战场来增援 ,但这样还是无法突破马其顿军左翼的阻击,而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发现到波斯大军的中央出现了一个空当。由于波斯人把所有的左翼骑兵投入迂回作战,使得波斯军左翼和中央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兵力真空,这对于亚历山大是个梦寐以求的机会,他立刻集中手中的右翼近卫骑兵和中央步兵战线右侧的4个步兵方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楔型突击群,四个步兵方阵—从尼卡诺的轻步兵营直到米利亚格的玻利佩松步兵方阵—组成了进攻箭头的左侧翼,而相对短得多的右侧翼和宽大的正面则由亚历山大和他的近卫骑兵组成,这个巨大的楔尖队形向中央旋转并从波斯战线的缺口中挤了进去,之后再次向左迂回,直趋大流士所在的波斯大军中央位置,而为了避免突击群的侧后受到波斯军左翼的威胁,马其顿军右翼的轻骑兵和步兵也开始向右旋转以阻挡右侧正在和马军作战的波斯左翼骑兵,而在亚历山大迂回的行动开始之前,他命令阿里提斯率领骑兵向正在拼命迂回马军左翼的波斯骑兵的另一侧移动,以配合米尼达斯和轻骑兵从两翼夹击波斯军左翼。最先受到威胁的是大流士和他的皇家卫队,亚历山大带着部队勇猛的砍杀波斯士兵,那些近卫军们直扑波斯皇家骑兵,用长矛刺他们的脸(由于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鞍和马蹬,所以要刺杀对手的距离重心距离较远处以避免长矛的反用力太大而把骑手自己扫下马来),同时还有长矛如林的马其顿方阵也在冲杀过来。大流士觉得一切全完了,在前面保卫他的皇家骑兵部队崩溃了,不停的后退,向大流士的坐车退过来。而他的战车既无法转弯,也没办法摆脱,因为这里波斯人的尸体堆积成山,不仅阻碍了战车的移动,也几乎覆盖了马匹,使战马暴跳起来,越来越难以控制,惊惶失措的马夫已经无法驾驭它们了,于是大流士选择逃跑,丢下了他的军队和伊苏斯战役一样逃之夭夭。而在大流士逃跑的同时,原本企图迂回马其顿军侧翼的波斯左翼骑兵发现他们的侧后出现了阿里提斯的骑兵部队,他们正将受到两面夹击,顿时波斯左翼阵型大乱,开始全线撤退。亚历山大立刻下令追击。

而在马其顿军的右翼,形势却是完全不同,之前由于左右两翼距离拉大,加上亚历山大抽走了4个步兵方阵作为突击群的一部分,使得中央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此时从波斯军中央冲出一支波斯和印度骑兵,穿过这个空当进入马其顿的后方,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左或者向右迂回,而是直扑马其顿的辎重营,在打败色雷斯的步兵之后,控制了马其顿军的辎重营地,他们释放了被马其顿俘虏的波斯士兵,并且抢劫马其顿人的行李和物资,与此同时波斯军的右翼也已经迂回到了巴尔米尼奥统帅的左翼侧面。但是由于亚历山大在左翼已经布置了一支二线部队,他们迅速向后转并向正在辎重营抢劫的波斯人发动反击,波斯人没有想到马其顿军从他们后面出现,在受到一定伤亡之后迅速撤退。而正在受到正面和侧面双重夹击的巴尔米尼奥在发现有被夹击的危险时就命令一名传令兵飞马通知亚历山大要求增援,而其手下的士兵则全力抵抗着波斯人不停的四处骚扰。此时虽然波斯军的左翼已经崩溃,但是右翼的马查斯由于没有收到大流士逃跑的消息,仍在继续进攻而且局势相当乐观,至今为止波斯右翼所战皆捷,巴尔米尼奥已经受到包夹,不出意外,马其顿左翼将很快崩溃。

现在我们来关注那位传令兵的命运,现在据笔者所只有2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传令兵到达了亚历山大的阵中,亚历山大得知左翼的危险之后立刻放弃追击,掉转过头救援巴尔米尼奥,此时中央和右翼的波斯骑兵主力正在后撤,他们发现亚历山大从侧后方向出现并切断了自己的后退线后,军心大乱,全力猛攻亚历山大,双方展开了会战中的最后一次肉搏战,波斯人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不顾一切的冲击亚历山大的防线,此战中亚历山大的近卫骑兵死亡60人,米尼达斯,柯拉斯和亚历山大的宠臣赫费斯提昂负伤,但是他们击溃了波斯骑兵主力,之后围攻巴尔米尼奥的剩余波斯骑兵也落荒而逃。第二种说法:那位传令兵到达亚历山大原本所在位置是,亚历山大早已前去追击大流士了,所以那位传令兵只好悻悻而归,而巴尔米尼奥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自依靠塞沙利骑兵的战斗力和波斯人得知战况之后的沮丧情绪一举击退敌人,而亚历山大并不是接到了巴尔米尼奥的告急信而向后转,他回头的原因是因为把大流士给追丢了,而同时又恰好遇上了撤回的波斯军右翼的骑兵,亚历山大又和其大战一场,最后的损失也就是这样得到的。

两种说法中,个人认为第一种更加可信,当时巴尔米尼奥的情况的确非常危险,否则也不至于以最快的速度要求亚历山大的增援,可见巴尔米尼奥依靠自己的得力量应该很难会那么快击退波斯人,同时亚历山大追丢了大流士之后恰好遇见撤回的波斯军队,在击败对手之后为何不继续追击而要等到于左翼部队会和之后继续追击,他既然没有收到巴尔米尼奥的求援信,就没有理由回头,而回头之后又继续追击已经跟丢了的大流士。

无论怎么说,最终波斯的右翼也被击溃,亚历山大在为巴尔米尼奥解围之后继续追击大流士,直到天黑为止,之后亚历山大率部渡过莱卡斯河,并让部下稍事休息。到半夜亚历山大又命令部队急行军到阿贝拉,希望在那里抓到大流士,可是大流士并没有回到阿贝拉或者巴比伦,而是向北进入亚美尼亚。虽然波斯帝国惨败,但是这位皇帝却逃过追击,在不久之后不光彩的被自己的臣子杀害。

整个高加梅拉战役中波斯军队几乎崩溃,只有一些大夏骑兵和皇家卫队跟着大流士北撤,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四散奔逃,具体战死人数不详。而亚历山大军大约战死500人,很多人负伤,还有几千匹战马由于过度疲劳或者受伤而死。

波斯人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大流士撤出战斗,同时左翼骑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亚历山大的胜利则是由于波斯军队中央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马其顿右翼顶住波斯人的冲击迫使波斯人把左翼主力调离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大流士的原始计划没有很大的问题,两翼包抄的确是一个合理的战术,但是出现的问题是波斯人没有能够成功的迂回马其顿军的侧翼,,而在右翼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没有抓住机会击溃马其顿左翼的部队,如果从马军中央突破进入马军后方的波斯骑兵能够向左或者向右迂回(个人认为向左迂回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因为马其顿右翼的预备队已经和波斯军左翼的骑兵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亚历山大则正指挥骑兵主力突击大流士所在的波斯中央阵地,这样的形势下,如果在亚历山大的后方出现一支敌军,无论士气上还是实际形势上都是很大的打击),而大流士也没有随主力出动在最关键的地点直接指挥部队贯彻其指挥意图,在古代这样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大流士不参与现场指挥,就无法对部队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这一点上亚历山大就做得更好,他参与了主力在关键地点的进攻行动,在当时通信落后的情况下,亚历山大的亲自指挥是很重要的,因为各部队的主官很可能无法贯彻统帅的战略思想,如果主官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差的话很可能会贻误战机,所以统帅的实时指挥还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大流士的逃跑也是会战的一个关键,我们且不说其逃跑的和理性,但是统帅逃跑或者阵亡在古代战争中对于部队心理的杀伤力是很大的,长平一战中,赵军统帅赵括在突围时阵亡,赵军士兵立刻崩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流士没有逃跑而是移动到了其他部队中继续指挥,那么情况又会如何,马其顿军的右翼虽然击溃了对方的左翼,但是马军自己的左翼也已经难以招架,如果中央突破的波斯骑兵能够迂回其后方,那么马其顿左翼将陷入3面包围,到时候很可能也会崩溃,这样一来,双方的胜负还很难预料。

同时这场战斗还有2个亮点,第一就是马其顿骑兵的战斗力,马其顿重装骑兵的战斗力的确要高于波斯人的骑兵不少(波斯人的军队体系中欠缺的就是重装骑兵),其两翼的骑兵部队顶住了数倍于己的波斯人的进攻,而中央的近卫骑兵的突击更是势如破竹,这点是波斯军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二就是预备队的运用,亚历山大在会战中将马其顿军布置在3个正面上,左右两个侧翼都有预备队,但是线与通信手段的关系,当时的预备队没有办法实时指挥而只能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应对的准备,这也是当时战斗中不存在预备队的根本原因。亚历山大的这个布置直接导致了波斯骑兵左翼包抄的失败,也间接导致了后来波斯军的大崩溃,可以说预备队的运用是这次会战的又一个关键。

高加梅拉战役使得大流士失去了他的国家,也完成了亚历山大和他父亲腓力的夙愿,这次会战,是真正意义上决定波斯和马其顿命运的会战,也是亚历山大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会战。

参考书目:

《亚历山大远征记》 阿里安

《西洋世界军事史》 J.F.C.富勒

《历史与战略》 钮先钟

《高加梅拉战役---战术及最初的评论》 A.德维纳

表现中国军人坚毅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的电影有哪些?

冲出亚马逊 陆军特战队》《士兵突击》《海天之恋》《沙场点兵》《军港之夜》《武装特警》《突出重围》《红领章》《砺剑》《热带风暴》《导弹旅长》《红十字方队》《惊涛》中国近卫军》《特战DR师》《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波涛汹涌》《女子特警队》《DA师》《导弹旅长》《军歌嘹亮》《归途如虹》《炊事班红海骑兵的故事》《水兵俱乐部》《军人机密》《历史红海骑兵的天空》《八路军》《垂直打击》《亮剑》《突出重围》《铁色高原》 《炮兵少校》《沙场点兵》《壮志凌云》《武装特警反黑风暴》《太阳滴血》《蓝色较量》《沧海利剑》《血色金三角》《铁血豪情》《森林武警》《沙场点兵》《旗舰》《战友》《红海骑兵我是太阳》

《靠山》《红日》《天下兄弟》

《军刀》《欲血坚持》

《最后红海骑兵的骑兵》《反恐24小时》

《绝密押运》

红海骑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有红海骑士再放其他鱼、红海骑兵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7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