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红小丑鱼和金透红小丑鱼的区别(透红小丑鱼繁殖条件)

泰安花鸟鱼虫市场2024-12-07 11:09:321.14 W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首先,最直观的是可以通过成年小丑鱼的体型大小来进行区分,因为雌性小丑鱼和雄性小丑鱼在个头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当属透红小丑,雄性的体型往往只有雌性的一半,甚至是更小,2、行为习性,雌性的小丑鱼处于主导的地位,为了展示首领的威严,通常都会通过非进攻的姿态,向其它企图谋权篡位的小丑鱼展示她的权威,比如说像是轻微的抖动或者震颤,而雄性小丑鱼呢,比较专注于雌性小丑鱼,它们有时候会去讨好雌性,比如雄性透红小丑鱼会去亲吻雌性的鳃刺,扩展资料:小丑鱼栖息于珊瑚礁与岩礁,稚鱼时常与大的海葵,海胆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透红小丑鱼和金透红小丑鱼的区别,以及透红小丑鱼繁殖条件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关注我们祥龙鱼场哦。

本文目录一览:

小丑鱼有哪些种类,都有哪些特点?

小丑鱼主要种类一:红海双带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红海和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印度洋中部)一带海域。气候带:热带,北纬31度和南纬7度之间

2、生物特征:成鱼体呈黄色至橙黄色,背部颜色较深。眼睛后方具一镶黑边之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镶黑边之白竖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或稍淡。红海双带小丑与查戈斯双带小丑(Amphiprion chagosensi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体色偏橙色,而前者则偏黄色。此外,后者的体型较长而窄,而前者则较短而宽,不难分辨。

3、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4、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1~3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小丑鱼主要种类二:黑豹小丑鱼

1、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气候带:亚热带,南纬25~32度之间

2、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条 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带,体侧中后方具一大块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宽带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宽阔的白环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

3、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4、习性: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共生。

小丑鱼主要种类三:红小丑鱼

1、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泰国湾至帕劳群岛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一带海域。气候带:热带,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

2、形态特征: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黑色,头部、胸腹部以及身体各鳍均为红色。眼睛后方具一镶白缘之宽白带,向下延伸至喉峡部。亚成鱼体一致橙黄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竖带。随着成长,体色逐渐转红,且身体后方出现黑斑并扩散至整个身体。

3、习性: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共生。

小丑鱼主要种类四:黑双带小丑鱼

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全身紫黑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垂直环带,嘴部银白色,经眼睛有一条黑带。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水质要求澄清,饵料有丰年虾、鱼虫、切碎的鱼虾肉、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躲在花朵般的海葵触手中。

小丑鱼主要种类五:公子小丑鱼

分布于中国南海、菲律宾、西太平洋的礁岩海域,体长10~12cm,椭圆形。体色橘红,体侧有三条银白色环带,分别位于眼睛后、背鳍中央、尾柄处,其中背鳍中央的白带在体侧形成三角形,各鳍橘红色有黑色边缘。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海水硬度7~8度dh。饵料有丰年虾、海藻、切碎的鱼肉、颗粒饲料等。它喜欢躲在海葵中,借海葵多刺的细胞保护自己,与海葵形成共生关系。

小丑鱼主要种类六:透红小丑鱼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全身紫黑色,各鳍紫红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环带,非常美丽,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饵料有海水中的藻类、动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鱼颗粒饲料等。透红小丑多饲养在有无脊椎动物的水族箱中,栖息在微微摇的海葵触手中,楚楚动人,美艳绝伦。

小丑鱼主要种类七:太平洋三带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马绍尔群岛一带海域。报告显示在新喀里多尼亚也可见其踪迹。气候带:热带,北纬0~15度之间

2、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成鱼体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黑色。体侧具3条白色竖带,分别在眼睛后方、体侧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鳍、腹鳍和臀鳍棕黄色,背鳍末端和尾鳍黑色。太平洋三带小丑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色为黑色,体中间的白带达至背鳍顶部,且尾柄上的环带较宽,不难分辨。此外,报告显示部分太平洋三带小丑体一致为黑色,经生物学家研究后,初步认为太平洋三带小丑的体色会因不同种类的共生海葵而有所不同。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2cm

3、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斜坡水深3~40米之间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桡脚类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海藻为食。

小丑鱼主要种类八:咖啡小丑鱼

分布于菲律宾、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5~8cm,椭圆形。全身浅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条白色环带,犹若套在脖子上的银圈。嘴银白色,从嘴沿着背部到尾柄连同背鳍都是银白色。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饵料有藻类、鱼虫、丰年虾、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栖息在海葵或珊瑚丛中。小丑鱼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护自己不受海葵刺细胞的侵害,它躲藏在海葵花朵般的触手中,与海葵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小丑鱼主要种类九:印度红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在东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泰国、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一带海域。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1度之间

2、特征:成鱼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红色至棕色,体侧1/2~2/3部分为黑色,身体各鳍均为红色至棕色。幼鱼体红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竖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体侧后上方具一不明显至黑色斑块。随着成长,白带逐渐消失,而黑斑点则逐渐扩大至全身。印度红小丑和红小丑的最大区别在于,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色宽竖带,并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很容易辨认。

小丑鱼主要种类十:印度洋银线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东非洲、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塞舌尔、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岛(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岛群岛一带海域。没有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现其踪迹。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银线小丑与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气候带: 热带,北纬23度和南纬35度之间

2、生物特征:成鱼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一致橙色,从头背部经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纹带,背鳍软条白色或黄色,余鳍与体色一致。印度洋银线小丑与太平洋银线小丑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则与体色一致,不难分辨。

透红小丑鱼和金透红小丑鱼的区别(透红小丑鱼繁殖条件)

怎么分辨小丑鱼的性别

1、首先,最直观的是可以通过成年小丑鱼的体型大小来进行区分。因为雌性小丑鱼和雄性小丑鱼在个头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当属透红小丑,雄性的体型往往只有雌性的一半,甚至是更小。

2、行为习性。雌性的小丑鱼处于主导的地位,为了展示首领的威严,通常都会通过非进攻的姿态,向其它企图谋权篡位的小丑鱼展示她的权威,比如说像是轻微的抖动或者震颤。

而雄性小丑鱼呢,比较专注于雌性小丑鱼,它们有时候会去讨好雌性,比如雄性透红小丑鱼会去亲吻雌性的鳃刺。

扩展资料:

小丑鱼栖息于珊瑚礁与岩礁,稚鱼时常与大的海葵,海胆或小的珊瑚顶部共生。形成小群到大群鱼群,胃内含物包括藻类,桡脚类的动物与其他的浮游性甲壳动物。

小丑鱼在裸缸饲养时,夜间水流要小一些,鱼夜间要躺在缸底睡觉,水流太大易造成鱼的疲劳,影响鱼生长。

小丑鱼在长到成鱼前光线一定要充足,此间鱼长得非常快,如光线不足影响鱼的色彩和生长。

小丑鱼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是什么?

小丑鱼的特点:

1、雌雄同体

小丑鱼是磁性同体的动物,所以没有性别之分,既不能说它是雌雄、也不能说它是雄性。至于是否能变成雄性或者雌雄要根据它的环境决定。

2、外形特点

不管什么品种的小丑鱼,脸色都会有一条或者两条白色的条纹,令人印象深刻。

3、生活环境

小丑鱼喜欢栖息在珊瑚礁与岩礁,鱼体能分泌粘液,小的时候常常和大的海葵、小珊瑚顶部、海胆等共生。它们喜欢吃食海藻类、桡脚类和浮游类的甲壳动物。

常见的小丑鱼种类

公子小丑鱼:就是电影里尼莫马林一家。橘红的底色,眼后、背鳍中央、尾柄的三条银白环带。

红小丑鱼:别称是西红柿,番茄小丑哦。有着桔红的体色眼睛后方具一镶白缘之宽白带,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年龄大后领地意识增强,会有一定的攻击性。

双带小丑鱼:也叫克氏海葵鱼。身体上有两道带红褐色边的白色条纹,臀鳍是带黄边白色的,性情很温和。

咖啡小丑鱼:身体为桃红色,头部后面有一条白色的斑纹,背部也有一条白色斑纹从嘴部延伸到尾部,也叫做粉红小丑鱼。

鞍背小丑鱼:身体橘褐色,眼睛后面、背鳍及尾鳍两边有白色条纹。它们色泽亮丽,体态高雅。

透红小丑鱼:它比较特殊,在鳃盖上有一双骨质外刺,其头的后部、腹部及尾鳍前部带有宽的白色条纹。

小丑鱼的主要种类

公子小丑鱼

学名:amphiprion ocellaris

分布于中国南海、菲律宾、西太平洋的礁岩海域,体长10~12cm,椭圆形。体色橘红,体侧有三条银白色环带,分别位于眼睛后、背鳍中央、尾柄处,其中背鳍中央的白带在体侧形成三角形,各鳍橘红色有黑色边缘。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海水硬度7~8度dh。饵料有丰年虾、海藻、切碎的鱼肉、颗粒饲料等。它喜欢躲在海葵中,借海葵多刺的细胞保护自己,与海葵形成共生关系。

红小丑鱼

中文名:红小丑

俗名别名西红柿(香港)

英文名:Tomato Clownfish、Red Clown、Tomato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frenatus

命名者年份:Brevoort,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泰国湾至帕劳群岛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

特征

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黑色,头部、胸腹部以及身体各鳍均为红色。眼睛后方具一镶白缘之宽白带,向下延伸至喉峡部。亚成鱼体一致橙黄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竖带。随着成长,体色逐渐转红,且身体后方出现黑斑并扩散至整个身体。

习性

栖息于泻湖和海湾水深1~12米之间的水域,与奶嘴珊瑚(Entacmaea quadricolor)共生。

红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印度红小丑(Amphiprion ephippium)的分别。红小丑和印度红小丑(Amphiprion ephippium)的最大区别在于,印度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不具白色竖带,很容易辨认。

黑双带小丑鱼

学名:amphiprion sebae

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全身紫黑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垂直环带,嘴部银白色,经眼睛有一条黑带。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水质要求澄清,饵料有丰年虾、鱼虫、切碎的鱼虾肉、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躲在花朵般的海葵触手中。

透红小丑鱼

学名: PREMNAS BIACULEATUS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全身紫黑色,各鳍紫红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环带,非常美丽,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饵料有海水中的藻类、动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鱼颗粒饲料等。透红小丑多饲养在有无脊椎动物的水族箱中,栖息在微微摇的海葵触手中,楚楚动人,美艳绝伦。

红双带小丑鱼

学名:amphiprion clarkii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和台湾、中国南海及菲律宾等地,属雀鲷科,体长10~12cm,椭圆形。全身鲜红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有两条银白色环带。双带小丑的体色多变,有鲜红、紫红、紫黑等,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饵料有海水鱼颗粒饲料、切碎的鱼肉、海藻等。水质要求澄清,喜欢躲在多彩的海葵中。

咖啡小丑鱼

学名:amphiprion perideraion

分布于菲律宾、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5~8cm,椭圆形。全身浅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条白色环带,犹若套在脖子上的银圈。嘴银白色,从嘴沿着背部到尾柄连同背鳍都是银白色。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饵料有藻类、鱼虫、丰年虾、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栖息在海葵或珊瑚丛中。小丑鱼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护自己不受海葵刺细胞的侵害,它躲藏在海葵花朵般的触手中,与海葵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黑豹小丑鱼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黑豹小丑

俗名别名:宽频小丑(台湾)

英文名:Wide-band 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 latezonatus

命名者,年份:Waite,1900

参考文献:Allen, G.R., 1991. Damselfishes of the world.. Mergus Publishers, Melle, Germany. 271 p. 第43页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

气候带:亚热带,南纬25~32度之间

特征

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条 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带,体侧中后方具一大块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宽带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宽阔的白环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 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共生。

印度红小丑

中文名:印度红小丑

英文名:Saddle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ephippium

命名者,年份:Bloch,1790

地理分布:分布在东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lands)、泰国、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岛(Sumatra)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1度之间

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

成鱼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红色至棕色,体侧1/2~2/3部分为黑色,身体各鳍均为红色至棕色。幼鱼体红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竖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体侧后上方具一不明显至黑色斑块。随着成长,白带逐渐消失,而黑斑点则逐渐扩大至全身。印度红小丑和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最大区别在于,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色宽竖带,并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很容易辨认。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生物特征

栖息于泥泞的沿岸海湾水深2~1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活动于能见度较低的地方。

补充说明印度红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分别。

印度洋银线小丑

中文名:印度洋银线小丑

俗名别名:茶公(香港)

英文名:Skunk Clown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akallopisos

命名者,年份:Bleeker,1853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东非洲、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Comoro Islands,非洲岛国)、塞舌尔、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岛(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岛群岛(Seribu Islands,位于爪哇海)一带海域。没有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现其踪迹。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与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

气候带: 热带,北纬23度和南纬35度之间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1cm

习性

栖息于较浅的沿岸珊瑚礁区水深3~2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强流区水深15米左右的地方。每只海葵均被一条较大的雌鱼盘据,同时还有一条体型较小的功能性雄鱼(functional male,意思是只提供雄性功能、但其性别并不是永久雄性的鱼,因为它可根据需要而转变自己的性别)以及数条成长受阻碍的幼鱼。如果雌鱼被赶走或自行离去,那么功能性雄鱼就会变性为雌鱼,而体型最大的幼鱼也就承担功能性雄鱼一职,周而复始。

生物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8~9条 背鳍软条(总数):17~20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2~14条

成鱼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一致橙色,从头背部经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纹带,背鳍软条白色或黄色,余鳍与体色一致。印度洋银线小丑与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则与体色一致,不难分辨。

太平洋银线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银线小丑

俗名别名:茶公(香港)

英文名:Orange Anemonefish、Yellow skunk Clownfish、Yellow Clown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sandaracino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和澳大利亚西部至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当特尔卡斯托群岛

气候带: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25度之间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9条 背鳍软条(总数):6~18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2条

成鱼体一致橙红色。太平洋银线小丑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之后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白带则自上唇开始往后延伸,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3~2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

补充说明:太平洋银线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的分别。

太平洋双带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双带小丑

英文名:Orangefin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chrysopterus

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洲昆士兰和新几内亚至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和土木土群岛(Tuamoto Islands)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5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10~11条,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3~14条。

尾鳍呈截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呈棕黑色,胸腹部和臀部黄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且向下收窄;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白竖带。胸鳍和背鳍黄色,腹鳍和臀鳍黑色,尾柄和尾鳍白色。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大堡礁双带小丑(Amphiprion akindynos)以及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 allardi)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大堡礁双带小丑的体色为一致棕褐色,且体中央的白带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黄黑色,且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与阿氏双带小丑的区别在于,阿氏双带小丑的胸鳍和臀鳍均为黄色,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黑色。除此之外,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7cm

太平洋三带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三带小丑

英文名:Maroon Clown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tricinctus

命名者,年份:Schultz Welander,1953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一带海域。报告显示在新喀里多尼亚也可见其踪迹。

气候带:热带,北纬0~15度之间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成鱼体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黑色。体侧具3条白色竖带,分别在眼睛后方、体侧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鳍、腹鳍和臀鳍棕黄色,背鳍末端和尾鳍黑色。太平洋三带小丑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Amphiprion chrysogaster)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色为黑色,体中间的白带达至背鳍顶部,且尾柄上的环带较宽,不难分辨。此外,报告显示部分太平洋三带小丑体一致为黑色,经生物学家研究后,初步认为太平洋三带小丑的体色会因不同种类的共生海葵而有所不同。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2cm

习性

栖息于泻湖和外礁斜坡水深3~40米之间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桡脚类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海藻为食。

补充说明 太平洋三带小丑在市场上极少看见,价格不详,购买时注意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Amphiprion chrysogaster)的分别。

塞舌尔双带小丑

中文名:塞舌尔双带小丑

英文名:Seychelles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fuscocaudatus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塞舌尔和阿尔达布拉环礁(Aldabra Atoll)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3~10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1条 背鳍软条(总数):15~16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4条

软条部延长而呈尖形;眼睛后方具一宽阔白竖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体侧中后方另具一白色竖带,自背鳍缘向下延伸至肛门处。背鳍灰黑色,尾柄灰白色,尾鳍棘条黑色,余部浅灰色透明,上下叶具白色缘带。塞舌尔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背鳍和尾鳍,前者的背鳍和尾鳍为灰黑色相间,而其他双带小丑的背鳍和尾鳍颜色一致,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栖息于泻湖和面海珊瑚礁区水深5~30米之间的水域,与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mertensii)共生。

毛里求斯三带小丑

中文名:毛里求斯三带小丑

英文名:Mauritian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chrysogaster

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毛里求斯(Mauritius,非洲岛国)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19~21度之间

生物特征

成鱼体黑色,喉峡部和胸腹部均为黄色。体侧具3条白色竖带,分别在眼睛后方、体侧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鳍和腹鳍黄色,背鳍和尾鳍黑色,臀鳍黑色或黄色。毛里求斯三带小丑与太平洋三带小丑(Amphiprion tricinctus)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色为棕褐色,体中间的白带只达背鳍基部,且尾柄上的环带较窄,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5cm

习性: 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2~40米之间的水域,与念珠海葵(Heteractis aurora)、斑马海葵(Macrodactyla doreensis)、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以及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mertensii)共生。

补充说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在市场上极少看见,价格不详,购买时注意与太平洋三带小丑(Amphiprion tricinctus)的分别。

克氏双带小丑

中文名:克氏双带小丑

英文名:Yellowtail Clownfish、Chocolate Clownfish、Clark

拉丁学名:Amphiprion clarkii

命名者,年份:Bennett,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波斯湾(Persian Gulf)至西澳大利亚,印澳群岛各处(Indo-Australian Archipelago)和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在西太平洋中的所属岛屿,北至台湾,南至日本和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一带海域。

生物特征

成鱼体黑色,头部和胸腹部黄色,眼睛后方和体侧中后方各具一条宽阔的白竖带。背鳍黑色,软条部为黄色,余鳍均为黄色,尾柄处具一白色窄环带。在不同的分布区域中,克氏双带小丑也有几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是尾鳍前端白色,后端灰白色透明,上下叶具黄色缘;另一种则更为特别,眼睛前方至吻部为灰白色,尾鳍灰白色透明且上下叶具黄色缘,余鳍和胸腹部均为黑色。克氏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柄上具一白色窄环带,且身体中后方的竖带非常宽阔,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5cm

习性: 栖息于泻湖和外礁斜坡水深1-5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生活,行一夫一妻制。与拿破仑地毯海葵(Cryptodendrum adhaesivum)、夏威夷海葵(Heteractis malu)、班马海葵(Macrodactyla doreensis)。

补充说明克氏双带小丑在市场上较为常见,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其他双带小丑的分别。

红海双带小丑

中文名:红海双带小丑

英文名:Twoband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bicinctus

命名者,年份:Ruppell,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红海和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印度洋中部)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31度和南纬7度之间

生物特征

成鱼体呈黄色至橙黄色,背部颜色较深。眼睛后方具一镶黑边之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镶黑边之白竖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或稍淡。红海双带小丑与查戈斯双带小丑(Amphiprion chagosensi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体色偏橙色,而前者则偏黄色。此外,后者的体型较长而窄,而前者则较短而宽,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

习性: 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1~3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补充说明:红海双带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比其他双带小丑稍高。

大堡礁双带小丑

中文名:大堡礁双带小丑

俗名别名: 双带小丑、新娘

英文名:Barrier reef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akindyno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大利亚东部(大堡礁和珊瑚海,以及新南威尔士北部)、新喀里多尼亚以及罗亚尔特群岛(Loyalty Islands)一带海域。

气候带:亚热带,南纬10~32度之间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10~11条

成鱼体成棕褐色,眼睛前方灰红色。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至白色宽环带,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镶黑缘之白环带。背鳍棕褐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棕黄色,尾柄和尾鳍白色。大堡礁双带小丑与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 allardi)以及太平洋双带小丑(Amphiprion chrysopterus )较为相似,而后两者则为黄黑色;在体中央的白带方面,前者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后两者的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除此之外,大堡礁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9cm

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1~25米之间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查戈斯双带小丑

中文名:查戈斯双带小丑

英文名:Chagos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Amphiprion chagosensi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仅在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5~7度之间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10~11条

成鱼体呈橙黄色,查戈斯双带小丑与红海双带小丑(Amphiprion bicinctu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体色偏橙色,而后者则偏黄色。此外,前者的体型较长而窄,而后者则较短而宽,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1cm。

小丑鱼哪个品种贵

金透红小丑。金透红小丑不只贵还是繁殖力之王,每次产卵量少则1000,多则2000,看着陶罐内密密麻麻一大片的橙红色鱼卵,真令人振奋。透红小丑鱼则是一个地理变异种,其身上的条带是金色而非白色的,条带比普通的透红小丑更宽而且中间的条带通常不完整,因而被称为金透红小丑,其受欢迎程度比透红小丑更甚。

关于透红小丑鱼和金透红小丑鱼的区别和透红小丑鱼繁殖条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36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