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紫罗袍(紫袍夺朱)

杨凌观赏鱼批发市场2024-09-10 20:56:017.52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朱鼎紫罗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紫袍夺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朱鼎紫罗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紫袍夺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八仙祝寿是谁的作品还有七个人分别是谁

八仙上寿

第一神仙汉钟离,头戴一顶凤凰帽;身穿一件黄金袍,手拿芭蕉风飘飘; 终南山上修成道;位列仙班道行高;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二神仙铁拐李,头戴一顶八卦帽;身穿一件黑金袍,手拄拐杖脚也翘; 虚心修炼长生法,肩背葫芦透九霄;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三神仙吕洞宾;头带一顶道士帽;身穿一件白龙袍;肩背宝剑斩铜桥; 慈心救苦传妙法;至今传古姓名飘;岳阳楼上醉三曹;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四神仙韩湘子,头戴一顶书生帽;身穿一件锻花袍;口吹玉笛阴阳调; 雪拥难开难行马,曾渡文公上九霄;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五神仙曹国舅,头戴一顶乌纱帽;身穿一件大红袍,手拿云板的的敲; 看破世人似浮泡,不爱荣华爱清高;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六神仙张果老,头戴一顶太师帽;身穿一件紫罗袍,手拿鱼鼓鼓敲鼓。 倒骑驴子哈哈笑,短发胡嘴背驼腰。双手拱拱和尚调,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七神仙蓝采和,头带一顶道士帽。身穿一件绣花帽,手执花篮采仙桃。 名山修炼年纪小,最爱修行和辩道。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八神仙何仙姑,精炼细法除妖娆。身穿一件武艺袍,肩背荷包河上飘。 苦心修炼千百载,也归仙界乐逍遥。手拿仙帚桃叶扫,特来上寿献蟠桃。

跨上青云上九霄,王母娘娘亲身到。来到寿堂庆祝献,送来一双大蟠桃。 诸佛神仙都会到,天官赐福送蟠桃。大众今日来上寿,斋主长生永不老。

以上是八仙。

在中国民间,“八仙”的故事广泛流传,而且派生出像“八仙贺寿”、“八仙过海”等家喻户晓的成语。有人还将这些故事串起来,编成了一部《东游记》。

民间有很多关于八仙的神话故事。其中《东游记》为明代吴元泰的神话小说,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

朱顶紫罗袍的介绍

朱顶紫罗袍是金鱼中的一个名贵品种,依照金鱼品种分类属于文金类。此鱼的外形与紫高头金鱼很相似,具有发达的背鳍,身体、鳍条、尾部均呈深紫色(即深棕色)。头部生有肉瘤,肉瘤从头顶部一直向下延伸到下颚部,与虎头金鱼的肉瘤相似。最为奇特的特征是整个头部呈深红色,其色泽鲜红艳丽,红紫两色相嵌,非常醒目又非常美丽。然而其眼睛、鼻膜和嘴部均为黑色,从正面观看,酷似天真活泼的娃娃面孔,所以有人称之为“娃娃金鱼”,非常稀少。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吟过一首《山坡羊》,谁有原词?

樵夫唱的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朱鼎紫罗袍,波涛如怒朱鼎紫罗袍,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黄蓉对的曲: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盛谁家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气不改!

朱鼎紫罗袍(紫袍夺朱) 观赏鱼

小李飞刀传人——叶开

      叶开?一听他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开,看开的开,想开的开,想必他的人生应该有一段令人耿耿于怀的不平和坎坷吧。

      马空群道:“叶开这个少年来路不明,他年纪不大,但城府极深,武功更难测深浅。”

      叶开一出场就是笑吟吟的,古龙说:“他的笑,就像这满天黄沙中突然出现的一线阳光”。他对任何人都是微笑着的,他遇事沉稳,不急不恼,还有一点儿玩世不恭,他为人做事的乐观炼达,好像已历练了四五十个春秋。可他才是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

      他从大漠荒原中走来,从黑暗中走来,站在灯光下。

    “但现在,靴子的底已被磨成了个大洞,他的脚底也被磨出血来。他看着自己的脚,摇着头,仿佛觉得很不满——并不是对这双靴子不满,而是对自己的脚不满。 '像我这种人的脚,怎么也和别人的脚一样会破呢?' 他抓起一把黄沙,从靴子的破洞里灌进去。 '既然你这么不中用,我就叫你再多受些折磨,多受些苦'。他站起身,让沙子摩擦自己脚底的伤口。然后他就笑了。一阵风吹过来,卷来了那朵残菊。他一伸手,就抄住。他拍了拍身上一套早已该送到垃圾箱里去的衣裳,将这朵残菊仔仔细细地插在衣襟上的一个破洞里。看他的神情,就好像个已打扮整齐的花花公子,最后在自己这身价值千金的紫罗袍上,插上一朵最艳丽的红花一样。然后他对自己的一切就都已完全满意。他笑了。”

      看完上段古龙先生的描写,叶开乐观开朗的人物性格已跃然纸上。

      他谜一样的来历和身世,让读者始终在猜测:叶开是哪位大侠的后代?他对马空群说:“我不走,我本应生活在这里”,毫无疑问,他是个有故事的人物。

      叶开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风流的人。在万马堂所在的边城,他也没有虚度过青春,虽然没有夜夜笙歌,但和美人共度良宵是有的。他一边和马空群的女儿马铃芳搞暧昧,一边去窄巷嫖妓;当后来和丁铃琳勾搭上后,便老实了许多。因为万马堂倒灶以后,长街上的歺饮业、酒店、妓院等行业也就倒闭了。名妓翠浓也跟人跑了。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良心还在的人。他始终暗中保护着傅红雪,他和傅红雪之间似乎存在干丝万缕的关系,傅红雪这个悲剧性人物,却承担着不该承担的重任——报仇。叶开对傅红雪更多是歉疚吧。

      他是一个宽容的人、心胸开阔的人。他将仇恨化为友好和宽恕。

      古龙先生用九曲回肠、曲径通幽的笔法,在《边城浪子》大结局处才告诉读者叶开究竟是何人?原来叶开是白天羽和白凤公主的私生子,是白夫人出于嫉妒,担心白天羽和白凤公主因骨肉关系再度苟合,使用了调包计,将孩子送给了叶姓夫妇抚养。还好,白夫人本质是善良的,“最毒妇人心”,如果她心肠再毒辣一些,结果了这个意外的小生命,也未偿不可能。白夫人不愧是正宫娘娘,她识大体,有远见,奉行“白家的后代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人”的理念,她很用心良苦啊,通过自己名人之间的人脉关系,拜托小李飞刀收叶开为弟子,于是叶开学得了小李飞刀的独门绝技。

      作为小李飞刀的弟子,他在师傅仁爱之说的基础上提出“刀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救人的”的理论。他用宽恕、宽容的博大情怀感化、挽救了丁白云、马空群、丁老三、荆无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束了老一辈我杀你你杀我冤冤相报的局面。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叶开将绝技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挽救生命上。

      记不清哪位大师说过:世界上最强的武功是仁爱,是一颗宽容的心。

      叶开,真不愧是小李飞刀的弟子,他那把刀一出手,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良心。

《射雕雕英雄传》中有哪些小细节很感人?

我觉得《射雕雕英雄传》中感人的小细节还是很多的。《射雕英雄传》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武侠剧朱鼎紫罗袍,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不管是83的经典还是17年的精彩都是大家追过的翻拍。该剧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背景,围绕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四人的故事展开,讲述朱鼎紫罗袍了郭靖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成为一代大侠以及他与黄蓉之间的爱情故事。

记得黄蓉受伤,郭靖背着她去寻医的路上,黄蓉唱的那首词,完整版的记不全朱鼎紫罗袍了,只记得“梦不到紫罗袍和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这一句。唱尽了恋爱中小儿女“有情饮水饱”的满足。在《射雕英雄传》当中,主角郭靖拥有盖世神功,同时,他的几个师傅武功却不是很高,但是,在郭靖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师傅明明知道自己打不过那个坏人,但是却还是为了救郭靖挺身而出,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这大概就是我看这部影片最感动的地方。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她娘,居住在蒙古包中,郭大娘拿起针线给郭靖缝补衣服的时候,体现了母亲的伟大情操,和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印证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诗句。

黄蓉,华筝等人终于见面的时候,黄药师逼迫郭靖发誓再不见华筝,他却说自己一定要娶华筝,众人不解,郭靖道:“自己只是个蠢人,不明白什么大道理,只知道答应过的事决不能反悔,所以必须娶华筝为妻,然而他心里却只有黄蓉一人。”剧中还有很多的细节,触动心弦。

名家层出不穷的东北大鼓是什么?

清代以来,在沈阳流传的各种大鼓中,东北大鼓与西河大鼓两个曲种影响最大。要说东北大鼓,还得先从“弦子书”讲起。弦子书又叫“一人班”。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中记述的“一人班”是:

手处口,两相应。

打家伙,手乱动。

二黄梆,生旦净。

乐不拘,世俗称。

从这段记述看,“一人班”是一个人自己打家伙,学唱二黄、梆子戏的生旦净各种角色的唱段。所以,弦子书俗称“一人班”。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盛京文盛书房刊行的清音子弟书《绝红柳》中有:“一人班弦子书他腿上绑着两块板。接骨断筋的架式(势),还捆着一根犯法绳。满把撸的弦子弹的总是老八谱,嗓子别(憋)的红头仗(涨)脸恰似出恭。”这也说明“一人班”就是弦子书。

弦子书又叫弦子果,一人操三弦演唱,桌角上有两块板,有绳牵动,另一头绑在艺人腿上,可击打节奏。这个曲种以说唱中篇曲目为主。有《回龙传》《刘公案》《回杯记》等几十个曲目。

学大鼓书的青少年

已故东北大鼓弦师张洁朴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曾到奉天献艺,对后来的奉天大鼓影响很大。早期奉天大鼓艺人车德宝、赵壁、王德生、蒋瑞都说过弦子书。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一书中所记的“大鼓”是:

讲通套,说的妙。

大鼓书,梅花调。

慢西城,拔高帽。

如狼嚎,似鬼叫。

鼓皮紧,使劲造。

胡说瞎闹。

“梅花调”是西河大鼓初名,“慢西城”本为曲牌名称,当时奉天的文人就用此名来称呼刚刚产生不久的本地大鼓,就是后来的东北大鼓。

光绪四年(1878年)缪东霖的《陪京杂述》中记述:“说书,人有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次评词,次慢西城,又其次为大鼓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

民国初年奉天教育司审定的新唱本

缪东霖是清末翰林,他把子弟书列为一等说书,评词即评书为二等说书,把慢西城、梅花调列为三四等说书。这些文人,听惯了雅曲子弟书,最看不起梅花调。刘世英说慢西城艺人表演“如狼嚎,似鬼叫”,是嫌弃刚进城的屯大鼓土气,演唱时大喊大叫。缪东霖说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但是下层群众都非常喜欢听从直隶(河北)传来的这种大鼓。因为艺人善说长篇大书的野史传奇,情节曲折,故事热闹,唱词通俗,一听就懂。这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慢西城(东北大鼓)与梅花调(西河大鼓)两种大鼓同聚东北大地,艺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相互排斥,自以为是。两行鼓曲艺人不断争夺听众,到后来更加激烈。

关于东北大鼓的起源,艺人们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到奉天献艺收徒,后来弦子书吸收了当地的土调,演变为奉天大鼓。二是原为辽西农村的屯大鼓,后来被艺人带进了城,形成了奉天大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将原先东北的盛京特别行政区划分为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刚刚创办一年左右的《盛京时报》,把在奉天形成的地方大鼓取名为奉天大鼓,经常在报上登刊奉天及周边几县大鼓艺人的活动消息及评论。从此,奉天大鼓这一曲种名称便得到了艺人与听众的承认。1929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后,奉天大鼓也一度改名为辽宁大鼓。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才定名为东北大鼓。

表现唱堂会的明代刻本

清末民初,奉天大鼓极为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听奉天大鼓。东北各地,名家辈出。奉天大鼓原先在奉天省内有三大派,传到吉、黑两省后,发展形成了以奉天(沈阳)为中心,包括中、西、南、东、北各方的五大艺术流派。

奉派大鼓,以奉天为中心,包括了周边的开原、铁岭、新民、辽中、辽阳、鞍山、抚顺、本溪各市县。演员以唱短段为主,也兼唱中长篇书,唱腔委婉缠绵。善于演唱《忆真妃》《黛玉悲秋》等爱情段。代表艺人主要有车德宝、门振邦、霍树棠,女演员金蝴蝶、刘问霞、朱玺珍、王桂影、陈香兰等。弦师有贺宝升、贺福全,人称“二贺”。

西城调以锦州为中心,南城调以营口为中心,东城调以原吉林省会吉林市为中心,江北派以哈尔滨市为中心。东北大鼓的五大流派,遍及东北三省,也传到了天津、北京、河南与内蒙古等地。

东北大鼓早期分为“梅、清、胡、赵”四大门户。每门下传十个字,一个字是一辈。各门各代新入门的弟子都要按排字起艺名。一至四代,多为清朝艺人;五代与六代,多为民国时艺人;第七代后则是新中国艺人。实际上,后来的许多艺人也没有完全遵守旧规,按字取名。此外,有的门户还有一些分支,另传几个字。因此,就有一些同门两支的艺人。

早在清末宣统年间,奉天大鼓艺人王玉琳就赴天津献艺,收徒马宝山,久占天津。1930年,傅凌阁带七个女儿傅凤云、傅紫云、傅翠云、傅佳云、傅慧云、傅小云、傅艳云进北平(北京),傅家班在北平献艺长达两年之久。1945年后又有萧云和、萧金荣父女在北平献艺多年。霍树棠、那月朋等在1948年也一度去北平献艺。在河南省开封市,1930年前后有奉天大鼓女艺人红牡丹、绿牡丹二人。在内蒙古的东部,清末有民间艺人杨传基、傅斌、陈星光等,民国初年有女艺人陶梅、方卉萍等,他们都扩大了东北大鼓在各地的影响。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国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前边说过,1914年3月30日,奉天教育司创办的奉天评词鼓书研究社毕业的鼓书艺人有三十四人,绝大多数为奉天大鼓艺人。这次考试,名列鼓书榜首的王宪章(1854—1932),艺名王福顺,二十岁时,在当地就与于七齐名,有“南于七,北宪章”之说。光绪六年(1880年),到东北献艺,民国后,他常上大帅府唱堂会,得到了张作霖与五姨太的赏识。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创办了奉天大鼓学校(又称大鼓学会),年过花甲的王宪章自任校长。虽然他本人是平谷调大鼓艺人,但是学生学的并不全是平谷调,也有不少人是学习奉天大鼓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及热河省。次年强行建立了伪满洲国,已经改名三年多的辽宁省,又改回叫奉天省,辽宁大鼓也改回奉天大鼓旧名。奉天大鼓艺人举步维艰,到处受气,有许多艺人在茶馆说书唱曲,都挨过伪警察、汉奸的打骂,伪警察还常常“飞帖打桌”,隔几天就送来一张帖子,不是他家老人过生日,就是他的孩子满月、庆百日,都得拿钱去送礼,否则就得被找借口赶出茶馆。有许多辽宁的艺人全家都闯江湖,上黑龙江省北大荒去献艺求生。

到20世纪30年代末,奉天大鼓艺人的生存越来越难,奉天大鼓艺人过去专唱短段,分为子弟书、三国段、草段(通俗唱词)三类。前民国时,在沈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爱听唱词典雅的子弟书,而如今听众大都是城市平民,他们听不懂像唐诗宋词的子弟书段,听三国段,也要看过小说《三国演义》后才有兴趣,只能听听《小拜年》之类的草段。因此出现了“子不如三,三不如草”(即“子弟书”不如“三国段”,“三国段”不如“草段”)的现象。奉天大鼓艺人会说的长篇大书不多,主要是“袍带书”“花袍带”“短打书”三类。袍带书是讲史书,如《大隋唐》等;花袍带是指以女将为主,有小将到处招亲和敌我双方神怪斗法等情节的野史传奇书,如《樊梨花》《天门阵》等书;“短打书”是公案侠义类。由于当时评书界的《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武侠书盛行,有的“海青腿”(外行)晚上看小说,白天就去说,也有听众爱听。因此,奉天大鼓书目中一时出现了“袍不如花,花不如打”(“袍带书”不如“花袍带”,“花袍带”不如“短打书”)的问题,听众见少,艺人收入太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少艺人也开始学说武侠书,或自编大书,怎么热闹怎么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物资匮乏,经济极为困难,东北人民缺衣少食,书曲艺人也更加困苦,都盼日本帝国主义早点完蛋,伪满洲国早点垮台。

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后,奉天大鼓定名为东北大鼓(只有辽宁省还一度叫过辽宁大鼓)。

清末民初,东北大鼓名家辈出。“西城调”名艺人在光绪年间有辽西的程焕章等人,民国后有宋修仁等人。“南城调”名艺人,有营口的梁福吉,号称“关东第一大鼓”。光绪年间,他曾进京入宫为皇上表演《鲁达除霸》。民国后有辽阳的窦桂山(他与沈阳的王明山、李明山、朱俊山合称“四大名山”)与徐香九等人。下面记述的是久占沈阳的东北大鼓代表艺人。

金蝴蝶(1875—1895)第一代女艺人,她是营口市名艺人梁福吉的女弟子。随丈夫王维恒来沈阳献艺,色艺双绝,名震一方。不料被看守东陵的姚远山(人称姚殃子)强行霸去,受尽凌辱,含恨而死,年仅二十岁。

子弟书《阔大烟叹》描写了一位北京阔少,成天吃喝玩乐吸大烟,到处游山玩水,听书看戏。此曲写他到沈阳,见到了沈阳第一个“女大鼓”艺人金蝴蝶,唱词中写道:

这日来到奉天省,

住在得胜(德盛)大南关。

叫个说书女大鼓,

说的廷秀打赵昂(男)。

王二姐思想那位张廷秀,

好像真的一样般。

此人名叫金蝴蝶,

全城人等知的全。

从上面唱词中可以看出,这位北京来的阔少爷,是把“女大鼓”叫到旅馆住所来演唱的,说的是《回杯记》中王二姐思夫,张廷秀私访的故事。

车德宝(1862—1935)沈阳人。《沈阳十县简志》中说他是“奉调小口大鼓艺人”,传说他的演出风格是“传统的规矩一派:并着步,站着唱,目不斜视”。演唱特点是:嘴皮子功夫硬,有底气;鼓正、板正、句句求真,耐人寻味。他既能唱小段儿,也能唱长篇;又会弹弦,还会说评书。1912年他带头演唱过《上学堂》《早婚害》等新曲目,晚年说评书《百鸟朝凤》。有弟子多人,其中吉林市的任玉明(任占魁)后来是“东城调”创始人之一。

民国后成名的沈阳东北大鼓名艺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霍树棠(1902—1973)原名霍润南,辽宁省北镇县人,幼年家贫,十四岁在家乡拜冯景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六岁登台献艺。他嗓音宽厚甜润,并善于兼收并蓄,广学百家。少年时学的是家乡“西城土调”,后来吸收“南城调”唱腔。进沈阳演出之后,又吸收“奉调”唱腔,此后便一直演唱奉调。霍树棠在表演上,第一个破除演员目不斜视、手不乱动的清规戒律,做到“稳中有动,动中有静”,能够生动地表现节目内容。他演唱的“三国段”,气魄雄伟,铿锵悦耳,人送绰号“火车头”。1928年被艺人们选为“奉天改良书曲研究会”副会长。40年代初,应邀在电影《玉渊情侣》中演唱了《赵子龙赶船》,成为第一个上银幕的东北大鼓演员。他演唱的拿手段是“三国段”,如《斩华雄》《虎牢关》《凤仪亭》等,并演唱子弟书,如《忆真妃》《青楼遗恨》《锦水祠》《望儿楼》等。长篇大书,有《马潜龙走国》《彩云球》《粉妆楼》等。30年代,多次在电台和茶社演唱。据说灌制唱片的曲目有《南北和》《百年长恨》《全德报》《绕口令》《蝴蝶梦》《大烟叹》《四郎探母》《白门楼》。1949年3月,当选为沈阳市艺曲协会副会长,带头演唱新曲。

新中国初期霍树棠到部队慰问演出,三弦琴师为贺宝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演唱现代曲目。1958年他表演的《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1960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及辽宁省政协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收徒江玉洁、刘兰芳。“文革”中他受到迫害,病倒多年,还念念不忘东北大鼓。1972年曾求艺友写一段《杨子荣打虎上山》,说:“病好后,我还要唱。”他有“三国段”录音与《三国故事鼓词选》一书传世。

霍家后人仍有坚持唱东北大鼓的。如他的女儿霍桂兰自幼随父学艺,1952年登台,1959年加入沈阳市曲艺团。1962年改行到工厂,仍常参加业余演出。他的长孙霍大顺少年时得到祖父亲传,次孙霍志航师从贺福全,弹一手好弦。兄弟二人,20世纪80年代后,搭档献艺,近年来,常在庙会、公园为群众演出,还多次走上荧屏,受到了专家的关注。

“奉天鼓王”刘问霞演唱,其妹刘丽霞伴奏

刘问霞(1900—1944)女,山东省沾化人,清末随父到奉天投亲。十六岁拜艺人刘连甲为师学唱东北大鼓,专工短段,擅长演唱子弟书段《黛玉悲秋》《宝玉探病》《黛玉望月》等“红楼”段,成为“女大鼓”中的佼佼者。刘问霞成名之前,曾在铁岭“闯宅门子”,有一位老艺人陶文宝,慧眼识真才,向她传艺,还资助她进沈阳,一炮打响。她突破东北大鼓“目不斜视”的老规矩,“女大鼓”们纷纷效仿。从此,她一直在奉天凝香榭、鸿泰轩、万泉等茶社唱“大轴”。为了得到名家指点,她设“免费茶座”,请奉天名士马二琴等人常年听她演唱,不但不收费,而且虚心求教。马二琴常在各报上发表评论刘问霞书艺的文章。刘问霞还经常到子弟书作家缪东麟家去唱堂会,缪是清末翰林,对她帮助极大。她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平,先免费演唱三天,然后再拿包银。1924年,当时在哈尔滨工作的书法家沈延毅先生,久闻刘问霞大名,特意乘火车到奉天小河沿凝香榭茶社看了一场刘问霞演唱的子弟书段《糜氏托孤》,果然字正腔圆,名不虚传。沈当场赋诗一首:“小榭凉亭四面风,荷花初绽俗尘空。英雄儿女伤心史,都付韩娥一笑中。”把她比作春秋时的名歌手韩娥。1931年,刘问霞到天津演出,誉满津门,被称为奉天大鼓的“鼓界大王”。刘问霞嗓音清脆,表演稳重大方,声情并茂,长于借助表情动作抒情达意。上海百代公司为她灌制了《红娘下书》《大西厢》《刘金定观星》《小拜年》《宝玉探病》等六张唱片(弦师赵精一、琴师王瑾塘)。《盛京时报》1931年1月8日七版,载有《古书场的姐妹花》一文,评论说:“刘问霞演唱之《黛玉望月》,抑郁悲凉,缠绵委曲。其嘱咐紫娟、雪雁一段,不忍卒听,而问霞也将有不忍卒歌之情。”民国二十二年曾应邀去朝鲜新义州灌制唱片。1944年遭敌伪迫害,含恨而死。刘问霞的唱段,曾被编入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当年刘问霞灌制的唱片

朱玺珍(1913—1978)沈阳人,自幼拜鼓曲艺人于秀山为师学唱东北大鼓。

九岁登台,一下唱红,人称“九岁红”。当时她梳着两条小辫儿,一走一颤,天真活泼,观众亲切地称她为“朱小辫儿”。她歌喉婉转,字句清晰,嗓音洪而不放,高而不暴,低而不靡,细而不涩,抑扬得法,顿挫咸宜。表演顾盼神飞,惟妙惟肖。擅长演唱子弟书曲目《黛玉望月》《双玉听琴》《黛玉悲秋》《忆真妃》《糜氏托孤》等短篇。1931年,她进关到天津演出,得到京韵大鼓“鼓王”刘宝全和梅花大鼓名家金万昌的指点,吸收了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的唱腔,丰富了东北大鼓的音乐,书艺大有长进,达到唱腔、表演、鼓板浑然一体,被誉为“三绝”。各家演出海报,纷纷写出“辽宁大鼓鼓皇朱玺珍”。从此,“鼓皇”的称誉传遍了关内外。1936年胜利唱片公司以高价为她演唱的《密建游宫》《宝玉哭黛玉》《黛玉葬花》等曲灌制了唱片。20世纪40年代初,天津著名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艺名小彩舞),曾向朱玺珍学习过《剑阁闻铃》(即《忆真妃》)。60年代初,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得知其家庭困难,曾予以救济。晚年贫病交加,病故于沈阳郊区。她临终前告诉亲属:“我死后把鼓、板、键子都放入棺材之中。”由此可见朱玺珍一生也没忘记东北大鼓。

当年朱玺珍灌制的唱片

那月朋(1919—)黑龙江人。在那氏姐妹中排行第二,与姐姐那月邻、三妹那月辉、四妹那月华、五妹那月娥,幼年同拜萧云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二岁登台,颇得好评。1931年到沈阳献艺。擅长演唱《樊金定骂城》《双玉听琴》和《白帝城》等子弟书段。1941年春,与姐姐那月邻、著名男演员霍树棠一道应邀去长春,他们不仅在电台演唱播放,还到长春各茶社演出。

他们演出的都是“三国段”,霍树棠演唱《古城会》,那月邻演唱《芦花荡》,那月朋演唱《甘露寺》。三弦伴奏于景堂,四胡伴奏白连生。场场客满,座无虚席,轰动长春。当时的报纸曾发表了演出消息和评论文章。

霍大顺(后排左二)一家看望老艺人那月朋(前排左二)

那月朋不仅书艺高超,而且鼓套子(书曲演员在乐队间奏中打的鼓点)打得十分精彩。她的鼓套子音美、韵足、传神,能巧妙地表现东北大鼓各种曲牌。在书场演出,她打过一通鼓就能叫来“满堂彩”。

1945年,那月朋与“鼓王”刘问霞的五妹刘丽霞一道再次应邀去长春专门表演鼓套子。两个鼓棒同举同落,配合默契,鼓点叮咚,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她俩伴奏的是赫赫有名的琴师贺宝升,四胡伴奏是于景堂和于增厚(外号“于老五”)。那月朋与刘丽霞二人共同表演了十五分钟,受到热烈欢迎。1949年3月,她参加了沈阳市艺协东北大鼓组。2006年八十七岁高龄时,还口述曲目数十段。

1946年出版的钱公来著《辽沈小记》一书中说:“入民国后,张作霖任奉天北路巡防营统领,军幕常携鼓书艺人刘德。张剿匪安边,宿营饮宴,每召部属非刘德打鼓说书不可,当时张营、哨营、管带、稽查、蓝旗皆为此后改编二十七师之干部,亦即后来东北各省之封疆重吏如孙烈臣、汤玉麟、张景惠、张作相等,皆习闻刘德说书而悦者也,刘德之奏艺也渊渊伐鼓。宛如大将登坛,号令三军,似歌非唱,何异虎啸龙吟,无怪四座抑气,草莽吞声也。刘常说的书目,如《宁武关》演一门忠烈;《全德报》演落魄英雄;《战长沙》演黄忠不老;《草船借箭》演诸葛多谋;《黛玉悲秋》怜孤女;《青楼遗恨》悼名妓,皆其最善(擅)长者。”由此可见刘德书艺之高。

在奉军中,还有辽阳人邢立亭(生卒年不详)。他原为奉军五十三旅稽查,由票友下海,1921年前后,于奉天大西门里鸿泰轩茶社献艺。擅长演唱《糜氏托孤》等“三国段”。钱公来在《辽海小记》中称他:“鼓音清脆,宛如聚雨疾风,引吭高歌,又如晴空霹雳,声震屋瓦。”邢立亭还善于声音化装,唱什么人用什么嗓音,听众可以从他的唱腔中分出生、旦、净、丑来。如演唱《宋江坐楼》,唱阎婆惜用小嗓,唱宋江则用大嗓,闻其声如见其人。邢立亭为人仗义,他常帮助艺友排忧解难,深受同行的称赞。

左甸禹(生卒年不详)字占春,开原县人,家住城里左家胡同。曾于沈阳小西门里石头市鸿泰轩茶社演出。左家是开原县的富户。左甸禹自幼喜爱东北大鼓。庚子年(1900年)后,家道衰落,他由玩票而下海演唱东北大鼓。钱公来著《辽海小记》记载:“自请弦师,招朋引类,居恒家学唱。亦复自备轿车,自带弦师,出城充票友,应堂会。当日城乡人家,婚丧宴集,能起动左大爷甸禹鼓书玩票为无上风光。”他每每于“开场白”(艺人称为“定神话”)中引用时人的讽世诗或自己撰写小诗,针砭时弊,深受群众欢迎。如他在演唱甲午海战的《大东沟战役》时,定场诗是:

中原何故打东洋,(东洋指日本)

定老无能左太刚。(指钦差定群与奉天翼长左宝贵)

假作聪明两只鹿,(指两翼长瑞禄)

虚张声势一根糖。(指钦差唐矮子)

善能退兵山东宋,(指淮军老将宋庆)

永不出头塞北常。(指黑龙江将军长顺)

逞勇总称依大帅,(指盛京将军依克唐阿)

讲和难拗李鸿章。(李是清廷政府中堂)

这首诗中赞美了爱国将领,嘲笑了无能的官员,代表了当时的民心。

在东北大鼓众多弦师中,贺宝升与贺福全齐名,人称“沈阳二贺”。

贺宝升(1898—1961)辽宁省新民县人。十二岁正式拜盲人邢某为师学弹三弦。出徒后,开始在沈阳为东北大鼓名家傅翠云伴奏。

后又为王桂影伴奏,曾多次同王桂影到大帅府为张作霖演唱。在与王桂影合作的九年时间里,走遍了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鼓界大王刘问霞灌制的《小拜年》《宝玉探病》《刘金定观星》等唱片,都是贺宝升伴奏,他还帮助刘问霞改进了东北大鼓的唱腔。以后又为刘问霞的两个妹妹——刘丽霞、刘妙霞伴奏,前后十余年。贺宝升熟悉东北大鼓各个流派,不论演员在台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他都能随和适应。50年代后曾为霍树棠、那月朋、郑奇珍等鼓曲名家伴奏。

贺福全(1906—1982)沈阳人。十五岁拜东北大鼓艺人陈连升为师学艺。贺福全不满足于“只会唱不会弹”,他自己苦心钻研,同时学习三弦。三年学徒期满,贺福全不仅是一位能独自演唱的演员,还是一位“工于弹,耳音好,手音准”的好弦师。十八岁开始以卖艺为生浪迹四方,走遍东北各地。二十五岁时被东北大鼓名家刘问霞聘为公余茶社“坐弦”(即茶社固定弦师)。并与刘问霞一道,多次到电台演唱,颇受听众欢迎。刘问霞去世后,又为霍树棠、严丽华等演员伴奏。解放后参加沈阳曲艺团。七十五岁高龄时,依然有求必应,为诸多东北大鼓演员伴奏。他的弟子有梁国军、霍志航(学三弦)、霍志玲(女)、霍志坚(学四胡)。有遗稿改编本东北大鼓《新儿女英雄传》。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的著名演员,主要有沈阳的郑奇珍、江玉杰,鞍山的孙慧文、刘兰芳(后改说评书),抚顺的严丽华,海城的国桂荣,锦州的陈青远和他的女儿陈丽君、陈丽杰(后均改说评书)。

新中国出版的东北大鼓鼓词选

东北大鼓的曲目与书目。短篇传统曲目约有二百段左右(今有一百五十多段),分为“子弟书段”“三国段”和“草段”(通俗鼓词)三类。“子弟书段”中,《忆真妃》《香楼遗恨》《黛玉悲秋》等爱情段子流传最广。“三国段”大多数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片断,也有的源于三国戏与三国人物传说,其中关公段最多。

“草段”中《小拜年》《王二姐思夫》《夜宿花亭》《游西湖》等曲目广为流传。许多曲目都来自清末沈阳程记书房、会文山房刻印的子弟书、鼓词唱本,也有少数是民国后文人与艺人编写的曲目。

民国初年,奉天市教育司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移风易俗,就组织编写了古今唱本一百二十种,供艺人演唱。其中有新编历史故事段,也有许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新曲目,被称为“改良大鼓”。

奉天大鼓《紫罗袍》唱片

在历史曲目中,多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唱本,如《火牛阵》《花木兰》《甘州城》(杨门女将故事)、《梁红玉》《崖山泪》(南宋亡国,君臣投海自尽的故事)等作品。现代曲目,题材很广。有宣传辛亥革命的《民国成》《共和魂》;倡导民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的《新国民》《从军乐》《义勇少年》《民国捐》《上学堂》;有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提倡实业的《谈地说天》《地球谈》《破迷信》《斗风鉴》《蚕桑谈》《田家乐》《渔家乐》《牧牛谈》《崇俭方》;有宣传移风易俗,反对尘俗恶性的《剪辫子》《天足乐》《小脚泪》《早婚害》《烟鬼叹》《赌棍叹》等。其中许多唱本都被奉天大鼓(东北大鼓)艺人采用,成为世代相传的保留曲目。现有艺人口述本为证。

伪满时期,奉天东都石印公司翻印出版过上百种小唱本,主要是传统鼓词、子弟书曲目。奉天大鼓艺人张青林、李青泉都在偏僻山村演唱过自编的《还我河山》《卢沟桥事变》等现代曲目,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一些文化干部来到东北。同年11月初,东北书店在沈阳成立,1946年转移到哈尔滨,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又迁回。东北书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

朱鼎紫罗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紫袍夺朱、朱鼎紫罗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5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