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狼鳍鱼灭绝了吗)

北京鱼缸定做2024-09-15 19:34:018.66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狼鳍鱼灭绝了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狼鳍鱼灭绝了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 急!!!!!

148件国宝级标本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首次亮相

有朱德总司令80岁寿礼 有乾隆皇帝珍藏的牦牛角 148件标本中有许多是国宝级的“镇馆之宝”

八大看点 麝牛“见证”尼克松访华

自然博物馆开辟出澳洲特有动物展厅 搬出了制作精良的珍禽异兽标本 首次亮相的孔鸟能叼起小汽车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主任、古生物专家王文利说,自然博物馆明天要拿出来展出的148件标本中,有许多是国宝级的“镇馆之宝”。

作为标本,它们的珍贵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稀有、研究价值大,或是揭开了生命进化中的某个悬疑,还在于它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看点之1

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馈赠

葫芦结出木瓜如意

王文利主任说,建馆至今,自然博物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本次展览上将展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转送的珍贵礼品标本近20件。

灵雀窝和高鼻羚羊角标本是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送给毛泽东主席的。这两件标本仍被装在当年的礼品盒中。

还有一件很特别的标本——“木瓜如意”。整个如意长约半米,是用一整个葫芦制成的,其造型和图案全部是在葫芦生长过程中用压模方法使葫芦依势长成的。这个如意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我国近代实业家陈叔通先生赠给朱德80岁寿辰的寿礼,是陈老家的传世珍宝。

看点之2

“见证”中美友好的麝牛标本

老饲养员不禁落泪

精品厅展示的标本中,有些是有着重大历史背景的。其中,来自北美的麝牛是最具代表性的。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冥思苦想,不知该送中国人民什么礼物。最后,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他决定赠送一头北美的特色动物——麝牛。

这头麝牛来中国时是活着的,在北京动物园安了家。几年后,麝牛死了,自然博物馆便将其剥制成标本保存。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曾来自然博物馆制作节目,还特意请来了当年饲养这头麝牛的老饲养员。老人一看到这头麝牛的标本,不禁流下了眼泪,说:“它哪都好,就是脾气不太好,有时挺任性的!”

麝牛身长约3米,体态健壮,一身深褐色的毛垂得很长。标本剥制精美,栩栩如生,难怪老人会见标本而落泪。

看点之3

来自紫禁城的皇家珍藏品

夜光蝾螺容纳百川

自然博物馆建馆之初,大多数标本来自各种渠道的捐赠,其中有一部分极品曾经久居深宫。

在皇宫收藏标本展位里,一对牦牛角色泽剔透,额骨的中央刻有青蓝色的满文,上面记载着这是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4月17日由当时的理藩院侍郎赠送给乾隆皇帝的。

一同展出的还有两只夜光蝾螺。一只雕刻着一条盘龙,极富动感;另一只体积略小,绘有一组山水人物。

王主任介绍说,珍珠层如此厚且光泽度这么好的蝾螺极为罕见,即使在皇室收藏中也堪称上品,其价值难以估算。

看点之4

蝴蝶翅膀拼成的“蝶趣图”

灯下映出斑斓五彩

在标本楼2楼楼梯,迎面悬挂着一幅蓝色的“壁画”,名为“蝶趣拼图”。其实,它是由巴西特有的蝴蝶拼制而成的。正中间是一只完整的“欢乐女神蝶”,周围全部由小闪蝶的翅膀拼成。

据介绍,拼成这幅图共用了200多只闪蝶的翅膀。从不同角度看,拼图呈现出的是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时而幽蓝,时而碧绿。而且,打开不同的灯光,其色彩也不相同。

“蝶趣拼图”是由原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我国驻巴西参赞从巴西带回国的。就在前不久,他将拼图赠给自然博物馆收藏。

看点之5

狼鳍鱼凝固在1.24亿年前

火山埋藏奇幻世界

在3楼展厅门口的对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化石图画“戴氏狼鳍鱼图”。这块化石形成的年代是距今1.24亿年前。

狼鳍鱼是中生代时期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鱼类。画面中约有上千条狼鳍鱼,它们正在河湖浅滩捕食戏水。可就在这时,火山突然爆发,它们顷刻间就被大量的火山灰迅速埋藏,凝固在了那个遥远的瞬间。上千条狼鳍鱼都还保持着被埋藏的一瞬间的姿态,连鱼刺、鱼鳞、头尾、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

狼鳍鱼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真骨鱼类,这块保存完整的化石更堪称稀世珍品。

看点之6

独一无二的模式标本

垩齿犀正洗泥沙浴

模式标本是最早发现物种时的奠定标本,它的特点是世间仅有,独一无二。通常是由发现者自己来为标本命名。

明天的展览上约有10余件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找到的模式标本,包括精美的琥珀、蝴蝶、飞禽、蟹类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3楼展出的产自宁夏、甘肃一带的垩齿犀,直到现在,它的半个身体居然还被埋藏在沙地中。

王主任说,垩齿犀是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首次建立的新种,其名称也是由发现者创立的。

看点之7

首次公开展示罚没珍贵标本

兴义龙曾远渡重洋

明天的展览上,将首次展出一批被罚没的珍贵标本。其中包括:美国和中国海关合作,在美国圣地亚哥罚没的“兴义龙化石”;北京市工商局宣武分局罚没的“鹦鹉嘴龙化石”;朝阳区小关派出所罚没的距今约1.2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等。

这些标本都是首次在公开场合展出。王主任说,近年来,一些贪利之徒偷偷地将我国珍贵标本和化石带到国外,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最可怕的是,这些珍贵的标本常常被切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看点之8

澳洲特有动物池塘边大聚会

袋熊鸸鹋各得其乐

为了再现动物生存环境,自然博物馆还将3楼展厅的整个右侧展位用来展示从未展出过的澳洲特有动物。

在约10米长的展位中,远处是蔚蓝色的大海,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着14种澳洲动物,有澳洲鳄、鸭嘴兽、鸸鹋、红袋鼠、树袋熊、环尾袋貂等。它们有的在树上攀援,有的在湖泊中小憩,还有的正在草地上觅食……

王主任介绍说,这批动物标本是澳大利亚堪培拉博物馆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

本版撰文/记者 汪红

1东北虎

标本室的专家正在把东北虎的整体标本安装在标本架上。

与以往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大型哺乳动物标本相比,这次的展品无论从毛色、品相还是剥制工艺上都是顶级的。特别是这些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更是活灵活现。

2大极乐鸟

这是1963年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印尼友人赠送的印尼特有鸟类大极乐鸟的标本。

3金刚鹦鹉

这是李先念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金刚鹦鹉标本。

金刚鹦鹉是南美特产。

这只鹦鹉标本体型高大,足有0.5米高,毛色亮丽光鲜,极为罕见。

4孔鸟

这是新西兰政府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孔鸟标本。这只孔鸟高约2.3米,腰弯着,头微微昂起,形态极为逼真。

关于孔鸟的生存年代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推测它在距今300年前左右就灭绝了,但也有人声称在航海时见过此鸟。

孔鸟的身材高大。据传说,最大的孔鸟科鸟类身高约10米。有专家估计,它的嘴能叼起一辆小汽车。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请问中国有哪些古生物

澄江生物群1984年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帽天山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的动物群.以多门类海生软躯体和保存有软体部分的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为代表.

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

位于贵州省剑河县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距省城贵阳294公里,距州府凯里98公里,剑河县的西北部,距新县城3公里.

关岭动物群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

山旺化石因产自临朐县的山旺村而得名,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前,地质历史上的中新世.

关岭动物群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一带,紧邻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动物群产于晚三叠纪地层中,距今约2.2亿年,主要包括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鱼类、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

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一个繁盛的生物群.这一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

山旺生物群

山旺生物化石是指产出在中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村硅藻土地层中的中新世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这个跨度较大:

和政动物群:

和政动物群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动物群:①铲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500万~1200万年)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②三趾马动物群(距今约1000万~700万年);③真马动物群(距今约200万年).

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位于中国中部的和政地区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

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狼鳍鱼灭绝了吗) 观赏鱼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2.35亿年前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4个人的脚印。

白垩纪(6500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和手指化石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 Rose的瑞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铁,0.74%硫和2.6%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代工艺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

400万年前

1965年,考古学家Bryan Patterson和W. W. Howells在肯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鉴定为400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加州大学的Henry M. McHenry和Robert S. Corruini教授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200万年前

1972年在肯亚的Turkana湖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几乎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其年代是在200万年前。

100万年前

1913年德国科学家Hans Reck在坦尚尼亚Olduvai峡谷发现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它处在约100万年前的地层中。

30万年前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林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30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

2.6万年前

1998年5月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报道,在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Mungo湖、Willandra湖附近发掘出2.6万年前的135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在Mungo三号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3万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涂抹著赭石染料,手臂叠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礼仪式埋葬的。

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D.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尚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340-380万年的历史[7]。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27米。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大脚拇指,大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大脚拇指向侧面伸出。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活化石简介(两个)

大熊猫简介

别 名 大猫熊、竹熊、花熊

学 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 布 四川、陕西、甘肃区域性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量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锾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 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区域性地区。目前,我国 *** 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巨的工作。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年被发现的。

您好,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 )年被发现的。

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秦始皇的墓是否已被发现?在哪被发现?

墓地是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骊山【跟秦始皇兵马俑在一个区域】,不过不能确定他的棺椁是否在骊山,秦始皇的墓地现在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如:区域太大,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盖这么大的建筑来保护墓地,墓地太多未知,如地底有很强烈的汞【传说地下有很多水银】反应。。。等等

始祖鸟化石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1861年在德国出土 最早发现的一枚始祖鸟化石,是1861年在德国出土的,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迄今已发现1个羽毛化石和7具始祖鸟化石标本,全都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索伦霍芬附近的侏罗纪后期(距今约1亿5千万年)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的。

始祖鸟化石最早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答:世界最早: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

中国最早的:新发现的这一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采自我国河北丰宁龙凤山晚中生代桥头组的深灰色——灰黑色薄层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中。比始祖鸟还要古老的“神州金凤鸟”。

科学家对完整的始祖鸟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始祖鸟长著与兽脚类恐龙相似的脚。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援。

恐龙最早大概是一六几几年被人们发现的,最早发现的是一个大骨头,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生物进化了解的知识非常少,就把它说成是一个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从这块化石开始,陆陆续续人们又开始发现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龙化石。始祖鸟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鸟类祖先。19世纪中晚期,科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石灰岩层中首次发现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始祖鸟化石。近年来,中国等国的古生物学者发掘了更多的始祖鸟化石,已部分证明始祖鸟和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支援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

关于鸟类的恐龙起源有两种假说,一种是地栖说,就是恐龙最先在地上奔跑,后来它跑着跑着就飞到天上去。另一种假说就是树栖说,就是说恐龙它是先爬到树上,然后在树丛之中生活的时候,比如说它在树上往另外一棵树跳的时候有一个跳跃,或者是从树上往地上跳的时候,它在跳跃的过程,它有一个降落的过程,在这降落的过程中,变成了滑翔,然后在这个缓慢的过程当中,它学会了飞行。现在很多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的研究都支援树栖说。

德国法兰克福森肯贝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迈尔和美国怀俄明恐龙中心的珀尔等人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的始祖鸟化石,是迄今为止储存最完好的一具。这具化石包括几乎完整的始祖鸟骨架,特别是其脚部骨骼非常清楚。这具化石是在科学家最早发现始祖鸟的地方——德国巴伐利亚州索恩霍芬附近的石灰岩层中发掘出来的,目前储存在怀俄明恐龙中心。化石显示,这只始祖鸟大约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大小相当于现代的喜鹊。

迈尔等人发现,这只始祖鸟的脚与现代鸟类大不相同,更接近于兽脚类恐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第二个脚趾可以过度伸展,与小盗龙、鸟脚龙等恐龙的脚部几乎一样;此外,这只始祖鸟的第一个脚趾向内生长,不像鸟类的脚趾那样向外伸展,而有些类似于人类手掌的大拇指;而且它的颚骨向四方放射生长,有明显的兽脚恐龙遗传特征。科学家说,这具化石不仅显示出鸟类起源于兽脚恐龙,也表明始祖鸟不像现代鸟类那样拥有能攀住树枝的脚趾,因而不会在树枝上栖息。与其说始祖鸟是鸟类,还不如说它更像迅猛龙、恐爪龙等兽脚恐龙。

这一发现可能引发关于恐龙和鸟类分界的新争议。迈尔等人表示,从始祖鸟的化石来看,如果把始祖鸟和现代鸟类都算为鸟类,那么这个大家族应该把一些恐爪龙也包括进去。因为一些恐爪龙已经长有翅羽,拥有“真正的鸟类特征”。

鸟类的祖先之谜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鸟类最初是由爬行动物逐步进化而成的。始祖鸟作为这一进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产物。历来被人们当作鸟类的祖先。尽管这一进化理论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许多古生物专家对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会不会真因突然变异和自然选择而变成鸟这一结论,仍多少持有怀疑的态度。于是,在学术界内,专家们针对鸟类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刚刚问世的时代,人们对于鸟类最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说法,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理解的。后来到了1861年,在德国境内的一处石灰岩石采石场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生物化石。这块化石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并有着像蜥蜴一样的由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这块被称为“始祖鸟”的化石的发现,使许多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之振奋不已。因为不少人坚持的“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在这里找到了依据。但是,在今天,这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突然失去其权威性了。因为在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给它定名为“原始鸟”,鸟类的祖先这一“宝座”因而将被原始鸟夺走。古生物学家指出,如果事实上是这样的话,那么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也将被否定。

关于始祖鸟的起源,英国博物馆的庞夫雷特指出,以往人们认为是鸟类祖先的某一爬行动物群体,实际上并不是蜥蜴。始祖鸟是由恐龙家庭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的,始祖鸟与恐龙既是“远亲”,又是“近邻”,它们都起源于槽齿类。不可否认,始祖鸟与一种被称作虚骨龙的小型恐龙,在骨骼上确有非常相似之处,因此早在上一个世纪,就有一些古生物认为,鸟类的祖先是这个群系的恐龙。

从外貌来看,现在许多鸟儿都与恐龙些相像。恐龙中有一种叫鹦鹉嘴龙,它的嘴与会学说人人话的鹦鹉的嘴十分相似。鸵鸟龙的脚和鸵鸟的脚一样。也有三个脚趾头,善于走路。鸵鸟龙没有牙齿,鸵鸟也没有。鸭嘴龙的嘴活像鸭子嘴,鸭嘴龙游水也像鸭子戏水。鸟类有毛,生活在1.8亿年前的联龙也是全身长毛。 鸟类的骨骼是中空的,这样可以减轻体重,便于飞翔。早期的一些恐龙的骨骼也是中空的,科学家把这种恐龙中虚骨龙类,虚骨龙轻巧机灵,外貌和身体结构很像鸟。

在探索鸟类起源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锁骨问题。鸟类的左右锁骨相互粘连,是V字型愈合锁骨,十分发达。而恐龙的锁骨则因退化而完全消失了。对此,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者认为,恐龙类和鸟类都来源于槽齿类,只是在后来的进化中它们的锁骨才发生了不同变化,不能凭这一点就说恐龙不是鸟类的祖先。可是,当上述观点提出来以后,有的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些带有锁骨的虚骨类恐龙,经过化石分析后表明,始祖鸟与虚骨龙的骨骼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是其中的许多特征是槽齿类生物所不具备的。这样一来,又推翻了以前关于恐龙与鸟类都起源于槽齿类的观点。

后来,当原始鸟的化石被发现以后,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转移视线,试图从原始鸟的身上找回新的理论突破。古生物学家经过分析原始鸟的化石后,惊奇地发现,原始鸟与始祖鸟相比,具有许多更接近鸟类的特征。

一些科学家认为,鸟类的起源时间还要往原始鸟以前探究。原始鸟的发现,将有可能否定在此之前的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 原始鸟化石的发现无疑为探究鸟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但对于鸟类祖先究竟是谁,科学家们仍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只有发现了更古老的鸟类化石后才能作最后结论。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

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了解到,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小组,不久前在河北丰宁晚中生代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研究人员已经将其正式命名为华美金凤鸟。有关这一新发现的初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今年3月出版的《地质通报》上,它标志着我国鸟类起源研究再次获得了重大进展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季强介绍说,新发现的这一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采自我国河北丰宁龙凤山晚中生代桥头组的深灰色——灰黑色薄层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中,与其共生的生物均是热河生物群中的常见分子,如戴氏狼鳍鱼、潘氏北票鲟和一些植物等。

季强等人根据205个特征对华美金凤鸟进行了支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美金凤鸟处于初鸟类谱系树的基部,比始祖鸟略微原始,与后者为姊妹群关系。奔龙、窃蛋龙等兽脚类恐龙是金凤鸟和始祖鸟的外类群,它们又是中华神州鸟等原始鸟类的外类群,这说明华美金凤鸟处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初鸟类。

季强说,尽管金凤鸟与始祖鸟的关系很密切,二者为姊妹群关系,但是相对而言,金凤鸟在某些特征上要比始祖鸟原始。从目前的支序分析结果来看,天下第一鸟应当是中国的金凤鸟,而不是德国的始祖鸟。

德国

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指的是什么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指的是什么?分析它们产生的影响。

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了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巨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在那被发现的?

辽宁朝阳!你可以在百度里搜一下“辽西古生物化石”。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包括孔子鸟,中华龙鸟,辽宁古果等等一些震惊世界的发现!

宜州化石馆

概况

宜州化石馆始建于1994年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是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全国石文化先进单位。1996年,被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正式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馆内收藏化石近万件,展出精品200多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馆内现有恐龙、动物、植物、科普影视、字画五个展厅。

恐龙展厅里陈列着辽宁省保存完整的最大一枚恐龙化石——杨氏锦州龙化石。

动物展厅中的中华神州鸟化石,充分证明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了义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其他如孔子鸟、满洲鳄、驰龙、翼龙等,大到2米长的鱼化石板块,小到不足1厘米的蜘蛛,多到1板9只的鹦鹉嘴龙,少到罕见的哺乳类动物——爬兽,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中国观赏石·义县

植物展厅中陈列着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早期被子植物中华古果化石、无梗银杏化石以及各门类植物化石标本,由低等向高等排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其题写的“辽西古植物世界”体现了该展厅的水平与档次。

科普影视厅利用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周期性播放介绍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等的科普影片。

中国观赏石·义县

字画展厅珍藏了各级领导和众多书法名家的墨宝。

宜州化石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包括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参观者数十万人,对促进地质科研、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该馆与教育局联合,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参观,使他们懂得了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宜州化石馆还被命名为“锦州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等,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字画展厅的藏品

馆藏荟萃

生物转变为化石的条件

大多数生物死亡之后不能保存为化石。生物转变为化石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骨骼抗腐烂和抗溶解能力强;②快速埋藏;③能够降低尸体破坏过程的特殊埋藏条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蜚蠊

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世界已知约3700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我国已记载18科60属24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奇异环足虾

是热河生物群中的一大类较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环足虾科。雄性个体第一腹足呈棒状,第二腹足无特化现象。雌性具有腹环沟构造。

中国观赏石·义县

热河生物群

大约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系,分布范围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蒙古南部地区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这个生物地理区系以产有丰富多彩的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为特征,如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鱼类、龟鳖类、昆虫、爬行类、哺乳类、植物等。他们构成了著名的东亚地区中生代陆相化石群——“热河生物群”。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沼泽野蜓

大型昆虫。前后翅均具有上三角室、三角室及亚三角室。翅痣下有3~4个横脉,生活在沼泽和湖岸,飞行能力很强,捕食弱小的昆虫,稚虫生活在水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蜓

古蜓科。大型昆虫,翅面色斑明显。稚虫发育有细长的足,生活在湖泊水底,以弱小的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

丽蛉

大型昆虫。虫体长2.2厘米,前翅长7.3厘米,有明显的肩横脉,翅尖已形成像头发一样的整齐的线条。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以捕食弱小幼昆虫为生。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辽蝉

中国观赏石·义县

古蝉科。大型昆虫。该类昆虫的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鸣螽

古生物的分类

古生物的分类单位与现今生物分类一样,一般仍分为动物界、植物界两大系统,也有人建议再分出“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等。界以下依次又分为门、纲、目、科、属、种,还有各种辅助单位,冠以“亚”“超”等字,表示比相应单位低一些或超(综合)一些。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局限性及研究程度的不同,不是每种生物归属都划分得那么完善,故习惯上还用“类”这个笼统的概念。

蜘蛛

不属于昆虫类,但同样是节肢动物,蜘蛛属有螯肢类,与蝎子和马蹄蟹同科,身体特征是有四对脚。

中国观赏石·义县

潘氏北票鲟骨骼复原图

中国观赏石·义县

北票鲟

为软骨硬鳞鱼类,属鲟鱼目,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是我国最早发现的鲟形鱼类化石,个体较小,有别于其他鲟形鱼类的最显著特征是体表完全裸露。

中国观赏石·义县

原白鲟

属鲟目,白鲟科。它有一长的吻突,口大。背鳍在腹鳍之后,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辽西的白鲟化石不但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鲟类,而且保存之完美和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之首。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戴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背部平直,最大体高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体高约为体长的1/5强,体长约为头长的3.5倍,头高与体高几乎相等,为淡水鱼。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属骨舌鱼超目,狼鳍鱼目,种类很多,是我国北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室井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头短,头长小于体高,额骨宽短,齿骨冠状突较明显。以其牙齿大、额骨宽短、有明显齿骨冠状突等特征区分于戴氏狼鳍鱼。

细弱宜州蟾

个体较小,吻臀距6.3cm,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小的中生代无尾类化石。

正型标本

在研究一个新的生物物种时,研究者会指定一个或一些标本,作为鉴定、描述该物种的规格代表,这些标本称为“模式标本”。正型标本是指原始研究者在原始文章中指定的唯一标本,以后的研究都要以它为基础。正型标本不一定是很完整的,可以有一个或一些副型标本,用来补充说明正型标本中不全的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归入该种的标本都不属于“模式标本”,即使更完整、更漂亮,也只能称“归入标本”。上方的细弱宜州蟾即是一块正型标本。

蛙类

蛙类在脊椎动物中属于体态极特化的一类。与鸟类情况相似,完整的蛙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赵氏翔龙

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在蜥蜴长达2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目前发现唯一能滑翔的蜥蜴化石物种。这种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丛林中的蜥蜴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树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飞行。这个标本长约15厘米,有着完整的骨骼和皮肤印迹;身体两侧有8根长肋骨向体侧伸展,支撑着肋骨外的皮肤扩展开来,形成翅膀一样的翼膜。这种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为赵氏翔龙,以感谢沈阳师范大学校长赵大宇教授对推动该校古生物学研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细小矢部龙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将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定名为细小矢部龙。该正型标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2001年,在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与细小矢部龙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所以金刚山的标本作为了该种的新型标本,为蜥蜴类化石发展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鳄

中等大小的离鳄类爬行动物,以小鱼、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半水生动物,是离鳄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皮家沟伊克昭龙

是一类长吻的离龙类,发现于辽宁义县皮家沟九佛堂组,以下列特征区别于伊克昭龙其他种:轭骨前伸约至泪骨之半;眶间距小于眼眶短径;眶后骨与后额骨不愈合;髂骨片前突不发育,颈区不收缩;四肢中桡胫骨与肱股骨之比相对较小等。

中国观赏石·义县

离龙类

是一类单系的水生爬行动物(单系指这类动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包含了所有的后裔成员),百余年来人们对此类群了解甚少。在过去20年中,先后有9个属被确认应归入此类群,我们对这类动物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它们的地史分布从晚三叠世到晚渐新世,至少延续了1.9亿年;地理分布从北美西部经欧亚至日本,自亚热带地区到北极地区。

白台沟潜龙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龟

满洲龟是曲颈龟亚目、中国龟科的成员。它的甲壳比较低平,腹甲呈十字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驰龙

驰龙的样子古怪——两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指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

古生物的命名

古生物的命名一般与其形态、结构和相关人名、地名等有关,如纺锤虫、网格古杯、薄氏辽宁枝、白台沟潜龙等。但学名的命名则要规范的多。

郝氏中国鸟龙

埋藏在辽宁西部义县头台沟义县组地层中,是继中华龙鸟和尾羽龙之后在中国辽西所发现的第三种带羽毛的恐龙,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化石。郝氏中国鸟龙的发现不仅补充了中国鸟龙的一些特征,丰富了热河生物群中奔龙类化石的种类,而且为深入研究有关的生物地层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幼体

鹦鹉嘴龙是小型恐龙,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这一化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恐龙的托儿所”。这些鹦鹉嘴龙的头骨愈合疏松,骨缝明显,反映出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育幼行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皮肤印痕

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

中国观赏石·义县

翼龙

翼龙是侏罗纪至白垩纪具翼而能飞翔的爬行动物。翼龙一般生活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如海边、湖边,并捕捉鱼类等食物,是当时的空中霸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崔氏北方翼龙

该翼龙展翅约长半米,最珍贵的是化石中翼龙的牙齿清晰可见,保存如此完好的翼龙化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观赏石·义县

哺乳类

哺乳类是我们最熟悉的动物,在现代陆相生态系统中居于统治地位,其中有我们常见的猫、狗、马、牛和人类本身,也有我们不常见的袋鼠、考拉和鸭嘴兽等。大约在2.2亿年前,最早的哺乳动物与最早的恐龙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一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胆子很小,个头也不大,很难和同时代的恐龙一争高下。2005年辽西发现的一件强壮爬兽的腹腔中有鹦鹉嘴龙的残骸,表明早在1.3亿年前,一些哺乳动物已经能猎食小型恐龙,因而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

中国观赏石·义县

强壮爬兽

兼具爬行动物特征的兽类。它们头骨上有着硕壮尖利的门齿,发达的颞肌,下颌上有深凹的咬肌窝,是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的肉食性的哺乳动物,甚至可以和恐龙争食争地。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神州鸟

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有明显向翅膀演化的过渡特征,其飞行羽毛明显长于躯体,清楚保存了体羽、尾羽、飞行羽毛等,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叉骨呈“V”字形,上下颌无齿,后肢第一脚趾没有反转向前。

以中华神州鸟为题材的大型团体操——神鸟飞腾(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

孔子鸟

是一种古鸟属,根据出土地点的地质形成史推断,这种鸟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到1.1亿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我国于1994年在辽西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孔子鸟,打破了德国始祖鸟一统鸟类始祖的局面,此后鸟类早期演化几个阶段的化石相继在辽西发现,由中华神州鸟、原始祖鸟、孔子鸟等化石构成一个完整演化系列。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义县锦州鸟

中等大小的孔子鸟类,头长而低,吻粗而长,脑颅较小,眼孔不大,眼孔前的吻部之长超过头骨全长之半。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华夏鸟

为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它个体小,头部骨骼很少愈合,头颅较大,吻较长而低,具牙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韩氏长嘴鸟

属于反鸟类,下颌骨和嘴骨细长,嘴骨尖端弯曲,齿列只有在嘴尖端有少数的牙齿。从颅骨的形态看来,长嘴鸟可能是采用扎嘴进餐这种方式。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葛氏义县鸟

今鸟亚纲,朝阳鸟目,义县鸟属。个体中等大小。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头后骨骼的长骨细长。齿骨具齿,牙齿短小。尾椎骨短小,肋骨细长。后肢骨骼细长。肱骨头突出,呈椭圆形。该鸟具较强的飞行能力,但仍然保存腹膜肋。该鸟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今鸟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马氏燕鸟

今鸟亚纲,燕鸟目,燕鸟模式属。其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齿骨直,颈椎细长,异凹型;尾椎骨短,具相对较长的前肢,前肢约为后肢的1.1倍。该鸟和现代鸟相似,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阴地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真蕨纲

多数为草本植物,常见的为叶化石。叶一般为大型羽状复叶,即叶片依次分裂成羽片及小羽片,也有的为单叶。叶轴有二歧式、合轴式、单轴式等分枝形式。叶脉呈羽状、网状或扇形等。中泥盆世至现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最繁盛。有锥叶蕨、似阴地蕨等。

枝脉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没有子房,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裸露,故名裸子植物。绝大多数是木本植物,茎的此生木质部发达,没有导管,仅由管胞组成。重要化石类别有种子蕨纲、科达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等。晚古生代开始出现,中生代极盛,种类很多,占当时植物界统治地位,故中生代亦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晚期衰退,现存者以松柏纲为主。

新芦木

茎分节,中空。节间的纵肋与纵沟较细。叶轮生在节上,数量多,窄长,长短相近,基部分离,单脉。节上有一排圆形或椭圆形的叶迹。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木贼

茎细长,圆柱形,直立,有明显的节。茎上有轮生枝,中空,节间表现有纵沟脊,各节被轮生管状而有锯齿的鞘所围绕。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蓖羽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苏铁类

总称苏铁植物门,由苏铁纲和本内苏铁纲组成,两纲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生殖器官雌雄异株,叶表皮细胞壁直,气孔单唇式;而后者为雌雄同株,表皮细胞壁强烈弯曲,气孔器为复唇式。苏铁植物始于晚古生代,至今仍有10属近100种,多生于热带或亚热带;本内苏铁植物出现于二叠纪,至晚白垩世灭绝。

辽西中生代的苏铁和本内苏铁植物化石均较常见,前者以蕉羽叶和篦羽叶最多;后者以侧羽叶和异羽叶为主,两性花及鳞片化石也时有发现。

异羽叶

存活于中侏罗世,属于苏铁类植物,叶羽状,分裂成不规则的、短而宽的裂片,裂片以整个基部着生羽轴的两侧,基部微微扩大,顶端钝圆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银杏

中国观赏石·义县

银杏纲

裸子植物中古老原始的一个纲。仅存银杏目,该目仅含1科1属1种。出现于古生代二叠纪,至侏罗纪已颇为繁茂,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银杏类植物分布。到新生代第三纪,只剩下少数种属,经过第四纪冰川摧残,欧美大陆的银杏类全部被毁灭,仅银杏在中国幸存,有“活化石植物”之称。

中国观赏石·义县

薄氏辽宁枝

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1.5亿年,广布于辽西,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其命名是为纪念宜州化石馆创建者薄海臣先生对辽西古生物化石收藏和研究所作的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

松柏纲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茎多分枝。这类植物最早出现于晚石炭世,到中生代早期开始繁盛。种类繁多,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发展的顶峰,以后逐渐衰退。松柏纲植物是现代裸子植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代松柏纲植物约有58属,560多种,隶属于7科。我国是松柏纲植物的起源地,也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并特别富有特有属种和第三纪孑遗植物。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新属新种

“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迄今发现的唯一有确凿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有花蕊,果实为豌豆大小,颗粒数量在8~12枚之间。辽宁古果的发现,不仅大大推动了国际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科学研究,而且表明被子植物最早可能起源于我国辽西地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古果

中华古果是在辽西发现的第二种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营养叶与辽宁古果相似,但果实细长而密集,每个果实中含有8~12枚种子。

中国观赏石·义县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初始与命名1880——1965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之初始与命名(1880——1965)

1880年,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被研究后被命名为戴氏狼鳍鱼。法国解剖学家索瓦士将其命名为Prolebias davidi,后来英国鱼类学家德沃尔德将其修订为戴氏狼鳍鱼。

1923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 (直译为《中国地层学》 ) 。在这部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动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1940年,日本人矢部长克在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带凌源牛营子九佛堂地层中发现了两具爬行类化石。经研究命名为楔齿满洲鳄。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依日本学者矢部长克之姓氏命属名,根据生物形态特征命种名为细小矢部龙,同年日本人又在热河凌源发现并命名了满洲满洲龟。

1962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他的经典论著《中国的株罗系和白垩系》一书中,提出以东方叶枝介、三尾拟浮游和狼鳍鱼为代表的“热河生物群”或“热河化石群”。

1965年,中国古鱼类研究专家家刘宪亭和周家健发表了在辽宁北票市上园镇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鲟鱼化石的研究论文,该化石命名为潘氏北票鲟,它的研究发现丰富了热河生物群古脊椎动物的种类,这也是中国鲟类化石研究的开始。

关于戴氏狼鳍鱼灭绝时间和狼鳍鱼灭绝了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66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