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狼鳍鱼化石(戴氏狼鳍鱼化石画框)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5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资料及图片,急!!!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戴氏狼鳍鱼化石,和戴氏狼鳍鱼化石画框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 1、鱼化石一般值多少钱?
- 2、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资料及图片。急!!!
- 3、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初始与命名1880——1965
- 4、宜州化石馆
- 5、中华狼鳍鱼化石假的多吗,看到网上这类的东西很多 不知道为什么价格那么低
鱼化石一般值多少钱?
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鱼化石很多,不是很值钱,除非特殊品种。常见的鱼化石,比如辽西的戴氏狼鳍鱼,也就一两元一条。目前化石市场经过炒作,价格涨幅很大,似乎都高出国际市场很多。以前的中华鲟鱼化石,也就几十元,大个的竟然有人出到上万元了。
整体说来,鱼化石是比较多的化石。究其原因是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可以理解很多东西都是死后被充分埋藏并并水浸泡才能较好形成化石,所以,一些化石往往都是海相地层、浅湖相地层里的产物。因为淤泥细腻,所以鱼化石往往品相都特好。
化石的特点
近几年化石在全球的价格节节攀升,化石收藏开始慢慢转变为“有钱人的游戏”。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化石收藏与交易市场非常成熟,国内最近几年也掀起了一股收藏化石的高潮,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本来,化石是用来科研的,一部分可以用来收藏、观赏。但是,辽西的化石成了礼品市场的宠物,所以,人们往往挖空心思制作很多适合送礼的化石。这样的化石有两个特点:
1、一是描画严重,把却掉的鱼鳍,尾巴都人为补上,颜色不好的、不清晰的都酱色。
2、再有就是制作成福字、喜字等,常见的还有地图等等。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资料及图片。急!!!
148国宝标本今亮相 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
从今天开始,北京自然博物馆将预展自己的“镇馆之宝”——自1958年建馆以来获赠的148件“国宝标本”,极少数观众今天就可一睹“国宝标本”的真容。本月23日,“国宝标本”展正式开展,届时将全面向市民开放。
“今天预展的标本全部是独一无二的精品,都是自馆藏后四十多年从未公开露面的好东西。”北京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李凡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宝标本”有什么?
老一辈革命家的馈赠
李凡告诉记者,今天的预展将展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转送的珍贵礼品标本20件。这些标本包括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送给毛泽东主席的灵雀窝和高鼻羚羊角标本。
记者在展厅看到一件很特别的展品———“木瓜如意”。这个如意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我国近代实业家陈叔通先生赠给朱德80岁寿辰的寿礼,是陈老家的传世珍宝。整个如意长约半米,是用一整个葫芦制成的。
皇家珍藏品夜光蝾螺
此次预展展品中有两只夜光蝾螺,一只雕刻着一条盘龙,另一只体积略小,绘有一组山水人物。李凡说,珍珠层如此厚且光泽度这么好的蝾螺极为罕见,即使在皇室收藏中也堪称上品,其价值难以估算。
据李凡介绍,自然博物馆建馆之初,大多数标本来自各种渠道的捐赠,其中有一部分极品曾经久居深宫。
今天预展的东北虎标本与以往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大型哺乳动物标本相比,这次的展品无论从毛色、品相还是剥制工艺上都是顶级的。李凡供图
稀世珍品狼鳍鱼化石
自然博物馆3楼展厅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化石图画“戴氏狼鳍鱼图”,记者从标识上看到,这块化石形成的年代是距今1.24亿年前。李凡告诉记者,狼鳍鱼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真骨鱼类,这块保存完整的化石更堪称稀世珍品。
记者了解到,狼鳍鱼是中生代时期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鱼类。而画面中约有上千条狼鳍鱼,它们正在河湖浅滩捕食戏水,就在这时,火山突然爆发,它们顷刻间就被大量的火山灰迅速埋藏,凝固在了那个遥远的瞬间。上千条狼鳍鱼都还保持着被埋藏的一瞬间的姿态,连鱼刺、鱼鳞、头尾、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
参观需注意什么?
今起观众可预约参观
据自然博物馆馆长李承森教授介绍,为了保证参观者和标本的安全,预展期间自然博物馆将采取观众事先预约登记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今天起自然博物馆将在主楼地下一层的阳光厅设立一个接待台,参观者在这里登记预约后将由一位讲解员带领,沿设计路线进入到标本楼参观,参观完后再由讲解员将这些观众带回到阳光厅。
正式展览8月23日开始
李凡告诉记者,由于本次展览的两个展厅面积只有136平方米,为顺利展出148件“国宝标本”,8月23日正式开展后,观众将分批参观,每次限制20人,参观时间约为30分钟。
李凡表示,因为标本楼的楼梯只能容两个人并排上下,每层展厅的面积也只有60多平方米,如果一次观众太多,不但易损坏标本,过度拥挤也易造成安全隐患,自然博物馆希望观众理解博物馆的这种安排。
“电子眼”24小时保护“国宝标本”
148件“国宝标本”今天预展,安全保卫就显得非常重要。李凡告诉记者,目前,标本库已全部安装了电子防盗系统,电子眼24小时对整个标本楼实施监控。
18万件馆藏标本没机会与观众见面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馆藏标本20多万件,由于缺少空间,有18万多件馆藏标本只能藏在标本库里,没机会与观众见面。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初始与命名1880——1965
热河生物群与燕辽生物群化石发现与研究大事记之初始与命名(1880——1965)
1880年,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被研究后被命名为戴氏狼鳍鱼。法国解剖学家索瓦士将其命名为Prolebias davidi,后来英国鱼类学家德沃尔德将其修订为戴氏狼鳍鱼。
1923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 (直译为《中国地层学》 ) 。在这部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动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1940年,日本人矢部长克在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带凌源牛营子九佛堂地层中发现了两具爬行类化石。经研究命名为楔齿满洲鳄。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依日本学者矢部长克之姓氏命属名,根据生物形态特征命种名为细小矢部龙,同年日本人又在热河凌源发现并命名了满洲满洲龟。
1962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他的经典论著《中国的株罗系和白垩系》一书中,提出以东方叶枝介、三尾拟浮游和狼鳍鱼为代表的“热河生物群”或“热河化石群”。
1965年,中国古鱼类研究专家家刘宪亭和周家健发表了在辽宁北票市上园镇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鲟鱼化石的研究论文,该化石命名为潘氏北票鲟,它的研究发现丰富了热河生物群古脊椎动物的种类,这也是中国鲟类化石研究的开始。
宜州化石馆
概况
宜州化石馆始建于1994年戴氏狼鳍鱼化石,是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全国石文化先进单位。1996年,被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正式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馆内收藏化石近万件,展出精品200多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馆内现有恐龙、动物、植物、科普影视、字画五个展厅。
恐龙展厅里陈列着辽宁省保存完整的最大一枚恐龙化石——杨氏锦州龙化石。
动物展厅中的中华神州鸟化石,充分证明了义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其他如孔子鸟、满洲鳄、驰龙、翼龙等,大到2米长的鱼化石板块,小到不足1厘米的蜘蛛,多到1板9只的鹦鹉嘴龙,少到罕见的哺乳类动物——爬兽,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中国观赏石·义县
植物展厅中陈列着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早期被子植物中华古果化石、无梗银杏化石以及各门类植物化石标本,由低等向高等排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其题写的“辽西古植物世界”体现了该展厅的水平与档次。
科普影视厅利用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周期性播放介绍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等的科普影片。
中国观赏石·义县
字画展厅珍藏了各级领导和众多书法名家的墨宝。
宜州化石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包括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参观者数十万人,对促进地质科研、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该馆与教育局联合,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参观,使他们懂得了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宜州化石馆还被命名为“锦州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等,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字画展厅的藏品
馆藏荟萃
生物转变为化石的条件
大多数生物死亡之后不能保存为化石。生物转变为化石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骨骼抗腐烂和抗溶解能力强;②快速埋藏;③能够降低尸体破坏过程的特殊埋藏条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蜚蠊
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世界已知约3700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戴氏狼鳍鱼化石我国已记载18科60属24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奇异环足虾
是热河生物群中的一大类较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环足虾科。雄性个体第一腹足呈棒状,第二腹足无特化现象。雌性具有腹环沟构造。
中国观赏石·义县
热河生物群
大约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系,分布范围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蒙古南部地区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这个生物地理区系以产有丰富多彩的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为特征,如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鱼类、龟鳖类、昆虫、爬行类、哺乳类、植物等。他们构成了著名的东亚地区中生代陆相化石群——“热河生物群”。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沼泽野蜓
大型昆虫。前后翅均具有上三角室、三角室及亚三角室。翅痣下有3~4个横脉,生活在沼泽和湖岸,飞行能力很强,捕食弱小的昆虫,稚虫生活在水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蜓
古蜓科。大型昆虫,翅面色斑明显。稚虫发育有细长的足,生活在湖泊水底,以弱小的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
丽蛉
大型昆虫。虫体长2.2厘米,前翅长7.3厘米,有明显的肩横脉,翅尖已形成像头发一样的整齐的线条。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以捕食弱小幼昆虫为生。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辽蝉
中国观赏石·义县
古蝉科。大型昆虫。该类昆虫的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鸣螽
古生物的分类
古生物的分类单位与现今生物分类一样,一般仍分为动物界、植物界两大系统,也有人建议再分出“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等。界以下依次又分为门、纲、目、科、属、种,还有各种辅助单位,冠以“亚”“超”等字,表示比相应单位低一些或超(综合)一些。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局限性及研究程度的不同,不是每种生物归属都划分得那么完善,故习惯上还用“类”这个笼统的概念。
蜘蛛
不属于昆虫类,但同样是节肢动物,蜘蛛属有螯肢类,与蝎子和马蹄蟹同科,身体特征是有四对脚。
中国观赏石·义县
潘氏北票鲟骨骼复原图
中国观赏石·义县
北票鲟
为软骨硬鳞鱼类,属鲟鱼目,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是我国最早发现的鲟形鱼类化石,个体较小,有别于其他鲟形鱼类的最显著特征是体表完全裸露。
中国观赏石·义县
原白鲟
属鲟目,白鲟科。它有一长的吻突,口大。背鳍在腹鳍之后,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辽西的白鲟化石不但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鲟类,而且保存之完美和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之首。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戴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背部平直,最大体高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体高约为体长的1/5强,体长约为头长的3.5倍,头高与体高几乎相等,为淡水鱼。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属骨舌鱼超目,狼鳍鱼目,种类很多,是我国北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室井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头短,头长小于体高,额骨宽短,齿骨冠状突较明显。以其牙齿大、额骨宽短、有明显齿骨冠状突等特征区分于戴氏狼鳍鱼。
细弱宜州蟾
个体较小,吻臀距6.3cm,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小的中生代无尾类化石。
正型标本
在研究一个新的生物物种时,研究者会指定一个或一些标本,作为鉴定、描述该物种的规格代表,这些标本称为“模式标本”。正型标本是指原始研究者在原始文章中指定的唯一标本,以后的研究都要以它为基础。正型标本不一定是很完整的,可以有一个或一些副型标本,用来补充说明正型标本中不全的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归入该种的标本都不属于“模式标本”,即使更完整、更漂亮,也只能称“归入标本”。上方的细弱宜州蟾即是一块正型标本。
蛙类
蛙类在脊椎动物中属于体态极特化的一类。与鸟类情况相似,完整的蛙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赵氏翔龙
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在蜥蜴长达2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目前发现唯一能滑翔的蜥蜴化石物种。这种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丛林中的蜥蜴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树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飞行。这个标本长约15厘米,有着完整的骨骼和皮肤印迹;身体两侧有8根长肋骨向体侧伸展,支撑着肋骨外的皮肤扩展开来,形成翅膀一样的翼膜。这种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为赵氏翔龙,以感谢沈阳师范大学校长赵大宇教授对推动该校古生物学研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细小矢部龙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将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定名为细小矢部龙。该正型标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2001年,在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与细小矢部龙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所以金刚山的标本作为了该种的新型标本,为蜥蜴类化石发展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鳄
中等大小的离鳄类爬行动物,以小鱼、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半水生动物,是离鳄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皮家沟伊克昭龙
是一类长吻的离龙类,发现于辽宁义县皮家沟九佛堂组,以下列特征区别于伊克昭龙其他种:轭骨前伸约至泪骨之半;眶间距小于眼眶短径;眶后骨与后额骨不愈合;髂骨片前突不发育,颈区不收缩;四肢中桡胫骨与肱股骨之比相对较小等。
中国观赏石·义县
离龙类
是一类单系的水生爬行动物(单系指这类动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包含了所有的后裔成员),百余年来人们对此类群了解甚少。在过去20年中,先后有9个属被确认应归入此类群,我们对这类动物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它们的地史分布从晚三叠世到晚渐新世,至少延续了1.9亿年;地理分布从北美西部经欧亚至日本,自亚热带地区到北极地区。
白台沟潜龙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龟
满洲龟是曲颈龟亚目、中国龟科的成员。它的甲壳比较低平,腹甲呈十字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驰龙
驰龙的样子古怪——两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指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
古生物的命名
古生物的命名一般与其形态、结构和相关人名、地名等有关,如纺锤虫、网格古杯、薄氏辽宁枝、白台沟潜龙等。但学名的命名则要规范的多。
郝氏中国鸟龙
埋藏在辽宁西部义县头台沟义县组地层中,是继中华龙鸟和尾羽龙之后在中国辽西所发现的第三种带羽毛的恐龙,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化石。郝氏中国鸟龙的发现不仅补充了中国鸟龙的一些特征,丰富了热河生物群中奔龙类化石的种类,而且为深入研究有关的生物地层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幼体
鹦鹉嘴龙是小型恐龙,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这一化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恐龙的托儿所”。这些鹦鹉嘴龙的头骨愈合疏松,骨缝明显,反映出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育幼行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皮肤印痕
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
中国观赏石·义县
翼龙
翼龙是侏罗纪至白垩纪具翼而能飞翔的爬行动物。翼龙一般生活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如海边、湖边,并捕捉鱼类等食物,是当时的空中霸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崔氏北方翼龙
该翼龙展翅约长半米,最珍贵的是化石中翼龙的牙齿清晰可见,保存如此完好的翼龙化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观赏石·义县
哺乳类
哺乳类是我们最熟悉的动物,在现代陆相生态系统中居于统治地位,其中有我们常见的猫、狗、马、牛和人类本身,也有我们不常见的袋鼠、考拉和鸭嘴兽等。大约在2.2亿年前,最早的哺乳动物与最早的恐龙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一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胆子很小,个头也不大,很难和同时代的恐龙一争高下。2005年辽西发现的一件强壮爬兽的腹腔中有鹦鹉嘴龙的残骸,表明早在1.3亿年前,一些哺乳动物已经能猎食小型恐龙,因而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
中国观赏石·义县
强壮爬兽
兼具爬行动物特征的兽类。它们头骨上有着硕壮尖利的门齿,发达的颞肌,下颌上有深凹的咬肌窝,是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的肉食性的哺乳动物,甚至可以和恐龙争食争地。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神州鸟
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有明显向翅膀演化的过渡特征,其飞行羽毛明显长于躯体,清楚保存了体羽、尾羽、飞行羽毛等,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叉骨呈“V”字形,上下颌无齿,后肢第一脚趾没有反转向前。
以中华神州鸟为题材的大型团体操——神鸟飞腾(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
孔子鸟
是一种古鸟属,根据出土地点的地质形成史推断,这种鸟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到1.1亿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我国于1994年在辽西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孔子鸟,打破了德国始祖鸟一统鸟类始祖的局面,此后鸟类早期演化几个阶段的化石相继在辽西发现,由中华神州鸟、原始祖鸟、孔子鸟等化石构成一个完整演化系列。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义县锦州鸟
中等大小的孔子鸟类,头长而低,吻粗而长,脑颅较小,眼孔不大,眼孔前的吻部之长超过头骨全长之半。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华夏鸟
为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它个体小,头部骨骼很少愈合,头颅较大,吻较长而低,具牙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韩氏长嘴鸟
属于反鸟类,下颌骨和嘴骨细长,嘴骨尖端弯曲,齿列只有在嘴尖端有少数的牙齿。从颅骨的形态看来,长嘴鸟可能是采用扎嘴进餐这种方式。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葛氏义县鸟
今鸟亚纲,朝阳鸟目,义县鸟属。个体中等大小。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头后骨骼的长骨细长。齿骨具齿,牙齿短小。尾椎骨短小,肋骨细长。后肢骨骼细长。肱骨头突出,呈椭圆形。该鸟具较强的飞行能力,但仍然保存腹膜肋。该鸟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今鸟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马氏燕鸟
今鸟亚纲,燕鸟目,燕鸟模式属。其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齿骨直,颈椎细长,异凹型;尾椎骨短,具相对较长的前肢,前肢约为后肢的1.1倍。该鸟和现代鸟相似,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阴地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真蕨纲
多数为草本植物,常见的为叶化石。叶一般为大型羽状复叶,即叶片依次分裂成羽片及小羽片,也有的为单叶。叶轴有二歧式、合轴式、单轴式等分枝形式。叶脉呈羽状、网状或扇形等。中泥盆世至现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最繁盛。有锥叶蕨、似阴地蕨等。
枝脉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没有子房,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裸露,故名裸子植物。绝大多数是木本植物,茎的此生木质部发达,没有导管,仅由管胞组成。重要化石类别有种子蕨纲、科达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等。晚古生代开始出现,中生代极盛,种类很多,占当时植物界统治地位,故中生代亦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晚期衰退,现存者以松柏纲为主。
新芦木
茎分节,中空。节间的纵肋与纵沟较细。叶轮生在节上,数量多,窄长,长短相近,基部分离,单脉。节上有一排圆形或椭圆形的叶迹。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木贼
茎细长,圆柱形,直立,有明显的节。茎上有轮生枝,中空,节间表现有纵沟脊,各节被轮生管状而有锯齿的鞘所围绕。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蓖羽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苏铁类
总称苏铁植物门,由苏铁纲和本内苏铁纲组成,两纲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生殖器官雌雄异株,叶表皮细胞壁直,气孔单唇式;而后者为雌雄同株,表皮细胞壁强烈弯曲,气孔器为复唇式。苏铁植物始于晚古生代,至今仍有10属近100种,多生于热带或亚热带;本内苏铁植物出现于二叠纪,至晚白垩世灭绝。
辽西中生代的苏铁和本内苏铁植物化石均较常见,前者以蕉羽叶和篦羽叶最多;后者以侧羽叶和异羽叶为主,两性花及鳞片化石也时有发现。
异羽叶
存活于中侏罗世,属于苏铁类植物,叶羽状,分裂成不规则的、短而宽的裂片,裂片以整个基部着生羽轴的两侧,基部微微扩大,顶端钝圆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银杏
中国观赏石·义县
银杏纲
裸子植物中古老原始的一个纲。仅存银杏目,该目仅含1科1属1种。出现于古生代二叠纪,至侏罗纪已颇为繁茂,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银杏类植物分布。到新生代第三纪,只剩下少数种属,经过第四纪冰川摧残,欧美大陆的银杏类全部被毁灭,仅银杏在中国幸存,有“活化石植物”之称。
中国观赏石·义县
薄氏辽宁枝
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1.5亿年,广布于辽西,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其命名是为纪念宜州化石馆创建者薄海臣先生对辽西古生物化石收藏和研究所作的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
松柏纲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茎多分枝。这类植物最早出现于晚石炭世,到中生代早期开始繁盛。种类繁多,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发展的顶峰,以后逐渐衰退。松柏纲植物是现代裸子植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代松柏纲植物约有58属,560多种,隶属于7科。我国是松柏纲植物的起源地,也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并特别富有特有属种和第三纪孑遗植物。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新属新种
“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迄今发现的唯一有确凿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有花蕊,果实为豌豆大小,颗粒数量在8~12枚之间。辽宁古果的发现,不仅大大推动了国际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科学研究,而且表明被子植物最早可能起源于我国辽西地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古果
中华古果是在辽西发现的第二种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营养叶与辽宁古果相似,但果实细长而密集,每个果实中含有8~12枚种子。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狼鳍鱼化石假的多吗,看到网上这类的东西很多 不知道为什么价格那么低
狼鳍鱼化石是我过以辽西地区为中心的“热河生物圈”的主要化石之一,与叶枝介、三尾拟浮游(后有美丽浮游属之说)并称热河生物圈的三大代表,存量很多,而且品相精美,所以,市场上前几年很多很多,价格也很低,但是目前由于国家控制比较严,采集化石视为非法行为,所以,商家的货源越来越紧张,假化石也随之产生。一般来说,纯假的不多,据我所知,一些制作成中国地图,双喜字的有纯假的,其它的一般都是酱色,补上鱼鳍、尾。这样的“画石”充斥辽西市场和网上。
本来化石是允许残缺的,只要真实清晰,一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意义。但是,在我国,化石被赋予“礼品”的使命,使得一些真实的化石不得不像小姐一样披上美丽的外衣,在不懂得研究也不懂得欣赏的人们的炒作下,走上了邪路!
另外,我自以为是的判断你的概念有一些模糊-------上面的回答是针对狼鳍鱼,而目前流行于市场的多数是戴氏狼鳍鱼和室井氏狼鳍鱼,中华狼鳍鱼并不多,甚至说市场上很少。狼鳍鱼是浅湖相水生生物,很容易形成化石,所以化石很多,价格自然就低了。
关于戴氏狼鳍鱼化石和戴氏狼鳍鱼化石画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