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8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办?
一、鹦鹉鱼为什么会长白霜?
鹦鹉鱼身体有白霜的原因是患了水霉病,也被称为肤霉病。一般都是因为在运输鹦鹉鱼的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它,使其受到寄生虫侵袭或是让其皮肤受伤了,亦或者是买回来养后没有及时换水,让鱼缸水质变差,导致霉菌的孢子进入伤口,吸收掉鹦鹉鱼体内的营养,然后形成菌丝向内外生长。最后饲主就会看到鹦鹉鱼身上长白霜了。
二、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如何治疗?
饲主在发现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时,要立即将其捞出,放进另外一个鱼缸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把原鱼缸的水替换掉,有条件的还需要对鱼缸进行消毒杀菌,避免霉菌疾病传染给其它健康的鹦鹉鱼。
接着,饲主需要对患病的鹦鹉鱼使用10%浓度的盐水进行药浴。每天浸泡四~五次,每次约十分钟,直到白霜全部消掉。。若是鹦鹉鱼身上白霜比较严重,那就多药浴几次,但每次时间不可超过十分钟。注意:盐水必须是鱼专用的盐泡成的水。如果用食用盐的话,盐水浓度要调整为3%,因为食用盐浓度太高的话,对鹦鹉鱼的伤害会更大。
三、如何预防鹦鹉鱼身上长白霜?
饲主想要预防鹦鹉鱼长白霜,首要任务就是要防止鹦鹉鱼受伤,其次就是要定期替换鱼缸的水,防止水质太差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另外饲主还可以在鱼缸里放入加热棒,通过提高鱼缸的水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降低鹦鹉鱼患病的可能性。最后要喂食一些有营养的鱼料给鹦鹉鱼,提高鹦鹉鱼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就是关于“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办”的内容分享了。饲主需要注意的是:发现鹦鹉鱼患水霉病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不然随着鹦鹉鱼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威胁到鹦鹉鱼的生命安全问题。
怎么治疗鱼身上长白色的絮状物?
换水,鱼缸鱼身上所存在的白色絮状物可能是菌丝,发现后需及时换水改善水质;升温,换水后可在缸内安装加热棒,并下入少量食盐杀菌,在高温环境下鱼儿能尽快的恢复生长;药浴治疗,若病情未见好转,需往缸内下入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每天浸泡30分钟。
1、换水
鱼缸里鱼身上所存在的白色絮状物可能是菌丝,发现后需及时换水,换水能有效的改善水质,使鱼儿能尽快的康复,还能减少缸内有害菌的数量,避免病情持续恶化。注意,需每隔1天换一次水,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升温
在换水后,可在缸内放置加热棒,适当的提升水温,在高水温的环境下,能促进鱼儿的新陈代谢,能让有害物质尽快的排出体外。注意,细菌在高温环境下往往也会大量的繁殖,为了避免细菌侵害鱼体,需往水中下入少量的饲养进行杀菌。
3、药浴治疗
若鱼儿在升温和换水后病情未见好转,就需要通过药浴进行治疗,可选择使用聚维酮溶液浸泡,每升水需下入20毫克的药剂。也可将高锰酸钾溶液兑水稀释后,将病鱼放入缸内浸泡,每次浸泡时常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鹦鹉鱼身上长白毛该怎么办?
一、鹦鹉鱼长白毛的原因
1、水质因素:水质和水温的变化是导致鹦鹉鱼长白毛的常见原因。一般都是饲主没有按时替换鱼缸内的水质、没有及时清理掉鱼缸中的食物残渣、排泄物等导致水质恶化,滋生细菌,从而鹦鹉鱼身上就会长白毛了。
2、水温因素:鹦鹉鱼对水温的要求是比较高和敏感的,如果饲主在换水时,没有注意好新水与旧水的温差,使鱼缸内水温突变(超过2℃),亦或者是在季节交替时,没有利用加热棒保持住鱼缸的水温。导致鱼缸中水质变化过大,那它们身上也会长白毛。
3、疾病因素:鹦鹉鱼身上长白还可能是鹦鹉鱼患了水霉病(也叫肤霉病)引起的,因为水霉病前期的表现就是鱼体hi出现白色絮状物,或者是白点。到后期,鹦鹉鱼患病处会出现腐烂、并且有绝食行为、霉菌慢慢遍布全身,直至死亡。
二、鹦鹉鱼长白毛该怎么办?
如果是水质因素导致的,饲主就需要及时替换掉鱼缸内的水质,还得清理掉鱼缸中的各种污物,保持水质的洁净,一段时间后,鹦鹉鱼就会恢复正常状态了。注意:水质最好三天一换,但不需要全部更换,只需更换三分之一。
如果是水温因素导致的,那饲主除了及时换水外,还需要把水温先调高到30℃,并通过加热棒维持温度恒定。等到鹦鹉鱼恢复正常状态后,再把水温调整并维持在25-28℃之间。注意:饲主在换水时,新水与旧水的温差要控制在2℃之内。
如果是鹦鹉鱼患了水霉病,饲主需要先将病鱼捞出单独饲养,接着对患病的鹦鹉鱼使用10%浓度的盐水进行药浴。每天浸泡四~五次,每次约十分钟;如果鹦鹉鱼患病的情况比较严重,饲主还可以给它们涂抹高锰酸钾,每天一次即可。坚持一周左右,鹦鹉鱼就可以恢复到正常体态了。
以上就是“鹦鹉鱼身上长白毛该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介绍啦~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点击《鹦鹉鱼发白是怎么回事?》继续阅读了解。
鹦鹉鱼鱼鳍上有白色絮状物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鹦鹉鱼鱼鳍上有白色絮状物有可能是得了白点病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主要是水温低或温差大导致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的。饲养者可以提高水温到28度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并在鱼缸内加入粗盐,然后爆氧,等其恢复。还有可能是水霉病,主要是外伤没有及时消毒导致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的。饲养者可以先用红药水消毒,然后在用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坚持一周,就会有效果。
一、白点病1、原因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白点病的主要症状就是鱼体或鳃部出现白色,主要原因就是水温低于25度或是水温骤降,让小瓜虫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因为小瓜虫适宜生长的水温是20-26度,如果鱼缸内水温低于26度,小瓜虫就会入侵鱼体,然后大量繁殖,导致鱼生病。
2、治疗办法:小瓜虫适宜的温度是20-26度。饲养者可以先提高水温到28度,这样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的小瓜虫。其次可以再适量的加盐,进行消毒,盐的浓度在千分之二即可。最后爆氧,让鹦鹉鱼有充足的氧气,这样就可以彻底杀死小瓜虫。
二、水霉病1、原因:水霉病主要是运输中或争斗中受伤,没有及时医治,导致细菌感染。受水霉病感染的鹦鹉鱼体表会有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而且还会出现活动迟缓、食欲减退、精神呆滞等现象。
2、治疗办法:首先要隔离,再准备好红药水,涂抹在鱼体的受伤的地方。然后在用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每次药浴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是什么原因?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能是是患水霉病。这种病是会传染的。
1、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2、症状和病变
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3、治疗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C、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招财鱼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拓展资料:
红鹦鹉鱼饲养注意事项
1、不能混养
红鹦鹉鱼不能和其他鱼混在一起。 如果不这样做,很容易被吓到。 红鹦鹉鱼被吓,往往会变轻变瘦。 由于红鹦鹉鱼很活跃,容易活动,因此最好在水槽中留下充分的运动空间。 鱼太多是不可取的。
2、喂食。
如果想让红鹦鹉鱼变得五颜六色,可以在鱼市场上购买色素饲料,偶尔喂食虾。 虾中的翡翠使红鹦鹉的颜色更加鲜艳。
3、水温。
平时需要注意水缸的水温,一般适合28度。 通过控制水温,可以在保持鱼的颜色鲜艳的同时,防止因霉菌感染而导致的鱼死亡。
4、光照。
水缸的位置最好每天照射2~3个小时。 如果没有放置水槽的光的条件,用15度的紫外线灯一天可以照射几个小时。 良好的光条件对水中细菌的杀菌有效。
5、水质。
养鱼要注意水质。 一般来说,建议每4天洗一次水缸。 否则,细菌过度繁殖会对红鹦鹉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水槽没有被清洗,可以每天更换水槽四分之一的水来保持新鲜的水。
关于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办,加热棒和鹦鹉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