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彩陶瓮(鹳鱼石斧彩陶怎么读)

北京鱼缸批发市场2024-09-23 22:57:011.1 W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鹳鱼石斧彩陶瓮,和鹳鱼石斧彩陶怎么读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于什么文化产物?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即史前时期,就放射出奇光异彩。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中国史前绘画艺术遗存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中最主要的是彩陶画。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画是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的。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遗址颁分布地域东到豫东,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南达鄂西北,北抵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而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先民善于制作彩绘的陶器。

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了一件陶缸。其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是彩绘《鹳鱼石斧图》。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画面纵37厘米,横44厘米。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鹳鱼石斧彩陶瓮: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人们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人们用石斧防御猛兽袭击,保护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对石斧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画面上的石斧是经过作者精心艺术加工处理的,它不是简单地静物写生。真实情况,石斧只能随意平放,不会自然竖立。作者让石斧巍然屹立在画面右边,斧刃朝向外边,形象严肃,一丝不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赋予灵性,人格化了。它已经成为氏族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了。画面上的水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鹳,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是鹭。不管是鹳也好,还鹭也好,都是能给原始氏族带来欢乐、吉祥的益鸟。鹳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欢乐、丰收。这幅彩陶画极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的一个特写镜头。

一般彩陶上的绘画以装饰纹样为主,像这种描绘物象的绘画罕见。《鹳鱼石斧图》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纹饰绘画与器物密切结合,而物象绘画与器物形状基本脱节,绘画的独立性增强了。整幅作品中,鹳、鱼、石斧的描绘极具绘画性。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它仅仅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在这里,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体现。

《鹳鱼石斧图》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具有以下特色:

作者根据石斧、鹳、画的不同形象、内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把表现对象的形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

用黑色线条准确地勾勒出石斧的真实形象,并赋予它灵性,把它人格化,让它巍然屹立在画面上,从这样的构思中,鹳鱼石斧彩陶瓮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哪个文化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鹳鱼石斧彩陶瓮(鹳鱼石斧彩陶怎么读) 观赏鱼

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流传历史

1979年春节初八的早晨,李建安在集市买菜时,偶尔从纸坊乡纸北村一位60多岁的老汉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该村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陶片。吃过早饭后,他便准备好工具,迅速赶往知情人描述的现场——纸北大队阎村东距黄涧河西岸60多米处一竹园附近。到达现场后,他从一个没挖好的苹果树坑中捡出一部分红陶片,经过20多分钟的拼凑,一个很不完整的尖底陶缸显现出来。这时,在中山寨考古大墓群时所学的一些知识得到应用,他初步把此物确定为二次瓮棺葬红陶尖底瓶。后来,发掘成果进一步扩大,他一个人在原苹果树坑的东西向拓展挖开了一个长560cm、宽80cm、深85cm的土坑。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精心挖掘,共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其余的均无任何图案。因为这个陶缸上有图案,李建安特意看了一眼,发现陶缸边沿有一个高约13公分分长呈三角形的口子。当挖出第13个陶缸时他实在太累了,不得不停工回家休息。就这样他分3次把这13个陶器,运到自家的院落里,这便成了13个陶器出土后的第一个落脚点。

休息几天后,他开始对这13个陶器进行清理。在清理中,他发现陶缸和尖底瓶里装的是土和人骨头。家人知道后,以放在家中晦气为由,极力反对他把这些陶器放在家中,要求他马上送走。无奈之下他用架子车把这13个陶器运到纸坊公社东院他的办公室,这是13个陶器的第二个落脚点。

由于当年谭国强也在纸坊公社上班,与李建安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谭国强闻讯后看到其中一个陶缸上有鸟、鱼、石斧图案时,当时他问:“你弄这些玩艺这么下功夫干啥哩,能值几个钱?”他激动地告诉谭国强:“这里的东西可是国家的宝贝,不是值几钱的问题!”当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批陶缸的珍贵性。后因人事调整,他和13个陶器也随之搬往公社大院的另一间办公室内,这是13个陶器的第三个落脚点。

在此期间,李建安曾多次与原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由于当时临汝县考古工作比较滞后,工作人员对陶器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此事拖了又拖。时隔二年多后,即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他兴高采烈地用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沿着洛界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到达原临汝县文化馆。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接待了他,并对他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这是13个陶器的第四个落脚点。

1980年10月28日,河南省专项调查组进驻临汝县,调查组的成员有省博物馆的汤文兴、县文化馆的张久益、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晋明德等人。调查结束后,由汤文兴同志执笔,撰写了一份署名“临汝县文化馆”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阎村遗址面积约2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1964年以来不断出土瓮棺葬、白衣彩陶、石斧、石铲、骨针和大量的砂红陶片。1978年11月间,当地社员挖出了十一座瓮棺葬,还有一些瓮棺葬出土后已被砸毁。加之调查时又发现的几件,共采集到完整陶器19件,其中的10件陶缸中有彩陶缸3件……一件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红砂陶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一侧画有一幅高37、宽44厘米的彩陶画,画面约占缸体面积的二分之一,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它不仅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以及石斧的使用与安装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珍品。”这两篇文章均刊登在《中原文物》1981年第一期上,正是这两篇文章奠定了“鹳鱼石斧图”的研究基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后的第五个保管点,继而收藏入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后的第六个保管点,至此也成为了最终存放点。

用来装婴儿尸骨的古代器皿是什么?

排在国家禁止出国、出境展示文物之首的,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陶缸,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除鹳鱼石斧彩陶瓮了不同寻常的历史价值,它还有很多的奇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发掘。

这奇特之一就是它的长相了。一眼看去,这个陶罐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唯一能勾起人兴趣的就是上面的那副画了,因为画画水平幼稚的就像小学生一样,一只呆呆的鸟嘴里叼着一只鱼,被面前的斧子吓的睁大了眼睛。普通人怎么看也不会觉得它价值非凡,可这幅画却是它的价值所在。这奇特之二就是它传奇般的经历了。因为长得一般所以总是被人嫌弃,从被发现到得以正名,它历经了六次搬家,可谓颠沛流离、“人”生不易。

第一次是被一个叫李建安的河南农民发现的,而且是在苹果地里。鹳鱼石斧彩陶瓮他发现的不是一个陶器而是13个,但是其余12个上面都没有图案,只有一个上面画了一幅画,于是李建安便把这些陶器带回了家。即使不知道它们的价值,也还可以当做工具来用啊,但是李建安在清洗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些陶缸里装的都是人的骨头!他的家人顿时吓坏了,觉得这些东西很不吉利,便极力反对,李建安无奈之下只能把它们运到他上班的地方。

后来李建安的办公室调整,陶器这就跟着他一起搬到了第三个地方。李建安并非唯利是图之人,虽然不知道这些陶器的价值,他却多次与当地文化馆联系,希望早日把它们妥善安置。奈何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对陶器了解甚少并且不够重视,所以直到两年后才把这些陶器运走,而李建安得到的奖励只有5双白线手套而已。

直到1980年,河南省专项调查组进驻临汝县调查时,才有人发现了这件陶瓷的价值,原来它为六千年前的先民所做。它们撰写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一经刊登,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于是此物被紧急上解到了河南省博物馆,最后又收藏进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先后辗转了六个地方之后,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终于有了安定的归宿。

还有第三个奇特之处就是它的用处了。鹳鱼石斧彩陶瓮你可能会觉得缸是用来的盛水的或是腌菜的,但是这件陶缸却是一件棺材,之所以小是因为它装的是婴儿的尸体。在那个时候的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但是生育力却极高,这就导致了婴儿大量夭折,尊重生命的先民们便创造了这种陶缸来安放婴儿的尸体,这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也赋予了这件陶缸更深层的意义。

除了以上的三个奇特之处,我们还应该知道这个陶缸的历史意义。它的生产时代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所以无论从民族艺术还是科学角度来讲,它的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是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所以被禁止出国展览也是有原因的。

今日我们有幸得知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历史,在惊讶和感叹之余,也要铭记先民的良苦用心,学会尊重生命!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什么彩陶缸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此彩绘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

关于鹳鱼石斧彩陶瓮和鹳鱼石斧彩陶怎么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2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