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长绿藻怎么回事啊视频(鱼缸长绿藻有什么好处)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4、鱼缸的水如何变清
水泥池无土黄鳝养殖
养殖一、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m2。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彻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置溢水口。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最好放草堆沤),然后放干。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黄鳝鱼巢设置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左右。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三、水草放养“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四、鳝种筛选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野生黄鳝的捕捞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药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 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药物浸泡法对黄鳝刺激性大,药物浓度不好把握,操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报道。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药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Griseb)、水浮莲(Pistia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等。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10尾(雌:雄为6:4)。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受精卵刚进入孵化器时水滴次数为10滴/min,持续24h,以后逐步提高水滴速度,直到孵化出幼苗。六、黄鳝的驯食黄鳝对食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某种食物适应后,较难改变其食性。而目前人工养殖的鳝种主要来自摄食活饵的野生鳝,养鳝时若单纯投喂活饵,不利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又增加投入成本,且可能受饲料资源不能长期拥有的限制,如果投喂配合饲料或将少量活饵掺入配合饲料,就有可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保证全面的营养、便于加入添加剂和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因此,投喂配合饲料是发展黄鳝养殖业的重要措施。1、驯食条件(1)饲料者要有耐性驯食过程至少要7-10天,10-30天驯食成功是正常现象。(2)鳝池面积宜小,一般为15-20m2。黄鳝摄食是综合运用嗅觉、味觉和侧线系统,必须在有效的范围内,黄鳝方可发现和捕食食物。(3)驯食要建立在黄鳝摄食已经能够“定点、定时、定质、定量”这四定的基础上。(4)驯食要根据季节、天气和鳝种的规格而定。如黄鳝在冬眠刚结束、温度上升、刚开始摄食时非常利于驯食。(5)如果为野生鳝种,应认真筛选和杀灭水蛭,并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驯食。(6)驯食前不宜放养泥鳅等鱼类,过早放入会与黄鳝抢食而不利于驯食。2、驯食方法利用黄鳝吞食和贪食的特点,将活饵与配合饲料混合在一起进行驯食,要掌握黄鳝开始摄食时间、摄食高峰时间和吃完时间,以利于人工驯食。(1)驯食前要使黄鳝饿1-2天,不投喂食物。(2)开始驯食前按黄鳝重量1%左右的活饵进行投喂2-3天,如河蛙、蚯蚓、黄粉虫等,并要做到“四定”。(3)再停喂1-2天后将配合饲料与活饵做成“蛋糕”式,即部分活饵剪碎与配合饲料绞拌在一起,部分粘在外围,或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状喂。总量为放养鳝重的1%左右。第一天为80%的活饵的20%的配合饲料,第2-3天为60%活饵和40%配合饲料,第4-5天为40%活饵和60%配合饲料,依此类推,一般在7-10天可发完全驯食吃人工配合饲料。(4)在驯食过程中,每天观察残食、水质和排出的粪便来判断黄鳝摄食情况。如果摄食不正常,要� ��出残饵,并减少配合饲料的比例或适当减少投喂量,这样仍不能正常摄食时,则停喂1-2天再继续进行,如果黄鳝能吃完,则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比例,直至驯食成功。驯食成功后,要立即在配合饲料中拌入药物杀灭寄生虫。对于驯食成功后的黄鳝,将配合饲料制成绿豆大或豌豆大小的干燥颗粒进行投喂,总量也要逐渐增加至鳝重的2%-10%,然后进入日常管理工作。七、避暑遮荫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m2),水位浅(15~20cm左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遮荫避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要在池上搭架拉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括蒌、南瓜等攀援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同时气温超过33℃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可采用地下水调节鳝池水温。八、水质调控养殖水体的pH值、透明度、溶氧、氨氮、温度、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是病原体以外诱发鱼病的主要生态因子。要保持鳝池内有良好的水质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1)药物调控。水体每隔10~15d用生石灰10g/m3或漂白粉1g/m3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将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内服,每种药用3~5d,隔20~30d交叉使用一次。(2)保持合适的水位。水位太深,水温变低,水质不易培肥,而且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剧烈,黄鳝的活动空间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一般水位为15~20cm,气温高时可加深至30cm。特殊情况下的水位也有变动,如苗种池、待售池和有病的黄鳝水位宜浅,成鳝养殖池水位可深些。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但每天要清洁食台的残食,以免败坏水质。换水时要控制进水与池内水温差,小鳝不能超过2℃,大鳝不超过5℃,水温日温差小于10℃,最好建蓄水池便于换水。(3)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福寿螺、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许多生物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但注意这些生物在量上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般黄鳝摄食量(干重)为其体重的1%~2%,鱼粪干重为摄食量的2%~10%,一般鳝放养密度不超过3kg/m2,按泥鳅摄食干料量为其体重的2%~4%计算,则每m2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kg。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防止黄鳝“发烧”的作用。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田螺放养密度不宜超过0.25kg/m2。另外,还可培育适量的绿藻,加入光合细菌(PSB)等。观察水色是调控水质的关键,一般以黄绿色、蓝色且清澈见底为好,水色呈茶褐色、灰色、黑色则不正常,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九、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黄鳝的疾病预防及治疗黄鳝的抗病能力表现相对较强,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一般很少得病,但若管理不善或环境因素严重不良等,便可能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阅读全文 >怎么防止鱼缸壁长绿苔
首先对绿苔进行定义,水族里绿苔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藻类,而每种藻类虽然治理的大方向基本一样,不过还是有些微差异。第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防治,比如各类底栖鱼,食藻鱼,或者虾。效果呢其实还行,不过也就能对付一下绿斑藻之类的低级藻类,对丝毛藻,鹿角藻,刚毛藻之类基本没有太大效果,而且添加生物本身就会加大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此法治标不治本。第二呢,药物抑制,比如戊二醛点射,这个倒是见效快,基本可以针对所有藻类都有效果,可是要交学费的,新手或者没用过好多次基本掌握不了用量,代价往往是水草全灭,鱼阵亡,而且就算用量没问题,多少还是会对整缸生态造成影响,最后付出的可能比单纯除藻大的多的代价。第三呢,可以采取一切人工物理手段,比如买个缸刷去擦(亚克力缸注意别买),然后减光(四面遮光,基本三天连丝毛等高级藻类也少的多了),控食,换水(每次最多五分之一),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分缸减少鱼只密度。第四呢,当然是终极要素了,藻类在水体里是灭不尽的,就算缸里看不见也还是有的,那他咋就多到肉眼可见了呢,还不是水体硝酸盐太多了,藻类吃的太饱了,吃饱了干啥呢,没事当然是思✘欲了,子子孙孙给你铺满了,你说说这谁的锅,还不是过滤配不上你的缸,也配不上你的鱼拉屎的速度,所以呢,赶快整个比缸还大的过滤比啥都好使[闭嘴][闭嘴][闭嘴]。哦,最后要是草缸的话,就是你的植物被藻类压制了,,植物长起来,藻类还是比较菜的,养鱼路漫漫,藻类常相伴。
鱼缸绿水怎么办
俗话说:养花养土,养鱼养水。要想鱼儿养的好,必须知道怎样养水。鱼缸内的水变绿主要是因为生出了绿藻,也就是俗称的绿苔。绿苔对鱼没伤害,但是却消耗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会降低鱼缸的溶氧率。同时,也影响对鱼的观赏性。而绿藻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光照时间较长;二是鱼食及其排泄物致使水体过肥。所以,建议:(1)减少光照时间,尤其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光合作用。也可使用UV灯,每天照射一两个小时;(2)经常给鱼缸换水,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安全的方法。如一周换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3)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过滤系统,建立好硝化细菌的体系;(4)定期用刮刀等清洁鱼缸缸壁或选择放养一些食用藻类的黑壳虾、黑线飞狐、青苔鼠等辅助清理。@海底鱼 @柴犬遇见鱼
鱼缸的水如何变清
怎么把鱼缸的水变清?我们都知道养鱼先养水这个理,特别是在家里养殖观赏鱼的过程中水质更显重要,因为现在一般都是用带过滤装置的鱼缸或鱼池来养鱼,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水质养清以便于欣赏水体中的鱼,可是在养鱼的过程中水质有时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好养,稍有不慎水质很易变绿或混,那么在养鱼过程中如何才能把鱼缸的水养清呢?踏火的建议是:合理投喂与换水:这个是很关键的一点,很多时候水质变混都是投喂或换水不当所引起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多而出现水变浑的,对于投喂一定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来喂,切勿过量投喂,否则水质很易变差,另外一个就是要及时的换水,正常情况下这个季节以每周三到四次换水为好,冬季的话可适当减少次数。过滤系统的维护:在平时要多注意过滤系统是否在正常运转,可以说过滤系统是整个鱼缸水体能否维持正常的中枢所在,如果过滤出现过脏时要及时清洗,正常情况下每次清洗过滤材料的量以1/3-1/2为好,也就是说所有过滤材料分二到三次洗完为好,这样对水体的变化较小,不会引起过大的波动,如果是过滤系统过小时,可在过滤系统边上加装UV灯管,并且每天开几个小时,这样可将水体中的一些藻类休杀掉从而维持水质清爽。适时加益生菌:这个对于整个生化系统来是一个很关键的助作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每次大换水或是洗过滤后向缸中加一些益生菌,有时水质出现变绿或是变浑、用过刺激性大的药物后也同样需要加益生菌,这样可加速水质稳定。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农村常吃的白鲢鱼和花鲢鱼有什么区别
2019年在我国养殖的淡水鱼中,除了草鱼能够达到500多万吨的产量之外,白鲢和花鲢也都达到了300多万吨的产量,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四大家鱼的另外一位成员——青鱼就不怎么受养殖户的待见了,2018和2019年的养殖产量都没有超过70万吨(具体产量见下图)。农村的白鲢和花鲢主要是作为配养鱼类在池塘中和其他鱼类混养,并不是主力军,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还是因为在广阔的湖泊、水库中花鲢和白鲢的产量很高。比如著名的查干湖冬捕鱼和千岛湖有机鱼,绝大多数都是花鲢和白鲢。那么问题来了,农村常吃的花鲢和白鲢究竟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两者的外观和生态习性不同白鲢就是鲢鱼,花鲢就是鳙鱼,这两种鱼作为国内淡水鱼的“二把手”和“三把手”,价格实惠又营养美味,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菜篮子鱼”。▲▲白鲢▲▲花鲢从外观上看,鲢鱼体色发白,而鳙鱼的体色颜色更深,还有很多黑褐色的斑块,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另外鳙鱼的别名也叫大头鱼、胖头鱼,顾名思义,鳙鱼的头很大,约占体长的1/3左右;相比之下,鲢鱼的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更小一些,约占体长的1/4。鲢鱼和鳙鱼在外观上还有一个区别,主要体现在腹部。如果用手指触摸白鲢的腹部,能清楚地感受到有一条腹棱,而鳙鱼的腹部则是光滑柔软的,没有腹棱。在生活习性上,两种鱼也有很大区别。白鲢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则是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两者巧妙搭配,可以完美地“收割”水中的浮游生物(事实上养殖户们也是这么做的)。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鲢鱼性情活泼急躁,擅长跳跃,有时候能跳出水面一米多高。前几年在美国的内陆河流里四处跳跃的所谓“亚洲鲤鱼”其实就是白鲢。而鳙鱼相对比较“慵懒”,性情温顺,一般情况下不会跳跃(除非受到外界刺激)。▲▲千岛湖有机鱼收获时的场景,数不清的鲢鳙跳出水面,非常热闹。其次,花鲢和白鲢滤食对象的尺寸大小不同几乎人人都知道鲢鱼和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但很少有人研究这两种鱼究竟是怎么滤食以及能滤食多大的浮游生物。其实,国内的学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对鲢鱼和鳙鱼的滤食器官进行过研究。相关的研究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的研究仪器比较落后,一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鳃耙及鳃丝的外观结构,其中鳃耙是主要的滤食器官。1996年,中国海洋大学(那时候学校还没改名,叫青岛海洋大学)的李德尚和董双林两位教授对这一项目再次展开了研究。不同的是,这一次实验采用了先进的扫描电镜,硬件设备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鲢鱼和鳙鱼的滤食器官是鳃耙,鳃耙的外侧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网状结构,由大小不同的网孔组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辅助进食的筛网(作用就是把较大的浮游生物截留下来)。▲▲鱼类过滤器官的微观结构非常复杂。除了鳃耙,腭褶和鳃耙管也具有辅助滤食的功能,这三种器官“各司其职”,作用各有不同:鳃耙:主要是起到一个筛子的机械过滤作用。腭褶:在摄食过程中来回摆动,形成水流,带动食物向鳃耙沟的方向移动。鳃耙管:通过压缩和扩张实现间歇性喷水,在口咽腔内产生水流、水压,辅助摄食、呼吸和吐出异物,同时还具有味觉功能。▲▲鳃耙及鳃耙管的微观示意图。研究表明,通过滤食器官的层层筛选过滤,白鲢可以摄食3.2微米的小球藻,而鳙鱼能够滤食的最小浮游动物尺寸则为25微米。另外,花鲢的味觉能力比白鲢更强,对食物的选择性也更高(并且两种鱼的摄食和嗅觉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靠味觉)。最后,两种鱼的经济价值和特色“周边”不同由于养殖产量都很高,鲢鱼和鳙鱼的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贵也贵不到哪里去。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3~5斤的花鲢鱼塘口收购价仅为6.5元/斤。在水产市场上卖的价格更高一些,但大宗价一般都不会超过8元/斤。鲢鱼就更便宜了,在湖南江苏等地,3斤左右的白鲢鱼塘口收购价只有2~3元/斤,这几乎就是“白菜价”了。在水产市场上,大宗价一般也不会超过8元/斤。(注:价格数据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仅供参考)不过人工养殖的鲢鳙和水库、湖泊里的高品质鲢鳙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后者往往打出“绿色”、“无公害”、“有机”水产品的口号,在市场上赢得了不少忠实的粉丝。▲▲查干湖冬捕,花鲢鱼特别多,个头还都不小。这样的有机鲢鳙能够轻松卖到15元/斤甚至更高的价钱,比如千岛湖的有机大头鱼,很多消费者都是抢着买。查干湖冬捕的大头鱼也是如此,刚刚捕捞上来就被卡车装走,马不停蹄地运往各地的水产市场和高档餐厅。说到“周边”,想必大家都知到“剁椒鱼头”这道名菜,其中的鱼头一般都是花鲢鱼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专家们还用电刺激等方法培育出了缩骨大头鱼,这种鱼将“头大身小”发挥到了极致,高度迎合了市场需求。但也有消费者表示,不敢吃这样的畸形鱼,以为是水体污染导致的。▲▲剁椒鱼头▲▲缩骨大头鱼其实缩骨大头鱼作为普通大头鱼的“周边”产物,两者在基因层面上没有任何不同,肉质上也尝不出来区别,因此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水族箱怎样养好金鱼
水族箱养鱼你需要准备的东西过滤装置 细菌屋 充氧棒还是我们经常说的:养鱼先养水把鱼缸注水连接上过滤装置 放好细菌屋 开始爆氧最起码要等三天我们才可以放鱼(等不及的可以买一些硝化细菌液体放入水中)刚买回来的鱼不要一下子就倒入鱼缸!我们要把原来装鱼的袋子放到鱼缸里让水温一致,让小鱼适应缸内水温。然后打开一个小口一点一点的混水让小鱼适应缸内水质等新买的小鱼入缸后不要急着喂食,让他适应适应再进行喂食。金鱼适合水宽水位低的养殖环境,水位过高鱼儿会有水压,状态不好,容易生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金鱼适合静养,过急的水流会让金鱼不能得到充份的休息, 健康情况会慢慢转差, 免疫力下降。金鱼易患肠道类疾病我们平常要多观察发现病症及时治疗。金鱼比较喜欢老水。所以养水才是关键,并且日常换水量不能太大,换水最多不要超过1/4,而且需要注意温差。饲养时尽量不要和别的种类的鱼混养。金鱼是杂食性动物,主要营养需求无非也是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需要良好的配比才能有效吸收。文章系彻朗旗下【底栖鱼儿】原创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