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观赏鱼业发展的前景如何(新疆养鱼技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疆观赏鱼业发展的前景如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疆养鱼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尤其是,新疆如此高的海拔,在渔业发展之初,鱼是从哪里来的呢?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疆观赏鱼业发展的前景如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疆养鱼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新疆遍地沙漠,为什么还能成为我国的渔业大省?鱼从哪儿来?
新疆的区域面积,26%是广袤的沙漠。如此干旱缺水的地方,怎会是渔业大省?按照常人思维,用曹操的话来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可事实是,新疆除了沙漠,还有另外一面。
一、新疆的沙漠面积,到底有多大?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体化认识新疆沙漠的面积之大。
1、从面积占比来看
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全区面积达到166.5万平方公里。而自治区内的沙漠,面积达到了43.1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区面积的25.9%。在这里,超过四分之一的区域面积都是沙漠。
中国的沙漠面积,有71.3万平方公里。而新疆43.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积,占到了全国的60.4%。
2、从单挑排位来看
在中国前十大沙漠中,新疆占了三个,分别为塔克拉玛干沙漠(33.67万平方公里)、吉尔班通古特沙漠(4.88万平方公里)、库木塔格沙漠(2.28万平方公里),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九的位置。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面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公里)。
3、从横向比较来看
43.1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不综合比较的话,很多人无法形象地理解。
在内地32个省级行政区中,区域面积位居第七的是甘肃(45.44万平方公里),位居第八的是云南(38.33万平方公里)。这就是说,新疆的沙漠面积,能够直追甘肃,挤上第八的位置。
广东的面积是18万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积是1.68万平方公里。横向比较的话,新疆的沙漠面积,是前者的2.4倍,是后者的25.7倍。
如果看来,说新疆是沙漠遍地,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二、说新疆是“渔业大省”,应该如何认识?
大和小、高和低,这都是比较性的词语,不能泛泛而谈。那么,说新疆是渔业大省,它到底是怎么大、在哪些地方大?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把它说清楚,避免产生一些误会和歧义。
1、从渔业产值看,排名靠后
渔业产值,是反映渔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产值大,说明渔业强。反之亦然。
2020年,新疆的渔业产值是31亿元,在全国32个省市当中,排名第26名,只比北京、山西、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要高。排名第一的是山东,渔业产值是4147亿元。
新疆的渔业产值,只占到全国的0.11%。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新疆是“渔业大省”,让人难以信服。
2、从淡水养殖看,排名提升
渔业产值,以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远洋捕捞为主。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在海水养殖、远洋捕捞上,没有产出,所以计算总产值的话,存在一定的劣势。
那我们抛开这两项,单看淡水养殖,新疆的排名又如何呢?
2020年,新疆的淡水养殖产值是24.5亿元,在全国32个省市中,排名第24名,比北京、山西、内蒙古、上海、西藏、甘肃、青海、宁夏高。
新疆的淡水养殖产值,占到全国的0.38%。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新疆是“渔业大省”,依然让人难以信服。
3、从西部地区看,优势明显
渔业产业,受地理条件约束较大。
南方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发展渔业产业,东部省份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把新疆和这些省份相比,可比性并不强。
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俗称“西部五省”,他们地理条件比较相近。那么,如果与西部省份比较,情况又如何呢?
2020年,在这五省当中,新疆的渔业产值排名第一,淡水养殖产值同样排名第一,并且都是大幅度领先。
所以,说新疆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这个提法并不妥当。恰当的说法是,新疆是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
三、新疆发展渔业,水是从哪里来的?
沙漠,是干旱、缺水的代名词。而渔业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持。那么,新疆发展渔业,并且成为西南老大,是靠什么支撑的呢?
1、湖泊众多
新疆有两面,一面是沙漠,另一面就是湖泊。
根据统计,新疆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30多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有30多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10多个。新疆湖泊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四。
比较有名的湖泊有天山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等。这些湖泊,有的是淡水湖,有的是咸水湖,但还是以前者为主。
产鱼量比较大的湖泊有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等等。
2、水源优质
新疆的水源,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
新疆地处西部,平均海拔高度是4383米,最高海拔是乔戈里峰的8611米。在这里,雪山几乎是抬头可见。
冰雪的融化,造就了大小河流570多条,地表水年经流量达到了884亿立方米。比较出名的河流有伊犁河、塔里木河等等。
高山上的雪水,水质较好,没有污染。这也是新疆渔业的优势之一。
3、双面成因
一面是43.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一面是众多的雪山、大大小小的河流、130多个湖泊。这样强烈的反差,到底是因为什么?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气候干旱,同时海拔较高,地表水蒸发量很大。又因为水资源分布不均,能够凝聚水蒸气的地方,一直有水,无法凝聚水蒸气的地方,水越来越少,就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局面。
这就是一曲沙漠与湖泊之歌。
四、新疆海拔高,鱼从哪里来?
2020年,新疆渔业捕捞量为16.3万吨,其中以淡水鱼为主。这么大的捕捞量,鱼都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新疆如此高的海拔,在渔业发展之初,鱼是从哪里来的呢?
1、鱼苗引进
长江流域,鱼类丰富。很多的地方,都是在这里引进鱼苗的。
从1959年起,新疆开始陆续从区域外引进鱼苗,壮大渔业。引进的鱼苗中,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等,都是长江水系的鱼类,它们都没有高原反应,适应得很好。
上述引进,为人工引进。还有的,是动物引进的。因为南来北往迁徙的鸟类,也可能给湖泊附带送来鱼籽。但确定性较高的,还是人工引进的。
鱼苗引进,大大丰富了新疆本土的鱼类组成。
2、人工繁殖
实现人工繁殖,是发展渔业的有力推手。因为,自然繁殖,养殖户无法掌控的,产生多少鱼苗,都是听天由命。而人工繁殖,实现了鱼苗数量的自主掌控。
经过技术的发展,新疆先后实现了主要鱼类的人工繁殖。1961年,新疆取得鲤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1965年,取得鲢、鳙、草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
同时,新疆在1968年实施了“南鱼北调”工程,将主要产鱼湖泊的鱼类分配到其他湖泊,实现了鱼类的湖泊之间的交流。
3、自然进化
水乃生命之源。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经过万年的进化,很可能会诞生生命。鱼,应该也会是其中之一。
“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独特的气候、独特的水源,这些在新疆进化而成的鱼类,应该就会成为新疆的特有鱼类。其他的地方,是不会生长这种鱼类的。
比如,塔里木河大头鱼,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只存在于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又比如,赤鲈,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等等。
总结:
新疆的沙漠面积达到43.1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区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的确可以说是遍地沙漠。
说新疆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这种提法有待商榷。因为新疆的渔业产值排名,在全国来看还是比较靠后的。但是,如果划定范围,同类别比较,在西南地区,新疆的渔业优势明显。
新疆的渔业,离不开水的支持。全区大大小小130多个湖泊,570多条河流,以及优质的水源,都成为它发展渔业的优势。
新疆海拔那么高,鱼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三条来源途径。一是自然进化的,二是鱼苗引进的,三是人工繁殖的。
美丽新疆,是个让人向往的好地方。在这里,炽热的沙漠、碧蓝的湖泊,谱写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动人之歌。
那么,去了新疆后,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呢?
提到新疆,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画面大都是沙漠、戈壁滩、枯黄的胡杨林,干旱缺水是新疆留给我们的普遍印象。可有人就不同意了,新疆根本就不缺水,不但水资源丰富,渔业资源更是在国内名列前茅!是出了名的渔业大省!这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新疆作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怎么可能成为渔业大省?这些鱼又都从何而来?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大约占了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而如此庞大的面积中约有一半都是沙漠。放眼望去,漫漫黄沙,人们对新疆的印象也就固定在了这里。可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新疆虽然沙漠面积大,可渔业资源也极其丰富。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新疆的年产鱼量可以达到数十万吨左右!本土的经济鱼类多达50余种,其中不乏像高白鲑、虹鳟鱼、河鲈等极具特色的地方名贵鱼类。
不少产自新疆的鱼都用来出口其他国家,像高白鲑、池沼公鱼都用来出口日本、芬兰都国,而且这些鱼的出口量在我国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是不折不扣的鱼类出口大省。
看完前面的介绍,这下不得不相信新疆确实存在很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大省”的殊荣并非浪得虚名。新疆人民也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发“鱼”财。但新的问题就来了,养鱼需要水,沿海城市渔业发达是因为水资源丰富,这个普通人很容易理解。可新疆作为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还远着呢,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水里的鱼又是来自哪里?下面将一一为大家揭秘。
先来说说新疆的水是从何而来。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光远离海洋还受到高山的阻挡,湿润气流根本无法到达这里。所以,即便年平均降水量能达到150毫米左右,但因为分布很不均匀,很多地区常年处于干旱少雨的情况,全省有一半的面积都是沙漠也不足为奇。
虽然降水量少,但是新疆却有一个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冰川! 每年到了夏天,气温开始上升,高山的冰川积雪就开始融化,这些积雪融水为新疆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融化后的积雪,会随着地下暗河流向地势低洼的盆地或平原,然后在此聚集,形成河流、湖泊或者湿地。丰富的冰川融水,使新疆形成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比如准格尔盆地中的沙湾千泉湖,就是由于地下3000多个泉眼不停往外喷涌冰川融水,所以才有了如此具有诗意的名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新疆渔业的水源到底来自哪里了。原来,即便是深居内陆,也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丰富的冰川融水为新疆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积雪融水,不仅体量巨大,而且没有污染,是真正的有机养殖。
弄清楚了水源问题,接下来咱们再来了解一下新疆的鱼又是来自哪里。不像沿海地区,因为水域都是相通的,所以在水不断流动的过程中幼小的鱼仔就被顺势带到了其他水域,然后慢慢长大、继续繁衍后代。
新疆的水域几乎是封闭的,所以鱼群跟着水流从其他地方游过来不现实。而且很久以前交通运输并不发达,水里的鱼也不可能靠人工运输来到这里。那新疆这些湖泊中的鱼最开始来自于哪里呢?请继续往下看。
一、来此栖息、繁衍的水鸟从其他地方携带过来的鱼籽。 动物都有迁徙生活的规律,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动物也会因为过度劳累需要停下来休息调整。正是这种短暂的休息,让物种之间出现了地点的变化。
比如一些鸟类在迁徙时,会不时停下来喝水、清洗羽毛。当它们在水中清洗羽毛时,水中的鱼卵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就沾在这些鸟类的身上,然后随着自己的迁徙带到其他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现一些小河沟里明明没有人放养鱼苗,可是过不了多久,就能在里面看到有鱼的身影。
二、“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 这是老一辈的人流传下来的话,其中的道理还是值得我们去仔细琢磨的。大家都知道,在地球诞生之初,就是个大“水球”,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只是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有些地方上升成为高山,有些地方夷为平地,还有些地方依旧被海水包围。
虽然地形发生了变化,但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鱼卵因为外表被一层膜包裹着,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会让自己主动进入“休眠期”。在这段时期,它们依旧存在生命体征,一旦环境适合生存或者繁衍,它们就会从膜里出来,长成一条真正的鱼。
因为地球在很多年前的样子我们已经无法再一一还原,但是通过科学技术我们能够推测出以前这里是什么地貌,所以对于一些沙漠地区出现鱼籽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些鱼籽在经历了漫长的休眠期后,终于等来了生命之水,繁衍生息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发生时,也会改变鱼类的生存地点。 “天上会下鱼”这可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这在 历史 上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人们走在大街上,头顶被从天而降的鱼砸得生疼,鱼也会飞吗?怎么会从天上降落下来?
原来,当遇到龙卷风的时候,恰巧这股龙卷风又刚好经过一片有鱼的水域时,巨大的吸力会将鱼从水中吸出来,然后跟着龙卷风一起“离开”。当这股龙卷风遇到阻挡物或者风力减弱时,就会停止,而那些被从水中吸起的鱼就会像下雨一样从天空中降落下来。
也许在很久以前,在新疆也发生过这样独特的自然现象,鱼从其他地方被带到了这里,然后就在这里一直繁衍生息了下来。
四、从国外人工引进鱼 。当然,这种方式已经是现代的事情了。各种养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条件下,选择从国外引进鱼苗回来人工养殖,这样不仅能增加当地鱼类品种的丰富性,也为老百姓增加收入又拓宽了一个渠道。
综合以上四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些鱼并不是凭空而来。有可能是由于其他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无意间将鱼籽沾在了自己身上,然后跟随自己到了这里。也有可能是因为某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将鱼带到了这里,或者很久以前这里就存在水源,只不过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又改变了地形,但深埋在地下的鱼籽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当环境适宜的时候再繁育新的生命。
由此我们也能见证到生命的伟大和顽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就像新疆,虽然深居内陆,但靠着冰川融水,依旧发展出了繁荣的渔业经济。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因为人们的过度捕捞和肆意破坏,原本和谐宁静的环境已经出现了伤痕累累的局面。值得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样无限索取对大自然、对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也开始在寻求更有效、更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双方应该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我们的 社会 才能持续发展。
答:说起“新疆特产”,你会想到什么?是鲜美的羊肉还是雪白的新疆棉,亦或甜甜的葡萄干? 其实,在最近的二十年里,新疆的鱼早已异军突击,成为“新疆特产”里公认的“硬品牌”。
新疆的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沙漠面积达到43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七点七亿亩的牧草地,这些景象,也让很多人想象中的新疆,全是茫茫戈壁与草原。这么一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真的有地方养鱼?
但这些年许多出国 旅游 的朋友,都开始感受到新疆渔业的强大: 在号称“欧洲水产大国”的芬兰、荷兰等国,新疆产的鲈鱼早已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新疆的鱼子酱也在欧洲抢滩登陆。 新疆博斯腾湖产的池沼公鱼,占到了如今日本池沼公鱼市场的七成以上。不夸张的说,今天哪怕一个中国人离国千万里,他依然很有机会在异国他乡,吃到中国新疆的鱼。
同样是最近二十年里,看似低调的新疆渔业,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2006年时,新华社一篇《新疆告别“吃鱼难”》的新闻稿,还在互联网上引起小小热议。那年新疆的水产产量不到八万吨。十年后的2016年,新疆水产产量就突破了16万吨。2008年时,新疆水产产值突破9亿的事儿,还成了大新闻。2 020年时,新疆的水产产值,早已突破了27亿。 虽然放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靠后,但放在西北五省,却是响当当的第一。
以这个意义说,本世纪初还“吃鱼难”的新疆,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大省”。那么在印象里满是“沙漠戈壁草原”的新疆,这活奔乱跳的新疆鱼,又是从哪钻出来的?这事儿,首先就得说说很多人对新疆的最大误解: 新疆可不止有草原戈壁。
新疆的地形,确切说是“三山夹两盆”,即自北向南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座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无论沙漠还是草原,都只是这“三山夹两盆”地貌里的一部分而以。 这个地形的另一大特点,则是充足的水资源。 单是新疆境内一座座高耸的雪山,就足以提供优质的水源。而且新疆境内最高点戈里峰与最低点艾丁湖,落差也高达8766米,极易形成湖泊。虽然新疆境内大多数地区降水不多,但伊犁河谷地带,年降雨量却在300到500毫米,这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新疆辽阔的水域。
所以,在看似“缺水”的新疆,却有着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还有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以及新疆流量最大的伊犁河。 另外在新疆境内,还有着9700平方公里的湖泊,比如博斯腾湖、赛里木湖、艾比湖等景点,今天已是网红打卡的首选地。 另外在新疆的水域里,还有着500多种饵料生物,足以给鱼类提供足够的食材。 在整个新疆,水域面积高达1145万亩,位居全国第四位。倘若“鱼儿游进新疆的水里”,那不止住得开,更是吃得好。
所以,看上去“没鱼”的新疆,渔业资源自古就十分丰富。 《汉书》里就形容当时新疆(西域)一些地区“水多鱼”。而在今天的新疆,土著鱼类有五十种,而且分为“河流型”“湖泊型”“冷水性”“暖水性”等多种类型,简直是发展渔业生产的天然宝地
可话虽如此,当年新华社对新疆“吃鱼难”的评价,却也是事实。新中国之前,新疆的渔业一直极为落后。1949年时新疆的水产产量只有172吨,养殖业更几乎为零。 对于老一辈新疆人来说,吃鱼难确实是事实,以新华社在2006新闻稿里的原话:“许多农牧民几乎一辈子没有吃过鱼”。
所以,虽然新疆的渔业资源好,可这“渔业大省”的身份,确实是从新中国开始。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战乱等 历史 原因外,交通、建设、技术等因素也都很重要。就以交通来说,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本身就造成交通不便。新疆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建设,也桎梏着包括渔业在内的各个产业。 在经过了数十年艰苦建设后,今天的新疆已经是中国拥有民营机场最多的省份, 2019年新疆各地市全部连通高速公路。2022年1月10日,随着阿阿铁路通车,新疆的铁路运营也进入了新阶段。 交通的进步,才给各产业“解绑”。
比如在今天的新疆,交通的进步也让水产的运送速度加快, 新疆特产的阿勒泰冷水鱼从乌鲁木齐发货,只要十二个小时就能送到全国部分省会城市。 新疆的渔业,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高速起飞的。
更重要的,是新疆渔业自己的变革。 确切说,哪怕在建国早期时,新疆的渔业也只有捕捞业。直到改革开放后,养殖业才高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鱼种引进、繁殖、培育各方面,新疆不断取得着突破。 刚才说过,新疆本土的鱼种有五十种,但其实新疆境内现在养殖着一百多种鱼,一多半都是外来引进品种。就以新疆渔业博斯腾湖来说,湖中的鱼种只有两三种土著鱼,其他十几种,多是省外引进繁殖。
甚至在今天,不止是黄河长江水系的青鱼、草鱼、鲢鱼、螃蟹、对虾等各品种,都已经在新疆繁殖,新疆的水域,几乎成了全国各鱼种的水族馆。 美国的三文鱼、俄罗斯的冰川鱼等品种,也早已落户新疆。 新疆特产的各类名贵鱼种也因此杀出国门,形成了多种响亮品牌。曾经的“吃鱼难”?自然已是 历史 。
从当年惨淡的捕捞,到今天异军突起的渔业,“新疆人养鱼吃鱼”的 历史 ,就是新疆高速发展的见证。以这个意义说, 那些“侮辱新疆棉花”的“海外精英”“文体明星”们,真是不配吃新疆的鱼。
参考资料:《新疆水产的逆袭》《辉煌60年,新疆水产的发展概况》
作者:张嵚
新疆遍地沙漠,为什么还能成为我国的渔业大省?
中国的沙漠面积约为71.3万平方公里,因此新疆的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0.4%。除了新疆的沙漠面积比较大之外,沙漠化也比较严重。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65万平方公里的阿布哈力沙漠。它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其实要发展渔业,最重要的是水资源,但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且降雨量本来就少,再加上在内地腹地,一直远离海洋,还有山地阻隔,所以沿海地区的水汽要到内地作为降雨在新疆是非常困难的。滋养新疆众多湖泊、绿洲和湿地并为内陆养鱼提供坚实基础的水源是冰川融水。虽然每年的旱季,新疆的许多河流会停止流动。但是山上的冰川因为夏季炎热而融化,雪水逐渐聚集在山脚下,形成河流。
雪水排入河流,将水带到下游。多年来的积水使一些低洼地带长出植被,成为绿洲和湿地。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焉耆盆地的博斯腾湖。在看似缺水的新疆,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以及新疆最大的河流伊犁河。此外,在新疆有9700平方公里的湖泊,如博斯腾湖、赛木湖、艾比湖等景区,如今已成为网络名人打卡的首选之地。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观赏鱼养殖业发展前景
观赏鱼养殖业发展前景
作为世界上最早饲养观赏鱼的国家,目前我国出口的观赏鱼类已达120多种,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年出口创汇约达2亿美元,但不论数量还是种类,都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世界已知的观赏鱼种类估计有1600多种,其中750种为淡水观赏鱼,其余为海水观赏鱼。目前淡水观赏鱼养殖与销售的种类只占总量的10%-20%,而由海水观赏鱼主导市场。在当前的世界观赏鱼贸易中,亚洲起到首要的作用(占世界范围观赏鱼供应量的50%以上),欧洲占第二位,亚洲观赏鱼贸易中80%是养殖场生产的淡水观赏鱼,15%是野生的海洋观赏鱼种类,还有5%是从自然环境捕获的。新加坡已成为世界观赏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最大提供国,观赏鱼养殖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目前共有126家养殖场,养殖面积165公顷,观赏鱼的产值为3220万新币,占世界总出口值1/3,外销至美国25%,日本19.9%,英国11.4%,德国8.7%,法国7.9%。且每年以5%的速度增加。
我国观赏鱼的生产与贸易,已成为渔业强劲的增长点。在出口创汇上潜力很大,由于观赏鱼具有非食用性,所以其出口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观赏鱼的生产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外由于劳动力价格很高,观赏鱼养殖中心已在不断转移。养殖观赏鱼回报率也较高,据有关数据表明,养殖观赏鱼比养殖四大家鱼高30%。特别的品种则能卖出高价。如青龙、红龙、白龙和蝴蝶鱼等高档品种,在欧美市场受到青睐,每尾售价高达7-10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色泽独特的锦鲤,一条能卖到几万元。同时,如果我国的观赏鱼能占全球贸易额的10%-30%,每年便可以解决10万-20万人就业,劳动相关的饲料、鱼药、技术服务等20万 -30万人就业,可帮助30万-50万农民致富。广东顺德、中山等地家庭养金鱼、锦鲤面积达5000多亩,室内养殖热带鱼1500多亩,吸引了来自美、英、意和东南亚的客商。北京市朝阳、通州两区观赏鱼养殖场面积达1.2万亩,已建成全国最大连片观赏鱼养殖,年产锦鲤、宫廷金鱼、热带鱼等1.5亿尾,向法、德、比利时等国出口观赏鱼,创汇折合人民币1600多万元。我国目前出口观赏鱼数量超过亿尾,占世界总量的1/10,但其创汇额在世界观赏鱼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
养殖业介绍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养殖业作用
搞好养殖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养殖业的条件是: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养殖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养殖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 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养殖业、农区养殖业和城郊养殖业。
关于新疆观赏鱼业发展的前景如何和新疆养鱼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