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鱼池水泵设备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7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1.萍乡鱼塘水泵设备,90年代社会的历史价值?认为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史和区域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史料价值,首先体现在了解地方历史乃至更大历史的完整性上。方志也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看清二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人们对事物看法的关注,以及对地方志人概念的考察,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成为研究对象。
萍乡鱼池水泵设备
- 萍乡鱼池水泵设备,20世纪90年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 推荐一个好地方20字?
- 辣炒田螺怎样做好吃?
- 你在火车上遇到过哪些有趣/难忘的事?
- 近期国内有哪些著名景区实行临时免费?
- 如何区分锦鲤的品种?
- 攸县的地理地貌概况?
- 有哪些比小说更加离奇的事情?
1.萍乡鱼塘水泵设备,90年代社会的历史价值?2.推荐一个20字的好去处?3.香辣炒田螺怎么做?4.你在火车上遇到过哪些有趣/难忘的事?5.最近国内有哪些知名景点暂时免费?6.如何辨别锦鲤的品种?7.攸县地理地貌概况?8.有哪些比小说更诡异的事?摘要:结合作者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从方和借鉴方志研究成果的角度探讨了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志的阅读、体例和分类,并以风俗和编制为例,论述了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认为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史和区域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史料价值,首先体现在了解地方历史乃至更大历史的完整性上。随着区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具有了新的方意义,对于开展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和大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方志也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看清二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人们对事物看法的关注,以及对地方志人概念的考察,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成为研究对象。
萍乡鱼池水泵设备,20世纪90年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借鉴地方志研究成果,从方的角度论述了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志的阅读、体例和分类,并以风俗和编制为例,论述了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认为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史和区域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史料价值,首先体现在了解地方历史乃至更大历史的完整性上。随着区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具有了新的方意义,对于开展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和大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志也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看清二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人们对事物看法的关注,以及对地方志人概念的考察,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成为研究对象。关键词:地方志;社会史料价值;史料;社会研究;史学方法
关于地方志的资料价值,很多学者都有论述,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史的内容,也有学者专门论述过地方志的资料价值。然而,由于对社会史和地方志的不同理解,对地方志中社会史资料的价值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我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对地方志中社会史资料价值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因此,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和研究实践,从方志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角度进行全面阐述。
一、地方志的阅读方法
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到了宋代才初步定型。保存至今的地方志主要是宋元时期的,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尤其是清代。据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中华书局,1985年版),1949年以前的地方志共8264部,其中宋代28部,元代7部,明代973部,清代5685部,1571部。收藏范围包括地方志、政府志、州志、会馆志、县志、
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往往沿袭了湖泊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那么如何阅读地方志呢?60年前,最早倡导研究社会经济史的陶希圣组织学者讨论如何利用地方志,并发表在《地方志总目提要》杂志上,相当于今天的所谓“笔谈”。陶希圣说,在《地方志联合目 录》,顾颉刚认为社会的基础和历史的动力是经济,并提出
从地方志里找经济材料。陶也提议“在把社会的历史过程稍有头绪以后,便下工夫从地方 志里搜求经济的社会材料”。指出方志是研究一地的历史最方便的书。他还提出读方志的 两大原则:一是先读大都会地方的县志,探讨大都会的发达史、衰落过程、现代大都会的起源 及发达经过;二是分工的办法,最好以本省人读本省的地方志。陶说他的提议为的是要得到 研究经济社会史的同人注意、讨论及实行。陶希圣的学生鞠清远率先响应,写了《地方志的读法》。鞠清远认为读方志先要有几个 中心问题,然后去选读,如以都市、交通线、工业为中心,读重要经济都市的方志,读在水路交 通线附近的府县方志,读历代重要工业或矿业区域的府县方志。配合三种读法,特别提出读 方志不要忽略各志书的《杂录》与《金石录》,有时确有特别的材料;不要忽略了驿路与水路交 通,驿站的设置地点与组织;不要忽略了物产、贡赋、和买的物品;不要忽略了关于寺院的记 录;不要忽略了庙会;不要忽略了市、;解决市设在城外的问题;应特别注意水利事项;应 特别注意桥梁的建设。
对于鞠清远《地方志的读法》一文,吴景超写信给陶希圣,主张将鞠清远的三种读法合并 起来,“否则对于都市的了解,是不会彻底的”。吴景超还介绍他研究都市是先从理论下手, 搜集资料先制定纲目,用卡片搜集资料。
瞿兑之则以《读方志琐记》,讲述他曾经建议分类摘抄方志,并罗列出方志中的珍贵资 料。涉及生活状态、物产与物价、赋税、氏族、工匠、宗祠等内容。
我认为这次讨论如何读地方志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不同于以往朝代利用地方志观 风问俗式地了解地方风土民情。参与讨论的学者是立足于开展社会经济史研究而讨论利用 地方志,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理念。讨论中涉及的地方志读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读都市的地 方志,二是读最能表现经济发展地区的地方志,三是分门别类搜集资料。当时研究经济往往 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具有社会经济史(或曰蛊济社会史)的色彩。
实际上,利用地方志如同陶希圣先生所说,往往是“研究一地的历史”,并采取不同人分 工的办法。我自己指导学生的论文就是这样,还希望学生研究家乡的地域史,以为写自己熟悉的历史容易产生兴趣,熟悉资料快,容易进入问题的考察。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研究地方的历史,史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同于六十年前 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地方的历史,基本上属于“地方史”,即一地的历史,认识地方的 历史具有目的性。而今研究地方的历史,则具有区域史或地域史的性质,试图通过认识地方 的历史达到认识更大历史(如通史)的目的,认识地方的历史具有视角和方意义。因为 各个地方历史的相加,并不等于通史。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史研究,基本上是以宏大叙事为特征的。往往是为了说明 社会形态、社会性质或某个道理,在某一历史时期确立理论框架,然后填充史料加以说明,实 际上史料被肢解,历史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实证史学复兴,在 地方史研究中也得到发展,虽然对了解地方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也缺乏历史的整体 观念。
研究区域史或地域史,则首先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认为只有把人物、事件、制度甚 至史料放在特定空间才能认识①。地域空间建立的历史联系性,可以保证历史的整体性,从 地域史得到的历史认识更反映历史实际,更为深刻。从地域看大历史,有可能建立新的历史 体系。
因此,研究历史从地域入手,具有重要的方意义0而认识特定的地域、区域,最直接 的历史资料就是地方志。如此看来,从阅读地方志入手研究地域、区域史,也就具有了方法 论意义。而如何阅读地方志,就需要进一步讲求。在我看来,阅读地方志首先应树立历史的 整体观念,即把地方的历史作为整体考察,对于地方上某类事项的兴趣,要放在当地的整体 中去认识。对于地方历史的认识,应是为了认识更大历史单元如跨小地域的区域史或通史 服务的。
地方志是认识地方历史的窗口。地方的历史资料如族谱、契约等一般是个别性的记载, 而地方志是反映地方整体性的记载。如同学习断代史应首先从正史入手一样,研究区域史 或地域史,则应当首先阅读地方志,而且是带着整体历史观念阅读。
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史、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史料价 值,首先是体现在具有认识地方历史甚至更大历史的整体性上。
站在微观史学的立场,一般而言,越是区域单位小的地方志,历史的整体性越强,可以认 识更为底层的社会实态,史料价值较高。所以乡镇志以及村志值得重视,乡镇志始于宋代, 如常棠《激水志》八卷专记浙江海盐一镇之志。统计宋元乡镇志总共才有5种,分布地区限 于江苏、浙江二省。明代乡镇志获得发展,共撰成52种,其中江苏28种、浙江19种、福建2 种、江西1种、山东1种、广东1种,编纂地区扩大了 4省。清代共编就乡镇志323种,更为兴 盛。几乎遍及南方诸省,北方的山东也有4种②。乡镇志的修纂本身往往就是地方社会权 力的产物,有的还是家族与地方两类史志的合一。徽州地区聚族而居,乡镇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比较突出,如清雍正时余华瑞等所修歙县《岩镇志草》,反映出当地大族的强盛。而乾隆 歙县《橙阳散志》为江登云所辑,基本就是江村的志书。歙县《丰南志》有大量关于溪南 吴氏的内容。程文翰编光绪祁门《善和乡志》,多载与程氏有关的内容。雍正时许显祖纂休 宁《孚潭志》,突出许氏的历史①,这些乡镇志属于私修,固然反映基层社会的权力支配情 况,官修的县志也往往体现地方家族势力。美国学者研究了万历浙江绍兴府《新昌县志》,发 现该县志成为当地三个官阶最显赫的家族吕、潘和俞的“公共家谱”,在《新昌县志》的49个 编纂者中,除了县令和学官等5人外,所有49个参加者都是亲戚,其中29人出自上述三个 家族。因此认为:编写县志与家谱一样,是乡绅家族形成和壮大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 社会地位的一种方法。编纂县志实际上是编纂者加强宗族和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也 可能是县令和乡绅合作互相促进提高他们官方与社会地位的好机会。提示学者应该多注意 地方志编纂的目的与过程②。
地方志里数量最多的是府州县志,一般来说地方志主要是指府州县志。其中县志的资 料比较具体详实,历史的整体性强,府志往往也是在县志(及州志)基础上编纂的,所以初读 地方志应当先读县志,研究也应该以县志为基础。以上万历《新昌县志》的事例,就说明了县 志的重要性。府州县志也容易与族谱等互相配合使用,共同构成地方文献群体。
以省为范围纂修的地方志是通志,明代创修并普遍化。《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 存各类明代通志37种,名称不一,有通志、总志、大志、大记、图经、志、书等名称。清代从康 熙朝起大致六十年一修志,“清代有二十二省,总计成书省志98种,其中通志73种,差不多 每省都纂有三四种通志及其他类型的省志”③。省志是在府州县志的基础上集合而成的,其 特点是便于面上了解区域的历史,便于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就利用卞宝第主修的光绪《湖南 通志》卷43《建置•公署》,统计了清代湖南育婴堂建置的数量、时间与空间分布④。
全国性志书,一般称为一统志。一统志名称始于元代的《大元大一统志》,分省记录地方 史地。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由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主修《大明一统志》,天顺 五年(1461年)四月成书,凡九十卷。义例沿《大元大一统志》,以天顺时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分区,分记各府州县十九门的事情: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 院、宫室、关梁、寺观、祠庙、陵墓、古迹、人物、流寓、列女、仙释。书末附“外夷”,记叙周边诸 国。此外,旧题刘基等纂《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二十四卷,成书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 闰十月,“其书以十二分野星次配天下郡县,于郡县之下,又详载古今建置沿革之由”(《太祖 实录》卷167)。陈循、彭时等奉敕纂修,成书于景泰七年(1456年)的《寰宇通志》,119卷。以 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次序,分记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祀典、山陵、宫 殿、宗庙、坛埴、馆阁、苑囿、府第、公廨、监学、学校、书院、楼阁、馆驿、堂亭、池馆、台榭、桥梁、 井泉、关隘、寺观、祠庙、陵墓、坟墓、古迹、名宦、迁谪、流寓、人物、科甲、题咏,共38门。偏重 于名胜景物的叙述。这两部志书也属于全国性的。清代三次纂修一统志,分别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书。一统志的记载原始性不 足,较之通志更为简略,便于了解全国各地的概貌,史料价值不是很高。总之,一统志、通志 一般便于整体性了解大区域和全国情况,不便于作为基本史料利用。
二、地方志的体例与分类
宋以后的地方志,表现形式上有图有文有表,体例上主要有图、表、志、传,内容上记 载人与事。应该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人们说当今社会进入读图 时代,对于图像的兴趣陡增,图像的重要性突显。美国学者范德《图绘明代:明代地方志 插图研究》一文,就是利用地方志研究历史的作品。作者关心画家绘制图画“对他们生活之 世界的表现中我们能获得明帝国的什么信息”。认为明代地方志插图所绘出的, “反映出绘制地图的汉族精英阶层的文化关注与文化假设”。该文论述了作为明代社会窗口 的方志,作为历史证据的方志,中原地带,边关要塞。得出的结论是:“方志提供的这一景象 显然已被学者们和下令刊行仿制方志的官员们的关注点、预设和价值观所涂抹。所以我们 在其中发现许多一致因素。这些共同点向我暗示,作者们急于在更宏伟的明朝方略中为自 己的地区求得一席之地。”①潘晟对范德的研究有所回应,考察了明代方志绘制地图人员的 身份,认为主要有儒士与绘工两种人②。
至于表,主要便于进行统计、査找与节约篇幅。如职官的记载,主要内容是历代文武官 员品级、职掌等。或以官阶列载,或置表记载,还有将两者结合的。
地方志中的人物志传占有重要地位。地方志记载人物传记,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 兴起的郡书。至宋代定型的方志,人物传记的记载已经专门化和分类化。宋元方志记载的 人物传记可观,朱士嘉编《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根据三十种宋 元方志人物传记编成,收录人物共计3949人。有学者就宋元时期地方志传记资料进行了专 门探讨③。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颁布,《纂修志书凡例》“人物”条规定:“所载俱自前代 至今。本朝贤人、烈士、忠臣、名将、仕宦、孝子、贤孙、义夫、节妇、隐逸、儒士、方技及有能保 障乡闾者并录。”“仙释”人物“自前代至今有名有灵迹者收录之”。明清时期人物志传成为地 方志的主要内容,其归属与分类主要有:名宦、乡贤、儒林、文苑、隐逸、方技、耆寿、流寓、列 女、孝义、忠烈、武功、仙释,自然这些传记资料对于研究所记载的不同社会群体具有宝贵的 史料价值,有助于认识社会结构④。就具体的研究而言,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地方志 对于贞节烈女的记载明显增加,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成为研究妇女问题的重要文献。 学者费丝言通过方志贞节烈女资料的分析,深化了对于“明代方志贞节烈女记载大量增加”的认识①。
关于地方志的体例,在宋代就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宋代志书体例大致可分为平 列门目、纲目法和史书体三种类型,直到明清时代方志体例大致如此②。
平列门目的特点是列目繁多。如宋《吴郡志》,分门三十九: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 贡、风俗、城郭、学校、营寨、官宇、仓库(附场务)、坊市、古迹、封爵、牧守、官吏、祠庙、园亭、 山、虎丘、桥梁、川、水利、人物(附列女)、进士题名(附武举)、土物、宫观、府郭寺、府外寺、县 记、冢墓、仙事、浮屠、方技、奇事、异闻、考证、杂咏、杂志。明代在综合历代地方志分类的基 础上制定了明永乐十六年颁降的《纂修志书凡例》,分为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 郭镇市,土产、贡赋、田地、税粮、课程、税钞,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 梁,古迹,宦迹,人物,仙释,杂志,诗文21则。其中第7则并列土产等6项,共26 Do采用 官定凡例所拟类目编纂的地方志多见于明初,这种分类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平列 门目形式的分类,有琐碎的弊病。
纲目法则分门别类,内容清晰。如宋代的《咸淳毗陵志》,类分十九,下辖五十二目。再 如嘉靖《鄢陵志》是较早的典型,全书八志,志下分目。志目情况如下:地理志:疆域、星野、山 川、堤坡;建置志:城池、县署、学校、属署、祠祀、仓铺、坊巷、乡堡、镇店、村庄、津梁;田赋志:土田、户口、税粮、农桑、课贡、徭役、土产;官师志:官制、县官、学官、名宦、风俗;人物志:孝 友、忠义、理学、经术、名德、文学、隐逸、科目(贡荐、任子)、褒恤、册谥、贞节、应募;人品志:武 职、例授、材艺、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阶、耆寿、义民、义官、邑属;杂志:古迹、冢墓、庙宇、 寺观、祥异、补异;文章志:下设汉魏文、宋文、元文、国朝文、唐诗、宋诗、元诗、国朝诗。又如 嘉靖《宿州志》,八卷,计地里志(含沿革、郡名、疆域、风俗、形胜、山川、土田、坊乡)、食货志 (含户口、物产、贡赋、征役、课税、孳牧)、职官志(含历任、名宦)、兵志(含卫兵、屯田、民兵)、 人物志(含名贤、勋旧、选举、贞节)、建设志(含城池、公署、学校、仓储、铺舍、桥梁、恤典、祀 典、仕进节孝坊)、古迹志(含故城、宫室、丘墓)、杂志(含寺观、灾祥)。光绪《赵州志》十六卷, 计有舆地志,包括星野、沿革(属邑附)、疆域(里社附)、市集、山川(桥梁附)、古迹(墓域附)、 田赋(盐政附)、风俗、物产、祥异(兵事附);建置志,包括城池、官署、学校、坛庙、仓廠(附养济 院、漏泽园)、驿递;祠祀志,包括坛埴、文庙、庙祀;官师志,包括封爵、官师、名宦(附宦绩)、职 官;人物志,包括人物表、历仕、科目表、名宦、仕迹(附武职、封赠、耆寿)、武功、忠烈、孝义、文 苑、方技、列女;艺文志,包括记、、辨正、论、考、碑、赞、铭、诗。此外,卷首是宸章、前朝御 制、图,卷末为杂考。
史书体即借鉴纪传体正史的体例。如宋代《景定建康志》,分留都录、图(20幅)、表(时、 地、人、事)、志(疆域、山川、城阙、官守、儒学、文籍、武卫、田赋、风土、祠祀)、传(正学、孝悌、 节义、忠勋、直臣、治行、耆旧、隐德、儒雅、贞女)、拾遗。清光绪修河北《永平府志》72卷,首 末各一卷,卷1收录9个图;卷2-18为表,有历代封爵、历代职官、国朝职官、选举、列女5 个表;卷19-48为志,包括封域(下设疆界、形胜、星野、山川、屯社、风俗、物产、古迹、丘墓、纪事)、建置(下设城池、公署、学校、坛庙祠宇、寺观关隘、津梁、仓储、惠政、驿递)、武备(下设 营制、边防、海防、海运)、赋役(下设户口、人丁、田赋、经费、起运、盐法)、艺文5个志;卷 49 - 70是列传,下设名宦、乡贤、仕迹、行谊、文学、忠烈、隐逸、耆寿、流寓、方技、后妃、列女12 类传记;卷71-72为志余。
以上三种体例的地方志,往往有所交叉,共同的特点是分门别类记载各种事物,相当纪 传体中的志。纲目与平列门目的地方志,甚至全部以“志”分类,如前引嘉靖《鄢陵志》全书八 志,包括了人物,与纪传体中志的含义有所区别。
地方志的分志,指的是相当于纪传体中的志的内容。我们将各种体例的地方志混合在 一起,用纲目形式考察其共同内容的史料价值。
我们先进行类目解释。在两级分目体,即先分大的门类,以下再分细目。
1.地理志,或以疆域志、舆地志名。舆地,指大地。主要记载行政区域范围、山岭、河流、 名胜古迹、风俗等。如宋代《滋水志》地理门有沿革、风俗、形势、户口、税赋、镇名、镇境、四至 八到、水陆路九目。又如嘉靖《寿州志》,舆地内含沿革、星野、疆域、形胜、坊乡、风俗、时序、 吉凶礼,嘉緡《铜陵县志》地理志包括分野、沿革、疆域、乡耆、形胜、山川、市镇、埒塘、土产、风 俗、气候、古迹。再如万历《余姚县志》舆地志记载沿革、疆域、隅都、行市、桥渡、山川、湖陂、 形胜、风俗等。下面就其中部分内容加以解释。
沿革:即沿袭旧制或有所变革,用以记载本地自古至今的行政隶属关系,常与建置、城 池、公署等目并列。或按照时间依次记述,如嘉靖《江阴志》;或采用表格,年经事纬。如嘉靖 《宁波府志》即有沿革表。
形胜:原指地势优越,方志中记载疆域地理形势优越、险要及城邑风景佳丽特点。在纲 目体下一般在沿革、疆域门类下作一子目。
城池:泛指一般城市。记载古城的古迹建筑,如城墙、城门、城楼、浚河、濠池、马路、码 头、桥梁等。
城郭:指内外全城,泛指城邑。主要记载城邑内外的距离、地点、得名等。
津渡:即渡口、楫舟处。记载渡口的名称、处所、去府州县里至、得名以及历史变迁、存废等。
苑囿:指豢养禽兽的园林第宅,方志以此记载园林、池沼、古迹、建筑,属于古迹篇,与城 池、宫殿、陵墓、台榭、亭阁等并列。
封域:指一地疆界、辖区或领地。犹如疆域沿革。
2 .建置:即创立、设置。也有属于舆地志、地理志或疆域志的,记载本地历代设置变迁情 况,往往与沿革同为一目。嘉靖《寿州志》于舆地之外设建置,嘉靖《铜陵县志》在地理志外也 有建置志。嘉靖《池州志》建置篇包括城池、公署、学校、署治、书院、社学、寺观、街市、坊牌、 养济院、铺、津梁、公廩、演武场、斥堆、宫室。下面就其中部分内容加以解释。
廨舍:为官吏办公之所,方志记载各级官署治地及其变迁等情况,属于建置志一类。
驿铺:即驿站与递铺的合称,指供应递送公文之人换马或往来官员休息、暂住和司兵之 处所。记载驿站、递铺的方位、里程、司兵数及归属等。
邮传:原意为传递文书、供应食宿和车马的驿站。方志以此记载驿站。或属于州郡篇, 与沿革、分野、风俗、境土、道路、坊市、营寨、祠庙等并列。
坊巷:记载街道布局,常与界分、桥梁、仓场、库务、馆驿等平行。如明代《鄢陵志》建置志中有坊巷。
宫阙:记载古城阙、宫殿、堂馆等古迹、建筑,或古迹志之类。
津梁:记载渡口和桥梁的地址、特点、名称及建造沿革,多属于山川志或建置志。
冢墓:记载地方名人坟墓的地点、规模等,属于古迹志之类。
池沼:指池塘、水池,属于山川志一类,记载池塘、水池的地名、得名情况。
关津:主要记载水陆交通要道上的关卡等。
观阁:记载亭台、楼阁等古迹建筑9入古迹志或建置志,常与苑囿、冢墓、宫殿、城池、台 榭等门类同列。
此外,学校(学宫)往往也隶属建置,记载学宫的建立、变迁、重建等情况。方志还有反映 本地驻军营寨等军事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边疆地区的志书中。如孙世芳修《嘉靖宣府镇 志》卷十亭障考,记有塞垣、墩台、墩台官军名额、历代请筑墩台、塞垣的奏疏。
3. 食货:记载经济内容,嘉靖《赣州府志》卷四为食货志,记载当地田制、户口、赋役、仓 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市汆、会计等情况。下面就其中部分内容加以解释。
均徭:原指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人口多少、财产多寡分摊、出力、出银 雇役均可,为经常性杂役。地方志中借作目名,一般属于力役门类,常与均平等目平列。如 林希元《嘉靖钦州志》卷三力役门内就记均徭。
货贿:原指财物,记载地方的财物、特产,属于物产志一类。.
进贡:也称土贡,记载地方上历代向朝廷进献各种土特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一般属于 物产门类,常与税则、杂钱、税课、供物、帛等门目平列。
食货志户口类值得注意,它一般记录人口数量、户籍分类、户口状况,是人口社会史的•重 要资料来源。以宋代为例,地方志记载府州县户口数,可弥补其他书籍往往只记载全国性以 路为主的数字之不足,了解宋代城乡的发展;地方志还记载了不同类型的户口,有助于了解 宋检人口结构;地方志记载户籍中户、丁、口的情况,是理解人口统计的重要资料①。何炳棣 先生就利用地方志研究了明清以来的人口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②。有的还记载 氏族,可了解大姓构成、移民情况。嘉庆《休宁志》单独设立《氏族志》,综合徽州的《新安大族 志》《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核之以族姓状铭碑志”,记载姓氏、始迁诸贤并附祠堂。
4. 经籍志:旧指儒家的重要典籍,又泛指所有书籍。亦称艺文志。艺文志始于《汉书》, 著录历代书目。《隋书》则为经籍志,分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方志以此著录当地著作名 称、著者、成书年代、序跋和内容提要。艺文类的记载有时刊录原文,往往有重要的碑刻、奏 疏、记文等重要资料保留下来。
5. 河渠志:指水道,记载境内河流源流、经过地名及其间距离、堤防、桥梁、水利工程、灌 溉区域等。
6. 武备志源指军备,记载古今兵事、战备、兵制、防虞、军事设施等。万历《河间府志•武 备志》:兵制、清军、天津兵制、葛沽兵志、民兵、兵变。
7 .杂志:记载方志需要记载但又无法自成门类的内容,如灾异、轶事、遗闻、谣谚、传说、诗咏等。别名杂记、杂略、杂录、丛录、丛谈、附录等。下面就其中部分内容加以解释。
拾遗:记载无所归属的事物,即杂记。
祥异:表示吉凶,记载吉祥、灾异之事。属于杂记、拾遗之类。
灾祥:记载自然灾害、异常的自然现象及所谓祥瑞等,或称灾异,或附于杂记门。
异闻:记载闻所未闻的奇异之事。又称轶事、遗闻、琐事等。
祥异、灾祥的内容有时也独立成荒政或称恤政。主要指统治者就农业灾荒采取救济措 施。方志记载各年水旱风灾程度、范围以及救灾情况。万历《河间府志•恤政志》就内含历 代、时政两项,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四也是《恤政》。祥异、灾祥资料也是研究疾病医疗社会 史的重要来源,余新忠就依据清代江南江宁、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太仓、杭州、嘉兴、湖州、 绍兴、宁波11个府州的方志中的舆地志庶征类、杂记中的灾祥、祥异(机祥、複祥、祥皆),编 制出《清代江南分府年表》,然后分析瘟疫的时空分布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①。
杂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弘治吴江县志•杂记》记载元末大商人沈万三的事迹。
总之,地方志中风俗、建置、氏族、户口、祠宇、杂记这些分志或类目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较 高,下面我们就“风俗”与“建置”(以“祠宇”为中心)进行具体论述。
三、方志分志的史料价值
首先探讨风俗志。风俗,或列专志,或隶属于舆地志、地理志、疆域志,也有列入官师志、 人事志、典礼志甚至附于人物、乡社、学校、杂考的;还有以某项风俗内容如节日单列代表风 俗的,或与风俗并列。风俗志的结构一般主要包括冠婚丧祭、岁时节序,风俗志的内容可以 细分为衣食住行、岁时节日、冠婚丧祭、士农工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风尚、娱乐、方言 等②。风俗志的价值一直受人重视,1922年胡朴安编纂《中华全国风俗志》,1937年李家瑞辑 有《北平风俗类征》,都有不少方志资料。1989至1995年陆续出版的《地方志民俗资料 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全书分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六卷十册,辑录了明至民 国(主要是清代的)礼仪、岁时、生活、民间文艺、民间语言、信仰以及其他七大类民俗,资料丰 富。还有一些地方志辑录了当地的方志风俗资料③。
地方志有关风俗的记载,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明代尤其明显。日本学者森正 夫在20世纪70年代末注意到明代地方志风俗志记载明末秩序发生了尊卑、良贱、长少、上 下、主佃、主仆、绅民等社会关系的颠倒现象,预测秩序是在“场”表现出的,这个场可以置于 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单位的地域社会。认为机械地运用经济范畴的主佃关系概念不 能把握明末秩序的颠倒现象,在地域社会,除了纵向关系的阶级、身份间的秩序外,还有横向关系的共同体①。进而森正夫又正式提出他的地域社会研究设想②。台北学者徐泓先生则 利用大量地方志资料,揭示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江浙与华北地区风俗发生的整体性 变化③。我也主要使用明代地方志风俗志资料,探讨明代以衣、食、住、行、用为主的生活性 消费风俗的变迁④。从中了解到,风俗志中往往有“习尚”一类记载社会风尚,如嘉靖《江阴 县志》卷4《风俗》、雍正《山西通志》卷45《风俗》;或专门记载某项风俗,如万历《新昌县志》卷 4《风俗》记载的“服饰”变化比较详细。地方志风俗志包括的资料广泛而具体。风俗变化关 系历史演变,岸本美绪强调了从风俗认识历史分期的重要性⑤。
事实上,地方志设置风俗门类,本身就包含联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地方社会生活。有学者对清修方志序言、凡例、议论与相关门目探讨,研究“风俗”门类设置的理论依据 与具体实践的,这样风俗门类被作为“知识建构/权力意识错综其间的场域”。研究表 明,官修志书风俗门除了一般性的衣食住行、岁时礼仪等风俗习惯外,还有以下特色:一是风 俗门所列气候、风信、潮汐、占验等项,乃因关乎农业社会的人伦生息、生产作业以及政事运 作;二是所记“番俗”篇幅多寡与特定时期开发、汉化成反比;三是分列汉人、原住民直接牵连 大一统帝国进行有效统治的需要。认为风俗门类论述的焦点,反映主事官员对于移垦 社会的认知,事关国家政策的施行,隐约之间流露出文化优越感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方面:风俗升降/与推移的诠释架构;汉番分野/习俗美恶的价值判断;移风易俗/化番为 民的整治意图⑥。
地方志中的风俗志反映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就以自己的研究为例。我通过地方志风 俗志等资料研究过明清时期的溺婴现象⑦。方志的编纂者往往把溺婴看作移风易俗的对象 而加以记载,为我们保留了溺婴的资料。人生礼俗方面,我利用方志风俗志研究了问 题⑧。是作为不良葬俗记载的,是移风易俗的对象。风俗志还留下了士农工商的资 料⑨,嘉靖《江阴县志》卷7《风俗》就有专门记载。岁时节日是风俗志的主要部分,我利用地 方志论述了明清时期的岁时节日⑩。风俗志祭礼部分可研究祖先祭祀、祠堂家庙;节序中的 元旦、寒食与清明、冬至等节日的记载中也有相关的资料。风俗志祭祀问题的记载,不仅是我们了解祭祖礼俗,而且是研究宗族制度的重要资料①。事实上,我们从风俗的不同侧面, 还可挖掘出更多隐含的历史,如从节日习俗看到女性的活动②。从岁时节日发现民众心态 及其变迁③。仅仅是自己的研究,风俗志就提供了如此众多问题的研究素材,真可谓社会资 料的宝藏,因此可以说,风俗志就是社会志。
其次讨论建置志。何炳棣研究会馆,涉历三千余种地方志,从地方志坛庙寺观类中 搜馆资料,写成名著④。
明清特别是清代慈善事业的善堂善会得到长足发展,地方志尤其是江南的地方志也有 不少记载。一般来说,记载善堂善会的门类或属于建置,如乾隆《杞县志》、嘉庆《松江府志》、 同治《萍乡县志》、同治《番禺县志》;或属于恤政,如乾隆《东平州志》、乾隆《延平府志》、光绪 《畿辅通志》;或属于公廨(嘉庆《府志》)、公所(同治《平江县志》)、公署(乾隆《淄川县 志》)、公局(同治《太湖县志》)、义局(乾隆《苏州府志》)、善举(光绪《常熟昭文合志稿》)等。在人物以及杂记中也会有关于善人行善的记载,涉及善堂善会。台北学者梁其姿利用2600 多种地方志,统计清代的慈善组织,有973个育婴堂、399个普济堂、216个清节堂,以施棺为 主的善堂善会338个,其他难以分类的743个。她指出:“方志资料绝大部分是官方的地方 史料,因此内容倾向'正统'史料,如为官方所接受的政治史、制度史,在人物方面,则注重历 代的地方官及在主流社会有名望的地方精英等。……地方志虽不脱官方意识形态的框架, 但是其中还是包涵了仔细的及较全面的地方史资料,本书所谈的善堂资料,清代部分即主要 来自方志。其中尤以江南方志史料价值最高;举凡善堂的创办时间、经过、负责的人、规章 等,江南方志多有详细的记载。无论在资料的准确性、丰富性而言,江南方志比其他地区方 志的水准要高,这也是本书的分析部分不得不依赖这些资料的主要原因。但是至于善堂的 日常运作记录,如乳妇哺育婴孩的问题、卫生医药问题、领养的情形等等,方志就只字不提。要到清后期的个别善堂才有这方面的资料……”⑤这是经验之谈,梁其姿利用方志中简单 记载,集腋成裘,完成了一项出色的社会史研究。
属于建置类的“宫室”往往含有珍贵的社会史资料,如宗族资料就是一例。徽州的地方 志重视宫室记载,弘治《徽州府志》卷10、嘉靖《徽州府志》卷21、万历《祁门县志》卷4都设有 “宫室”门类,记载“祀先之所”、宗祠,是我们了解宗族祠堂的重要资料⑥。不过万历《祁门县 志》记载“宫室”是在“人事志•恤政”,至清代洞治《祁门县志》记载祠堂则属于舆地志的“祠 宇志”。而清修《麟县志》祠堂属于“政事志”,《婺源县志》祠堂属于“建置志•宫室”,《休宁县 志》“宗祠”附于“建置志•坛埴”,《绩溪县志》“族祀”属于“祀典志”。总之,建置(或祀典类)类 记载祠堂建筑,为我们研究宗族提供了资料。
上述以及涉及祠祀的资料往往属于建置,宗族祠堂反映了祖先崇拜,实际上还有大量的 宗教以及民间鬼神的建筑记载,包含了宝贵的信仰方面的资料。祠祀或名坛庙、祠宇等,归 属不一,舆地志、营缮志、典礼志、古迹类往往有之。具体来看,如嘉靖修福建《建平县志•祠 祀志》有坛壇、祠庙、里社三项内容。再如乾隆修河南《仪封县志》建置志有“坛庙”类,记载该 地的坛庙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厉坛、城隍庙、孔子特庙、关帝庙、八蜡庙、刘 将军庙、马神庙、火神庙、昭应水神庙、大王庙、三皇庙、玉皇庙、赤帝庙、元帝庙、东岳庙、泰山 庙、三官庙、二郎庙、八卦阁、白衣阁、香火庵以及楝城等二十个寺。还有封人祠、文昌祠、名 宦祠、乡贤祠、忠义祠等祠宇。提供了研究国家神道、民间信仰、佛道宗教的资料。如果分门 别类进行研究,可以有不少的课题。我曾指导学生由方志入手进行有关山东泰山、湖南白帝 天王、城隍信仰方面的研究①。
事实上,研究问题时方志的资料需要各个门类综合利用。以乡约问题为例,万历《营山 县志》卷二《建置•乡社》,嘉靖《开州志》卷四《学校•乡约》,嘉靖《安溪县志》卷一《地舆类•乡 里》,康熙《休宁县志》卷二《建置•约保》都有乡约的记载。这些乡约出现在乡里、乡社等基层 社会组织介绍中,隶属于地舆、学校、建置,另外“公署”记载政府机构,保留了乡约的资料,而 嘉靖《汀州府志》卷九《楼阁》记载了“乡约亭”。人物传记中也会有一些记载。艺文中有时记 载推行乡约的文字,可以互相补充。
特别是相对来说地方志记载比较简略,如果结合文集资料,就会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所研 究事物的实态来。
四、结语
总之,地方志包含大量丰富的社会史研究资料,分门别类整理资料并加以研究早就 为人重视。近期随着区域、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方志入手具有了方的新意义,对于开 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民众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方志也是连接 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透视二者关系的一个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互相渗透,社 会文化史兴起,重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考察修志人员的观念,方志作为文本本身也成为研 究的对象。地方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而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目前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也值得人们重新思考。
推荐一个好地方20字?
我在无锡我会推荐无锡融创茂,因为它是一个大型综合体,里面不但可以吃饭,购物,休闲看电影啥都有,还有冰雪世界和水世界,旁边的话还有免费的融创乐园,里面有各种不一样的游戏,全家和情侣都适合,喷泉表演和夜景很不错,大型节假日还有烟花表演,所以比较全面,真的不错!值得推荐
辣炒田螺怎样做好吃?
嗦一口螺,喝上两杯,好生痛快
用料:田螺1300克,蒜30克,生姜10克,薄荷50克,青椒5个,红椒2个,红辣椒5个,淀粉2勺,盐适量,油适量,酱油2勺,水适量
辣炒田螺的做法:
1,准备以上材料。生姜切片,蒜头切粒,青椒切块,红辣椒切圈,薄荷洗净沥干水分,淀粉加水搅拌均匀成水淀粉备用,田螺用尖嘴钳夹断尾巴清洗干净
2,锅内倒油,大火烧热,有可多一点
3,放入蒜粒姜片爆香
4,倒入田螺翻炒
5,放入适量的盐继续翻炒3-5分钟
6,放入青红椒块
7,放入好多薄荷
8,倒入少许酱油翻炒入味
9,倒入水淀粉勾芡,煮开即可装盘
10,嗦一口螺,勾芡后的小田螺更有味道
11,最佳下酒菜
小贴士
1,田螺吐泥需要勤换水,做之前可以倒入少许食用油在水中。2,强推夹掉田螺尾巴,这样更入味,并且可以吸溜出来
你在火车上遇到过哪些有趣/难忘的事?
我给我的这个回答起个名字叫:一路绿灯!
2012年冬在北京打工,既然到了首都总有出去广场的念头。只是打工没那么随便,只好等休班的日子了。这一天终于来了——
休班头一天就兴奋得做出发的准备,唯恐耽误宝贵的时间。那天结伴三个人德明,生清,占忠。早六点就往公交车上跑。老远看到车快要走了,我们四个紧赶慢赶总算上了车。心里感觉挺及时的,而且这班车连续好几个路口都是绿灯,你说顺吧?
可问题来了,生清问都带生份证了吧?偏偏就我一个人给忘记了,一着急汗都下来了。伙伴们笑话我都瞎准备的嘛,生清说:正好在广场跟警察一块儿站岗吧。回来时我们给你讲看到的新鲜玩意儿。你说气人不?
德明说也可能今儿运气好,能过关。
唉,但愿吧!
一个小时左右才到广场,我做好了“站岗”的准备。谁料警察说我们四个只要有一个带身份证的就行。咦,通过了!哈哈哈!
来北京现看望“毛爷爷”,太激动了,那心情无以言表。终于瞻仰了伟大的领袖毛的遗容。并献上一朵洁白的菊花,以表我们深深的缅怀。
走出庄严肃穆的纪念堂,在往故宫博物院走的路上我们四个意见不一了。到底是农民工挣钱不容易,花钱更不容易。那儿要收费的,内人当时四十。要是在旺季春秋高达八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先到午门外看看情况。到那被一票贩子盯上了,看我们四个形象与年龄不相称,就以老年人半价给了我们四张票,也成交了在门口“卡”那儿了——
原来我和占忠长得“面嫩”不像六十岁的样子,之前的“努力”泡汤了。好在票贩子也没赖账,给了我们的“预付款”,按正规价进门了。真是“好事多磨”。
进去一看:这钱花的值!皇宫内宅,能让普通老百姓涉足搁过去旧社会想都别想。今天太值了。我们尽兴参观了四个小时,此行总算心满意足了。
返程车上乘客上车,有一老大爷快八十岁了吧,一上车失足跌倒在我脚下。我慌忙把老人家扶起来让他坐到我的位置上,站在他身边。听到身后同声招呼:伯伯坐这里吧!
转身一看三个中学模样的女孩子齐刷刷站起来给我让座。我一下心里热呼啦的。连声谢过她们让她们坐下。一直到宿舍心里还挺激动。这个社会太美好了,原来我们心里的阴影都是自己挡住了阳光!
那一天经历的不止是一路绿灯,更多是经历了人心温暖,他就像晴丽美好让我终身难忘。近期国内有哪些著名景区实行临时免费?
最近的确很多网红景点都实行了临时性的免费政策,因为小马在杭州,正好这几天看到免费开放的措施,于是去走访了几个。如果你最近有打算到来杭州旅行或者你是本地人的话,那么不妨可以按照我这个路线来寻找杭州最美的春色。
目前杭州有哪些收费的景点免费开放呢?可以说目前杭州绝大部分的收费景点都免费开放了,除了密集型的景点和寺庙。其中包括了太子湾公园、西溪湿地、玉皇山、杭州植物园、杭州动物园、超山风景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岳王庙、黄龙洞、飞来峰等等。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临时免费景点,我们该如何筛选呢?如果你喜欢人文景点的话,那么小马非常推荐去这几个地方:钱王祠、灵隐寺飞来峰、玉皇山、岳王庙、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塘栖古镇、郭庄、六和塔等。
如果你喜欢自然风光的话,那么小马非常推荐大家去这几个地方:太子湾公园、西溪湿地、云栖、植物园、超山风景区、三潭印月等。
那么如何规划旅行路线呢?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杭州旅行的游客,那么不妨参考下面这条路线:
路线预计时间:4天
路线安排:这是一条既涵盖杭州常规的景点,又能看到一些人文风情,重要的是可以打卡几个杭州春天最美的景点。建议花2-3天时间去好好地玩。
第一天:湖滨--断桥--白堤--苏堤--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南山路(当然如果太子湾公园逛完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打卡浴鹄湾)
为什么挑选这一条路线:因为这条路线几乎是涵盖了杭州西湖春天最美的景点,其中在断桥可以看到宝石山的风景;苏堤可以看到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杨柳依依春风得意的感觉;也可以看到太子湾公园规模庞大的郁金香,当然也可以看到浴鹄湾更为小众的西湖内湖风景。
第二天:寻找杭州的人文古迹和风情
路线安排:灵隐寺飞来峰--梅家坞
为什么挑选这一条路线:在杭州的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我个人觉得飞来峰造像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毕竟它的规模在江南地区的确不算太小,造像也保留着340多尊。虽然地处灵隐寺旁边,但是和旁边的寺庙相比,飞来峰往往小众了不少。从飞来峰乘车大约20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梅家坞,每年春天的时候来到这里可以看到龙井茶采摘的场景,可以欣赏到特色的景致。
第三天:寻找杭州小众文物
路线安排:玉皇山--慈云岭造像--城隍阁--宝成禅寺--河坊街--南宋御街
为什么挑选这一条路线:在杭州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岳飞墓、良渚遗址、西泠印社这些网红的景点。但其实杭州还藏着不少小众且欣赏价值极高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慈云岭就是五代时期的遗存,比如说宝成禅寺中保留着唯一一座有绝对纪念的麻曷葛剌造像,比如说缩影南宋史的南宋御街藏着众多近代的古建筑等等。
第四天:
西溪湿地--返程
为什么挑选这一条路线:西溪湿地或许是杭州市区最贵的景点之一,门票80元如今临时免费开放给大众,可谓是性价比满满。更何况春天是西溪湿地最美的季节,这时候来到这里可以看到众多的春色,比如说桃花,樱花和二月兰都纷纷开放;比如说可以乘坐手摇船欣赏两岸的风光等等。
这条旅游路线的亮点提炼:根据上面路线中的景点,小马精选几个最喜欢的分享一下亮点:
飞来峰造像 小马推荐指数:四星半
这是浙江乃至江南地区规模及其庞大的石刻造像,保留着从五代到元代时期的佛像石窟,如今保留着比较完好的石刻有380多尊,重点可以关注最早的造像就是周广顺元年(951)滕绍宗所造的弥陀三尊像。规模最大且最网红的布袋弥勒佛造像群,不过小马个人最喜欢的是最特色的梵式造像尊胜佛母像以及宋代石刻精华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
太子湾公园 小马推荐指数:四星
虽然往年这时候太子湾公园可谓是人山人海,但今年因为特殊情况每天限流5000人,因此旅行者可以好好地感受太子湾的春色。太子湾很大,每年春天的时候,这里的樱花,梅花,桃花,二月兰纷纷开放。不过最特色的自然是太子湾公园里的郁金香,几十万朵郁金香齐放,分外美丽。
西溪湿地 小马推荐指数:三星半
三月的西溪湿地,幌菊、郁金香、二月兰、玉兰花、樱花都竞相开放,可以说同样是杭州最美春天的打卡地,比起太子湾公园的网红气息,西溪湿地反倒多了几分充满原生态的景致。
5月1日之前,杭州西溪湿地免费开放给大众。来西溪湿地有两种比较不错的玩法,分别是船游和徒步两种玩法。在入口处就可以乘坐江南特色的手摇船沿着西溪湿地的水路一直前往西溪湿地的北边,沿途可以欣赏到小桥流水,百花盛放以及竹林小径的田园风情。另一种玩法就是以徒步游览西溪湿地,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因为可以邂逅到散落在树林之中的古民居和院落,仿佛有种走在水乡古镇的感觉。
西溪湿地重点关注的景点:深潭口、福堤、绿堤、寿堤、河渚街、西溪水阁等
梅家坞 小马推荐指数:四颗星
如果你对茶文化感兴趣的话,那么春天来到杭州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梅家坞。这可是杭州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地之一,同时它也是一座拥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此一定会让你体验到不一样的杭州人文风情。
春天来到这里之后,你可以看到嫩绿的茶园,密集的树林,所到之处都是被绿色重重包围。况且这时候可以看到采茶女采摘过程以及茶农制茶的过程,可谓是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西湖龙井茶味道。
其他景点推荐指数:玉皇山和慈云岭造像 推荐指数:四星半
宝成禅寺 推荐指数: 四星
南宋御街 推荐指数:三星
河坊街 推荐指数:二星
苏堤和花港观鱼 推荐指数:三星半
其他杭州旅游贴士:1、这些景点虽然免费,但是往往为了避免扎堆实行了预约的措施,所以一定要提前在官方平台预约,尤其是周末出行的话,一定要提前至少三天时间预约。
2、杭州的春天往往是夹杂在冬夏两个季节,因此提起你反复无常,前一天可能热得像夏天,第二天就冻得像是回到了冬天,因此这时候来这里的话一定要多准备一点衣服,以防万一。
3、哪里去买特产比较适合?
不少人来到杭州可能都会询问哪里购买特产比较适合,并且很多人都想要购买茶叶或者丝绸,大部分都会选择在河坊街购买,小马不建议大家在这里购买。
想要买丝绸的话,可以前往体育场路的丝绸市场,这里的价格相对来说合理,况且相对来说质量也会好一些。想要购买茶叶的话,可以前往梅家坞等产地购买,前提是一定要懂茶,不然可能会被坑或者买贵了。
以上就是小马推荐的近期免费开放的景点旅行攻略,喜欢的话可以收藏,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可以给小马留言。
如何区分锦鲤的品种?
锦鲤:Cryprinus carpiod 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锦鲤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由于养殖环境变化引起体色突变,通过近300年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而培育出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锦鲤分类据国际锦鲤界相关资料介绍,锦鲤的分类,根据鳞片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即普通鳞片型和无鳞型或少鳞型,无鳞的草鲤和少鳞的镜鲤是从德国引进的,所以常叫做德国系统锦鲤。按其斑纹的颜色即可分为三大类,即单色类如浅黄、黄金、变种鲤等;双色类如红白、写鲤、别光等;三色类如大正三色、昭和三色、衣等。现在,全日本的“爱鳞会”则采用13种的分类法:红白锦鲤、大正三色、昭和三色、写鲤、别光、浅黄秋翠、衣、变种鲤、黄金、花纹皮光鲤、写光鲤、金银鳞、丹顶。红白红白的观赏要领在锦鲤中,最受欢迎的品种是红白。红白是白底上只有红色花纹的锦鲤,是红色和白色组合的单纯品种,但是正是这种简单的组合,在鉴赏上有很深远的意义。锦鲤爱好者对于红白的评价是,「始于红白,而终于红白」。其中红白还有银麟红白、德系红白两个品种。银麟红白银鳞黄白的特征红白体表有银鳞的品种。因为在很细腻的红白上再加上银鳞,所以更显得华丽,是非常有人气的品种之一。德系红白大正三色大正三色的观赏要领在红白上加上黑色斑纹的锦鲤。因为以前写作「三毛」,所以现在通称叫「三色」,文字用「三色」记载。通俗的说,在白色表面上有红斑和黑斑的红,白,黑3色锦鲤是大正三色。其中大正三色还有银麟大正三色、德系大正三色两个品种。银麟大正三色银鳞大正三色的特征和昭和三色一样,红,黑,白的大正三色上有银鳞。德系三色昭和三色昭和三色的观赏要领和大正三色相比,墨比较多,白底比较少,它与红白、大正三色并称为“御三家”,为锦鲤的代表品种。昭和三色是从幼少期到5岁左右变化比较大的品种,5岁以后,变化就不怎么大了。其中昭和三色还有银麟昭和三色、德系昭和三色、金昭和三个品种。银麟昭和三色德系昭和三色金昭和丹顶通体雪白,只有头顶正中有一红色圆斑,游时如白龙翻江,静时若丹阳卧水,在风水上主事业兴旺,官运亨通,因而又有“鸿运当头”的美称。其中最为官宦人士所喜爱的是素有“官鲤”之称的丹顶。白写白写锦鲤是写鲤的一种,该类品种分别在白色、红色、黄色的底色上有大块的墨斑,有如大块的墨色写画在上面,故称为“写鲤”。绯写整体上看由红黑二色构成完整的体色。绯写锦鲤是写类锦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锦鲤群属中的普通品种。它独特的颜色和斑纹特征使其非常易于辨认和识别。浅黄背部呈深蓝色或浅蓝色,一片一片的鱼鳞外缘呈白色而左右脸部,腹部以及各鳍基部呈赤色的锦鲤称为“浅黄”。赤松叶赤松叶是浅黄的亲戚。单说松叶的时候,是指棕色类型的松叶锦鲤,体色是红色的叫赤松叶,体色是黄色类型的叫黄松叶,全体发光的叫赤松叶黄金秋翠秋翠是锦鲤的一种,为杂交品系,在鱼背上有一条紧密排列的鱼鳞,秋翠锦鲤(10张)一直到鱼体尾部,腹部的侧线上也有一排鱼鳞,其他部位没有鱼鳞。蓝衣在红白的红色斑纹中有蓝色的网眼模样的品种叫蓝衣。蓝衣是以前一种叫「五色浅黄」的原种锦鲤和红白交配作出的品种。网眼浓厚非常均匀,红色很浓的蓝衣是优秀品。葡萄衣葡萄衣的特征红底的深棕色或者乌贼墨色的衣系锦鲤叫葡萄衣。九纹龙乌鲤系的鲤和德国种交配作出的品种,是体表和乌鲤一样漆黑的德国锦鲤。因为头部和背部的有些地方脱落成白色,所以看上去好像有白色斑纹一样。墨模样,根据时期的不同,有时候变化很大。红色九纹龙九纹龙的墨下有红的品种叫红九纹龙。是九纹龙和德国红白交配作出的品种。茶鲤茶鲤是经与德国鲤交配而产出的品种,所以摄食力强,容易长大。 悠然游泳,易与人驯熟。茶鲤与黄金的特性有些共同点。例如,在夏天时色调暗的锦鲤,到了秋天却摇身一变成为色调鲜艳等共同点不少。银麟茶鲤空鲤和茶鲤同一系统,因为和接近灰色天空的色调,所以就叫空鲤。银麟空鲤山吹黄金黄金和黄鲤交配作出的色调是金黄色的品种。山吹黄金品种的确立后,即使在高水温中,金黄色也不会变黑。从白色金黄色到金黄色很浓的的各类山吹黄金中,后者很让人喜爱。白金白金黄金锦鲤遍体金色的黄金锦鲤时下很受商务人士的青睐,给人像冬天滑雪的印象那样白,浑厚,有豪华味道的品种。银麟白金孔雀黄金有五色发光的锦鲤叫孔雀黄金或者叫孔雀。同样,越是发光的锦鲤越优秀。因为有很高的人气,近来好像各种交配比较多,出现了有很多丰富多彩斑纹的孔雀黄金。银松叶与浅黄锦鲤同属古老的锦鲤品种。在每片鳞上浮现出黑色斑纹。若在红色鳞片上浮现白色斑纹,称为白松叶锦鲤。若在赤色鳞片上出现黑色斑纹,称为赤松叶锦鲤。乌鲤乌鲤是浅黄真鲤的分支,全身比真鲤要黑得多,全身如涂上黑漆一般,巨大的乌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游弋于水中独特的黑白色犹如国画用黑白写意般简明却不乏意境,更使得观者在欣赏鱼的同时得到了精神的熏。攸县的地理地貌概况?
攸水、沙河是攸县两条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网岭为脊背向南、北分流,构成了攸县“东西多山,南北开口,中为丘陵”向东略斜的“申”字形势。
攸县北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南以粤、桂为通衢,东为通赣、浙之枢纽,西为往衡、黔之捷径,因有“潭之门户、衡之径庭”之说。唐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说,攸县“当南岳之东隅,连云阳之福地,振潇湘之胜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县地域的形胜。
攸县地貌总的特征,中部“萝卜头”状为冈地平原,由岗地平原中部地带呈阶梯状分别延向东西两面褶皱断裂区为山地。东部地势自东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递降;西部地势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构成东西两边群山环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势低的形状。县内最高山是东部鸾山、银坑和茶陵县相邻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处是中部一带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仅69米。
以地壳构造变动强烈程度、性质、形迹的组合规律,可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从东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齿岭——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鸾山银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带和黄丰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把,雷打石、甑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帚)看,由于褶皱紧闭,隆带地区形成崇山峻岭;而断裂的发育,促使山势更加陡峭,切断山势的连绵,形成了攸县群山峻岭,山峰突兀的独特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在县境中部,以大同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埠江——廖公铺——巨田一带为界;西以皇图岭新和周家屋——坪阳庙龙泉——槚山株形——大同桥黄沙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一带为界;南至北70公里,东到西20公里,这一“萝卜头”状区域为狭长断陷盆地。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西部之东,为断陷盆地截断,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壳以褶皱为主,断裂层次。
攸县的山,险而奇,攸县的水,清而丽,群山环绕,众水交错,形成了县境的南国景色。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可谓攸邑山水之美谈。
山峰挺拔
攸县的山脉是罗霄山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余脉的延伸,县内东部、东北部、东南部与西部山脉均起源于与江西莲花、湖南茶陵交界的太阳山。县域边境山脉绵延,东北主要有欧公山、泉塘山、封侯山、武功山、柑子山、太阳山、大鸟山、霹雳岭、压花岭、一路岭;北部主要有太平山、甘棠山;西部有严仙岭、明月岭、凤凰岭。
边境山脉向县境内延伸,形成天子山、高厚岭、东岳山、司空山等余脉。由于地质褶皱原因,在群山起伏的山地中,涌现不少挺拔的山峰,构成攸县山区的雄伟气象。
攸县山地面积85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2.25%,海拔在300~1404.9米之间。县内山峰海拔800米以上者有113座,其中1000米以上者26座,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如与江西莲花交界的婆婆岩、大坳上、罗霄岭、兔子岭;与湖南茶陵交界的茅湖里、大和仙、阎王壁、杨柳仙;与江西萍乡交界长岭、广寒寨等山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其中与茶陵交界的大和仙海拔1404.9米,为全县最高峰;其次是与江西莲花交界的兔子坪,海拔1217.4米。
从边境延伸至县境内地的山脉,最高的是兰村、鸾山、漕泊交界的小坞仙,峰高海拔932米。黄丰桥与柏市、漕泊交界的金城山海拔909米,其他如酒埠江的峻高咀、紫云峰、柏市温水的大井头、天子山以及司空山的茅庵,山高都在海拔800米以上。此外还有众多挺拔的无名山岭,杂在诸大山峰之中。
由于山峰突兀,形状各有不同,于是便有了形形不同的山峰、岭的名字。依山形取名的如凤岭、鸾山、鹤岭、大鸟山、丫尖山、马鞍山、马头岭等。以人名代山名的如:欧公山、司空山、严仙岭、大川山、圣寿山等。依山有某一特产名如:甘棠山、梓木岭、白石岭等。以某一传奇故事代山名如:灵龟峰、紫麟峰、大虎岭等。
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构成攸县山峰神奇的色彩。择县内著名山、峰、岭、寨分述于后:
欧公山在距县城70公里的柏市镇东北的泉康村,是攸县与江西萍乡、莲花县的交界点。峰峦耸拔,其中婆婆岩海拔1161米,大坳上1134米。为何称欧公山?相传明朝初年,山内盘踞一股土匪,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当地叫苦不绝。之后,有武士欧阳伟等,决心为民除害,一举铲除这股作恶作祸的盗匪。人们为纪念欧阳伟除暴安民功德,将此山命名为“欧公山”,欧公山属武功山西南余脉,县志载:“县龙于此起祖”。历铁炉坑、五马回湖、太平山和甘棠山分脉,重岩邃谷,绵亘近30公里。
甘棠山以生长甘棠树而名。今称广寒寨。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黄丰桥镇北境广寒坪村。寨有大、小寨之分。大寨为主峰,海拔1088.5米,小寨822米,古称“插天”。广寒寨为“分龙之所”,出寨东诸水,皆流入攸水汇入洣江;出寨西北诸水循梓木岭西北行,至皇图岭汇入北江,至醴陵铁河口合渌水。
梓木岭因产梓木因而名。距县城55公里的山关与黄丰桥镇交界山。在广寒寨之腰,岭北为攸北乡,逾岭上下各5公里,为攸东北乡往来必经要地。先是险峻难行,附近居民凿石开路,过者称便,今有公路通过。
排山亦称牌山,因山如牌绵延5公里而名。在距县100华里湖南坳乡东部,与黄丰桥镇南部广志村接邻。
牵牛岭山势横亘,似人牵牛而过。为湖南坳乡沙洲里村与酒埠江镇东塘村接界山。山中竹林茂盛,绵延10公里与排山竹林相接,是湘东竹林产地之一。
太阳山在距县城65公里的殷江,与江西莲花县接界,是武功山西南余脉在此向南北延伸的主轴,因山高似与太阳相接而名。在太阳山,无论何时何处,太阳都与山峰相吻。其中金子岭,如“金”字形,高耸入云,山麓有石涛岩,二十一年(1932)至二十七年(1938)是湘赣苏区游击队活动中心。
鸾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鸾山镇,形如鸾舞,故名。“鸾峰迭翠”为古《攸江十景》之一。
小坞仙在距县城60公里的兰村满江与鸾山镇交界处,清余解《小坞山》诗说:“梯径藤蔓牵,飞空云雾倒,四望青朦朦,石涛隐相照……寥寥千载迹,石径几人扫?”
香山因山高风急有清香而名。距县城40公里的下田与鸾山镇接界处。上有香山寺,禅门对联云:“佛殿有法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观。”又有彭祖庙,以山高喻寿高。洪特书在《晓登香山》诗中说:“却顾所来径,云海碧重重,坐久清香生,缥缈来晚风。”
大鸟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东江乡,即今鸾山与银坑以及茶陵县交界处,其中大和仙为最高峰。山顶有凤仙祠,为唐时邑人淮东提举彭某归后所立。前志载:“唐,彭提举官淮东,有神名凤仙,最显。归,立祠山巅祀之。”因有大鸟来翔集,故名。
慈峰山在县东乡的酒埠江镇。清初祖辉禅师开址,法孙问山雨波禅师建寺于山巅,以大禅宗风。
飞龙山在县东乡黄丰桥镇东岳山村,毗连兰村燕山,群山起伏,如龙,欲飞,故名。最高峰中段牛皮湖,海拔545米,龙头岭上高峰579米,龙尾山基峰347米。地势险峻,可通往柏市、兰村乃至江西萍乡等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萍乡人龚祝台与黄丰桥本地人贺祖乐发动组织哥老会成员百余人,占飞龙山为寨,响应革命党人组织的萍、浏、醴武装起义。
司空山旧名麒麟山,因山形状麒麒蹲伏而得名,在距县城20公里的莲塘坳乡月龙、阳升观村。南朝官居司空的张巴玉曾在此山修道白日,故改名司空山。司空山属武功山南向余脉,层峦叠嶂,醴泉清冽,周围有36峰、18溪、13涧,最高峰茅庵,海拔791米。司空山面积5.2平方公里,奇峰异景驻于其间,中有南溪自东向西回环流出,拐了18个大弯,俗称18个“鱼栏闩”,两侧山峰,有的肃然壁立,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双臂怀抱,有的势若奔腾。山上竹木葱茏,鸟语花香。主峰前有龙潭,清澈如镜,泉喷似珠;侧有凤涧,相传梁天监年间,常有凤鸣于此;下有石坑,为炼丹池;阳升观在其东麓。最为壮观,宋太学博士彭天益曾游此,作诗赞曰:“历历仙家遗旧迹,清奇端不让蓬莱。”清陈廷遂在《望阳升观诸山》诗中说:“怅望仙山何处是,白天云际耸蓬莱。寻常一路从头问,三十六峰当面来。流水浮花归洞口,清风随客上天台,松间若见卢琼在,不惜殷勤送酒杯。”
司空山的建筑,据同治《攸县志》载,有15观、16庵、12亭馆、12石室、2书院,还有胜迹洗药池、司空故宅等。现为道教胜地。
圣寿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黄丰桥乌井村,原名乌金山,盛产煤,后五代楚王马殷赐今名。
紫云山在距县城东北60公里的高枧,旁有灵龟岩,岩内有水一泓,内藏二白龟,每出时,常见紫云浮其上,因名紫云山。灵龟寺在其前。
泰华山在皇图岭镇长华村,距县城60公里。清初,邑贡生刘玢《重游泰华山记》称泰华山:“支分甘棠,地接萍醴,横亘三邑,特出众山之表,周围十数里,左有天平寺、苦麦庵,右有玉泉庵、金华观,皆在其麓。东西两径,石路盘桓,古松交荫,一步一级,且上且望,所历愈高,所望益远……”
凤凰山常有凤凰翔于其上而名。在县城西北60公里的槚山乡、丫江桥镇西境,地处衡山、株洲(县)边界,与明月山、严仙岭成为县西北部自然屏障。明末,镇将黄朝宣屯兵山上。
严仙山因太小严真人修道成仙而名。在丫江桥镇严湖村,北与明月山对峙,西南连接凤凰山,三峰如螺。
明月山县城西北45公里的丫江桥镇的高峰村,与醴陵、株洲交界。主峰海拔860米,以峰峦高耸,“月出光耀先见”得名。面积6.4平方公里,左与观音、严仙二山相望;右为延绵起伏丘陵。峰脊“石圆如月”,山腰为林带,地质属花岗岩区、蕴藏铀矿,现少量开采。
明月山地势险要。太平天囯西王萧朝贵率起义军由此北进;七年(1918),军刘建藩率兵经此追击张敬尧军阀的东路北兵;十六年(1927)革命者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攸北暴动”。
大川山因唐时大川禅师结茅而居得名。在县城北50公里的皇图岭镇阴泉村。旧志载,唐广德(763—764)年间,闽僧良桔入山,建慈云寺以居。《五灯会元》载,石头希迁法嗣有潭州大川禅师,住大川山。日本国绘制的《唐五代湖南地方禅宗地图》也有“大川山”名,在攸县位置。疑僧良桔即大川禅师。
五峰山山有五峰。在县南陲渌田镇东部五丰村,处于攸县、安仁和茶陵三县交界处。峰顶雷公山,海拔622.8米,山腰一庵,名曰“碧云”,已废。
丫尖山在距县城南20公里的渌田乡。清康熙五(1719),茶陵陈名骐,籍界侵占,邑庠生蔡上桂诉于官。知县陈溥,会同州牧朱勘测,山属攸管,攸县人周廷伸建玉壶寺其上。有碑。县人蔡来仪作《丫尖峰记》称:“丫尖峰亚于五峰,忽起层峦,故以峰名。”丫尖山四面耸峭如壁,其势孤高,雄踞于渌田东北。
马鞍山在县城西10公里鸭塘铺乡南境,下临洣水,界连衡东,形如马鞍而名。山顶海拔175.2米,红色土壤。清嘉庆丙子(1816)知县赵勷于山脊马鞍中部建“凌云”石塔,直指蓝天,登塔远眺,攸衡边境风光尽收眼底。
杨柳山在莲塘坳东部的巨西村,属武功山南向余脉,界连茶陵,毗邻凉江阎王壁,山势自北而南,坡度76°,砂页岩,黄棕土壤,上多灌木,下为林带,最高峰为杨柳仙顶,海拔1017米。山顶原有一庵,早毁。
金锋山在县城北40公里坪阳庙乡坪前、坪双村交界处,海拔250米。“金峰夕照”是坪阳庙(沙村)八景之一。
云泉山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河田,山北为醴陵,山南则为攸县。北江自萍乡市西部三尖峰流入攸县境,过长桥,绕麻城,至潇田与鹏江相会合,绕云泉山,入醴陵南。云泉山有北江、鹏江锁钥之称。刘祖穆在《云泉山记》称其“云光出岫,泉声在溪,新篁古松,回青转绿于旎旖潺溪中”,山于是以“云泉”名。该山“上则石壁凌峥,矗矗嶷嶷,古刹踞翠微间,岚霏烟霞,时呈异状”。登山可东望紫云峰,广寒寨诸山。
灵龟峰古称保障峰,在县城东郊1.5公里处,孤峰耸峙,其山如龟出穴,踞水上游,因名。县人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常踏青登高于此。峰脊有灵龟峰寺,内奉镇武大帝,观音大士,寺周古树参天,青翠葱茏,古籍誉此为“梅城第一峰”、“攸邑亘古胜迹”。峰下,洣水西流;对岸,白茅洲风光旖旎。前人到此多有题咏,均存县志。“最是桃花春涨好,惊涛吹作雪山来。”每当“春水方生”之时,于此正好观涛,清康熙时知县陈溥在《南云八景》诗中,将《龟峰观涛》列入八景首篇。
紫麟峰亦名麒麟山,在距县30公里平分田。相传,汉晋间,葛苏二仙跨紫麟入山修炼,后人每见紫麟在山中游食而名。赵永言诗云:“紫麟瑞蔼春风暖,白虎丹成夜月明。”
石龙峰在距县城15公里的莲塘坳乡月龙村,为司空山36峰之一,山顶有石蜿蜒如龙,故名。
鹤岭在县城东20公里的银坑,为司空山36峰之一,时有白鹤回翔于上,故名。宋彭天益曾隐居于此。
凤岭岭形如风。在县城东北,柏市镇凤塔村,上有分水坳与江西莲花为界。元元贞初年(1295),县人谭渊建凤山书院于其下,攸州教授陈康祖有记。“凤岭朝霞”为“攸江十景”之一。
油铛岭亦油婆坳,在县城北40公里的湖南坳乡。上有聚仙台,可坐4人,相传群仙聚此,台上有池,泉水不竭,清甜可口。
马头岭形似马头。在县城北35公里的网岭镇荷叶塘村。北宋时,县令陈勃从江西迁攸县始居地。
脑头岭形如脑头。在上云桥镇老头岭村。
圆湖岭在网岭镇宏市村。前期,在此创办私立圆湖小学。
紫鹤岭在新市镇回龙村,峰高132米。
白石岭因岩石白而名。在渌田镇丫尖峰西北,山多怪石,有似牛马形者,有似龟鳖形者。
芙蓉寨在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中江。寨上曾有异人钟洞云者结庵而居,以聚徒,数百里外有来朝拜者。又东5公里,有铁钉岩,与茶陵接界,为军事要地,皆前代居民保聚处。
凤凰山寨在凤凰山顶,明崇祯(1628—1644)年间,县人刘荒保据山防守,癸未(1643),张献忠率农民军破攸,荒保弃寨而走。湖南抗清主帅何腾蛟召黄朝宣入凤凰山。屯营抗清。清顺治丁亥(1647)三月,清兵至攸,黄朝宣投降被杀,余部倚山固守,三年后被清兵荡平。
广寒寨以寨高耸入广寒宫而名。在甘棠山下。寨广数里,居民环聚,元时避兵于此。三,国民党军残部邓戈据此对抗解放军。
因地壳隆起褶皱而形成,攸县岩洞多属于石灰岩层,著名的有:
天蓬岩因有天蓬真人和石室禅师入住修炼而名。在广寒寨山下,洞壑深邃,中有龙潭,水泉不竭,明时蔡槐庭读书于山寺。
献花岩在漕泊。相传严仙会众仙于此,白鹿衔花来献,故名。明鸿胪寺丞刘习灌有诗。
甘棠岩在湖南坳乡下龙村茅陂。山势如狮,岩如狮口,洞内宽阔,可容数百人。一石伸出如舌,舌旁有两孔,上小下大,深不可测,有泉涌出,冬温夏凉。岩内建甘棠观,祖师殿座落狮舌上。
灵龟岩在紫云山。岩内可容数百人。岩内水池藏二白龟。七星岩在严仙岭,为严仙修炼处,上有丹井,水泉不竭。岩壁有诗,为严仙作。
钟鼓岩在酒埠江镇暮塘,距县城30公里。接壤宝相寺。岩空阔10余丈,光照深处,石壁泉流,日照金色,左壁有水池。岩前有两山,形如钟鼓,故名。又高枧天台山梦仙庵前,亦有钟鼓岩。
隐真岩又名显真岩。在宝相寺右。今新市镇平江村。
禹门洞在距县城东北70公里的柏市镇富头冲,漕泊水伏流至此,一见又伏,流出处为罗浮江(即攸水上游)。
金仙洞在漕泊献花岩下,内有奇像如佛。漕溪水伏流洞内,经15华里至禹门洞始见。
海棠洞在漕泊,道士朱玉琢修炼处,因洞前春秋海棠花盛开故名。
桃源洞在鸾山镇桃源。内有石池、石床、石马;前有古塔,为游览胜地。
皮佳洞在鸾山镇皮佳村,又名水源洞。宋隐士皮文通卜居洞侧,遗诗犹在。明《一统志》云:“中有湫,世传卢真人得。”
白龙洞在漕泊,洞内分上、中、下三层,宽大幽深,洞中有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
攸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许多历史传说,仁人志士们用这些历史传说,也为地名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有哪些比小说更加离奇的事情?
古代人的最大的愿望无外乎当皇帝,当神仙。当年公孙述做梦,梦见自己有十二年的皇帝运,他醒来对身边的人说,当皇帝是好事,可惜时间太短了。他身边的人回答说,当一天都是好的,何况是当十二年呢?于是,公孙述称帝。十二年后,被刘秀所灭。公孙述战死沙场,全族被杀。
所以,在当皇帝的这个问题上,人的选择很坚定。于是,为了当皇帝,就发生了无数离奇的事件,连写小说的人都想不到。
在唐朝敬宗的时候,就发生了张韶事件。张韶是当时唐朝官营的染署(染坊)里的染织工人,他有个好朋友叫苏玄明,是一个算命的。这一天,苏玄明对张韶说,“我算了一卦,咱们将来会一起坐在皇帝的御案前吃饭。”
张韶一听,那不是当皇帝嘛。于是张韶和苏玄明组织了一百多人,把武器装在运送紫草的大车里,攻入皇宫。唐敬宗和宫内的闻讯仓皇逃跑,张韶和苏玄明没有抓到唐敬宗,于是就在皇帝的御案前吃起饭来。
张韶对苏玄明说,“你的卦算的真准,我们现在不就在皇帝的御案前吃饭了吗。”苏玄明突然大惊失色的说,“难道就到此为止了吗?”这时唐军已经纠集起一支围攻过来,最终张韶和苏玄明战败身死。
相比起张韶和苏玄明的,更离奇的是明朝的明末三大案的“红丸案”的主角泰昌帝朱常洛的皇帝之路。这才验证了那句当一天皇帝也好的话是何等心酸。
朱常洛的出生是一个错误。他是明神宗在他的母亲李太后的宫中,私幸了一个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生下了朱常洛。由于朱常洛的母亲地位卑贱,神宗对他们母子根本不关心。只是因为在他的母亲李太后的坚持下,才承认朱常洛长子的地位,封王氏为恭妃。
而神宗另有宠妃郑氏。郑氏也生下了皇子。于是郑氏要求神宗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这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此事,使得君臣关系十分紧张。最终,在内外压力下,神宗立朱常洛为太子。
因为神宗对朱常洛不关心,下面的人也不拿太子当回事。太子进学,在冬天里竟然衣物单薄,屋内寒冷,冻得颤抖。至于其他无礼之处,连他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他的老师气得怒斥那些随从,“这是国之储君,将来你们的皇帝,你们这样对待他,像话吗?”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朱常洛平日里度日如年的惨状。
后来,又发生了“梃击案”。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内官韩本用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所指使。后来因为此事牵扯郑妃,在皇帝的授意下,参与的人全部被杀,不了了之了。
朱常洛好不容易力尽无数苦难,等到了神宗驾崩,登上了皇位。于是,他过上了那些人羡慕的皇帝生活。为了弥补过去的裂痕,郑妃给朱常洛进献了八名美女,结果没有几天就把朱常洛给累病倒了。
朱常洛吃了药以后,身体越来越不好,然后病急乱投医,又吃了所谓的“红丸”。结果,朱常洛在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后,突然死亡了。这个案子后来被称为“红丸案”。
朱常洛的一生,是任何小说家都不可能想象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死亡,都是那么的离奇。那些想当皇帝的人,可以作为借鉴。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20世纪90年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