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的鱼身有粘液正常吗(鱼缸有粘液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黏液的作用可大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鱼缸里的鱼身有粘液正常吗,以及鱼缸有粘液怎么回事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关注我们祥龙鱼场哦。
本文目录:
- 1、金鱼身上出现一层白色的粘液怎么回事?
- 2、鱼的身上会有黏液,这是它们自带的吗?
- 3、为什么鱼的身上会有粘液
- 4、鱼缸内有一层白色透明的附着物是怎么回事?
- 5、锦鲤换完水身上都是粘液丝怎么回事刚换的新水,但是有的鱼身上出现很多粘液,水上面漂一层粘液
- 6、锦鲤为什么身上有白色粘液(层状)
金鱼身上出现一层白色的粘液怎么回事?
那是寄生虫.
(-)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白点病、寄生虫性烂鳃、鱼虱、锚头蚤、三代虫等。
(二)、寄生虫鱼病与防治:
1、白点病
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发于春末或秋初,水温16℃-24℃时是流行季节。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病原体名为白点虫或多子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虫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体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剥取鱼体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加分泌大量粘液。患有此病的金鱼在鱼体的体表、鳃盖、鳍上有许多白色的小点,严重时整个身体像覆盖着一层白霜(白色粘液),使金鱼体色暗淡,缺乏光泽,游泳无力,生长几乎停滞,常浮于水面。同时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鱼鳍从边缘开始溃烂,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小瓜虫适宜的水温为15℃~25℃,低于10℃和高于28℃其发育停止,28℃以上时幼虫极易死亡,因此升高水温可预防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24小时找不到寄主即死亡。
防治方法:
做好鱼池及鱼体消毒,池水陈旧污浊是白点病引发的重要原因。延长自来水晾晒期,让水“熟”透。用150V加热棒,2-3天内鱼缸内水温徐徐升至30℃以上,小瓜虫能自行脱离鱼体死亡,持续1-2天可全部杀死它,用吸虹吸出缸底污物及病原体,加适量新水。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减半。
食盐是小瓜虫的天敌,可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季20分钟,冬季30分钟。
成虫杀除难,但幼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用0.5ppm的孔雀石绿水溶液药浴鱼体,夏季15分钟,冬季20分钟。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
用30ppm的福马林全池泼洒。也可用硝酸亚汞,一盆水用0.001毫克,浸洗受感染的鱼体。(笔者提示:硝酸亚汞毒性很强,使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鱼的身上会有黏液,这是它们自带的吗?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些鳞片已经退化,由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在它们的皮肤上有一种黏液腺,黏液腺里的细胞能分泌大量的黏液,黏液布满鱼的全身,形成了一个黏液层,使它们的皮肤十分光滑。你知道鱼身上的黏液有什么用途吗?
黏液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对鱼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细菌、霉菌、寄生虫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蚀,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以保证鱼的正常生存。
黏液对某些鱼来说还是逃命的法宝。比如鲶鱼的身体表面就有一层黏液,可以帮助它游得更快,使敌人很难捉到它。泥鳅也是依靠黏液才能够在泥水中通行无阻。
黏液还可以帮助鱼类繁殖。在生殖季节,有的雄鱼用黏液黏住一些植物形成鱼巢;有的雄鱼将吹出的气泡黏附在黏液上形成泡沫块,为的是使雌鱼易于产卵。
正常情况下,鱼体表必须要有一层粘液,但是,如果鱼体表粘液过多或过少均为不正常的异常现象,都会造成对鱼体的伤害,但成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采取的避免措施当然也不同。如果体表粘液减少甚至没有了,多表现为粗甲即鱼的鳞甲粗糙无光泽,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捕捞不慎或者运输不当后造成的,如果不能恢复体表粘液的重新形成,那鱼将必死无疑。
鱼的体表粘液增多也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异常现象,这就意味着外界环境有不利因素的存在,并且正在危害鱼的健康。引起鱼类体表粘液增多的四个原因、水质因素:水质恶化或者长期不换水的水质老化,以及水中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浓度,或者是极端的酸碱度环境,也可以是酸碱值的突然大幅度波动等等均可造成鱼类体表粘液的增多。
为什么鱼的身上会有粘液
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我们平时所能见到的鱼,体表大多包裹着坚硬的鳞片。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鳞片便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
鱼类的表皮很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与水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等。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
而像鳝鱼、鳅鱼(泥鳅)、鲶鱼等这些没有鳞片的鱼类,体表分泌的粘液显得格外重要。这些鱼类身上的鳞片已经退化,为了保护直接暴露在外的皮肤,只能靠这些粘液了。除了上述的作用外,有了粘液的存在,鱼的皮肤就可以不透水,这对维持鱼体内渗透压的恒定有好处。尤其是一些江河洄游的鱼类,身上有了粘液就能帮助它们适应水中盐度的变化。
它虽然不能阻挡硬物的撞击,但可防止毒菌的侵袭,阻挡水中有害物质从皮肤进入体内。其实,黏液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一些。有了它的存在,鱼的皮肤就可以不透水,这对维持鱼体内渗透压的恒定有好处。尤其是一些江河洄游的鱼类,身上有了黏液,就能使它们适应水中盐液浓度的变化,还可以减少水的摩擦力,帮助鱼游得更快更省力。
鱼缸内有一层白色透明的附着物是怎么回事?
那是水和鱼分泌出来的一种粘液 ,这个粘液在鱼的身上也有,是属于保护皮肤的一种粘液 ,在养鱼的过程中,于自己身上会自动分泌这种粘液 ,而在没有外力伤害的情况下,这个年夜也会挥发附着在鱼缸上 。
锦鲤换完水身上都是粘液丝怎么回事刚换的新水,但是有的鱼身上出现很多粘液,水上面漂一层粘液
鱼有粘液是正常的,但是太多很明显就不正常了,很大可能是你换的水有问题,鱼在进入一个心环境时要适应,就会分泌体液保护自己,你要检查一下水,自来水要晒两天才好,水温也不要和原来的温度差太大,水里不要添加其他的东西,待鱼适应一两天后再喂食即可,。
锦鲤为什么身上有白色粘液(层状)
粘液是正常的,锦鲤分泌的粘液是自我保护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在鱼情绪紧张,或者换水过水时新环境的外在刺激,这时候鱼分泌粘液属于正常现象。注意的是,当鱼分泌粘液时也正是鱼体抵抗力最低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和鱼病的侵袭。解决办法,多观察少折腾勿乱下药,养好生态水,平均3-5天换1/3的水,待鱼过了自我恢复期就好了。
关于鱼缸里的鱼身有粘液正常吗和鱼缸有粘液怎么回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