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立鳞病什么药好使:鹦鹉鱼攻击怎么办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8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1、龙鱼立鳞病用什么药好?鹦鹉螺攻击怎么办?鹦鹉螺吵架时一定会受到损伤。特别是鱼鳞和嘴的部分经常受伤。有水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对鱼体的伤害。特别是在吵架中受伤的鹦鹉螺,如果水中的有毒物质超标,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七星刀与鹦鹉螺混养:身体两侧黑色圆形非常特别,鱼的性质温和。与鹦鹉螺混养最好选择体型较大的。如果鹦鹉螺吵得很凶,导致鹦鹉螺受伤,主人必须尽快处理,以免伤口扩大感染。
龙鱼立鳞病什么药好使
1、龙鱼立鳞病用什么药好? 鹦鹉螺攻击怎么办? 2、龙鱼总是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什么原因? 3、龙鱼总是在氧气旁边游吗? 4、龙鱼总是在水里游是怎么回事? 5、银龙鱼的烂鳞怎么办? 6、为什么养的龙鱼这几天总是徘徊? 鹦鹉打架主要是指在原缸里的鹦鹉欺负后来进入缸里的鹦鹉。 对我们来说,如何处理鹦鹉的争吵是关键。 鹦鹉螺吵架时一定会受到损伤。 特别是鱼鳞和嘴的部分经常受伤。 应对这些情况的最根本方法是种植水。 可以说,一缸水对鱼来说是最重要的。 有水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对鱼体的伤害。 特别是在吵架中受伤的鹦鹉螺,如果水中的有毒物质超标,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例如鹦鹉螺鳞病和肿胀的眼病。 相反,好的水质,可以在短时间内正常治愈伤口,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对鱼来说是件好事。 另外,鹦鹉热的混养也是鹦鹉与其他鱼种吵架的原因之一,因此,主人要想混养鹦鹉与其他鱼种,必须仔细考虑鱼种的选择。 罗汉鱼和鹦鹉鱼混养:鹦鹉和罗汉鱼从小就要混养,一旦长大就很难再混养了。 因为是领土意识很强的鱼。 从小就要一起抚养,让鹦鹉比罗汉大一点,不打架; 如果罗汉鱼很大,鹦鹉螺绝对受不了! 地图鱼和鹦鹉螺混养:这样鱼们长得快,吃得多,基本上地图鱼不会挑食,性格温和。 白鱼和鹦鹉的混养:鹦鹉是中间层的鱼,鹦鹉在水的最底层活动。 将两者混养可以增加水槽的愤怒。 利库德与鹦鹉的混养:寓意和鹦鹉颜色很配,但黑船红黑对比大很漂亮,黄金战船金红夺目。 菠萝和鹦鹉混养:混养体型的金菠萝很漂亮,一缸鹦鹉两只金菠萝很漂亮。 七星刀与鹦鹉螺混养:身体两侧黑色圆形非常特别,鱼的性质温和。 与鹦鹉螺混养最好选择体型较大的。 不容易被欺负。 如果鹦鹉螺吵得很凶,导致鹦鹉螺受伤,主人必须尽快处理,以免伤口扩大感染。 对于受伤的鱼,有用碘伏擦拭伤口腐肉流出血丝,涂上黄粉,用红色素软膏封口放入原缸的方法。 第二天用碘伏轻轻擦拭伤口,敷上药,然后每隔一天重复一次,可以加快伤口愈合。
龙鱼立鳞病什么药好使,鹦鹉鱼攻击怎么办?
鹦鹉打架主要是指原缸里的鹦鹉欺负后来进入缸里的鹦鹉。 对我们来说,如何处理鹦鹉的争吵是关键。 鹦鹉螺吵架时一定会受到损伤。 特别是鱼鳞和嘴的部分经常受伤。 应对这些情况的最根本方法是种水。 可以说,一缸水对鱼来说是最重要的。 有水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对鱼体的伤害。 特别是在吵架中受伤的鹦鹉螺,如果水中的有毒物质超标,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例如鹦鹉螺鳞病和肿胀的眼病。 相反,好的水质,可以在短时间内正常治愈伤口,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对鱼来说是件好事。 另外,鹦鹉热的混养也是鹦鹉与其他鱼种吵架的原因之一,因此,主人要混养鹦鹉热与其他鱼种,必须仔细考虑鱼种的选择。 罗汉鱼和鹦鹉鱼混养:鹦鹉和罗汉鱼从小就要混养,一旦长大就很难再混养了。 因为是领土意识很强的鱼。 从小就要一起抚养,让鹦鹉比罗汉大一点,不打架; 如果罗汉鱼很大,鹦鹉螺绝对受不了! 地图鱼和鹦鹉螺混养:这样鱼们长得快,吃得多,基本上地图鱼不会挑食,性格温和。 白鱼和鹦鹉的混养:鹦鹉是中间层的鱼,鹦鹉在水的最底层活动。 将两者混养可以增加水槽的愤怒。 利库德与鹦鹉的混养:寓意和鹦鹉颜色很配,但黑船红黑对比大很漂亮,黄金战船金红夺目。 菠萝和鹦鹉混养:混养体型的金菠萝很漂亮,一缸鹦鹉两只金菠萝很漂亮。 七星刀和鹦鹉螺混养:身体两侧的黑色圆形非常特别鱼的性质温和如果和鹦鹉螺混养的话最好选体型大一点的,不容易被欺负。若是鹦鹉鱼打架很严重,导致鹦鹉鱼受了伤,主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处理,以免伤口扩大感染,对于受伤的鱼,可使用的方法是拿碘伏把伤口腐肉擦掉,露出血丝,抹上黄粉,用红霉素软膏封口,放到原缸。第二天在拿碘伏轻擦伤口,上药,以后隔一天重复,这样可以使伤口好的快一些。龙鱼总在水里上下乱游是什么原因?
有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环境不适应。 2、鱼缸小,鱼游动不够宽敞。 3、有可能是外寄。 一、龙鱼之生态习性 龙鱼属于古代鱼类硬骨鱼纲中的骨舌鱼科,是古代鱼家族中的一员。野生红龙生长的水域,水温在摄氏24-32度之间,水质呈中性偏酸(6.4-6.9之间),硬度比较低。由于龙鱼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河床底多为泥底并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区,所以水生昆虫及鱼类丰富,而这些昆虫鱼虾类便为龙鱼的基本食物,属于上层鱼种。龙鱼捕食的区域为水面上的昆虫,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跃能力,从龙鱼的形态来判断其生态可知,龙鱼的视角是针对水面以上的东西而加以演化。 二、龙鱼之水质 饲养龙鱼的标准鱼缸,在幼鱼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鱼方面200CM X 80CM X 80CM(高),因为龙鱼的成长尺寸可长到50CM至80CM左右的体形,如果鱼缸太小,当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停止生长(缓慢),甚至会导致鱼体变形(畸形),影响龙鱼的形态,大的鱼缸可以增加它的活动量,充足的空间。 养殖密度: 若养殖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见密度一样要尽量的减少。 龙鱼适宜弱酸性或中型软水,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如用井水等硬水饲养时,要先把水煮沸,除去杂质,或者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过滤设备将杂质去掉,变为软水,才能使用。饲养水温为24~28℃,银龙、黑龙最适水温为27~28℃。当购入新的幼鱼时,在饲养的水中,必须加入少量抗菌素,以金霉素、四环素最好。用量为 1升水中加 13毫克,使水族箱内的水略呈微黄或微青色即可。 饲养龙鱼不能把水全部换掉,否则对鱼造成伤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鲜水,待鱼习惯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换少许的新鲜水。如水族箱较大,饲养鱼不多,换水更不必多。先由幼鱼开始饲养比较稳妥。龙鱼换水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换水太少,会使龙鱼各鳍不透明和眼球污浊,甚至产生鳃盖翻转等现象。每次换水要换去水族箱水量的1/4~1/5左右,不要超过1/3,以防水质起变化。有时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现象,这是换水太多之故。只要暂停换水,鱼鳍便可复原,鳞片也会慢慢长出。 龙鱼适应水质的能力很强,较理想的PH值为6.5~7.5之间,太低、太高都影响龙鱼的成长与发色。硬度3~12dH较为理想。 三、龙鱼的饵料 饲养龙鱼的饵料很多,在原生地的龙鱼以昆虫青蛙及小鱼为食,饲养下的龙鱼也可用这些活饵为食,但须注意的是,要多多变化喂食的种类,以免以后造成营养不均,及单挑一饵料,就是所谓挑食,喂食时要注意避免让龙鱼吃水底的活饵,因为时间一久,眼睛会导致下垂,或者吃的太肥也会造成此一现象,因为脂肪过多的龙鱼会造成影响眼睛底下的皮下组织松弛,另一种说法是龙鱼在自然的环境下是属于上层鱼类,正常情况眼睛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人工饲养的活饵通常在缸底活动,龙鱼为吃底部的饵,必须一直向下看,提供一个小方法,在水缸中放一个乒乓球,让龙鱼无聊时咬一咬,顺便可以让眼睛为了看乒乓球而朝上看,此一方法仅提供参考。 饵料的喂食关系着龙鱼身上的体色,龙鱼体色的关键在于虾红素的补充,虾红素是红色系鱼种不可获缺的东西,补充的来源可以使用各种虾类、蟋蟀、蟑螂、小壁虎或市面上所售的“爱族龙鱼饲料”和“喜瑞龙鱼饲料”及“德彩龙鱼饲料”。 人工饵料:取得容易,干净卫生,没有寄生虫,是较方便的饵料。目前市面上已有龙鱼人工饵料销售。龙鱼属肉食性,初改为人工饵料会不习惯,要经过一段时间驯饵,才会食用人工饵料。 生物饵料:生物饵料的供给品种很多,对于不同大小阶段的龙鱼有不同的供应饵料。 举例如下: (1)12厘米以下的幼龙鱼,开始吃食生饵,此时,可喂食刚蜕壳的白色面包虫,小溪虾(刚脱壳)去头、尾硬部分,血虫。此时期喂食要特别注意,少吃多餐,这对幼龙鱼成长特别重要。 (2)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饲喂正常的面包虫与小溪虾或1.5厘米左右的小鱼。喂小溪虾时要去掉虾剑,以免刺伤肠胃。此时生长迅速,吃食较多。 (3)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饲喂较大的小鱼、溪虾(剪除虾剑)、肉块、泥鳅等活饵。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活饵,如青蛙、蟋蟀、蜈蚣、蜘蛛、蟑螂等都是龙鱼特别喜欢的活饵。最喜欢吃蟑螂,要注意的是蟑螂不要受到杀虫剂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你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四、过滤和照明 幼鱼阶段的过滤以简易的上部式过滤器或外挂式过滤器即可,原因是幼鱼的食量及排泄量都小。这种过滤对幼龙鱼又有一个好的效果,即此过滤的出水为下冲式,对幼龙鱼有安全效果,并且各鳍也会张开。 中、大龙鱼的过滤就较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上部式过滤器; ②外置式过滤器; ③上部过滤十抽水式砂层过滤; ④溢流式底部过滤器。 还要有良好的生物过滤系统,滤材相当重要,常用的滤材有过滤棉、过滤生化棉、陶瓷料、环,任个人选择。 照明设备: 一般饲养龙鱼,都是在室内,无法直接日光照射,所以提供适当的光照是必须的,光照可以促进龙鱼的代谢作用,而且有显色效果。选择照明灯管要越接近自然光谱越好,为求视觉观赏效果,可搭配偏红之植物灯管。 灯具在使用上可分为上部灯具与水中灯具。上部灯具装置较方便,但光照度会因玻璃与水面折射而降低其照度,水中灯具则无此缺点,几乎可完全发挥灯管照度,其缺点为容易产生藻类。 扬水马达(冲浪泵广其功能除了能形成强力水流还可增加水中溶氧量,除此之外对龙鱼还有两个好处:①增加了龙鱼的运动量,可以维持鱼优美体形;②可避免龙鱼翻鳃。如果翻鳃经过手术修剪,在复原生长时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使生长的鳃膜平顺。 五、龙鱼之疾病防治 眼睛混浊: 1、眼球表面出现白浊,表示水质恶化,应将水族箱的水换掉1/3,提高水温至摄氏30度,并加入抗生素,数日之后,应会好转。 2、另一种情形,眼球的中心或附近产生白化的现象,甚至长出白色棉絮物,这种大多是营养不均衡或细菌感染所造成的,您可以投放:Sera(喜瑞)治细菌治生虫剂,或AZOO(爱族)治细菌剂直接治疗,同时提高水温至摄氏30度。 寄生虫症: 大多是以鱼蚤或锚虫为主。鱼蚤是一种扁平、盘状的甲壳类动物,直径约一毫米,吸附在鱼皮肤上吸鱼血。而锚虫是长型的寄生虫,通常埋在鱼体肌肉里,在附着的地方引起溃疡,红肿淤血,令龙鱼急促不安,摩擦鱼缸,食欲不振。医治方法同上。 立鳞症: 症状为鳞片竖起,看来好象松果般,又称松果病。原因是水质恶化和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可用盐水浴配合治细菌药,加强水中打气,每天换1/3水。 白点病: 由白点虫引起,属于纤毛虫的原生动物,多的时候,就象撒上白粉般,十分可怕,龙鱼会在鱼缸上摩擦身体,不想吃东西,此病蔓延迅速,而使表皮腐烂,严重会引至死亡。 治疗方法:市售许多品牌都可以有效医治白点病,如:Sera(喜瑞)治白点虫剂、AZOO(爱族)治外寄生虫剂。 腹水病: 大多发生在幼鱼阶段,起因大多是喂食不新鲜的饵料,或是饵料带刺,伤及内脏而引起感染,进而造成内脏腹水,后期腹水严重,鱼膘,使龙鱼失去平衡,虚脱而死。目前治疗此病并没有特效药。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磺氨治剂,并换水,再加高温度2℃~3℃。
龙鱼总在氧气旁边游动?
龙鱼属于上层鱼,一般不会在水下停留太长。
龙鱼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造成龙鱼紧张,出现趴缸。
第一,养鱼先养水,鱼缸之前是否做好养水?水质变化大也是趴缸的原因之一。由于是新鱼,入缸时,要认真做好过水,不能急。
第二,金龙鱼有些不太经吓,新鱼不适宜过长时间开灯,最好关灯静养,适应了鱼缸环境再增加开灯时间。客人来了,让他们尽量不围观不拍打。
第三,就可能是疾病引起了。建议仔细观察龙鱼的体表有无明显的病变,如泛红,立鳞,呼吸急速等。 龙鱼是否有较好的食欲?如果是白天趴缸,而晚上正常的龙鱼,大多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
最后,解决办法无非是鱼友常说的老三样:
升温、换水、下盐。
这是一种从调整水质的,也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鱼只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可以治疗许多龙鱼常见病。但相对与药物来说,老三样的起效速度较慢。
---------------------------【 升 温 】---------------------------
升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鱼的免疫系统,增加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病菌毒素的入侵。当
「升温的正确的做法 」
合理的升温范围应该是比原缸水上升3-6℃,根据鱼种的不同,这个范围大约是在30-34℃之间。以每天升温2-3℃为宜,升温过快会对鱼造成不适。升温必须配合加氧,要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为升温后鱼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菌的繁殖会加快,需氧量会加大。升温应配合盐使用,以减少鱼渗透系统的负担。
---------------------------【 下 盐 】---------------------------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防止水中的病毒在体内扩散,降低肾脏负担,减轻渗透系统的压力,提高免疫力。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下盐的正确的做法」
只有在鱼得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正确的时机。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的渗透调节能力,等真正鱼病的时候效果就差了,平时不可为。用盐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使用含添加剂的调味盐,比如加碘盐。盐应事先溶解并粗滤一下再添加,应在1-2天内逐渐的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
下盐的浓度要达到0.3%-0.5%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这个浓度对绝大多数鱼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鱼,例如有些“软水”鱼类和一些鲶鱼(例如清道夫),对氯化钠非常敏感,用盐要小心谨慎。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这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细胞的生理变化,会导致鱼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时,即使短时间的浸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
---------------------------【 换 水 】---------------------------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水质,迅速稀释水中的细菌和毒素,减少其对鱼的危害。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对鱼的伤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在硝化系统未建立完善、毒素超标、水质极度混浊等情况下,换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老三样”里的换水不是指一次性的,而是要坚持一个周期,天天或者隔天换水。一次的换水量国内普遍提倡20%—30%之间,国外有建议一次的换水量应在50%—75%之间。部分人会较为支持大量换水,因为这样效果快,对病鱼帮助更大。
「换水的正确的做法」
注意温度、氯气含量、ph的控制。换水的温度要比鱼缸水的温度高1-3℃为宜,切忌加入大量凉水,水温的降低会带来很多问题。氯的控制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当然困水最好,或者使用热水器里的水,适量的使用水质稳定剂也是除氯的好方法。每次换水ph的变化应小于0.3,否则会因ph变化过大造成鱼血液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加重鱼的病情,因此准备一支调校准确的ph笔还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只要控制好温度、氯含量和ph值,换水对鱼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大换水后要补足盐分,防止渗透压出现震荡。
龙鱼总在水上面游咋回事?
有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环境不适应。
2、鱼缸小,鱼游动不够宽敞。
3、有可能是外寄。
一、龙鱼之生态习性
龙鱼属于古代鱼类硬骨鱼纲中的骨舌鱼科,是古代鱼家族中的一员。野生红龙生长的水域,水温在摄氏24-32度之间,水质呈中性偏酸(6.4-6.9之间),硬度比较低。由于龙鱼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河床底多为泥底并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区,所以水生昆虫及鱼类丰富,而这些昆虫鱼虾类便为龙鱼的基本食物,属于上层鱼种。龙鱼捕食的区域为水面上的昆虫,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跃能力,从龙鱼的形态来判断其生态可知,龙鱼的视角是针对水面以上的东西而加以演化。
二、龙鱼之水质
饲养龙鱼的标准鱼缸,在幼鱼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鱼方面200CM X 80CM X 80CM(高),因为龙鱼的成长尺寸可长到50CM至80CM左右的体形,如果鱼缸太小,当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停止生长(缓慢),甚至会导致鱼体变形(畸形),影响龙鱼的形态,大的鱼缸可以增加它的活动量,充足的空间。
养殖密度:
若养殖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见密度一样要尽量的减少。
龙鱼适宜弱酸性或中型软水,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如用井水等硬水饲养时,要先把水煮沸,除去杂质,或者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过滤设备将杂质去掉,变为软水,才能使用。饲养水温为24~28℃,银龙、黑龙最适水温为27~28℃。当购入新的幼鱼时,在饲养的水中,必须加入少量抗菌素,以金霉素、四环素最好。用量为 1升水中加 13毫克,使水族箱内的水略呈微黄或微青色即可。 饲养龙鱼不能把水全部换掉,否则对鱼造成伤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鲜水,待鱼习惯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换少许的新鲜水。如水族箱较大,饲养鱼不多,换水更不必多。先由幼鱼开始饲养比较稳妥。龙鱼换水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换水太少,会使龙鱼各鳍不透明和眼球污浊,甚至产生鳃盖翻转等现象。每次换水要换去水族箱水量的1/4~1/5左右,不要超过1/3,以防水质起变化。有时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现象,这是换水太多之故。只要暂停换水,鱼鳍便可复原,鳞片也会慢慢长出。
龙鱼适应水质的能力很强,较理想的PH值为6.5~7.5之间,太低、太高都影响龙鱼的成长与发色。硬度3~12dH较为理想。
三、龙鱼的饵料
饲养龙鱼的饵料很多,在原生地的龙鱼以昆虫青蛙及小鱼为食,饲养下的龙鱼也可用这些活饵为食,但须注意的是,要多多变化喂食的种类,以免以后造成营养不均,及单挑一饵料,就是所谓挑食,喂食时要注意避免让龙鱼吃水底的活饵,因为时间一久,眼睛会导致下垂,或者吃的太肥也会造成此一现象,因为脂肪过多的龙鱼会造成影响眼睛底下的皮下组织松弛,另一种说法是龙鱼在自然的环境下是属于上层鱼类,正常情况眼睛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人工饲养的活饵通常在缸底活动,龙鱼为吃底部的饵,必须一直向下看,提供一个小方法,在水缸中放一个乒乓球,让龙鱼无聊时咬一咬,顺便可以让眼睛为了看乒乓球而朝上看,此一方法仅提供参考。
饵料的喂食关系着龙鱼身上的体色,龙鱼体色的关键在于虾红素的补充,虾红素是红色系鱼种不可获缺的东西,补充的来源可以使用各种虾类、蟋蟀、蟑螂、小壁虎或市面上所售的“爱族龙鱼饲料”和“喜瑞龙鱼饲料”及“德彩龙鱼饲料”。
人工饵料:取得容易,干净卫生,没有寄生虫,是较方便的饵料。目前市面上已有龙鱼人工饵料销售。龙鱼属肉食性,初改为人工饵料会不习惯,要经过一段时间驯饵,才会食用人工饵料。 生物饵料:生物饵料的供给品种很多,对于不同大小阶段的龙鱼有不同的供应饵料。
举例如下:
(1)12厘米以下的幼龙鱼,开始吃食生饵,此时,可喂食刚蜕壳的白色面包虫,小溪虾(刚脱壳)去头、尾硬部分,血虫。此时期喂食要特别注意,少吃多餐,这对幼龙鱼成长特别重要。
(2)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饲喂正常的面包虫与小溪虾或1.5厘米左右的小鱼。喂小溪虾时要去掉虾剑,以免刺伤肠胃。此时生长迅速,吃食较多。
(3)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饲喂较大的小鱼、溪虾(剪除虾剑)、肉块、泥鳅等活饵。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活饵,如青蛙、蟋蟀、蜈蚣、蜘蛛、蟑螂等都是龙鱼特别喜欢的活饵。最喜欢吃蟑螂,要注意的是蟑螂不要受到杀虫剂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你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四、过滤和照明
幼鱼阶段的过滤以简易的上部式过滤器或外挂式过滤器即可,原因是幼鱼的食量及排泄量都小。这种过滤对幼龙鱼又有一个好的效果,即此过滤的出水为下冲式,对幼龙鱼有安全效果,并且各鳍也会张开。
中、大龙鱼的过滤就较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上部式过滤器;
②外置式过滤器;
③上部过滤十抽水式砂层过滤;
④溢流式底部过滤器。 还要有良好的生物过滤系统,滤材相当重要,常用的滤材有过滤棉、过滤生化棉、陶瓷料、环,任个人选择。
照明设备:
一般饲养龙鱼,都是在室内,无法直接日光照射,所以提供适当的光照是必须的,光照可以促进龙鱼的代谢作用,而且有显色效果。选择照明灯管要越接近自然光谱越好,为求视觉观赏效果,可搭配偏红之植物灯管。 灯具在使用上可分为上部灯具与水中灯具。上部灯具装置较方便,但光照度会因玻璃与水面折射而降低其照度,水中灯具则无此缺点,几乎可完全发挥灯管照度,其缺点为容易产生藻类。 扬水马达(冲浪泵广其功能除了能形成强力水流还可增加水中溶氧量,除此之外对龙鱼还有两个好处:①增加了龙鱼的运动量,可以维持鱼优美体形;②可避免龙鱼翻鳃。如果翻鳃经过手术修剪,在复原生长时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使生长的鳃膜平顺。
五、龙鱼之疾病防治
:
1、眼球表面出现,表示水质恶化,应将水族箱的水换掉1/3,提高水温至摄氏30度,并加入抗生素,数日之后,应会好转。
2、另一种情形,眼球的中心或附近产生白化的现象,甚至长出白色棉絮物,这种大多是营养不均衡或细菌感染所造成的,您可以投放:Sera(喜瑞)治细菌治生虫剂,或AZOO(爱族)治细菌剂直接治疗,同时提高水温至摄氏30度。
寄生虫症: 大多是以鱼蚤或锚虫为主。鱼蚤是一种扁平、盘状的,直径约一毫米,吸附在鱼皮肤上吸鱼血。而锚虫是长型的寄生虫,通常埋在鱼体肌肉里,在附着的地方引起溃疡,红肿淤血,令龙鱼急促不安,摩擦鱼缸,。医治方法同上。
立鳞症: 症状为鳞片竖起,看来好象松果般,又称松果病。原因是水质恶化和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可用盐水浴配合治细菌药,加强水中打气,每天换1/3水。
白点病: 由白点虫引起,属于纤毛虫的,多的时候,就象撒上白粉般,十分可怕,龙鱼会在鱼缸上摩擦身体,不想吃东西,此病蔓延迅速,而使表皮腐烂,严重会引至死亡。
治疗方法:市售许多品牌都可以有效医治白点病,如:Sera(喜瑞)治白点虫剂、AZOO(爱族)治外寄生虫剂。
腹水病: 大多发生在幼鱼阶段,起因大多是喂食不新鲜的饵料,或是饵料带刺,伤及内脏而引起感染,进而造成内脏腹水,后期腹水严重,鱼膘,使龙鱼失去平衡,虚脱而死。目前治疗此病并没有特效药。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磺氨治剂,并换水,再加高温度2℃~3℃。
银龙鱼烂鳞怎么办?
题主你好,根据描述有可能是金鱼的竖鳞病。金鱼竖鳞病,又称竖鳞病、立鳞病、松鳞病、松球病。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
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
病理表现为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
治疗方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竖鳞病等。
2、用呋喃西林粉0.1克加庆大霉素2支,并溶解在8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中,长时间药浴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患病初期的病鱼效果较明显。
3、投喂磺胺嘧啶(SD)有特效。
方法是先将病鱼养在0.5%的食盐水中,停食两天,使肠道内容物排空,然后放回清水中,把磺胺嘧啶制成小颗粒投喂。每尾0.2克,隔日一次,连续5次。
在发病季节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预防竖鳞病。有腹水的病鱼应先用注射器抽除腹水。
4、盐水浴法:用 2 %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鱼 10 分钟,每周一次,连续浸洗 3 ~ 4 次后,继续静养,不久即可好转或治愈。竖鳞病是初步怀疑病症,题主对照症状,谨慎处理。病鱼建议隔离。祝好~
为什么养的龙鱼这几天总是很惊慌到处乱窜?
龙鱼属于上层鱼,一般不会在水下停留太长。
龙鱼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造成龙鱼紧张,出现趴缸。
第一,养鱼先养水,鱼缸之前是否做好养水?水质变化大也是趴缸的原因之一。由于是新鱼,入缸时,要认真做好过水,不能急。
第二,金龙鱼有些不太经吓,新鱼不适宜过长时间开灯,最好关灯静养,适应了鱼缸环境再增加开灯时间。客人来了,让他们尽量不围观不拍打。
第三,就可能是疾病引起了。建议仔细观察龙鱼的体表有无明显的病变,如泛红,立鳞,呼吸急速等。 龙鱼是否有较好的食欲?如果是白天趴缸,而晚上正常的龙鱼,大多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
最后,解决办法无非是鱼友常说的老三样:
升温、换水、下盐。
这是一种从调整水质的,也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鱼只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可以治疗许多龙鱼常见病。但相对与药物来说,老三样的起效速度较慢。
---------------------------【 升 温 】---------------------------
升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鱼的免疫系统,增加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病菌毒素的入侵。当
「升温的正确的做法 」
合理的升温范围应该是比原缸水上升3-6℃,根据鱼种的不同,这个范围大约是在30-34℃之间。以每天升温2-3℃为宜,升温过快会对鱼造成不适。升温必须配合加氧,要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为升温后鱼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菌的繁殖会加快,需氧量会加大。升温应配合盐使用,以减少鱼渗透系统的负担。
---------------------------【 下 盐 】---------------------------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防止水中的病毒在体内扩散,降低肾脏负担,减轻渗透系统的压力,提高免疫力。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下盐的正确的做法」
只有在鱼得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正确的时机。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的渗透调节能力,等真正鱼病的时候效果就差了,平时不可为。用盐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使用含添加剂的调味盐,比如加碘盐。盐应事先溶解并粗滤一下再添加,应在1-2天内逐渐的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
下盐的浓度要达到0.3%-0.5%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这个浓度对绝大多数鱼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鱼,例如有些“软水”鱼类和一些鲶鱼(例如清道夫),对氯化钠非常敏感,用盐要小心谨慎。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这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细胞的生理变化,会导致鱼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时,即使短时间的浸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
---------------------------【 换 水 】---------------------------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水质,迅速稀释水中的细菌和毒素,减少其对鱼的危害。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对鱼的伤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在硝化系统未建立完善、毒素超标、水质极度混浊等情况下,换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老三样”里的换水不是指一次性的,而是要坚持一个周期,天天或者隔天换水。一次的换水量国内普遍提倡20%—30%之间,国外有建议一次的换水量应在50%—75%之间。部分人会较为支持大量换水,因为这样效果快,对病鱼帮助更大。
「换水的正确的做法」
注意温度、氯气含量、ph的控制。换水的温度要比鱼缸水的温度高1-3℃为宜,切忌加入大量凉水,水温的降低会带来很多问题。氯的控制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当然困水最好,或者使用热水器里的水,适量的使用水质稳定剂也是除氯的好方法。每次换水ph的变化应小于0.3,否则会因ph变化过大造成鱼血液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加重鱼的病情,因此准备一支调校准确的ph笔还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只要控制好温度、氯含量和ph值,换水对鱼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大换水后要补足盐分,防止渗透压出现震荡。
鹦鹉鱼攻击怎么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