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批发观赏鱼市场:淮阳哪里有卖鱼的

祥龙鱼场2024-09-15 06:54:017.3 K阅读0评论
1、,全国第一批遗产名录,2、,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3、,亚洲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4、,中国第一人口大县是在安徽吗,5、,大家能说一下自己故乡的著名故事、著名人物或著名事迹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全国第一批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三月初三也就是农历三月份的第三天,有些地方也称它为三月三,今天就是2019年农历三月初三,有些地方把三月三这天当作节日来过,因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三月三这天只有有这个习俗的村里才过这个节,就是在同一个乡镇里,它的习俗也是有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对这个三月三也就不怎么了解。

农友的村里就没有过三月三这个习俗,但隔壁村就有过三月三,每年的三月三那个村都很热闹,村民们都会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参加他们那的节日,这一天村民们都会用粳米做粿吃,也有用清明草做的粿,基本上是有在家里人都有做,除了做米粿外,还会做很多当地的各种小吃,像赶集一样很是热闹,只要有想去的人都可以和朋友一起去,主家也是很欢迎这些客人,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其实客人们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只是想去品尝下当地的各种小吃,主要就是去玩一玩图个热闹。

农友前两天还听一个朋友说,他们家乡那三月三这天还有吃煮鸡蛋的这个习俗,好像说是用荠菜煮的鸡蛋,这个习俗农友也是第一次听说,在我们这儿是没有三月三吃煮鸡蛋的习俗,也不懂三月三吃煮鸡蛋是有什么好处的。

所以农友认为农村三月初三这天是有些地方的民间习俗,有过三月三的地方,它就是一个节日。

亚洲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亚洲的文明起源:

10万年前,棕色ren种最先走出非洲,他们沿着印度洋岸边,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扩展,来到了印度,形成了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长期以来都是棕色ren种,直到白种的雅利安人入侵才使他们发生了混血,他们是所知的棕色ren种中文化发展的最为先进的一支,后来创造了哈拉巴文化。目前,棕色ren种也留存在安达曼群岛上,并保持着非常纯的血统。接着,棕色ren种东继续东进,到了东南亚。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好多,巺他群岛与中南半岛连成一片,澳大利亚和伊利安岛以及美拉尼西亚的许多岛屿也连在一起。6万年前,棕色人z到达并占领了这片地区。到后来海平面抬升以后,澳大利亚和伊利安岛远离亚洲大陆,棕色ren种在这两块孤立的大陆上居住到了现在。4万多年前,棕色ren种又北上占领整个东亚大陆,创造了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如山顶洞人、资阳人。当时的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美洲与亚洲都是连在一起的,棕色人种沿着今对马海峡到达日本,成为绳文人,并且沿着今白令海峡到了美洲。

此时整个东亚、南亚大陆及澳洲只分布着棕种人的Y染色体单倍群C、D型。

7万年前,黄白种人也离开非洲,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6万年前到达西亚(苏美尔、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并定居在那里,形成欧亚人群,他们的Y染色体是F。

接着,白种人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一部分回迁到以色列和北非,即今天的闪含语系,染色体是G、J;一部分继续向北迁移到到达里海北岸游牧,即今天的印欧语系,染色体是I、H、。公元前3000年,印欧语系离开故乡分好几路向四面八方扩张。西支染色体是I,西支一路到了希腊,西支二路到了意大利(这两路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起源)。西支三路穿过中欧一直到达不列颠诸岛(凯尔特人的祖先)。西支还有两路北上到了东欧波罗的海,西边的为日尔曼、东边的为斯拉夫。这些西支白种人每到一处,就征服或同化当地的土著(北欧的尼安德特人),把自己的语言传播到那里。

东支一路(染色体是H)向东迁移,首先到了中亚继而到达蒙古高原,称吐火罗人,他们后来全部同化于突厥人之中,但却使突厥人由黄种人变成为黄白混血人种。公元前1000年,最后一拨西支白种人也离开里海北岸的故乡,一路南下分别占领了黄种人的伊朗、苏美尔、阿富汗和达罗毗图语系的印度,他们都号称雅利安人。

5万年前,白人分离出去之后,剩余的欧亚人群(染色体突变为K)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进入东南亚,这期间也融入了少量棕色人种的基因。剩余的欧亚人群另一支留居西亚(苏美尔、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故土,到后来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和伊朗-阿富汗的先雅利安文明。

4万年前,在东南亚的密林里,欧亚人群演变为黄种人,Y染色体由K突变为O、P。黄种人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在与棕色ren种的对比中,渐渐占据了优势,并最终将自己居住区域(华南-东南亚)的棕色ren种不分男女全部予以种zu mei绝,而不是同化融合。也就是说,此时华南南部和东南亚随着黄种人的到来,Y染色体发生了C、D被O的替换。

2.5—3万年前,黄种人分化成了沿海支和内陆支。

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距今7万年)不仅仅造成了海平面下降、大陆边缘延伸,另一个效应是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使得南岭等山脉成了黄种人向北进入长江流域的天然障碍。当然,还是有一少部分人母系遗传ab3st父系遗传特色单倍体为P进入了北方,他们与后来到来的黄种人混合以后形成了黄种人的北亚支,又称阿尔泰。先期进入北方的阿尔泰群率先与北方土著棕色人种发生融合,由于人数劣势,阿尔泰人不可能xiao灭遇见棕色ren种,于是阿尔泰人和棕色人种大量融合混血,阿尔泰Y染色体除了固有的P之外,也混入了大量棕色人种的D和C。此时的阿尔泰分为三部:西为突厥,中为蒙古,东为通古斯。1万年前,阿尔泰在与棕色ren种混血的基础上,由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黄种人广泛地发生了混血。东部阿尔泰群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中部阿尔泰混有较多的内陆支成分O3。后来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东迁突厥游牧区,在长期的战争和交往中,吐火罗人被突厥群同化,所以后来的匈nu、坚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黄白混血人种。随着突厥族群的西迁中亚,他们与当地的晚于吐火罗人到来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发生融合。一部分阿尔泰人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进入美洲之后这部分阿尔泰人发生了基因突变,Y染色体由P变为Q,形成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消灭了先期到达美洲大陆的棕色r种,统治了整个美洲大陆。

1万年前,冰期结束,使得黄种人大量北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的黄种人中燃烧了起来,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被拉动了。黄种人的北上也是分两条路线进行的。

西部内陆支的百濮民族通过云南、贵州、四川这条路线北上,并且分出了两支。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川东、北达豫南豫中、东抵鄱阳湖的广大地区),形成南蛮(苗瑶),Y染色体是O3d。南蛮先后创造了石门皂市下层文化(为前5000)→大溪文化(前4400--前3300)→屈家岭(湖北京山县)文化(前3000—前2000)→湖北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前2400, 与中原龙山文化有较大区别)四种新石器文化。百濮另一支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渭河地区,形成了汉藏民族,Y染色体是O3,特别是O3e。

东部的沿海支的百越民族进入浙江、江苏创造了越文化,继而进入山东,创造了先东夷文化。

由于广西西部和云南居住着百濮,湖南北部居住着苗瑶,所以百越最早的扩散方向是空旷无人的东北和正东。北部百越向东北迁徒进人江西,形成干越。部分干越后来西迁,形成后来的侗族水族,侗族水族一部更向西远迁到贵州西北部,成仡央族群,在商朝时建立了夜郎国;部分干越后来东迁进人浙江,形成了于越,在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于越先后创造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4000年)、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分为马家浜和崧泽两期,为前4300~前3300年)、良渚文化(前3300~前2200年,与山东龙山文化有更密切的联系)、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前3200~前3000年)。

南部百越朝正东迁移,进人福建、台湾,形成了闽越各部。瓯越一半属于北部百越、一半属于南部百越。南部百越小规模进入海南岛也较早,但是大规模进入海南是较晚的事,形成黎族。汉朝时武帝灭南越,壮傣族群开始大规模西迁,到唐朝时进入云南和泰国;1215年更从云南的勐卯国西迁至印度。

东部沿海支的南岛民族,与百越民族相反,他们不是向北,而是向南面广阔的大洋进发。公元前3000年之后,逐渐从马来半岛扩散到台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占城。公元后又进一步扩散到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吉尔伯特(基里巴斯)、关岛查莫罗、加罗林群岛(波纳佩-雅普-特鲁克)、帕拉乌、瑙鲁]、美拉尼西亚[斐济、莫图、雅比姆、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波里尼西亚[新西兰毛利、乌维亚、萨摩亚、汤加、图瓦卢(艾利斯)、钮埃、库克群岛拉罗通加、社会群岛塔西提、土阿莫图、马克萨斯、夏威夷。在太平上的岛屿上的南岛族群与土著棕色r种大量融合混血形成马来r种。

黄种人沿海支和内陆支分别来到北方以后,对当地的棕种男人进行了杀戮和驱逐,但保留了少量棕种nv人。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快就完成的。棕种男人已经在北方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并继续在许多偏远的山区躲藏了很长时间。直到商代的人骨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可能是棕色人种的成分,而且为数不少。只是他们依然是黄种人杀戮的对象,在殷墟的祭祀坑里有大量的棕色人种俘虏的头骨。这个替换的过程在中国进行到了非常晚的时期,唐代昆仑奴的传说与此有关。甚至到清代,广东官宦家庭中还有过豢养“小黑人”的案例。在台湾,最早到达的南岛原住民有着灭绝“矮黑人”的传说。黄种人对棕种男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成了远东唯一的主宰。

当历史进入了阶级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奴隶的需求使得黄种人对遭遇到的棕种男人不再灭杀。那段时期黄种人才到达的边缘地区,比如青藏高原、日本列岛,棕色r种的成分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在菲律宾、印尼、泰马边境的Senoi,棕色人种甚至到目前还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族而存在。而且在南岛向太平洋、印度洋拓展的过程中,甚至避开了棕色r种居住的区域。

日本列岛在棕色人种绳文人到来时还可以通过大陆架很容易地到达,而当黄色人种来到东北亚时,已成为茫茫大洋相隔的海岛,是黄种人传说中的蓬莱仙岛。现在北海道的虾夷人和种子岛的部分居民就是绳文人的后代。日本的黄种人----弥生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从东亚大陆迁入的,弥生人在九州岛登陆,然后向本州岛及更东北方向扩张的过程中,对旧石器的绳文人进行了征服和奴役,造成了日本绳文人比例的下降。但是到1800年,本州岛的北部和库页岛,都还是虾夷人的领地。 从日本各地的遗传结构看,棕色r种的遗传比例虽然是从西往东递减,但各地的该种成分都不在少数。所以日本人总体上应该算是两个人种的混血。

汉藏民族一支形成了藏缅族群(羌人),他们创造了马家窑文化,以陇西为中心,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性的变体,年代为前3300--前2050年。齐家文化起源于中原之陕西龙山文化,随着不断向西发展,分布与马家窑文化地域重合,开始承袭了马家窑文化的若干因素,地域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实属龙山文化的变体。齐家文化早期为前2000年,已普遍出现铜器,晚期年限可到商代。至于甘肃西部的火烧沟文化,则已进入比较发达的青铜时代,为前1900~前1700。

藏缅族群不断南下,占领了原属棕色r种的和兄弟民族百濮的很多地盘,并于之通婚,融合成现在的藏族人、羌族人、氐族人、彝族人、缅甸族人、土家族人。

其中,藏族是秦汉时期藏缅族群中的两支唐旄发羌(仙女),南下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的棕色人种土著雅砻(猕猴)混血而形成的。现在的藏族人的遗传结构还能看到大量的D 型Y 染色体(当然O3型染色体占50%以上)。而观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个村子中,也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则是敦圆的棕色r种面貌,肤色的差异也很大。氐族现在仅存于四川和甘肃边界地区,有着惊人的Y 染色体遗传结构----全部的D 型,说明他们是棕色土著的后代,并且在汉藏语中,“氐”就是“底层”的意思。羌人来到青藏高原,把原本就在这里的棕色土著称为“氐族”,因为他们“原抵”就在那里。羌族也含有部分的D 型,但还是以O3 为主;再看汉族,就几乎不含有D 型了。

汉藏民族另一支东进,形成原始汉人。公元前9000年,原始汉人逐渐散布整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黄河流域地处黄土地带,属半干旱的气候环境,自然植被以耐干旱的蒿属等草本植物为主。气候比今日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而黄土含有矿物肥料物质,土质松疏,易于垦植,形成较发达的粟作农业文化。前仰韶文化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前5500~前4900年)、河北武安磁山(前5400~前51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前5200~前4800年)为代表,陕西西乡(汉中市东)李家村遗址比大地湾文化稍晚。他们农业经济的色彩比较浓厚,采集渔猎仍占相当的比例。

淮阳批发观赏鱼市场:淮阳哪里有卖鱼的 观赏鱼市场(混养鱼) 第1张

原始汉人具有简单形式的颅顶缝、圆钝的眶形、突出的颧骨、低凹的鼻梁、浅的犬齿窝、低矮的鼻前棘以及比较扁平的面部;颅长中等兼高颅型、眶型中等偏低、中等的面宽和面高、阔鼻倾向、齿槽突颌以及中等的身高(平均约1.68米),接近现代黄种人的东亚(远东)类型,其中某些特征(如阔鼻、低眶及突颌等)更接近南亚类型,或可视之为继承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特征。

由于此时禽兽多而人少,于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这个时期,突厥群和蒙古群(被称为戎狄)都臣服于原汉族,自动向北撤离,突厥退缩到黄土高原北部并开始迁移到蒙古高原,蒙古退缩到北京并开始迁移到大兴安岭森林,没有退缩的突厥和蒙古,与原始汉人融合,操带阿尔泰特征的汉语。

由于原始汉族人一般是sha戮所征服地的阿尔泰和棕色人种男人,而保留女人,所以阿尔泰女性的ab3st和棕色人种女性的ag/axg保留到后来汉族的Gm血统中,而阿尔泰男性的P和棕色人种男性的D/C都未能进入后来汉族的Y染色体。所以,从父系而言,汉族人从他走出非洲那天起,一直到现在都是血统最纯正的民族。

汉族Y染色体单倍群主要是O3(不含O3e)、O3e、O3e1三种类型,其中前两种在藏缅民族中普遍存在,而且也更古老。O3在南亚语群体和苗瑶语群体中就存在。唯有O3e1是汉族才独有的,这个类型诞生于原始汉人的故乡黄土高原(甘南宁夏陕北)。

伏牺氏之后,公元前3200年,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亦定都宛丘,并遍尝百草,发明了中医。神农氏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东夷部落斧燧氏发生冲突。神农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燧人氏、伏牺氏和神农氏创造了发达的仰韶文化(北达河套及长城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前5000—前3000),农业经济发达,除粟、黍一类耐旱作物外,还种植蔬菜。家畜仍限于猪、狗两种,也发现有鸡。定居生活相当稳固。仰韶文化已经进入发达的氏族社会阶段。仰韶文化在黄土高原的遗存,分为北首岭、西安半坡、河南陕县庙底沟、山西芮城西王村4个类型;黄土高原的东南边缘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即洛阳以东的豫中地区,划分为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郑州大河村两个类型;沿太行山东麓的华北平原,即豫北、冀南一带,可划分为安阳后冈、安阳大司空村两个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出现了像陕西华阴西关堡和华县泉护村等面积达百万米2的中心聚落。

神农氏末期,公元前2600年,今河南新郑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后来该部族由于黄河洪水西迁到今甘肃天水。同时,在今洛阳至华山一带则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蟜氏。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牛氏。有牛氏与有蟜氏婚姻繁衍成炎帝部落。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黄帝于姬水(天水)。

黄帝长大后与他的前辈伏羲一样,受肥沃的中原吸引,离开故地,向东发展,到达今黄陵县。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县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炎帝八世孙榆罔氏率共工、四岳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部落相遇。公元前2600年,两个亲缘部落为争夺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

这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北省涿鹿县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蚩尤部下抢得蚩尤尸体,秘密归葬濮阳西水坡,称“帝丘”。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陪都涿鹿县。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汉字正式出现。黄帝死葬桥山,在汉代上郡阳周县(今陕北靖边县东南)。北魏曾以汉泥阳县(今甘肃省正宁县)置阳周县,桥山也随阳周县名南迁而南迁了数百里。

这里我要单独说一下东夷人,很多韩国人自称是东夷人的后代,还说是东夷人发明了汉字。客观的说历史上的东夷人不仅存在,而且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优秀民族。

黄种人沿海支的百越人沿着中国大陆的海岸线一路向北走进入了山东,过了山东再向北走与通古斯人相遇,大量的百越人融合了少量的通古斯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东夷。东夷部落都以鸟为图腾。东夷民族形成的早期是以越人血统为主体的,在早期山东出土的人骨材料中,头骨的形态接近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或南部边缘类型,这说明东夷人是以百越血统为主体无疑,越人是黄种人南亚种,而通古斯人是黄种人北亚种。在山东济南附近的Y染色体样本种含有较高的沿海支的成分01,大概占了6%。也说明了东夷人的存在。

后来在东夷与华夏的战争与融合中,东夷人群中大量融入了内陆支的03,所以早期的东夷人可以看作百越在山东的分支。与炎黄部落发生战争的部落首领蚩尤就是来自东夷部落,后来蚩尤的九黎部落与苗瑶族群的三苗部落结盟,做了东夷与苗瑶联盟的首领。所以后来苗瑶人把蚩尤认作自己的祖先。东夷历史上与华夏融合的最为彻底,颛顼是黄帝之孙,从小被送到东夷部落长大,后来做了东夷人的首领,颛顼后来返回中原打败炎帝系的共工,继承了祖先的帝位。中国古代有颛顼孙女女修吞蛋生大业的传说。现在有研究古史的专家考证,颛顼的孙女嫁给了东夷人,女修嫁给东夷嬴姓为妻,生下皋陶(大业)。大业娶黄帝部落的女华为妻,生子名伯益(大费)。伯益辅佐禹治水成功,娶舜的亲属姚玉女为妻,并佐舜调驯鸟兽,称为柏翳。伯益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叫大廉,称为鸟俗氏,另一支叫若木,称为费氏。

商族是东夷部落的一支,商族强大起来了以后灭掉了华夏族建立的夏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华夏族被击败后退回自己发源地,东夷取代华夏控制了中原。后来陕西的黄帝的嫡系姬姓部落联合渭水平原上的炎帝嫡系姜姓部落伐商,武王伐纣就是华夏族打败东夷重新控制中原。姜子牙因为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在齐地,所以当时的齐国国君是华夏血统,普通百姓则是东夷人。

东夷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原始的文字(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作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之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族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

现在很多汉族当中有很多人在东夷人的后代,出自汉姓中也有很出自东夷的姓氏,比如孔、金、林、徐、嬴、黄、风、子、房凡,还有赵姓马姓。少昊金天氏,原来是黄帝的儿子,后来做了东夷的首领,东夷化以后发展为嬴姓。

东夷人有一支移民到了朝鲜半岛,这也是现在韩国人自称是东夷人后代的原因,实际上古代东夷人以越人血统为主体,说百越语。后来融入大量华夏血统改说汉语。现在的韩语属于通古斯语,韩国人以阿尔泰血统为主体,看看韩国人的相貌特征就知道,韩国人中最多的是蒙古型的大圆脸和通古斯型的宽大长脸。只有极少人具有越人特征和汉人特征。由此可以推测,早期移民到朝鲜半岛的东夷人已经被外来民族取代。说百越语的东夷人到了朝鲜半岛以后,因为同通古斯地区接壤,开始逐渐融入更多的通古斯血统,后来某个强大起来的通古斯蛮族侵入,杀光了绝大多数东夷人,可能只有极少量的东夷男人作为奴隶和少量的东夷女人作为通古斯人的玩物被保留下来。大量的通古斯人融合了少量的东夷人成为了高丽人。高丽人当然说的是征服者通古斯人的语言了。现在朝鲜半岛的03型Y染色体的人则是后来移民到朝鲜的汉族人的后代。

从商朝王族箕子朝鲜到唐朝中期,朝鲜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郡县,唐朝至现在,朝鲜也用中国附庸国,所以古代朝鲜社会长期通用汉语、汉字。最初,朝鲜只有贵族有姓,936年王氏高丽开始为平民创建姓氏。由于受唐朝影响比较大,很多朝鲜人自创李为姓。14世纪末,辽东房始祖李齐13世孙东汉玄菟都尉李宝后裔李成桂灭掉王姓高丽建立李氏朝鲜,仿汉族传统,下令以前被赐王姓的人恢复原姓,同时大赐李姓。

朝鲜众多李姓的本贯(祖籍地)不同。既有新罗、高丽时自己创李氏或者被赐李姓的(比如全州李氏、公州李氏、仁川李氏),也有从中国传入的,比如唐朝援新罗将领李茂(延安李氏始祖)的后裔、西汉文人李般第24代孙李璜(固城李氏始祖)、高丽开国功臣蒙元人李之兰(青海李氏始祖)、汉乐浪太守陇西李氏李震(安岳李氏始祖)、万历东援抗倭大将李如松-李如海(陇西李氏)等。

朝鲜(包括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来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伽耶国王金首露,金姓来自神话传说)、朴氏的70多个本贯(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 朴姓亦来自神话传说)、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李氏109个本贯中,有30多个始祖来自中国。郑氏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的始祖来自中国。

淮阳批发观赏鱼市场:淮阳哪里有卖鱼的 观赏鱼市场(混养鱼) 第2张

朝鲜的秦-鲁-南宫-康-经(随同箕子东迁朝鲜的琴应,鲁启, 南宫修,康侯, 景如松)、王(王氏高丽王建的祖先来自中国)、吴(陈留吴氏吴凤,官任汉乐浪郡太守,迁朝鲜)、张(浙江人张贞弼,唐吏部尚书,后归朝鲜;元朝时还有陪同公主东渡的张卿)、闵(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蒙元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明(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朱(南宋末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 朱潜婿具存裕)、南(唐玄宗按廉使金忠赴日本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朝鲜盈德,归化新罗,被赐南姓)、安(唐宪宗派李瑗三个儿子讨伐倭寇,有功于朝鲜,被赐安姓)、白(苏州人白宇经,唐吏部尚书,为奸人所陷逃至新罗)、秋(南宋高宗门下侍中秋磕来韩,定居于咸兴)、禹(禹玄,高丽显宗时来韩)、诸-葛(新罗兴德王时,诸葛亮的20世孙公巡归化来韩)、孟(新罗贞圣王时,孟子40世孙承训传播儒学来韩)、程(程颐14世孙思祖,陪侍元顺帝公主来韩)、董(董仲舒51代孙承宣,恭悠王时来高丽)、陈(宋朝陈诱, 明太祖时陈普才, 万历东援将领陈磷)、千(明万历援朝将千万里)、石(1160年郎将石邻)、林、柳、车、卢、罗、吕、芮、刘、卞、边、蔡、曹、池、丁、范、方、房、洪、蒋、吉、廉、潘、任、沈、慎、宋、魏、阎、严、杨、殷、等姓氏完全来自中国。

所以韩国人是一个通古斯人为主体的国家,只有很少量的越人血统,汉人血统的部分来自后来文明时期的中国移民。韩国人说自己是说明东夷人的后代可以说是牛bi吹大了。事实上,正是韩国人侵入朝鲜半岛取代了东夷人,现在韩国为了显示自己很优秀,又说把自己说成是被自己消灭了的东夷人。

在中国大陆的东夷人已经完全融入华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另外,在江汉平原的苗瑶在后来与中原的华夏族的交往中开始逐渐认同华夏文化,改说汉语,把自己看成是华夏族人,这些华夏化的苗瑶成为楚人的最初来源,被接受华夏文化的苗瑶语族反被楚人看作夷蛮。百越在浙江的分支于越建立越国。越国人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华夏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越国的越人完全融入华夏文化圈。在岭南的越人在汉武帝灭了南越国以后也逐渐融合入华夏。

由此可以看到汉族的形成一开始就不是单一民族,构成汉族的两大主源是华夏东夷,两大支源是苗瑶百越。华夏血统占了主体地位。即黄帝的O3e1血统和炎帝的O3e/O3血统。苗瑶的Y染色体是03d,东夷和百越特色的单倍群是01。可以看出,汉族是由血缘相近的民族组成,即Y染色体都是0型的黄种人族群。也就是1万年前进入亚洲大陆的黄种人沿海支和内陆支。

阿尔泰人的Y染色体是以P,D,C为主,混有少量0型。现在的韩国人,日本人都是说通古斯语的阿尔泰人,不是什么东夷人的后代。

中国第一人口大县是在安徽吗

临泉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东、东北、东南分别与颍州区、颍泉区、阜南县相邻,西、西北、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平舆县、项城市、新蔡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淮滨县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县。

临泉地域,历史悠久,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主管国家政务,在今临泉县境置沈子国,封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食邑于沈”,史称聘国,亦称沈国,临泉号称古沈大地,就源于此。

公元前506年,蔡国灭沈,后来楚国又灭蔡国,临泉地域属于楚地,此处设平舆邑(战国属楚,以地势平坦,为车辆的发祥地,改名平舆)。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寝县;西汉改寝县为寖县(王莽改为闰治),同时在西部置鲖阳县,治所在今鲖城集。

东汉建武二年(26年),将寖县赐给李通并更名固始侯国;永平六年(63年)封阴庆为鲖阳侯,改鲖阳县为鲖阳侯国;永建元年(126年)封刘显为阜阳侯,置阜阳候国,至永兴元年(153年)废。

三国、西晋改置为鲖阳县、固始县;东晋将鲖阳县、固始县并入新蔡县,后复立。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改固始为财州,北齐废财州、鲖阳县,置褒信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褒信县置沈州,把原褒信县分为鲖阳县和沈丘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沈丘两县并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

明初,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入颍州,属凤阳府。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府,设阜阳县,即为阜阳西乡之地,在驿口桥(今老集)设府同知(俗称二府),在沈丘集(今县城)设巡检司。

民国初年,临泉县境属阜阳县。年轻时纵欲狂欢,中年时生理机能下降,找EE后跟EA再跟110这个威信养元固本。1932年,地方绅士以灾民为名,赴省请愿设制县城,理由是临泉地处豫皖边界,土地辽阔,距阜阳县城较远,鞭长莫及,豫匪群起,为害甚惨,安徽省府同意建县。

民国二十三年年(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北起颍河,南至洪河,纵以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县政府驻地在沈丘集。

1935年1月正式成立临泉县,驻地沈丘集。

淮阳批发观赏鱼市场:淮阳哪里有卖鱼的 观赏鱼市场(混养鱼) 第3张

1947年10月临泉县解放后,分置了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1949年3月,合并临泉、泉南、泉阳县和临泉市仍为临泉县。

此后,临泉县先后隶属于、阜阳专区、阜阳地区、阜阳市。

临泉县下辖4个街道、21个镇、7个乡,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是安徽第一人口大县,也是中国第一人口大县。

临泉别名沈子、寝县、鲖阳、固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兵家鼻祖姜子牙、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文学家蔡邕、诗人蔡文姬、清官廉吏毕卓、现代旅法著名油画大师吕霞光、书画超群的李文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局第一任局长王大钧、安徽省省长周子健等杰出人物。

临泉县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插进大别山时,途经临泉县,把后方指挥部设在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在临泉驻守88天。

大家能说一下自己故乡的著名故事、著名人物或著名事迹吗

谢谢邀请。淮安、宿迁都是我的故乡,原属于淮安,后划归宿迁。下面说说我所知道的名人及故事,难免会说其一漏其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补充完善。

淮安:

1、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楚州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2、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候,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经萧何保为大将, 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 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 ,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韩信的客观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萧何月下追韩信、胯下之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就是韩信。在淮安市楚州区,有韩信庙,韩信亲手栽植的槐树被称为“韩信手植槐”,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3、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宿迁:

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 [(一说姓虞) ,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之际,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3、徐子容(1782-1847),画家、诗人。徐子容原名广绪,字子容,以字行世。江苏沭阳人,生于治北汉坊镇(今茆圩),离城二十余里。中文名 徐子容 出生地 江苏宿迁 出生日期 1782 逝世日期 1847年。其父徐抡元,字维斗,沭阳诸生,《永乐大典》馆誊录,曾任宁远府经历、蓬溪县丞、威远知县。时金川用兵,加五品衔督理拉江等处粮务。在西藏廓尔喀之战中,管理粮务,病死于军中。

4、刘清韵(1841一1915年),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江苏沭阳人。刘清韵6岁即从师学习,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涉及街头巷尾、农家井畔、官场逸事、民俗风情,故事曲折、文笔纤秀,地方色彩浓厚。她是晚清一位有成就的女文学家。 晚年随丈夫钱梅坡回沭阳乡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沭阳遇大水灾,刘清韵家被淹,有14种传奇散失,仅存10种。

5、房震亨(1781-1847),清代桃源(今泗阳)字长卿,岁贡生。桃源(今泗阳)县临河乡房家湖人。他一生坎坷,治理家道没有什么本领,而对诗文则颇有造诣。

生平吟咏,直抒胸臆,其诗庄重诙谐兼具,有的取里巷歌谣,点窜成篇,无不可歌可泣,是白香山、陆剑南的流派,著有《苏翁诗文集》行世。《苏翁诗文集》又名《苏翁存稿》。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29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