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注杜是什么意思:古代历史人物
在咸阳桥边,如果杜甫家族也是普通百姓,那么,也不免“耶娘妻子走相送”,生离死别,悲伤哭泣,“哭声直上干云霄”了!,我认为,李杜两人的诗,其成就和水平不存在谁高谁低,既然一个称"诗仙",一个叫"诗圣",那一定代表了诗坛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如果说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也只是诗的风格不同罢了,之于后人特别是文人墨客和专家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也只能是代表一家之言,就像我们讨论大米和面粉、萝卜与青菜哪一种食物更好一样,也只能说"各有所爱"!
古代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古印度东北部小国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国家相对弱小,臣属于大国,而作为王子,他的一生本来可以平安顺达的。令人十分震惊并且万分敬服的是,他出城几次,遇到老者、病人和死人后,便觉悟到众生皆苦,人生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苦之宿命。生命都是短暂的,人被各种欲望羁绊折磨,人的本性被外界的纷纭的欲念和信息遮蔽,不懂得世间的因果,因此,肆意妄为,造了不少恶业,却不自知。
苦,或许即为众生之本相。
[佛陀]
诗人作家,锦心绣口,敏于感受,长于表达,能够充分抒写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变幻和痛苦。越是伟大的诗人,越能直观真切地呈现出生命的苦与痛来。
从这种意义上讲,伟大的诗人,必然同时也是伟大的殉道者。他们以自己为牺牲,以其时代为贡献,以揭示众生之本相为使命。
杜甫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注定是坎坷的。或者说,正因其坎坷,才成就其伟大。
杜甫坎壈一生,却又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一生。他的愤懑痛苦,是当时备受压迫者,有志不得伸,有寃不得诉者的痛苦。他的痛苦,也是一切被压迫、遭到不幸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痛苦。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图,被李隆基、杨国忠和李林甫等昏君奸臣葬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被岁月消磨殆尽。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及其家人,被裹入逃难者的洪流之中。那时,他是诗人杜甫,更是难民杜甫。难民是不幸的,杜甫的“诗史”,正是精炼押韵的难民实录。
杜甫又是幸运的,作为士大夫,身在仕籍,得以免除诸般徭役、兵役。在石壕村中,如果他也是寻常平民,肯定也被拉了壮丁!
在咸阳桥边,如果杜甫家族也是普通百姓,那么,也不免“耶娘妻子走相送”,生离死别,悲伤哭泣,“哭声直上干云霄”了!
[读杜甫,愈觉其可敬,读李白愈觉其可爱。风雅君倾心李白,但却越发不敢雌黄老杜]
杜甫又是不幸的。他自己的幸运,并不能消减社会的苦难,甚至也不能减轻他自己的痛苦。作为孔子精神上的后裔,济世爱民是其人生信仰和生命哲学。可是,天崩地裂,百姓流离失所,他却无能为力,不能救生灵于水火。
他只有一支越发苍老悲凉的笔,饱沾着悲愤的无奈,一字一顿的诉说。仿佛白纸是法庭,能够给他,也给他所热爱的君父家国、百姓同胞以最后的,也是永恒的公正。
然而,他一直没有盼到这种公正的到来。有时,貌似略见曙光,他便兴奋不已,“漫卷诗书喜欲狂”,还要“却下襄阳向洛阳”。好像暂时忘却了子女被饿死、兄弟骨肉分散的悲哀。
王师小胜之后,却不能一鼓作气势如虎,反而常遭到意想不到的的惨败,生民之难,益发深重。老诗人的心胸似乎难以装盛这一波有一波的苦难和折磨了。
“古来大才难为用”,向来温柔敦厚、雅正中庸的杜二,有时不免偏激。这种偏激之中,却有种让人悲凉的深刻和真切在。
[冯至先生《杜甫传》]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为绝世天才,不世出的谪仙人李白悲哀。难道他只为李白悲哀吗?
我们最深切的同情,最终指向的都是自己!而这种“自我中心”,却并不自私,也不狭隘。毕竟好汉识好汉,英雄最懂英雄,而天才更能理解天才的悲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千多年后,熟读李杜诗篇的赵翼,渴望引领风骚,甚至已不觉李杜文章新鲜的他,却最懂杜甫等人。这两句诗,简直是杜甫人生和艺术的最精确最简练的注脚。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人是永恒国度的王者,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纵然不被视作小丑,却常被世俗统治者轻视,司马相如被汉武帝以“倡优蓄之”,唐玄宗则希望李白作个协律都尉,为其淫乐助兴。
杜甫则更惨,落魄了大半辈子,才见到皇帝。结果,自己太老实太死板,站错了队,差点没把小命搭上。新晋皇帝肃宗李亨,已经把他打入另册了。
纵然杜甫交了大运,像老哥高适那样,中晚年才得志,成为一方大员。或者像诗佛王维那样,官隐于朝,那么,杜甫还是杜甫吗?
曾经饱受苦难的高适们,在世俗意义上是成功了,大器晚成,逆袭成功,进入统治集团。之后,他又留下什么呢?
立德是圣人明君之事,立功乃将相之业,诗人的事业是苦难,是弱者的营生。
诗人渴望成为强者,拥抱尘世的幸福,但诗人并不满足于自身富贵。
伟大的诗人,生而为己,他们为理想为信念而活。
伟大的诗人,又因其胸怀天下,志在苍生,为他人为公义而活!
弱者常在,苦难长有,诗人的事业永存,诗人们的坎坷,便不可能结束!
这种坎坷,神圣而伟大!
更多人文精彩解读,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如觉文章不错,还望点赞鼓励~~欢迎分享转发,留言交流~~
杜甫 阁夜 中的 “野哭千家闻战伐”中的“千”字 怎么念
应该是qian古有成语【千家万户】意思也是这个意思了!
李白与杜甫相比谁的文才更胜一筹,为什么
我认为,李杜两人的诗,其成就和水平不存在谁高谁低,既然一个称"诗仙",一个叫"诗圣",那一定代表了诗坛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如果说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也只是诗的风格不同罢了。之于后人特别是文人墨客和专家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也只能是代表一家之言,就像我们讨论大米和面粉、萝卜与青菜哪一种食物更好一样,也只能说"各有所爱"!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欣欣向荣的盛唐时期,其性格开朗,性情豪放,浸润于酒绿灯红、纸醉金迷的生活环境中,仕途不顺的矛盾心理,看不惯权贵的骨气傲气,为诗人的创作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基础,也许只有以梦、以酒、以诗来寄托感情和情怀,所以其诗作大多呕歌美好,酒后有诗,入梦成诗,仙气十足。诗作也是大唐盛世的真实写照。
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集大成者。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既有短暂的欢歌笑语时期,却转瞬即逝,其一生大部分是孤苦伶仃,漂泊不定,他亲眼所见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和艰难,也是最了解下层劳动者状态的诗人。大半辈子为自己的生活而愁,为老百姓的艰难而怜,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忧。按现在说法,真是个穷困潦倒的苦逼诗人。其诗作也大多充满忧国忧民之情,由此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伟大诗篇。
总之,李杜之间,一个生前就声名远播、举世闻名,一个是死后才家喻户晓、名扬天下。从李杜的诗作中,也看出了彼此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称赞,正所谓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就像一个是剑法的一等一高手,一个是刀法的一等一高人。
(文/原创 图/网络)
千家注杜是什么意思:古代历史人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