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鱼苗(黄颡鱼鱼苗图片)

湛江花鸟鱼虫市场2024-08-31 09:30:017.97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黄颡鱼鱼苗,和黄颡鱼鱼苗图片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本文目录:,黄颡鱼刚孵化出膜,黄颡鱼鱼苗,的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而且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需要在无泥浆、无污染沉淀物的条件下进行暂养,待鱼苗发育和不断吸收卵黄囊后能自由游动,再转入鱼苗池中培育,一般幼鱼在暂养池中饲养到0.9~1.5厘米, 1、仔鱼暂养设施,一般仔苗暂养设施为流水水泥池或40~60目网布加工成的网箱等,水泥池形状方形、圆形、椭圆形均可,要求底部光滑,有进出水口,出水口要用40目以上的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黄颡鱼鱼苗,和黄颡鱼鱼苗图片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

黄颡鱼的仔鱼一开始是没有活动能力的,你知道这个时期怎么养殖吗?

黄颡鱼刚孵化出膜黄颡鱼鱼苗的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而且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需要在无泥浆、无污染沉淀物的条件下进行暂养,待鱼苗发育和不断吸收卵黄囊后能自由游动,再转入鱼苗池中培育。一般幼鱼在暂养池中饲养到0.9~1.5厘米。

  1、仔鱼暂养设施。一般仔苗暂养设施为流水水泥池或40~60目网布加工成的网箱等。水泥池形状方形、圆形、椭圆形均可,要求底部光滑,有进出水口,出水口要用40目以上的网布拦住,网箱规格为长方形,深为0.5~0.7米,网箱中必须采用微流水,以便水体交换及排除污物。

2、暂养方式及管理措施。鱼苗的暂养方式主要有流水水泥池暂养及网箱暂养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较适应批量生产。

(1)将流水水泥池清理干净,注水深0.5米,将带卵黄囊的仔鱼放入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放养1.5~2万尾,开始2~3天只需不断流水保持充足的溶氧即可。这时的鱼苗全部集群于池底四周,待鱼苗内营养吸收差不多而开始摄食外营养时鱼苗自由集群游动时,开始投喂鸡蛋黄一天,第二天开始以蛋黄与浮游动物结合投喂,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活体投喂较好,投喂的方法是少量多次。在培育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除流水外采用空压机充气增加池中的氧气。

(2)暂养网箱用40~60目的网布加工成长方形,首先将池塘消毒清除野杂鱼,注水深0.6~0.8米,将池塘水质培肥至有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时,将网箱用桩固定好,网箱上下全部系牢固,以有风浪时网箱不摇动为宜。网箱上口离水平面10~12厘米,如能进行微流水的每平方米可放0.8~1万尾,无流水网箱每平方米放养0.3万~0.5万尾,待鱼苗能自由游动时开始投喂两天蛋黄浆,到鱼苗活动能力较强,能正常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时,将网箱上口沉于水体表面以下约10~15厘米,让鱼苗自动离开网箱到池中。网箱下沉约1~2天后,将网箱中未活动离开的鱼苗清理出网箱放入池塘。必须注意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水体不宜浑浊,以免泥浆粘于鱼苗体表影响正常活动而导致死亡,保持池塘水质溶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

这就是黄颡鱼幼仔的养育方式,黄颡鱼鱼苗你学会了吗?

黄颡鱼养殖技术

1、池塘:养殖黄颡鱼最好选择在没有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搭建河塘。2、选苗:要在养殖场购买游动性强、体表没有病斑的鱼苗。3、清理:要每隔15-20天换一次水,避免水质浑浊。4、饲料:可以在河塘中放入青草或者黄颡鱼专用鱼料。

黄颡鱼如何养殖

1、搭建池塘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时要在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的地方开挖建塘,然后在河塘中注入干净的清水,并且要保证水池中有足够的氧气,避免黄颡鱼死亡。

2、选购鱼苗

养殖黄颡鱼时,要在市场上购买食欲旺盛、好游动的鱼苗,有利于后期更好的生长,在运输途中要做好补氧工作,防止时间过长,黄颡鱼出现泛白的现象。

3、清理池塘

养殖黄颡鱼的过程中,要每隔20天左右换一次水,以免水质浑浊,使鱼苗出现病害,并且要经常清理水中的杂物,为黄颡鱼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4、喂养饲料

养殖黄颡鱼时,可以为其提供青草、菜藤等食物,为了保证鱼苗生长的更加健壮,需要购买黄颡鱼专用饲料,另外每天给它喂养一次即可,防止黄颡鱼胀食。

黄骨鱼养殖

一、池塘养殖环境

黄颡鱼养殖一般要求养殖池塘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较好、周围环境无污染等。养殖面积可大可小,但池底要平坦,淤泥20~30厘米即可,泥沙底质最好,可在排水处预留1个低于池底30厘米左右的洼地,以方便成鱼捕捞。

池塘水深要求1.5米以上,水较深、光照射至水中的强度较弱,才能满足黄颡鱼喜阴摄食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养殖产量(李东,2021)。进出水系统应该独立使用,要根据实际养殖面积的大小配备增氧、投饵和抽水机等设备。池塘最后要进行清淤和消毒,彻底清除池塘里面的野杂鱼,一般使用生石灰,用量为80~120千克/亩。

二、池塘养殖要点

1、饵料培育

在投放黄颡鱼苗的前1周左右,可向养殖池塘内撒入发酵后的生物肥,用量为 60~100 千克/亩,用于培养鱼苗的开口生物饵料,以提高黄颡鱼苗的成活率。放养鱼苗以后,每10~15天投入1次生物肥,在此期间要保持养殖水体的肥度。池塘内保持一定的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满足黄颡鱼苗在前期生长时对开口饵料的需求。

2、鱼苗放养

黄颡鱼苗要选择正规养殖场的鱼苗,这样可以保证鱼苗后期较高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鱼苗放养前使用 3%~5%的聚维酮碘或食用盐浸泡消毒。放养鱼苗规格为25克/尾,密度为8 000尾/亩左右,放鱼苗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

黄颡鱼鱼苗(黄颡鱼鱼苗图片) 白化火箭 第1张

因为黄颡鱼为底层鱼,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搭配生活在其他水层的鱼,常见的有鲢和鳙,放养规格为 50~60 克/尾,放养密度为 60~80 尾/亩,放养时间为每年的4月(毛国庆等,2021)。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饵料,提高池塘养殖的总产量和经济效益。

3、饲料投喂

黄颡鱼具有群体摄食的习性,在投饵机的前面距离水面40厘米的地方可以放食台。食台大小可根据池塘大小定制,一般5亩的池塘可设置20~40米2 饵料台。

投饵机每次投饵时均投在食台里,投饵要求“四定”,即定时、定质、定位和定量,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也方便对黄颡鱼的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每隔一段时间对投饵量和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

黄颡鱼养殖一般使用的是专用颗粒饲料,各大饲料销售商均有销售。每天投喂2次,上午为7-8时、下午为5-6时。4-6月饲料投喂率为2%左右,6-9月饲料投喂率为4%左右,10月后投喂率逐渐降低至1%(毛国庆等,2021)。池塘中的鲢鳙一般不需单独投喂饲料,它们摄食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和黄颡鱼没有吃完的剩余饲料。

4、水质管理

黄颡鱼的养殖池一般要求溶氧高于 4 毫克/升,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每隔10天左右可以注新水1次,加水量为20厘米左右,每月换掉部分老水(赵宪钧,2021)。

养殖池塘要配备1台增氧机,防止天气骤变导致缺氧。要定期调节池塘的水质,使用生石灰或降碱灵调节呈弱碱性的水体。根据天气状况开关增氧机,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池塘中的溶氧。夏季高温可适当使用调水的微生态制剂,常用的调水制品有光合细菌等。

5、鱼病防治

黄颡鱼体表无鳞,体表全靠皮肤黏液保护,鱼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病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科学用药。如果管理不善,黄颡鱼易患肠炎病、小瓜虫病和水霉病。

(1)肠炎病。肠炎病的病原一般为点状气单胞菌,病鱼表现为虚弱无力、离群独游、体内肠道发炎充血、体表肿大出血等症状,水质恶化才会发病,流行水温一般为25℃以上(但智容,2016)。

治疗方法:使用碘制剂等消毒剂全池泼洒,可按照说明书使用;将肠炎灵药物拌料投喂,每100千克饲料拌1~1.5千克的肠炎灵,连续拌喂5天左右,直到治愈。

(2)小瓜虫病。小瓜虫病为养殖中的常见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暴发后鱼的死亡严重。发病水温为15~25℃。病鱼表现为皮肤溃烂,显微镜下可见体表的小瓜虫(白色小点)。鱼的反应迟钝,体色发黑,同时呼吸困难。该病常见于水质败坏和养殖密度过高的环境中。

防治方法:鱼苗可以采用福尔马林浸泡后投放鱼池,浓度控制在40~50毫克/米3 ;成鱼防治可以采用全池泼洒“百虫克”60毫克/米3 驱虫,并采用高碘进行消毒处理,隔1天换去一半的水,连续治疗 2 次,可得到有效治疗(唐启胜等 ,2015)。

(3)水霉病。水霉病多发病于春季,特别是鱼体受到机械损伤时易发此病,鱼的体表形成白色毛状物,又称“白毛病”。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缓、食欲减退等(胡华蓉,2019)。

防治方法:放养的鱼苗要提前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放养前可以采用生石灰消毒水体,采用2%~5%的食盐水浸泡鱼苗;患病时可用“水霉净”全池泼洒,同时拌料投喂“鱼康宝”,连用1周,效果较好。黄颡鱼因无鳞,对硫酸铜、敌百虫和高锰酸钾较为敏感,尽量不用或少用。

6、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巡塘期间要注意观察黄颡鱼的摄食、生长和活动等情况,同时要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每隔15天或30天对每个池塘抽样检查 30 尾黄颡鱼,对其进行体重和体长的记录,计算投饵系数。

定期更改投饵量,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水质要做到“肥、活、嫩、爽”,也要做好养殖记录,每天应详细地记录当天的情况,为日后的养殖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在池塘中培育黄颡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1. 池塘条件及清理 培育池面积一般1~2亩较为适宜,因为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在1.5米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且稍微有些遮光物。在投放苗种前首先要进行池塘除野消毒,培育出浮游动物后进行放养鱼苗。

2. 苗种放养 放养2厘米左右的小规格夏花鱼种(亦称火片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行动有力,并将鱼体进行严格药浴消毒。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而确定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将鱼种饲养到越冬前后放养到成鱼池进行成鱼饲养的饲养密度较大,每亩放养量为8000~10000尾。如短期饲养到7~8月,分池饲养商品鱼的每亩放养量为4000~6000尾。待鱼种长到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饲养成鱼。

黄颡鱼鱼苗(黄颡鱼鱼苗图片) 白化火箭 第2张

3.饲料及投喂 在投放2厘米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在鱼种2~3厘米之间,最好饲料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等活性饲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饲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首先在池塘搭一个饵料台,其材料要用竹席、草席和彩条布等物,每亩池塘饵料台的面积约6~8平方米即可,将饵料台最好能升能降。将饵料台用竹桩固定在离池底约10~20厘米处,然后将饵料投喂在饵料台上。

4. 饲养日常管理 在整个鱼种培育过程中,池塘日常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多方面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达到大规格的关键。

(1)每天投喂饲料要特别注意“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2)每3~5天清整食场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0.3~0.5千克)消毒1次。如投喂的是颗粒饲料,次数可适当减少。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病菌的滋生。

(3)每天清晨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特别是浮头情况,如浮头较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掌握施肥、投饲的数量。下午应结合投饲或检查吃食情况巡视池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黄颡鱼苗种期主要疾病及预防技术都有那些?

下面举几个黄颡鱼苗种期主要疾病及预防技术黄颡鱼鱼苗

一、车轮虫病

1、流行情况及症状

在黄颡鱼苗种期黄颡鱼鱼苗,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丝和尾鳍上。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大批死亡主要在4到7月。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暴发。车轮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车轮虫在鱼鳃及体表各处不断爬动,损伤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及粘液细胞增生、分泌亢进,鳃上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病鱼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

2、预防方案

每半月定期使用克孢素500g加克菌素200g1亩一套。开水闷泡一晚之后化水全塘泼洒。

二、大肚子症状

1、流行情况及症状

即气泡病,在黄颡鱼苗放养时期,气泡病是使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目前此病在南海西樵地区发病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或肠道内聚集众多小气泡,使鱼体失去平衡。西樵地区大部分症状为病鱼肚内出现一大的气泡,导致鱼体肚子翻上而失去平衡。该病对鱼苗的危害最大,常可导致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但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则较小。

2、原因

发生气泡症状的原因是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十有八九会得气泡病。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氮气达到过饱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苗池,往往会发生气泡病。鱼受到强刺激或剧烈运动如摄食后易患气泡。

三、红头病

1、流行情况及症状

该病病症分急性型和慢性型,症状和败血症相似。急性型发病急,死亡率高,多在水温迅速升高,水质恶化的条件下发生。从初期到大量死亡只需3-5天。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不吃。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有时螺旋状游动,最后沉入水底死亡。体表典型症状为头部发红,伴随腹部膨大,鳍条、下颌、鳃盖、腹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肛门外凸,剪开腹腔内有大量含血或者清亮的液体,肝肿大变白。另有部分病死鱼却没有明显症状。慢性型病情稳定,死亡量不会出现明显的起伏,但病程很长,可达20天甚至一个月。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急性型相类似的症状。后期还会出现在颅骨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所以当地养殖户又称该病为暴头病,红脑门病等。

2、预防方案  

每隔半月定期使用洁水灵,2亩一袋调节底质,每半月内服3天内解毒抗菌做保健。具体方案为应激宁3型加三黄克菌素拌30kg饲料。

你知道黄颡鱼养殖,人工孵化技术介绍吗?

黄颡鱼的卵既可进行流水孵化黄颡鱼鱼苗,也可进行静水孵化。流水孵化设备有孵化环道和孵化槽;静水孵化则可在孵化缸、静水网箱中进行。

黄颡鱼鱼苗(黄颡鱼鱼苗图片) 白化火箭 第3张

1、流水孵化

(1)流水环道孵化。孵化环道是用砖、石、水泥砌成的环形池子。其进水设在环道的底部,出水口则设在环壁的内侧,用密纱布隔开。孵化环道的容卵量较大,管理方便,孵化率较高。

黄颡鱼鱼卵进行流水环道孵化时,孵化方式采用搅拌式流水孵化和流水式孵化均可,但搅拌式孵化的效果要好于流水式孵比。原因是黄颡鱼鱼苗刚出膜后,鱼苗随波浪游动的能力较差,当采用流水式孵化时,环道底部进水冲击较大,对鱼苗胚后发育不利。而采用搅拌式孵化,可避免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影响鱼苗的继续发育。

由于黄颡鱼的卵为粘沉性卵,在孵化时,为黄颡鱼鱼苗了避免卵块完全沉入环道底部,可将黄颡鱼的卵块用竹篓哎铁篓装好,再悬挂在环道中的中上层,辅以流水进行孵化。黄颡鱼鱼苗出膜后,即可从篓眼中钻出,进入孵化环道内。

(2)孵化槽孵化。孵化槽是—种长方形的孵化工具,它对块状卵的孵化比较适合。孵化槽的体积可大可小,可以依据孵化的规模进行设计。孵化槽可以用砖石砌成,也可以用木块做成,建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孵化槽的槽深20-50厘米均可,长宽可灵活设计,长一般为3米,宽1.5米;孵化槽的进水处设在槽的长边的—方,进水口高于孵化槽;出水处设在长边的另—方,出水口的开口要低于孵化槽约10-15厘米。在孵化槽离出水口约5-10厘米处,垂直插入—块木板,封死孵化槽的左右方,在靠近孵化槽底部处留约1-2厘米的空隙,使出水的一方形成一个函管式的排水系统。再在插入的木板前设—块网眼约50目的网片,用以拦鱼和鱼卵,防止黄颡鱼鱼苗被水冲走。插入的木板既可以保持孵化槽中的水深稳定,又可教换去孵化槽底部的水。

在孵化槽中进行孵化时,将卵块均匀地平铺住孵化槽的底部,辅以流水即可。流水的水流量不宜过大,以免冲起卵块。

利用孵化槽进行黄颡鱼鱼苗的孵化,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使孵化槽中的水不致形成较大的水流和漩涡,有利于提高孵化率。②用修建存室内的孵化槽进行鱼卵的孵化时,孵化工作可在室内进行。③孵化槽对水温和水流的控制比较容易,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孵化过程中,观察和管理也比较方便,鱼苗出槽方便,可随时出槽。

2.静水孵化

利用静水孵化时,主要的孵化方法有孵化缸孵化和静水网箱孵化两种方法,观介绍如下:

(1)孵化缸孵化。采用静水孵化缸进行孵化时,要求缸中的水深约40-60厘米,不能太深。黄颡鱼的卵块用铁篓或竹篓装好,悬于水中的上层。要求经常换水,勤观察,专人进行管理。用孵化缸孵化,由于换水比较困难.而且需要的设备较多而且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得不是很多。

(2)静水网箱孵化。用40-50目的网片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网箱,网箱的大小可根据要孵化的鱼卵量灵活掌握。静水网箱的规格一般均长0.8米,宽0.4米,高0.35米。在网箱中离水面约20厘米处水平铺设—层网目较大的网片,黄颡鱼的卵块就放在这一居网片上进行孵化。网箱的上下四角,均要用绳子拉紧,架设在木制或竹制的网箱架上,借箱架的浮力浮于水面。在网箱的外面应加设一层套箱,防止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面,还要罩一块网片,封住网箱的开口,防止蛙、蛇、鼠、鸟等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方,必须用竹席或草席遮盖避光,使黄颡鱼的卵在弱光条件下孵化,避免卵块因阳光的直射而影响孵化。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时,要求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没有污染;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底质结实,无淤积的泥沙或者是少有淤泥。

3.孵化管理

黄颡鱼鱼卵在胚胎发育时,需要较高的溶氧,孵化水体中的溶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黄颡鱼鱼卵在孵化时,要求孵化用水的水质清新,溶氧量高,并且无藻类及过多的有机物。受污染的水源不能用作孵化的水。

孵化用水必须经过过滤,防止敌害和污物进入孵化设备而影响孵化效果。对鱼卵和鱼苗危害较大的敌害有剑水蚤、蝌蚪、小虾和小杂鱼等。如剑水蚤会刺破尚在孵化过程中的鱼卵的卵膜,使胚胎早孵,造成鱼苗畸形并夭折;出膜后1-2天的黄颡鱼鱼苗,活动能力效差,易被剑水蚤咬伤,引起鱼苗死亡;小鱼、小虾则会吞食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影响孵化率和出苗率。敌害生物可用过滤水源的方法,滤掉孵化水源中的敌害生物;也可以采用药物杀灭的方法进行清除。其中用90%的晶体敌百虫,使孵化用水的含药浓度为0.2毫克/升,能有效地杀灭虾类和剑水蚤等。

黄颡鱼的孵化水温为18-28℃,最适孵化水温为22-28℃。在孵化过程中,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或高温天气,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或降低孵化时的水温。

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进行孵化水流的调节。在孵化的初期,可以适当的加大水的流量,使鱼卵能在水中稍有漂动即可。在孵化的后期,由于鱼苗逐渐孵出,此时即可调节水的流量,以免鱼苗在出膜后顶水游泳,消耗鱼苗的体力,降低鱼苗的成活率。

利用孵化环道、孵化槽和静水孵化网箱进行孵化时,要经常洗刷滤水设施上附着的杂物、藻类等,使孵化设备中的水流畅通,提高孵化率。在孵化的后期,特别是已有鱼苗出膜时,住往会有鱼苗或卵膜等杂物粘在孵化环道和孵化槽的纱网上,影响孵化设备的水流畅通,因此要特别注意洗刷纱布。洗刷纱布时,注意不能从正面洗刷,以免损伤鱼苗,应用软毛刷在纱布的背面轻轻洗刷。

黄颡鱼受精卵卵块的药物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黄颡鱼的块状卵极易受细菌、霉菌的侵害感染。一般,防止卵上细菌病的药物有孔雀石绿、高锰酸钾、土霉素;防止卵上霉菌病的药物有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在鱼苗眼点出现之前,每天上午要定时进行药物消毒1次。消毒方法是:将消毒药物配成溶液后,放入瓷盆或木桶等容器中,然后将黄颡鱼鱼卵捞起,放入消毒溶液中浸洗。

关于黄颡鱼鱼苗和黄颡鱼鱼苗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96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