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保山水族馆

合肥水族批发市场2024-11-25 22:35:011.21 W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地处云岭以南而得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总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13万,全国人口排名为第13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邻国有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陆地边界线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市是哪一个?

中国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以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最为集中,按比例和数量来说,西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是全国重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的少数民族分布省区,再细点就是在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一般都设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了民族自治单位(以自治区、自治县为主)

自治州:30

吉林省: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湖北省: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四川省: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

贵州省: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云南省: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甘肃省:2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青海省:6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自治县:117个

河北省6个

· 青龙满族自治县(秦皇岛市)

· 丰宁满族自治县(承德市)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承德市)

· 宽城满族自治县(承德市)

· 孟村回族自治县(沧州市)

· 大厂回族自治县(廊坊市)

辽宁省8个

· 岫岩满族自治县(鞍山市)

· 清原满族自治县(抚顺市)

· 新宾满族自治县(抚顺市)

· 宽甸满族自治县(丹东市)

· 本溪满族自治县(本溪市)

· 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市)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市)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市)

吉林省3个

· 伊通满族自治县(四平市)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白山市)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松原市)

黑龙江省1个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

浙江省1个

· 景宁畲族自治县(丽水市)

湖北省2个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

湖南省7个

· 城步苗族自治县(邵阳市)

· 江华瑶族自治县(永州市)

· 新晃侗族自治县(怀化市)

· 芷江侗族自治县(怀化市)

· 通道侗族自治县(怀化市)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怀化市)

· 麻阳苗族自治县(怀化市)

广东省3个

· 乳源瑶族自治县(韶关市)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清远市)

· 连南瑶族自治县(清远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

· 融水苗族自治县(柳州市)

· 三江侗族自治县(柳州市)

· 龙胜各族自治县(桂林市)

· 恭城瑶族自治县(桂林市)

· 隆林各族自治县(百色市)

· 富川瑶族自治县(贺州市)

· 都安瑶族自治县(河池市)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河池市)

· 巴马瑶族自治县(河池市)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

· 大化瑶族自治县(河池市)

· 金秀瑶族自治县(来宾市)

海南省6个

· 白沙黎族自治县

· 昌江黎族自治县

· 乐东黎族自治县

· 陵水黎族自治县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重庆市4个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四川省4个

· 马边彝族自治县(乐山市)

· 峨边彝族自治县(乐山市)

· 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州)

· 北川羌族自治县(绵阳市)

贵州省11个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市)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市)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安顺市)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

· 玉屏侗族自治县(铜仁市)

· 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市)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市)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铜仁市)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毕节市)

· 三都水族自治县(黔南州)

云南省29个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昆明市)

· 石林彝族自治县(昆明市)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昆明市)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玉溪市)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玉溪市)

· 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溪市)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

· 景东彝族自治县(思茅市)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思茅市)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市)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市)

· 西盟佤族自治县(思茅市)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思茅市)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市)

· 沧源佤族自治县(临沧市)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临沧市)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市)

· 宁蒗彝族自治县(丽江市)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屏边苗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漾濞彝族自治县(大理市)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理市)

· 南涧彝族自治县(大理市)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怒江州)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江州)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迪庆州)

甘肃省7个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市)

·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酒泉市)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酒泉市)

· 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市)

· 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州)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州)

青海省7个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宁市)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海东市)

· 互助土族自治县(海东市)

· 化隆回族自治县(海东市)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东市)

· 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北州)

·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南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密地区)

·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地区)

· 焉耆回族自治县(巴音郭楞州)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州)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犁州)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伊犁州)、

还有几个特殊的:

1. 呼伦贝尔市3民族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2.民族市辖区:

· 顺河回族区(河南省开封市)

· 管城回族区(河南省郑州市)

· 瀍河回族区(河南省洛阳市)

· 回民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民族乡就不列举了,全国太多了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馆:保山水族馆 印尼小红龙

云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地处云岭以南而得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总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13万,全国人口排名为第13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邻国有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陆地边界线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与周边国家历史上就有传统的经贸关系,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早于“北方丝绸之路”,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人口民族 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8.51‰,死亡率为7.57‰,自然增长率为10.9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8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35%。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世居民族26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1/3,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少数民族的1/7。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瑶族、藏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蒙古族、水族、布依族、满族等民族。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行政区划 省会:昆明市。2009年,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东川区、安宁市、呈贡县、宜良县、晋宁县、嵩明县、富民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华宁县、通海县、易门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陆良县、罗平县、师宗县、会泽县。 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彝良县、大关县、盐津县、永善县、水富县、绥江县、威信县、镇雄县。 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 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施甸县、龙陵县。 临沧市: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个旧市、开远市、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风景名胜 云南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其中世界遗产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还有以虎跳峡、泸沽湖等为代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更是数不胜数。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路南石林、滇池、九乡、大理、玉龙雪山、三江并流、普者黑、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建水、西双版纳、阿庐古洞。 其他风景区昆明:世博园、轿子雪山、安宁温泉、官渡古镇、金殿、西山、大观楼、盘龙寺、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翠湖公园、筇竹寺、大叠水瀑布、东川红土地、郑和公园、棋盘山、龙门、阳宗海、观音山、白鱼口、曹溪寺、花红洞、龙潭山昆明人遗址、黑龙潭、丹桂村革命纪念地、夕阳镇恐龙足迹化石。 昭通:大山包、豆沙关、罗汉坝、扎西会议旧址、金沙江峡谷、黄连河瀑布群,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 曲靖:珠江源、陆良彩色沙林、九龙瀑布群、罗平万亩油菜花海、胜境关、钟灵山、香炉山、五峰山、十八连山、爨龙颜碑、以礼河、多依河、鲁布革、娜姑古镇、可渡关驿道、大海梁子、长海子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菌子山生态园、大桥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孤山、明星旅游度假村、九龙池、玉溪溶洞、通海曲陀关、通海秀山、华宁象鼻温泉、新平南恩瀑布、凤山公园、帽天山古生物博物馆、李家山青铜器遗址、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哀牢梯田、世界第一高桥、大沐浴花腰傣寨、哀牢梯田、锦屏山、仙人洞、红塔山、聂耳故居。 红河:建水文庙、建水朱家花园、燕子洞、元阳梯田、开远南洞、开远文笔塔、蒙自南湖、石屏异龙湖、弥勒湖泉生态园、弥勒大佛、白龙洞、缘狮洞、南溪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花鱼洞国家森岭林公园、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 文山:八宝景区、薄竹山、罗汉山、鸡冠山、麻栗坡烈士陵园、浴仙湖、清华洞、仙人洞、朱羊太平桥、坝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宁驮娘江、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议会址。 楚雄:元谋土林、元谋人遗址、禄丰恐龙谷、武定狮子山、黑井古镇、大姚石羊古道、昙华山景区、百草岭、南安森岭公园、白竹山、姚安德丰寺。 普洱:翠云溶洞、景谷树包塔塔包树、景东文庙、镇沅千家寨、孟连宣府司署、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天山壁、梅子湖公园、洗马河公园、莱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整控渡摩崖、糯福基督教堂。 西双版纳:野象谷、橄榄坝、傣族风情园、勐仑植物园、景真八角亭、勐腊望天树、曼飞龙佛塔、曼厅公园、易武古镇、云露茶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万亩茶山、曼点瀑布、茶树王、中缅第一寨、布朗山、基诺山、曼磊佛寺、澜沧江、三岔河森林。 保山:北海湿地、和顺侨乡、怒江第一滩、兰津渡霁虹桥遗址、千佛洞、江中山、宝山寺、清平洞、邦腊掌热泉、松山战役遗址、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塘子沟遗址、宝鼎寺、西山寺、柱状节理、猴桥口岸。 大理: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鸡足山、喜洲、大理古城、蝴蝶泉、巍宝山、沙溪古镇、石宝山、太和城遗址、石门关、南诏德化碑、剑湖、千狮山、灵泉庵、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宾川文庙、漕涧温泉、金光寺自然保护区、长春洞、云龙虎头山、鸟道雄关、金顶寺。 丽江:甘海子、白水河、云杉坝、牦牛坪、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泸沽湖、石鼓、文峰寺、拉市海、束河古镇、白沙壁画、黑龙潭、黎明、宝山石头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永宁温泉、达旦河、程海、扎美戈喇嘛寺。 迪庆:梅里雪山、长江第一湾、松赞林寺、哈巴雪山、白马雪山、纳帕海、属都湖、碧塔海、东竹林寺、虎跳峡、小中甸草原、白水台、寿国寺、茨中天主教堂、飞来寺国家森林公园、碧让峡谷、龙王庙、拉嘎洛、月亮湾大峡谷、维西天主教堂、比虾墓群。 德宏:瑞丽江-大盈江、独木成林、姐勒金塔、畹町国家森林公园、章凤国家森林公园、槟榔江、卡场瀑布、青松寺公园、允燕佛塔、三仙洞、观音寺、那勐温泉。 临沧:永德大雪山、沧源崖画、南汀河、凤庆文庙群、茶文化风情园、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怒江:怒江大峡谷、石月亮、匹河飞来石、碧罗雪山、怒江第一湾、怒江虎跳峡、秋那桶、四季桶、野牛谷、江心松、独龙江、高山湖、罗古箐、老窝土司衙署、片马抗英纪念地、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自然资源 云南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美誉。高等植物有18000多种,其中热带亚热带高等植物约10000种。全省森林面积1.43亿亩,木材总蓄积量9.88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盛产烟叶、三七、天麻、杜仲、砂仁、胡椒等药材和热带、亚热带水果。烤烟、卷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烟的财政收入约占省财政的三分之二。拥有丰富天然香料和油料植物,动物资源较多,鸟、兽类均居全国之首。矿产资源全省有155种,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尤以铅、锌、锡、镍为最,磷矿储量很大,是我国重要的磷矿产地。流经横断山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云南独特的边疆风貌,高原湖泊、岩溶奇观、热带雨林、雪山峡谷,加上为数众的历史文化遗迹,多种多样的气候,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融汇成为乐丰富的旅游资源。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主要河流 ①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普渡河、小江、牛栏江、以礼河、横江 ②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 ③澜沧江水系:通甸河、漾濞江、顺濞河、威远江、小黑江、曼老江、南班河、流沙河、南览河、南垒河、南阿河、南腊河 ④怒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永康河、大勐统河、南汀河、南卡江 ⑤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元江、把边江、阿墨江、勐野江、李仙江、老勐河、盘龙江、南溪河、那么果河、大梁子河、南利河、泸江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龙川江、槟榔江、芒市河、南畹河、大盈江、瑞丽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多年来,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从1993年开始,云南省联合中国各省区及东盟各国,连续16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随着澜沧江-湄公 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云南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和前沿。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4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1.09亿元,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95亿元,增长12.5%,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4.1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07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2587元,比上年增长10.3%。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创造增加值2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财政总收入达到1490.7亿元,比上年增收130.5亿元,增长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8.2亿元,比上年增加84.1亿元,增长13.7%;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49.7亿元,比上年增加479.5亿元,增长32.6%,财政支出年度增加额首次超过400亿元。

云南各地州市2009年人均GDP排名

1.昆明市GDP1203.14亿元/人口615.5万=人均GDP 19560元

2.玉溪市GDP415.90亿元/人口224.5万=人均GDP 18520元

3.迪庆州GDP34.89亿元/人口37万=人均GDP 9380元

4.西双版纳州GDP89.70亿元/人口100万=人均GDP 9060元

5.曲靖市GDP536.80亿元/人口5945万=人均GDP 9025元

6.红河州GDP360.33亿元/人口4341万=人均GDP 8295元

7.楚雄州GDP217.4亿元/人口267.0万=人均GDP 8135元

8.大理州GDP275.1亿元/人口355万=人均GDP 7750元

9.丽江市GDP70.17亿元/人口115.5万=人均GDP 6080元

10.德宏州GDP70.35亿元/人口116.5万=人均GDP 6040元

11.保山市GDP135.00亿元/人口247万=人均GDP 5465元

12.怒江州GDP25.00亿元/人口50万=人均GDP 5000元

13.文山州GDP172.00亿元/人口345万=人均GDP 4985元

14.思茅市GDP124.43亿元/人口257万=人均GDP 4835元

15.临沧市GDP114.18亿元/人口237万=人均GDP 4825元

16.昭通市GDP194.47亿元/人口537万=人均GDP 3625元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云南特产 昆明:过桥米线、鸡丝凉面、豆花米线、汽锅鸡、竹虫、孟加拉湾海鲜、野生菌、呈贡宝珠梨、滇池麻鸭、石林乳腐、宜良板鸭。

楚雄:野生菌、彝族菜。

大理: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鱼、洱海海菜、耙肉饵丝、烧饵块。

丽江:丽江粑粑、酥油茶 。

迪庆: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干。

西双版纳:傣族火烧干巴、鲜竹笋、蚂蚁蛋、野生菌、热带水果。

保山:蒲缥甘蔗、腾冲“大救架”(炒饵块)、腾冲饵丝。

德宏:傣族菜、热带水果。

昭通:天麻炖鸡、昭通酱。

曲靖: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别)。

文山:三七炖鸡、酸汤鸡、野生菌。

红河:蒙自过桥米线、建水烧豆腐、开远小卷粉。

玉溪:江川三道菜、抗浪鱼(已十分稀少,价格高昂,不建议食用)、铜锅鱼、大头鱼、小卷粉、凉米线、冬瓜蜜饯、油卤腐、豆沫糖、油鸡枞、木瓜水。

普洱:野菜、民族菜、米干。

临沧:稀豆粉(用磨碎的黄豆做的浓汤)、鸡肉烂饭 (佤族的特色菜,用鸡肉、香草和鲜辣椒加纯鸡汤炖煮出)、滇红茶。

怒江:怒江鱼、拉马登石榴、丙中洛板栗、石板粑粑、巩辣。

云南特产

普洱茶、三七系列产品、冬虫夏草(价格超贵,带足银子,呵呵!)、昭通天麻、斑铜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树化玉(如较大可由店家负责邮运)、翡翠制品、银器、蝴蝶蝶翅画、民族服饰、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味火烧干巴、“云南十八怪”小点心、山竹、花卉(机场可办理托运)、花茶、越南水果脆片、袋装干野生食用菌等。

土特工艺

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品,独具风味,久负盛名。它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吃法特殊,营养丰富而深受群众喜爱。它是云南食品中最具地方风味的小吃,凡是来到春城的中外人士,无不慕名而至,点名品尝。

云南丽江有几个少数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僳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超过5000人的少数民族见下表:

民族

人口

聚居地

所属语系

彝族471万

云南东部和中部各州市,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白族151万

大理白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哈尼族142万

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傣族114万

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侗台语族

壮族114万

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侗台语族

苗族104万

东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昭通市等地的山顶地带

苗瑶语族

回族64万

遍布全省

僳僳族61万

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丽江、迪庆

藏缅语族

拉祜族45万

藏缅语族

佤族38万

临沧

纳西族30万

西北部的丽江市以及迪庆

藏缅语族

瑶族19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

苗瑶语族

景颇族13万

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藏族13万

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布朗族9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布依族5.5万

侗台语族

阿昌族3.4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普米族3.2万

西北部丽江、怒江

藏缅语族

蒙古族2.8万

主要分布于玉溪市通海等县

怒族2.8万

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贡山2县的怒江大峡谷

侗台语族

基诺族2.1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昂族1.8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和临沧市镇康县军弄

1985年以前称为崩龙族

水族1.3万

侗台语族

满族1.2万

独龙族5884

西北角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流域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

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计450万人口;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和基诺族,共有500万人口;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僳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口共计400万。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在 广西文化 中有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非物质 文化遗产 是广西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凝聚出来的文化精髓。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这些文化,不让它们再度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壮族歌圩

壮族歌圩,壮族民俗。“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同时还兼有戏剧、曲艺、体育等文化娱乐活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铜鼓习俗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接壤的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在广西民间被视为“歌仙”,刘三姐故乡宜州是刘三姐歌谣流传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刘三姐歌谣丰富多样有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创世古歌等。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完整传播广泛。刘三姐歌谣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有美学等多种方面研究价值。

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壮族嘹歌

《嘹歌》是着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与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不同,它的内容相对固定,并且全部用古壮字传抄流行,是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反抗强暴,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剧

壮剧又叫“壮戏”,壮族戏曲剧种,流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方,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因语言、音乐唱腔和流行地区不同分两路壮剧。北路壮剧流行桂西北百色以北及滇东南富宁等地,是在民间说唱“板凳戏”基础上发展而成,主要唱腔有“正调”、“平调”等,主要乐器有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

传统剧目有《文龙与肖尼》、《依智高》等。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调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各地名称原先不一,起源地桂北桂林一带称彩调,柳州、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地区称调子戏,阳朔以南称“采茶戏”、“彩灯”,左、右江一带称“大采茶”、“嗬嗨戏”。1955年以后统称“彩调”。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类。同一曲调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求,在板、腔上加以变通。戏剧表演富有地方特色,尤以舞扇子、手巾、彩带见长。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湘南地区的瑶族,每年的农历10月16日都要跳芦笙伴奏的长鼓舞,祭奠盘王。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羊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羊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舞蹈动作是表示盘王及其子孙开辟千家峒的勤劳勇敢;低沉哀怨的芦笙曲,是再现盘王死前的痛苦呻吟;拍击羊皮鼓面,表示为盘王报仇,惩罚山羊;唱盘王歌表示盘王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和追念。

云南共有几个少数民族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 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水族 满族等 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 15 个。少数民族人口 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云南民族介绍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 区和滇西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太阳历文化,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学书籍、宗教经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丽江等地。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湿气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相近居住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时的大理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哈尼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傣族 :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四双版纳、德宏一带。建国前,傣族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方经济过渡发展过程。傣族历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贝叶文化饮誉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绘画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建国前,封建地主制、家长奴隶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缅甸接壤的山区。拉祜族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歌曲和五区的调子很多,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舞蹈有“芦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建国前,局部地区才进入封建领主经济阶段。以物传情是他们原始文化的反映。

纳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 500 多卷《东巴经》,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诗歌、传说、语言、故事都很丰富,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原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国前,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建筑艺术、藏文文献浩瀚,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珍贵资料。

景颇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同缅甸、老挝交界海拔 1500 米 似的高山地带。建国前,一部分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部分已经进入封建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 以上的高寒山区。建国前,以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和藏文。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诗歌、传说、故事、寓言、雕刻、绘画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泸水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国前,怒族社会还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转扇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分布在陇川、梁河一带。历史上,阿昌族比较早的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随着汉族封建 势力和傣族封建势力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也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而统治政权仍由土司掌握。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缅甸交界地区,“德昂”旧称“崩龙”, 198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或山脚,并在院内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构成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基诺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诺山,建国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国后,基诺族经过直接过渡,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独龙族: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与缅甸接壤的滇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尚处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独龙族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音乐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

铜鼓舞的风格特色

铜鼓舞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其特点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 各民族铜鼓舞

苗族铜鼓舞多在盛大节日,如“吃牯脏”“苗年”“芦笙节”活动中表演。铜鼓架设在场地中心,由一名鼓手敲打,另一人持特制木桶置于铜鼓后面,时近时远相配合,以增强乐音效果。舞者人数不限,经常是越百上千,围成几个大圆圈,合着铜鼓的敲击变化互相呼应,表演以日常劳动生活为内容的舞蹈。苗族铜鼓的敲打方法,一般都有固定的鼓点、读法及呼喊声,由于群众非常熟悉这些鼓点和读法所包含的内容,所以鼓声具有鼓语的特点。鼓手执双槌棒击鼓鼓点有专门的读法:“咚”表示右手击鼓心,“嘎”表示左手击鼓边,“的”表示双槌相击。例如“翻高豆”,意为“赶斑鸠”,舞蹈表现农民听说飞来的斑鸠,正在刨出黄豆种啄食,于是骑着马来到田里驱赶斑鸠。舞蹈动作有:在地边赶斑鸠、作抬腿赶、骑着马赶、拍掌转身下蹲甩腰赶斑鸠等4个动作。又如平冷潘拉冬高冬,苗语意为迎客舞,表现主人以舞蹈欢迎客人的到来。据说此鼓点是受山林中啄木鸟笃笃啄木声的启发而编成的。客人到来时,主人和迎客者在路边两旁,拍手欢舞,迎客人进寨。其他还有表现获猎归来儿童放鸭捞虾捉蟹,以及吃牯脏中表演的祭祀性刀舞等,都有不同的鼓点读法和苗语鼓词。

瑶族铜鼓舞蔚为壮观:逢年节,十几面甚至几十面铜鼓一字排开,每面鼓一人边击边舞;中间还有一面直径不小于60厘米的大木鼓领奏,全场鼓声震天,时促时缓。壮族铜鼓有公、母之分,跳舞时,它们各分左右,中间夹一大皮鼓,皮鼓主奏,公母铜鼓伴奏,别有韵味。

布依族铜鼓舞常在丧葬仪式中进行,当村中老人去世后,由两名舞者合着铜鼓、皮鼓的鼓声缓缓而舞,以此哀悼故去的老人。平常跳铜鼓舞时,还常和刷把舞一同表演,并称之为铜鼓刷把舞。舞蹈中铜鼓声、刷把声交织鸣响,表演别具一格,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水族有过端节的习俗,水语称作借端,是丰收后的盛大节日,过去在农历的八九月间,后改为十一月的第一个亥日。届时,各村寨都敲起铜鼓欢度节日,并把活动的场地叫作端坡,人们合着铜鼓、皮鼓、芦笙的乐声,在场地上尽情高歌欢舞。

流传于中国南方以及西南地区的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以敲打铜鼓而舞为共同特征的舞蹈。铜鼓面刻花纹,曲腰,中空无底,侧有4耳用以悬挂,鼓重数十斤。铜鼓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云南楚雄出土的春秋中期的铜鼓,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铜鼓,在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的一个铜鼓贮贝器的外晕花纹上,有3个男子击铜鼓而舞的形象,广西花山崖画上也绘有壮族先民围着铜鼓欢呼雀跃的舞蹈图象。

广西南丹县一带山区瑶族人民每至春节期间都以打铜鼓活动庆贺节日。届时将数面铜鼓一字排开,悬于木架上,每面铜鼓由一名鼓手右手拿槌敲击鼓面,左手拿小木棍击鼓腰,另一人持木桶,随鼓点节奏将木桶送向铜鼓口,取其共鸣。在铜鼓队的伴奏下,一名舞者双手持鼓槌,围绕一面大木鼓,边敲边舞。鼓的直径约60厘米,高1米左右,击鼓节奏复杂,动作稳健而多变,场面壮观。

贵州南部的水族人民,于农历十一月过水族春节时,敲铜鼓歌唱跳舞庆贺,舞蹈动作开放而变化自如。布依族流传着“铜鼓刷把舞”,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七月十五日或春节时,青年男女相聚,手持刷把或竹竿,合着铜鼓的节奏互相敲击而舞。

地跨云南、广西两省的族山寨,除有众人围绕铜鼓而舞外,还有男子左手抱小铜鼓,右手用拳边敲击边舞动的铜鼓舞。舞时以腰部及胯部的扭动为主,动作古朴而健美。

广西东兰、马山、都安一带的壮族铜鼓舞于春节时表演,舞时悬挂两面铜鼓,有公鼓、母鼓之分,中间一人敲击大皮鼓跳舞,以公、母两鼓伴奏,动作变化较多。广西西部山区的壮族农民,至今在农闲之时,相聚山头以赛铜鼓为乐,表现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故事,有《瓦岗夫人守山寨》、《赶山鞭》等,击铜鼓以伴歌舞。

文山壮族铜鼓舞

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紧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云南彝族的铜鼓舞和广西彝族的铜鼓舞同出一源,动作也大同小异。广西的铜鼓舞是在节日或丧事时跳的。舞时一人打鼓,男在外圈,女在里圈,围着铜鼓,随着鼓的节奏起舞。舞步象攀登山路的样子,每迈一步,双膝随之频频颤动,甚为奇特。步伐大致分为六种,即二步、三步、四步、六步、八步,至最后一拍,脚向前踢出。男女同舞时,互相拉手,前后摆动。男子单独排成长队舞蹈时,则各执折扇一把,屈伸于前侧和胸前。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主要在于队形的变化,节奏由慢而快,至高潮而收。广南那洒镇马贵村壮族的铜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

文山壮族春节期间的赛铜鼓,场面壮观,激动人心。铜鼓比赛以红水河为界,各村的铜鼓队,把自己的铜鼓扛上河岸旁的山顶上,双方隔河遥遥相对。比赛开始,各击鼓的健儿,精神抖擞,奋力敲击,鼓声震撼山川。助战的伙伴拿着草笠,为击鼓者扇凉鼓劲,呐喊助兴。围观的群众,满山遍野,夜间,火把串串川流不息,场面异常雄伟壮观。比赛是以铜鼓声最响亮,打鼓时间最长者为胜,双方往往直打到铜鼓声哑,有一方认输为止。然后群众便心满意足的唱着山歌,排着长队,欢天喜地的返回寨子。

如今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舞蹈评价

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麻栗坡、富宁等几个村寨中的铜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丰收和老人丧葬等民俗活动。壮族、彝族的铜鼓舞流传普遍,动作古朴,舞蹈语汇非常丰富。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

彝族的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十二种音调组合,简称十二调。据称公鼓代表太阳,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调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因此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积淀着壮、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铜鼓舞——铜鼓和铜鼓舞是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与发展,铜鼓上积淀着古代农耕民族、沿海渔民的文化创造,也可以探寻在今日民间舞蹈中的遗存。主要在壮、苗、彝、瑶、水、布依等民族中流传,是今日比较偏僻的山区村寨。铜鼓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铜鼓为主,还配合芦笙、大鼓等乐器作为伴奏,一般都在节日中进行。各民族有自己的特定节日和活动方式,舞蹈的跳法与风格各有特色,他们从不同方面继承了古代铜鼓、铜鼓舞的功能与乐舞习俗,并不断汇入新的文化创造。

舞蹈表演

每年“打公节”,即农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彝族人民百十人为一群,跳“妻丽”,击铜鼓为乐,连跳三天三夜尽兴而散。

铜鼓舞是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舞蹈,男女均可参加,人数不限。舞蹈的风格和律动别具一格。它以胸、腰及胯部的大幅度扭摆为基调,舞风清新、纯朴。步伐不复杂,基本是一步一并脚,向前进或横走,膝部随扭摆而屈伸。有时拉手,有时左、右手交替上下甩动。男子左手抱铜鼓,右手敲击,脚步男女相同。舞蹈时歌唱,跳到高潮时呼叫,情绪激越。

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紧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云南彝族的铜鼓舞和广西彝族的铜鼓舞同出一源,动作也大同小异。广西的铜鼓舞是在节日或丧事时跳的。舞时一人打鼓,男在外圈,女在里圈,围着铜鼓,随着鼓的节奏起舞。舞步象攀登山路的样子,每迈一步,双膝随之频频颤动,甚为奇特。步伐大致分为六种,即二步、三步、四步、六步、八步,至最后一拍,脚向前踢出。男女同舞时,互相拉手,前后摆动。男子单独排成长队舞蹈时,则各执折扇一把,屈伸于前侧和胸前。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主要在于队形的变化,节奏由慢而快,至高潮而收。

铜鼓舞苗族铜鼓舞有男子跳的,也有男女同跳的,舞时将鼓悬起,击鼓者一人,左手持木棒击鼓腰,发音清脆,右手持鼓锤击鼓面中心,发音浓重,节奏多为、拍,鼓手边击边舞,随节奏踏地抬腿,众人环绕而舞,随着变化多端的节奏,时里时外,且进且退,舞至高潮时,加击掌呼喊“嗨哧哧”之声助兴。其动作多为狩猎生活、农事生活动作以及对动物形态的模拟,如骑马赶斑鸠、捕鱼、捞虾等。苗族铜鼓舞步伐有力,臂部多前后甩动或左右摆动。

铜鼓舞伴奏用的铜鼓大小各一,成为一套,大鼓为“雌”,小鼓为“雄”。击鼓者右手执软木棒,交替敲击两只相对的鼓面,左手执竹棍,敲击小鼓梆,击鼓者不参加舞蹈。

相关资料

铜鼓在古代曾有多种用途,它既是乐器、祭器和礼器,又曾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清代以后,仍用于祈神、祭祀、治病、丧葬、娱乐等活动,并用鼓声传递信息。收藏或仍在使用的铜鼓,多是出土文物或传世古物,件件都是铸有纹饰、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鼓面中心有太阳纹,周边有青蛙、蟾蜍饰物及翔鹭纹,鼓身有羽人舞蹈纹,竞渡纹,或通体云霄纹等。铜鼓上的纹饰,多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神奇奥秘之感,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内涵进行探索。

今日出土的铜鼓与保存在少数民族中的铜鼓,其形制和纹饰各有不同,由此反映了当时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意识,帮助我们探索铜鼓舞中古文化的遗存。如蛙饰:多是立体造型,四只匀称地分铸在鼓面的边沿,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对蛙的重视、蛙的图腾崇拜。壮族至今还有祭青蛙的节日,认为蛙是雷神的女儿,通过它可以祈求雷神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又如太阳纹:它与古民族的太阳崇拜有关,著名的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上,就画有许多这一类型的铜鼓与铜鼓舞的场面。

画面上,铜鼓置于江边,许多人物姿势相同,向同一方向欢呼雀跃,像是在击铜鼓起舞,祭祀江神。再如广西博物馆存的世界最大铜鼓:直径166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是太阳纹,铜鼓上的翔鹭纹认为是水鹤和鹭鸶,水鹤能测风雨,鹭鸶善捕鱼,以此纹饰寄托渔民出海平安、丰收的心愿。羽人舞蹈纹和竞渡纹是当时歌舞娱乐、龙舟竞渡的描绘,这些纹饰有助于研究古代风俗和舞蹈文化的源流。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09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