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传说:水族由来的传说

临潼花鸟鱼虫市场2024-12-22 15:31:011.11 W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县、南丹、宜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来宾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吉水等均有少量水族人居住。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肝胆酒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积肥与施少数民族水族肥。水族地区广泛流行“活路头”生产习俗。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水族传说,和水族由来的传说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少数民族里的水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水族远古神话主要有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人类起源及反映民族斗争等方面内容。

水族开天辟地神话中有一位具有巨大神力的仙婆牙巫和一位仙公拱恩,他们是开天辟地,缔造人间世界的始祖。在天地形成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一片——这是各民族先民对太古之初宇宙状况的共同想象。水族神话中,是仙婆牙巫来开天辟地,她用两只手辨开了天地又朝中间猛吹一口气,于是天地裂开,左边一半成天,右边一半成地。接着她又铸造铜柱铁柱撑天,“撑头次,高七万丈;撑二次,天际高耸”。天地间距离拉开了,形成了万物生长的环境。 拱恩是在牙巫造天地之后出场的人物。水族民间广为流传《拱恩点恒》的神话。“点”意为开拓,“恒”意指凡间,“拱恩点恒”意思就是拱恩公开拓凡间。这些神话说的是,牙巫造天地之后,大地光秃秃一片,拱恩拄着拐杖用巨大的双脚在大地上踩拓,为凡间造出山川河流、湖海田畴。他先在南边踩踏,大地承受不住重压,陷下成了海洋,他的汗水淌下变成海水。他用脚轻轻抹动,就造成了宽阔的平坝;他东一脚西一脚地踩,就踩出了山脉的峰峦......。拱恩踩踏大地的行动有着明确的目的,就是要造福凡间,因此,尽管踩得“脚杆软”,累得汗流成海,仍不停歇。牙巫、拱恩开天辟地的伟绩和超凡的力量,使得他们成为水族世代传颂的英雄。

铸日造月,人类起源的神话与开天辟地神话一脉相承,都是对牙巫业绩的赞颂。开天辟地后,为让天地间有光亮,给万物生存创造条件,牙巫又奋起神威,制造日月。辛苦的劳动使她手臂酸痛,她一甩臂膀,手中的宝贝撤遍天空,变成闪烁的星辰。牙巫太性急,一下造出十个太阳,好心做了坏事,十个太阳高悬天空,给大地带来无穷灾难,晒得树木枯黄,岩石溶化,人兽都无法生存了。大地的痛苦使得牙巫看到自己的失误,于是,她又送铜箭铁箭给人类,让他们射落多余的太阳,只留“一个是太阳,一个变月亮”。射日月的神话在南方各民族中普遍流传,内容大同小异。这是各民族先民探索自然奥秘的记录,也是远古时期人类经历灾难的痛苦回忆。众多太阳晒得天地焦炙,显然是对严重旱灾的追忆,而人类起源中洪水滔天再造人烟的内容,则无疑是洪涝灾害的写照。

牙仙造人、十二个仙蛋、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都叙述了人类起源及为生存而斗争的情景。有一种说法是牙巫造人主宰世界,最先造出矮小瘦弱的穿胸人,都被野兽吃掉了。她吸取教训,重新造出了健全的人。另一种说法是,牙巫与风神配偶,生下十二个蛋,孵出了人、雷、龙、虎这首的十二个动物。人最先找到火种,就成了大地的主人。后一说法颇类苗族、侗族等民族的神话,反映了水族祖先未能把自己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的原始意识。人类起源中有兄妹成婚时妹妹因害羞及害怕触犯天神,用芭蕉叶遮头的内容,这也许是今天水族婚姻中新娘以伞遮头及忌雷习俗的源头。人龙雷虎争天下是人类早期氏族斗争的历史折射。其中对雷可怕威力的描绘以及最终“雷被烧,气息奄奄”的狼狈结局,是水族对雷的崇拜与厌恶双重感情的心理反映。

水族传说:水族由来的传说

我要了解贵州水族的全部习俗

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县、南丹、宜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来宾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吉水等均有少量水族人居住。

【饮食习俗】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肝胆酒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当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喝酒高潮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的酒饮下,表示心诚。同时,如多人一起饮酒,到高潮时,宾主之间手挽着手,即:每个人的左右手都和自己左边和右边的人的手握起来,先一起高声叫“哟(去声)”或“秀”(去声,为干杯之意),连续三次后,第四次开始喝酒,一般从长者(位尊者)开始喝,然后顺着下去(不必再有长者之分),轮到谁喝,大家都要一起叫“哟”或“秀”,直到最后一位,喝时必须干杯。

【生产习俗】

水族经济是典型的山地稻作农耕类型,早在150年前,水田在水族聚居区就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在农业生产中,水族农民仍保持着一些特殊的习俗。从今天绿色农业的角度来看,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积肥与施少数民族水族肥。水族农民虽然也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其成本高和有污染是明显的弊端。为了增加和多使用农家肥,水族农民仍普遍采取牛踩肥的办法来积肥。他们在耕牛休闲的时候,将其圈养,把牛吃剩下的青草垫在圈内,适时加入垫圈土,让牛把粪尿和草土踩混在一起,沤成肥料。

耙田工具。耙田是为了耙碎田中的泥块,耙平水田,使稻子有疏松的生长土壤,且能均匀受水。特殊的是,水族农民用“船耙”和“石耙”耙田。“船耙”是长1米左右的木制船形耙,“船底”是平的,底部外面朝下装有木齿或竹齿。若用人拉耙,“船”内装土或石块来镇压;若牛拉耙,人则站在“船”内驾驭。石耙就是一块长方形石条,条石两头钻孔穿绳牵引,条石底面有粗的刻纹。石耙的主要作用不是耙田,而是磨平。

灌溉。水族地区灌溉得自然之利。在高于水田的山谷修塘堰或河坝蓄水,然后开渠引水灌溉,或直接引山泉溪流到田头灌溉。田高水低处,也使用筒车、翻车(龙骨车)等古老的提水装置。

水族地区广泛流行“活路头”生产习俗。“活路头”是当地汉语方言土语,“译”为普通话是“干农活的领头人”。水族村寨里的重要农活,如犁田、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等,全寨各家都要等“活路头”开始干了,才能开始干。农时到来,“活路头”择吉日,举行简单的仪式,象征性地犁一垄地,插几蔸秧,或割几把稻子,其他人再开始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干这项农活。这种习俗起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二是“活路头”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他们根据气候掌握农时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跟着他们干可获好收成。

【民歌民乐】

水族的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尤其是民歌,形式多样,可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歌和诘歌五种。

单歌在山野演唱,遇事而歌;双歌是水歌中最富特色的一种说唱形式,既有敬酒、祝贺、叙事的双歌,也有寓言性的双歌;蔸歌是由若干首歌词组成的歌;调词即调歌,是近似朗诵的念唱;诘词是谈古论今的歌谣。

水族乐器主要有铜鼓、大皮鼓、芦笙、唢呐、胡琴等。其中铜鼓和大皮鼓最为流行。

铜鼓是水族人民传统的民间乐器,有悠久的历史,分公鼓和母鼓两种。公鼓的鼓面和鼓体本身做工较为精巧,音色圆润洪亮,母鼓的形体较粗重,声音不如公鼓洪亮。铜鼓多在节日、祭祀、丧葬或者盛大庆贺活动中使用,多由两人共同演奏。

大皮鼓也是水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打击乐器,把整筒圆木刨光镂空,用硝制的牛皮蒙住鼓的两头,粗约100厘米,长约150厘米,多和铜鼓同时使用。

【宗教习俗】

水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其中大多数信是佛教。认为古树、巨石、井泉都有神灵。生死、疾病、灾荒等都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鬼,尤其以鱼祭祀为其特点。19世纪末、21世纪初,曾传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水族人有挂兽骨崇奉神灵的习俗。人们猎获虎、豹、野猪、野牛、熊等动物后,习惯把兽角或头骨整齐悬挂在墙壁上或悬吊在门上。有的地方宰牛祭祖时也留头角悬挂,使野兽、鬼神望而生畏,不敢进寨侵害人畜,同时也显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猎技。

【节日习俗】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

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每逢亥(猪)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端节时,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而且举行赛马、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邻近的苗、侗、布依、壮、瑶、汉等兄弟民族上万人前来参加。

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端节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节日里杀鸡宰鸭吃新谷,并要以鲜鱼炖汤,准备好新米鲜汤招待亲朋。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供品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忌荤但不忌鱼。祭祖的主品是鱼包韭菜,原因是传说先人们曾以九种菜和鱼虾做成的药驱除过百病。它的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洗好的鱼腹,捆扎后清炖或清蒸而成。

卯节,水语称之为“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与端节一样,也是分期分批过节,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不过卯节是分四批轮流过。由于“端节”和“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

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荐节,水语是“正月”的意思,也叫“借荐”,是受汉族过春节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节日,实际上也就是过春节。过荐节的地区一般不过端节和卯节。

敬霞节,“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有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

【婚庆习俗】

水族婚俗留有较水族婚俗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

水族有招赘的习俗,男方入赘女方家,婚礼程序大同小异,只不过以女娶男嫁的方式进行。婚后夫妻感情不和也可以离婚,但限制甚严。若是女方先提出,则要偿还男方结婚时花费的钱财。

水族的由来?

水族自称“睢”,汉音译为"水",在中国历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溪洞之民"、"蛮"、"僚"、"苗"等,清至民国称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先是称为"水家族",后于1956年底由国务院确认为"水族"。 民间相传,水族最初由三大支系组成,即"睢闽"、"睢干"、"睢柳"。"睢闽"主要指现今居住在都匀市套头地区和独山翁台的水族;"睢柳"主要指现今居住在三都、荔波、独山、榕江等县的水族;"睢干"则专指现今居住在三都阳安、阳乐一带的水族。所谓"睢闽"、"睢柳"、"睢干",原意是指来自"闽"地方的水族人,来自"柳"地方的水族人和来自"干"地方的水族人,这可能代表民族迁徙时,组成水族的这三大支系来自不同的地方或部落。但由于语言、风俗以及生计方式等均相近或相似,经过民族大迁徙,同居一地后在相互交往上获得了文化的认同感,相处日久便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实际上,由于水族的起源和迁徙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单一民族。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它们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百越"不但孕育了中国的稻作文化,同时也演化为南方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水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先居住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一带,而邕江流域正是古代"骆越"活动的地区。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兵50万进军岭南,遭到当时西瓯、骆越等部落的顽强抵抗,直到公元前214年才统一岭南,并置南海、桂林、象三郡,设官治理。受战乱的影响,水族先民被迫沿龙江逆流而上,经今广西河池、南丹等地向北迁徙,移居黔桂边境,从此开始从骆越的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 汉至魏晋,虽然中原战乱频繁,但水族先民所居的黔桂边境,社会秩序却相对稳定,使其得到持续发展。隋唐之际,水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史料记载,当时水族聚居的东谢地区,人口殷实,"地方千里,土气郁热,多霖雨,稻粟再熟",由于产量的增长,人们的存粮有了较多的结余,能够用来酿酒以供节日及喜庆之用。《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载,当时东谢蛮地区,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及得赎死"。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水族先民自秦代迁人黔桂边境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的前提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获得了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特质,于是,水族作为单一的民族正式形成。 历史上水族先民曾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渔猎经济时代,但随着不断的向北迁移及至后来定居黔桂边境之后,水族的社会经济便迅速地转向了农业经济。唐宋时期的史籍中,关于水族的记载就已有了"地方千里,稻粟再熟"、"夹龙江居,中有楼屋战棚……种稻似湖湘"的描述,它表明,最晚在宋代,水族社会就已经以稻作农业为本。 历史民族学家的研究认为,水族社会没有经历奴隶制,而是直接由原始社会跨入了封建领主制,从唐代开始,封建领主制经济在水族社会中延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直到明朝洪武年间,由于"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江南大量汉族进入水族地区之后,受汉文化的影响,水族社会才开始进入封建地主制经济时期。 从唐代的羁摩制度开始,历代中央王朝均对水族地区实行"土司"统治,土司制度一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在水族地区最后消亡。而水族社会的基层组织则经历了由"洞"、"水"向"议榔"制演化的过程,"议榔"制所形成的水族社会习惯法,直到今天,仍对水族社会发生深远的影响。 水族人民历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水族儿女,其中以潘新简和邓恩铭最为著名。 潘新简(1820-1869年),荔波九阡里梅采寨人,小名阿简,起义后于同治初年称辅德王,始改名称潘新简。1854年,34岁的潘新简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九阡地区树起反清起义大旗,并提出了"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政治口号,他所率的水族、布依族的起义队伍曾达到1万多人,他们联合上江的罗光明,都匀的柳天成和下江的潘老帽等汉、布依、苗族起义友军,纵横荔波、独山、都江、古州、三脚屯、都匀以及广西的南丹、思恩等地。他的起义队伍与各路义军并肩作战,先后攻打荔波县城17次,攻破6次,并与其他义军联合攻打独山、都江、古州、八寨、嘛哈、南丹、思恩等府、州、厅、县城8座,杀死知县以上反动官吏数十名,击毙总兵、副将、游击、守备、千总等武官近百名,消灭兵勇数以千计。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1869年兵败被俘,同年8月15日在桂林英勇就义。 潘新简牺牲后,其余部还坚持战斗长达3年之久。1872年起义最终失败。潘新简领导的这场农民大起义,前后达18年之久,是水族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斗争时间最长的农民革命运动,是贵州历史上"咸同各族人民大起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恩铭,原名邓恩明,字仲光,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水族农民家庭。1917年秋,邓恩铭因家庭生活困难,远赴山东投奔其二叔父,并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邓恩铭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邓恩铭是12名代表中年纪最小,同时也是惟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一大"之后,邓恩铭在山东省组织了中共中央直属的山东区支部。1922年,他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随后投身于工人运动,历任青岛市委书记和中共山东省书记,1925年和1928年两次被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口为406902人。

水族端节的主要传说

相传水族传说,在古时候,水族人背着铜鼓,扛着锄头犁耙成群结队地去逃荒,可是到广东和广西都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搬到哪里都不合心。大伙儿正在发愁的时候,天上飞来水族传说了一群诺仙术(诺仙术是水语中的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大家想,诺仙术肯定是来给大家带路的,就跟着它走了。诺仙术顺着大河向上飞,水族人也就随着它的影子往大河上流搬家,到了岔河口的地方,诺仙术不见了。走哪里好呢?这里人们又看见左边一条河里有条巨龙在游,人们说龙是吉祥的动物,就朝着左边的河谷往上搬。大队人马走了,有些掉在后面的人来到岔河口,看见两条河的沿岸都是山青坝子平,就沿右边的河谷往上搬了。

大队的人马,不知道走多久,过了胆住(广西的南丹一带),来到三洞一带。人们看见这里没人住,还有好坝子,就打算在这里住下。因为怕地盘小,住不下那么多人,又分头到方圆三四百里的地方去察看。看到这些地方都不错,就分开在这一带安家。人们有了落脚地,总还是怀念老家,于是来到三洞拱登(祖公)的地方,商量往后过日子的事。大家议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都到三洞地方团聚。

三年过去了,人们带着各种各样丰收的果实来到三洞团聚,这时候,突然开来了一队穿着古怪的人马,拿着梭镖、弓箭、砍刀和长矛围拢来,说这一带是水族传说他们祖先开发的,还说到处都埋有金银财宝,硬要水族全部搬走。水族人说,那你们把埋藏的宝贝挖出来对证吧。那群人哪里挖得出来,于是,双方争过来吵过去,最后动起手来。

这天不是水族人团聚的日子么?大家人多,又有煮好的饭菜,于是便和那队人马来了个车轮战,结果保住了这片土地,可是自己也死了不少人。大家连夜把战死者安埋,拿包韭菜的炖鱼来祭奠,让他们的魂灵品尝老家的美味,好生在新的疆土上安息。

这一夜,拱登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对他说:你们水族开辟这片土地,有人不服气。他们打不赢,准备明天早饭后放瘟疫来毒害你们。早饭后,你们全部爬到那团怒姑端的山坡上去,傍晚回来就没事了。第二天,早饭过后,人们扶老携幼爬上了那团怒姑端的山坡。

到了坡上,大人们情绪还好,小孩则有的哭有的闹,带出来的马也是有气无力。于是大家就在一起在坡上赛马,这大概就是端节赛马的由来。太阳下了山,大家回到坝子上,见没拉走的猪羊鸡鸭都中瘟死了。

从此以后,每逢水历年底,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抬着果实来三洞地方团聚。大家怀念死去的战死者,头一晚和第二早,总要摆上祭品。一个家族摆一大摊祭品,大伙儿高兴了,就你拉我来吃饭,我拉你过来喝酒。人太多了,转都转不开,只好从头到二,一摊一摊的品尝。大人们吃酒,小孩子吃一坨糯饭就饱了。大人们为了不让小孩子扫兴,就把供祭的各种糖片、瓜果散发给他们,还把铜鼓和木鼓吊起来让他们打着玩。早饭后,怕有人又来下瘟疫,便上那团怒姑端的坡上去赛马。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就成了水族端节的过节习俗。

这事儿还没完,因为每年都抬着祭品往三洞跑很不方便,于是有人提议说年年都拢在一个地方团聚不好,应该让大家轮流去各地看看,有人又提出把端节分开来过。最后,大家都同意分期分批来过端节。拱登抓了一篓活鲤鱼屯在水里,叫各支家族派一个人去抓鱼,谁抓的鱼最重,谁先过节。住在内外套地区的老大哥抓的鱼最重,就过第一批,下边抓到的鱼重量不一致,就按鱼的重量来排先后过节。这样,拉佑、水东地方就过第二批,水婆、天星和水龙过第三批,三洞和中和过第四批端节。

定完顺序选日子。拱登说我们能在这里找个窝子,全托远祖的洪福,远祖过世的那天是狗场日(戌日),猪场天(亥日)安埋,就过猪场天,一轮一轮往下推。刚排完,水潘家族来了,他们受了旱灾,大家都很同情他们。水气地方的寨老开玩笑地说:水潘受灾,我们帮不了忙,要是他们愿过端,只要拿十二条白水牛来,我们就卖端节给他们过。水潘家听了,悄悄派人回来凑了银钱,买得十二条水牛来。水气寨老一见,说话算话,还真把端节卖给了水潘。可是和水气同一批过端节的水婆认为不吉利,就是不同意水潘和他们同过。于是,拱登就选祖太过世的午日来给水潘过端。这样,在第三、四批端节间,就增加了水潘的端节,端节成了五批。

后来,因为水族人的不断繁衍迁移,端节增为八批。就这样,每年水历十二月到新年正、二月,水族百姓都来往走亲串寨,欢度端节。端节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了至今。

关于水族传说和水族由来的传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1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