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水族文化艺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8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族文化艺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族文化艺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谁知道哪里有关于殄文的德资料?
殄文--水书
崇尚鬼神的民族
水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水族人民认为:无论是祖先亡灵,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包括山、石、洞、水、风、雨、雷、电等,由于有某种“鬼”或“神”附体,都具有灵魂,这些灵魂永远不会消亡,当某种物体不存在时,它的灵魂就会转移到其他物体身上。水族的崇拜对象,从宏观上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鬼,另一类是神。
阴暗的、落后的、消极的、对人民不利的灵魂就是鬼,凡光明的、先进的、积极的、对人民有利的灵魂就是神。总的来讲,神既可以施福于人类,也可以惩罚犯错误的人,而鬼往往都是加害于人类的。水书就是各种鬼怪魂灵、各种禁忌事项及各种避邪驱鬼方法的集成,水族人民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节令、生产等,一举一动都受水书的制约。因此,在水族的社会生活中,水书具有广泛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的方法,大体是以年宜、忌月日,以月日宜、忌时方,并用歌诀或事物兆象标明它的吉凶所属,因此多是作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
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不论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认定鬼魅作祟,还是驱鬼送鬼、禳灾乞福的巫术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中,必须通过鬼师(使用水书)作为媒介才能发挥。因此,在水族巫文化的鬼神崇拜现象中,水书是一部教科书,鬼师则是教师。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巫文化传承的物质因素,并维系着这个神秘世界经久不衰。
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级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包含着科学的哲学伦理和辩证唯物史观,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
“鬼师”从用途、使用功能方面把水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书”,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生产、出行、房屋营造、经商、嫁娶和占卜等方面;另一类是“黑书”,又称“水书秘笈”,能掌握此书的鬼师极少。黑书就要用于“放鬼”和“退鬼”。
水书究竟神秘在哪里?
谁创造了水书?传说"水文字"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在贵州省独山县水岩乡水东村,当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语和水语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谣,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
水书到底有多少个字?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有400多个,《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而专家在查阅的2000余卷水书中,发现异体字主要集中在12地支、春夏秋冬、天干、九星等单字上,例如,目前发现"寅、卯"等字的异体字已各有30多个。对于水族古文字的异体字,保守地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1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截止2004年5月24日,在一年的时间里,到荔波县档案馆参观水书的游客和研究水书的中外专家、学者就达15000多人次,从而成为荔波旅游的一个崭新亮点?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了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山区的神秘“水书”世界。
在总面积29万余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的荔波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大山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近4万水族人民。当你走进这些主要分布于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带的水利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永康水族乡、佳荣镇(原佳荣水族乡、水维水族乡、岜鲜水族乡)等水族人民聚居乡镇时,你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水书”世界。
水书,是古代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伦理、哲学、美学、法学、人类学等的古老文化典籍。专家、学者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民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水书”又称“鬼书”、“反书”,其一是指其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型的写法。“水书”文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二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统治阶级所迫害,相传其祖先“陆铎公”创制“鬼书”以反对和报复统治者。
水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水族人民认为:无论是祖先亡灵,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包括山、石、洞、水、风、雨、雷、电等,由于有某种“鬼”或“神”附体,都具有灵魂,这些灵魂永远不会消亡,当某种物体不存在时,它的灵魂就会转移到其他物体身上。水族的崇拜对象,从宏观上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鬼,另一类是神。凡阴暗的、落后的、消极的、对人民不利的灵魂就是鬼,凡光明的、先进的、积极的、对人民有利的灵魂就是神。总的来讲,神既可以施福于人类,也可以惩罚犯错误的人,而鬼往往都是加害于人类的。水书就是各种鬼怪魂灵、各种禁忌事项及各种避邪驱鬼方法的集成,水族人民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节令、生产等,一举一动都受水书的制约。因此,在水族的社会生活中,水书具有广泛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的方法,大体是以年宜、忌月日,以月日宜、忌时方,并用歌诀或事物兆象标明它的吉凶所属,因此多是作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不论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认定鬼魅作祟,还是驱鬼送鬼、禳灾乞福的巫术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中,必须通过鬼师(使用水书)作为媒介才能发挥。因此,在水族巫文化的鬼神崇拜现象中,水书是一部教科书,鬼师则是教师。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巫文化传承的物质因素,并维系着这个神秘世界经久不衰。
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级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包含着科学的哲学伦理和辩证唯物史观,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
“鬼师”从用途、使用功能方面把水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书”,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生产、出行、房屋营造、经商、嫁娶和占卜等方面;另一类是“黑书”,又称“水书秘笈”,能掌握此书的鬼师极少。黑书就要用于“放鬼”和“退鬼”。
相传过去,外人只要一走进水族村寨,都要遵纪守法,担心做了坏事会被鬼师“放鬼”附身。鬼师只要知道某人的生辰八字,或取得其一根毛发,或取得其身上的一片衣物等物品就可实施“放鬼”。当某人被“放鬼”附身,他就必须去求另一鬼师将鬼解除,称为“退鬼”,而且所请的鬼师法术必须高于“放鬼”的鬼师,这样鬼才能退回给“放鬼”的鬼师,放鬼的鬼师就会因为所放之鬼加害于己而亡。如果被放鬼者所请的鬼师法术低于放鬼之鬼师,那么被放鬼者就无法“退鬼”,就会被所放之鬼加害而亡。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
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因而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因而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据荔波县档案馆最新消息,水书研究工作又有了重大发现和突破,从而使水书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揭开:
发现之一,夏陶神秘符号在水书中找到了相同的文字记载,即由贵州省档案局提供的24个夏陶神秘符号在荔波县档案馆馆藏的水书中找到完全相同的文字符号就有10多个(《中国民族报》2004年5月14日头版头条应春华详细报道)。此次利用水书古文字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说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符号可能就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犹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关于“夏都”的千古之谜,有助于认定夏陶符号就是一种原始文字。
发现之二,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水书古文字仅有400多个,但目前已发现有800多个字,其中异体字就有1200多个。
发现之三,长期以来,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水族先民应当来自北方后南迁,但一直难以考证。2002年中外专家、学者在荔波县馆藏水书中发现有“梅花鹿”的记载(梅花鹿,北方有而南方无),从而印证了水族先民北下南迁之说。
荔波县档案、民委和文化等部门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和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内涵,征集抢救6000多本珍贵水书原件进县档案馆,为开展古籍研究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当我们走进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山区的水族村寨,那神秘的水书,那凡事必先求神问鬼的水族人民生活习惯和原始社会遗风,那成百上千的鬼神,都会令世人留连忘返,产生无限遐思。
“水书”可能揭示水族与中原汉族的渊源。
今年5月的发现让人震惊:贵州当地水族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
受这一启发和鼓舞,我们当地立即组织了数名水书先生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的符号进行辨认,并在已征集到的水书中逐个对应查找,在翻查的2000多册水书中,找到了十多个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记载。
有关专家推测,此次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说明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
水书与甲骨文孰早?
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为学术界所认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才发现甲骨文,至今才105年。水族地区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发现两块;并发现明代弘治年间水书木刻本。由此看出,绝非甲骨文发现之后才有水书问世,而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此后,由于出现划时代的两次民族大迁徙活动,使水族语言文化出现由同源而出现分化,然后再出现吸收逐步融合的现象。困扰考古界40余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个符号,是河南省有关单位看到水书的报道之后,给贵州省档案局提供请求辨认的,结果找到了对应的文字符号就有十多个。水族古文字与夏代文化遗存符号一脉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时期,华夏民族群体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
水书的神秘在于“古”和“反”。
水语称水书为“泐睢”。泐,源于古汉语,是母语遗存;睢,是水族从古至今的自称读音,是发祥于睢水流域的烙印。唐代设置抚水州,安抚自称“睢”为主体对象的人类群体,从此以“水”代“睢”。这是中央王朝确认水族之始,也是水族演化为单一民族的历史见证。
水书——有人称为“反书”。并非是造反的书,水书的“反”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水文字的结构与地支类的汉字相反。如:“子、丑、午、九、五”等字,其构字法还可以反写、侧写、倒写。甚至很多图案则以反为正。
二是观念相反,神本意识浓重。创制水书的初衷是:通鬼神,探玄机,与鬼神打交道,与鬼神对话,目的要实现“惊天地,泣鬼神”。
三是水书的月份与汉族的月历顺序产生错位。水历的年终12月、新年正月,对应夏历的8、9月。
四是水族逆反心理的反映。古代严禁民间制历。从水族先民被迫迁徙的历史,尤其被迫从秦征服剿灭的百越之地迁出,或许还受焚书坑儒的遗祸。残酷的重大历史事件,会留下水家先民抗争的痛苦印
最后“活着”的象形文字
水族的古文字和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后“活着”的象形文字。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百科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据专家研究考证,目前在水书中发现的水族古文字约有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潘朝霖教授说,长期以来水书被视为反书、鬼书、禁书,全靠水族的水书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加以保护才得以传承至今。
近两年,荔波县组织几十位精通水书的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符号的含义;更惊奇的是,现存的水书文献中,找到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符号就有13个。
专家学者认为水书与甲骨文、夏陶文字符号有历史渊源关系。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才发现甲骨文,至今才105年。水族地区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发现两块;并发现明代弘治年间水书木刻本。由此看出,绝非甲骨文发现之后才有水书问世,而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
水书,一个仅有800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潘朝霖认为,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个文字体系显得十分“稚嫩”与脆弱,但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显得十分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
水书先生:水族文化的活宝库
历经千百年,“水书”现在仍然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潘朝霖教授介绍到,水书在水族社会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水书”和水族古文字的传承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手抄传承进行,即祖传和选择徒弟传授。无论是哪一种,都只传男不传女。对水书,哪怕是一张纸屑,任何人不能跨、坐、踩。水族村寨的节日、婚嫁、起造、出行、祭祖等活动,都要请水书先生到场。
“水书先生”则是那些能看懂“水书”,“能与鬼神对话的人”,被称为“鬼师”或“师人”。专家学者们以“先生”冠之,表明了对他们的尊敬。由于水书主要靠水书先生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水书先生是其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这么说,每位“水书先生”的头脑,就是一座水族文化知识的“活宝库”。
成为水书先生后,就要依靠水书为族人服务,占卜吉凶。只要族人有求,就必须随叫随到,即使下大雨下大雪不能耽搁,也不能要求报酬。而一般各家会自愿给一个“红包”,但数目不大。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潘朝霖教授说,其实水书先生对于族人而言,很大一部分是奉献。
潘朝霖教授说:水书不能单独运用,这是水书的致命弱点。由于800多个单字难以进行社会交流,很多内容无法用文字记录传承,只好靠口传心授加以补充,尤其是水书的绝密部分和祝咒部分更是如此。由于水书的文字量少,难以脱离水书先生而独立使用,因此抢救水书先生口传的部分是最珍贵的资料。
我想问问殄文是真存在的吗
是存在《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殄(tiǎn)文《中国水族文化研究》,又名水书,亦称鬼书、反书,是写给死人看的文字。传说"水文字"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有400多个,《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而专家在查阅的2000余卷水书中,发现异体字主要集中在12地支、春夏秋冬、天干、九星等单字上,例如,发现"寅、卯"等字的异体字已各有30多个。对于水族古文字的异体字,保守地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1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更多关于殄文是真存在的吗,进入《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查看更多内容
水族的起源
这是“江南”迁移说。
据调查,三都水族自治县百分之八十多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白米街朱氏巷。这反映主流说法。
有些说祖先来自安徽。
这种说法在水族民间流传甚广,主要来源于水族中几个大的姓氏的族谱和某些志书记载,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廷牌镇甲王村定华寨的蒙泽明,46岁,水族,平时也很喜好研究水族的历史。他说水族蒙姓来于安徽凤阳,是朱元璋时代来贵州平蛮夷留下的。传最初居住在独山城南,后迁至三都阳安乡。《潘氏本源》也记录潘氏始祖原来是“江南”省九江府人氏;《独山州志》和《独山县志》则都记载独山蒙氏原籍“江南”省镇江府,宋代来到如今的水族地区。此外,杨、石、王、吴、莫等水族姓氏,也流传来自江西、湖南、湖北或者从广东、广西等省区,并说由于征战才迁移过来。然而,一些人又认为这些所谓的“族谱”是封建社会水族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民族歧视,为能够有资格参加科考,不得已而为之,自编自撰的。孙易教授也认为:不是所有的族谱都是家族或者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透露出来这样的信息:表明水族大家庭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已吸收了其他一些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成分。
曾晓渝在《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2002年)中则“根据侗台语的台语支、侗水语支各语言本族词语以及中古汉语借词调类上的一致性,推测这两个语支的分化时间大概不会早于隋唐时期。即认为水语(水族)仅产生于隋唐之后的一个后起民族。
水族自称为“任睢”,他称水家、水家人、僚、水苗等,最早史料记载为“水家”、“水”者为唐、宋年间,《唐书·南蛮传》始记载:“开元中,置莪、劳、抚水等羁縻州。”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曾在全国各地广设带有“抚”字的行政机构,美其名曰“安抚”、“关爱”百姓。唐王朝在今广西的环江县与贵州荔波县接壤处也设立“抚水州。”然那时此地就已是“水族先民连并居住之区域。”顾名思义,“‘抚水州’的建立是唐王朝为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行政建制。”(《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潘朝霖、韦宗林著。)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水族称谓偏引旁用,说为獠、僚、水仲等。1957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启用“水族”之称谓。但随渔业的不断发展,水类动物悄然被世人称为“水族”。这给来自远古的水族族称又涂上了一层莫名其妙的阴影。
唐宋时期与壮、侗、苗、布依等诸民族交往融合,但其族称“任睢(水人)”一直没变。曾被汉人统称为“僚”。后于唐始称为“水”,明清时期称为“水族”。 骆越说的有几种。
族源上的多样说法 胡羽高先生于民国年间曾在其编撰的《三合县志略》中,根据《宋史·南蛮传》记载,牂牁郡诸蛮进贡团的代表龙光进尊宋太宗令,演本国歌舞后自名其为“水曲”的记载,论断水族因曲名而得御赐族称,并说水族是宋代西南龙番氏的后裔。但孙易教授则认为:“史料中记载番龙氏演‘水曲’时用的是芦笙伴奏,芦笙并不是水族最擅长的乐器。”
此说也遭到水族研究专家石国义先生的质疑,他认为“芦笙既非本民族之乐,当不能以之名族。” 水族的历史渊源,如今国内外持两种说法。一是以学院派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潘朝霖、韦宗林为主的认为水族自称为“睢”是因河南睢水流域而得名之说;二是以贵州水书研究者韦章炳为主的“水族为共工大族团陆终支后裔”之说。
对于第一种说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梁敏也著文质疑,故汉字的“睢水、睢河”与水族人的自称称谓“任睢”究竟有没有关联?此说亦须进一步考证。但水族约于七、八百年以前分期从江西、广西、湖南等地迁至今贵州境的看法已成共识。
水族自称“任睢”。按水书理论,分明可译为“水人”。不知学人们为什么要说从“睢”到“水”的转变是音的转称而不意的翻版呢?
水书先生现仍读水书中的山为“散”;读水为“睢”;读虎为“夫”;读天为“听”等。这些水文字的读音与汉音甚近,而与现今水语相去甚远(现水族分别称山、虎、天为“努”、“芒”、“闷”)。这一信息不仅表明:水族在古代是中原华夏族,操的口音十分近似于今天的汉语。还表明水族自称“任睢”其实就是“(治)水人”之意。 两次大规模基因学研究证明水族是水家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
《记者观察》2004年第11期所刊周芙蓉《活化石“水书”传承水族历史”》说:1997年贵阳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水族和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皆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
2004年9月新华网《DNA研究表明:水族先民来自北方》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和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完成的DNA研究显示,在遗传组成上,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水族人群较其他南方民族群体与西北人群的序列更有相同性,表明水族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古老民族群体。 “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经”、“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被压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
从如今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术用书。水书的制造时代极为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水书制造之地点,初在西北一带,由北方次第传入江西,再由江西迁入贵州省,“乃携之俱来”。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如今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一个仅有八百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书研究领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认为,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个文字体系显得十分“稚嫩”与脆弱,但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显得十分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礼失求于诸野”,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有自己语言和传统文字的民族约为三分之一,才有40万余人的水族就占其一,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书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珍贵典籍。
2015年,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结束水书传承传男不传女历史。
水族的神秘“水书”是怎样被破解的
神秘水书破解水族渊源
1986年出版《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水族简史》称水书有400多个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但水书还有许多异体字,主要集中在天干地支、春夏秋冬、九星等单字上,按水学专家潘朝霖《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保守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一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水书可能揭示水族与中原汉族的渊源。由贵州当地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有关专家推测,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揭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说明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之后由于民族大迁徙活动,睢人南迁,使水族语言文化由同源而分化,最后出现吸收融合的现象。
水族文化元素源自水书
千百年来,经过历史的过滤和水族文化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水族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民居建筑、图腾崇拜、丧葬造屋、生活起居、歌舞服饰等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但这些文化的元素都离不开水书。
端节、卯节等重大节庆要靠水历测算,红白喜事、祭祀祖先、驱邪避鬼要依靠水书择定吉凶。水族崇拜石神,对鱼、马更有特殊情结,水族民间家家养鱼,节庆餐桌必须有鱼,上等的菜就是“鱼包韭菜”,贵宾来时必不可少;马的饲养也是水族文化的特征之一,这是在过去交通不便的环境下,马可作交通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端节赛马和人死后以马殉葬的需要,中等以上的人家,老人过世都要杀马相送,让他在极乐世界里能和阳间人一样幸福。
除了牛马等大牲畜,水族人还将小猪和稀饭作为待客的最高礼节,贵宾来了,主人都要宰杀小猪、煮上稀饭、糯米饭待客,这是最上等的接待规格了。水族的石碑、马尾绣等各类精美图案、民居建筑和衣着服饰等,都能充分反映水族的文化根系和图腾崇拜,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水书和水族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找到历史印迹,都是通过水书和水语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得以沿袭至今。
《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族文化艺术、《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