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水族科学与技术现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族科学与技术现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族科学与技术现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祥龙鱼场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浅谈水族酒文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 水族 文化 端节 卯节 丧葬习俗 婚姻习俗
论文摘要: 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酒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水族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主要表现在节日、丧事、婚姻习俗中。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爱好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拜访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人际交往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
水族的民间工艺
水族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刺绣、染织、编织、银饰加工、陶瓷、雕刻等,其中刺绣、染织和雕刻最为有名。
剪纸:水族的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内容多种多样,有表现吉祥的龙、凤、麒麟、梅花鹿,也有花鸟鱼虫等自然现象,造型千姿百态,生动别致,栩栩如生。
刺绣:水族妇女的刺绣艺术价值很高,种类也很多,主要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泡绣等。
编织:水族的编织主要是竹编,他们用竹子编织成席子、躺椅、坐椅、斗笠、簸箕、篮子、鱼篓、鸡笼等日常用品。
雕刻:水族的雕刻工艺十分发达,主要有木雕和石雕。水族的木雕多见于房屋的窗花雕刻,床沿雕刻等,雕出的图案诸如龙凤成祥、花鸟浮雕等都很美观大方。 水族马尾绣工艺,主要体现在制作技艺与方法:一是取马尾3-4根作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马尾白色预制绣花线;二是按照传统刺绣纹样或剪纸纹样,将这种马尾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三是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的扁形彩线,添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四是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进行。
水族有养马赛马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以丝线裹马尾刺绣制作图案的好处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还有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另一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形如古代钱币的铜饰,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马尾绣里却绣有铜饰,这充分体现了水族马尾绣的珍贵文化艺术价值。
据调查分析,水族马尾绣工艺绝活濒临消亡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有:水族地区过去多以村寨中技艺高超的老年妇女传授马尾绣刺绣工艺,世代相传。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技艺高超的老艺人没有传下手艺就辞世。
掌握马尾绣全面工艺、具有深厚功底的妇女人数极少,大多数是老艺人。解放初期,这些刚刚学会手艺的民间艺人,遭到“文化大革命”冲击,马尾绣艺人后继乏人。由于现代教育、升学、工作、“打工潮”的出现,以及工业化生产、现代文化、审美观念的冲击,使得年轻女子极少愿意学习马尾绣工艺和愿意使用马尾绣工艺品,认为不合时尚,既费时费事,赚钱又少。如今的马尾绣工艺制品质量下降,其工艺质量很难达到古代精品近似的水平。
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水族马尾绣艺术之乡”称号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9%,当地水族女子从小就开始学刺绣。
马尾绣背带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水族妹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带以及马尾绣银佛童帽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外婆(或舅母)探视新生儿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妹子只有在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母子才能享受此殊荣。此后,该女子不管生育多少个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马尾绣背带,先前送的马尾绣背带便一直背孩子们长大成人(背带完成使命后如果还完好结实,就会成为该户人家的“子孙背带”)。一般来说,每个水族妹子一生中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条马尾绣背带,就算改嫁再生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背带。
这种传统的主要原因是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儿婚姻稳固,家庭幸福美满 为了反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水族人民进行过多次英勇的斗争。早在北宋时,包括水族先民在内的“抚水州”僚人就曾掀起过多次反抗宋朝压迫剥削的武装起义,以大中祥符九年(1016)的反饥饿武装暴动为最著名。1855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潘新简领导水族人民在今三都县九阡地方举行武装起义,参加者以水族为主,人数达万人之多。起义爆发后,他们随即联合古州“七十二寨”的苗族、侗族起义军围攻荔波县城,一举击溃清军五个营,声势大震。1858年至1866年,水族、布依族、苗族起义军与太平军石达开部互相配合,在黔南地区开展了英勇斗争。此外,水族人民还参加布依族罗光明领导的上江农民起义和苗族领袖张秀眉领导的农民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18年之久。
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山东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并曾两次回贵州,对水族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一定影响。1931年光荣牺牲。1930年,广西左右江红军全力北上,途经水族地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组织群众进行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播下了革命火种。1944年,日本侵略军侵入黔南,水族人民自动拿起武器,在九阡地区一举歼灭日寇100余人。 邓恩铭是水族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人。他有如此影响,其因有二,第一,是中共一大代表,凡是知道中共是怎样建立的人,都知道他;第二,2001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纪念邮票一组,邓恩铭的光辉形象在第三枚邮票上,凡是集邮的人或收到贴有这枚邮票的邮件的人,都会知道他。
邓恩铭,原名邓恩明,1901年1月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村的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1917年秋,他小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赴山东省投奔自己的二叔,进入济南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五四运动中,他走上革命道路,被选为一中学生自治会的领导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刊。在此期间,他与王烬美同志结为战友,并进一步接受了马列主义。1920年11月,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并参与组织山东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与王烬美一起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中共一大,次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地委书记,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和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1927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在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曾领导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年仅30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邓恩铭,英名不朽,精神永存。
养鱼,水族箱需要什么设备?
养鱼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水族箱需要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的设备有:
1、过滤器
由于观赏鱼和水生植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水族箱中的水会逐渐被污染而变质,安装过滤器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2、增氧泵
增氧泵是水族箱的专用设备,市场上有售。增氧泵可不断地将空气经压缩管送入水中。当气体通过水时,气体中的氧气溶解于水,增加水中氧的含量,同时随小气泡上升还可把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带出水面。
3、照明设备
一般在室外或室内光线较充足的地方饲养观赏鱼,并不需要什么照明设备。而现在采用水族箱饲养观赏鱼,照明设备反而是必不可少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了。一是为观赏的需要,水族箱在灯光的照射下,箱内景物明亮清晰,鱼的体色由于反光的作用,更为亮丽鲜艳。二是可为自然光照不足的水族箱补充光照,满足水草和鱼对光的需要。同时,现在灯光色彩很丰富,柔和多彩的灯光可为水族箱增添许多迷幻景象,极具观赏性。
4、加热器
观赏鱼类由于大多来自气温较高的地区,故一般适宜的饲养水温是24-28℃,且温差上下不宜超过2℃。当水族箱内的水温达不到所需水温时就要使用电加热装置。
5、温度计
常用的有玻璃式温度计和电子式温度计2种。
选购温度计时,应根据需要和经济实力等,选择易于观察。显示清楚和安装、使用方便的温度计。
6、常用工具
包括各种规格的网(捞鱼网),鱼盆、水草夹、吸水管、除苔器,除氯器、磁化器、喂食器、储水器等。
水族馆水质处理需要哪些设备?
水族馆水质处理的主要设备大致需要包括循环水泵、石英砂过滤器、分流量臭氧消毒、反应罐、蛋白分离器、 维生系统。而我们在处理时,重点是需要解决分离水中高分子的蛋白,再根据景观鱼池内鱼儿的生活习性设置观赏水体的配水把控,包括洁净度、水温、消毒方式、Ph值、食物投放等。
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族科学与技术现状、水族设备及工艺现状调研论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